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網誌純屬個人文章,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決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2023年9月25日星期一

莊士機構一折大平賣

莊士機構國際(00367.HK) 主要業務為物業投資及發展,墓園經營,商品製造、證券及融資業務。業務甚廣 但其市值僅8.28億元 在銅鑼灣買個似樣些的地舖都未必夠。但看過年報後 知其每股資産淨值5.54元 相對現價0.495元 折讓超過九成 殘到你難信!

集團股東權益為92.72億元含收租物業近80億元、現金結存29.22億元、20.53億元待售物業及7.23億元墓園資產....。負債方面含銀行貸款42.27億元、融資開支1.32億元、負債/資産比率為32%。淨負債與資本比率為10.5%。

集團之投資物業組合包括位於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馬來西亞及蒙古國的商住物業。渉及匯率風險就在所難免。而直截今年3月底 持有3.28億元債券 其中不少內房債經已違約 幸各類債券投資只佔集團總資產2.1%。 近5年莊士機構只有今年股息欠奉 而上年因出售酒店業務 連特別息每股合共派送0.28元 相當於現價56.5% 要注意集團交投疏落 買賣不易。

利益申報:本人並無推介此股之意 只是看完其年報後 就登出吹水而矣! 執筆時並冇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3年9月24日星期日

調研粵海投資

粵海投資(00270.HK)截至今年6月底中期業績,錄得營業收入113.69億元,按年跌4.6%,股東應佔溢利25.27億元,按年跌14.3%,中期每股派息維持18.71仙,以現價計預測市盈率約7.5倍,股息率高10.55%,有省企背景,七成盈利來自穏定的水務業,預測市盈率單位數兼派息超過十厘,往績派送股息記錄良好,綜合條件已具吸引力。

但講完優點也需研究一下其弱點來平衡。投資者最擔心的莫過於集團的地產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大幅下跌40.4%至7.06億元。主要是旗下粵海天河城租金收溢下跌近18%而上巿附屬粵海置業,中期純利亦盈轉虧 蝕0.24億元,上年同期則有3.25億元,一來一回涉及資金3.49億元。集團在香港的總部[粵海投資大厦]租收下跌8.5%至2376萬元。中、港房地產業正處於艱難期,前景實在一般。至於其他業務包括百貨、電力、酒店及收費公路。 所佔份額有限就此略過。還有集團的主要收入是人民幣,入帳卻是港元有一定的外匯風險。市賬率近0.9倍 相較同業同業屬偏高水平。

財政方面直至今年6月30日,持有銀行結餘145.89億元,資本負債率為77.6% 有點偏高,利息覆蓋率為6.0倍,債務還本付息狀況穩健。

2023年9月23日星期六

鷹君估值比希慎及恆集更殘

今年上半年鷹君集團(00041.HK)核心業務收益增長22.3%至36.3億元。權益持有人應佔除稅後核心溢利上升116.3%至11.1億元。每股為1.48元 中期股息0.37元 增11.7% 可見管理層對後市有信心。盈利大增主因為疫情已過 市場環境慢慢復常 集團酒店業務得已大幅改善 足以彌補租金下調的影響。

財政方面 利息覆蓋比例為3.8 倍。淨槓桿比率35.6% 但管理層認為因無需承擔三個附屬集團(冠君房託、朗廷酒店及美國基金)的債項,所以合理槓桿比率應為10.1%。剛參與一項啟德住宅發展項目 總投資逾百億元(鷹君佔20%)。可見集團的頭寸應該沒有問題。每股資產淨值76.2元 以現價13.32元計 市帳率僅0.17倍。估值比希慎興業及恒隆集團更殘 真是賤物鬥窮人。

個人認為鷹君集團的資產質素不弱 租金收入(含冠君房託分紅)雖有調整 但變動仍可接受 物業發展屬非經常性 但記憶中從冇虧損 酒店溢利復常是另一賣點 單朗廷酒店若能恢復正常派息 鷹君集團收入就可增加逾億元。

2023年9月22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9月22日)

恆生指數收報18,057 升402點 成交額1,018億元。大市沽空比率為21.1% 而盈富基金沽空金額近51億元,沽空比率38% 較大市比率為高。年初至今香港在全球新股集資市場跌至第八位,落後於內地、美國都算了 但連印度和印尼的股市都勝過香港 這個國際金融中心 實在有點那個! 今日升幅最大股份 中國城市基礎大升80%。跌幅最大股份 馬可數字科技大跌82.3%。機會的確尚有 但好像從來都不關我事 但自己知自己事 都係少做少錯  財爺波出手 按保放寬至短期樓花項目 1000萬以下可借9成 對樓巿有多大幫助仍是未知之數。市傳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公司菜鳥 最快下周遞表申請在港上市 集資至少78億元。騰訊普通決議案通過至今,累計購回0.72億股,而其大股東Prosus卻有23.8億股待沽! 剛看完JPEX林生的直播 或許我理解力低。想知的全都收不到。或許是基於妒忌心 覺得林生起跑線贏普通人成條街 但卻不善用這手好牌 實在可惜!

David Webb效應

昨日才跌穿52週低價的互太紡織 今日就因David Webb增持的消息(於9月15日以每股平均價1.69元,增持30萬股 涉及資金約50.7萬元 令持股比例升至超過5% 達到須要申報水平)。而大幅反彈7.74% 執筆時報1.67元 仍稍低於Webb哥的增持價。

而截至今年3月底止年度業績,互太全年收入跌17%  純利跌53%至2.7億元,末期息0.04元,按年减少71%,全年度派息少45%至0.19元。業績實在一般 或許主要賣點是David Webb的增持及管理層對未來前景抱持信心 展望可保持中期增長趨勢。

互太紡織(1382.HK)現價1.67元 市盈率8.7倍 股息率11.37% 市值23.43億元。


Billy感言

半個世紀前倫敦金騙局已經人所共知 但半個世紀後依然有人上當 橋不怕舊 最緊要受喜不勞而獲是的人類天性  貪念好易戰勝理性 總會找到理由解釋自身的過錯 經驗話我知就算自己親眼看到的都未必一定正確 何況只聽別人一面之詞  若真有如此容易賺錢的方法 何必要益外人? 

除非你相信象X少被捕前 在電臺接受訪問時所說 自己賺夠了 所以才教導別人去賺 以此來回饋社會! 稍有理性者都應該明白世上怎會有這麼大隻蛤乸隨街跳? 而還有這麼多人受騙 原因如上述 貪念蒙蔽理性。

買股票好難發達 印股票賣給別人就好易發達  教人發達的人好易發達 但被教者卻好難發達 銀行不斷推銷高息產品給客戶 自己卻去做信貸 賺取不夠2%的息差 還要冒壞賬的風險!

2023年9月21日星期四

財經日誌(9月21日)

恆生指數收報17,655 跌230點 成交額774億元。這樣弱雞成交都冇乜好講 港交所向來是港股走勢的寒暑表 股價早已跌穿三百大關口。 下一隻應輪到股王騰訊 市傳因未能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 騰訊大股東Prosus的CEO要退位讓賢 新官上任 你估他會怎麼做?  Prosus去年已套现騰訊股票超過600億元。據估計仍有價值約24.8億股 市值逾7500億元待沽 !

筆者今日換馬 又係地產相關股份  坦白講我不是確得港樓前景佳 而是因為我只懂得這些 我素來堅持不懂不買 就算買錯也要知道錯在那裡。我的性格好怪 好有同理心 常在能力範圍內幫助比我更弱者 但我並不是不知好人心 也自問懂知恩報德 卻好怕被可憐的感覺。 除非自己真的不行 否則我都不想開口要人幫 或許對內子是例外 因乜都我做晒 怕她失去存在感 覺得自己useless!

換馬

沽出1萬股太古B(0087)@8.66元換入7萬股泓富房產(0808)@1.43元。

太古特別息及中期息已除凈 正常股息率不夠7%、換碼至泓富房產。後者上年度派息16.25仙、股息率11.36%。今年中期息7.45仙 化作年計10.41% 、每股資淨值4.59元、市帳率0.31倍、估值方面 物業淨租金收入半年為1.67億元 化作年計 相對估值97.03億元 淨租金收入為3.44% 估值合理。資產負債比率 23.7%、負債總額佔其資產總額為29.4%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守則 有關借款上限的規定為45%),銀行借貸利息支出 5798萬元 管理層喜用財技 利率掉期之實現及衍生金融工具之公平值變動 令凈融資成本較難預計。由上月至昨天  泓富共回購2416萬股 粗略估計泓富減少派送的股息 較相關的融資成本 就有逾百萬元差距 希望泓富能夠再接再厲。

賣出太古B 計埋股息應有淨利六千多 今晚加菜。

2023年9月20日星期三

攔路虎

騰訊(00700.HK)大股東Prosus宣布,行政總裁Bob van Dijk即日離職,由投資總監 Ervin Tu 擔任臨時行政總裁一職。現今Prosus仍持有約26%騰訊 市值超過7,700億元。市場擔心Prosus換了CEO會加快減持騰訊股票的速度。看來港股要轉勢又多了條攔路虎。騰訊公布,今日(20日)於聯交所回購130萬股,每股作價介乎308.2元至312.6元,涉資約4.03億元。Prosus不斷沽 騰訊不斷接。

恆生指數收報17,885 跌111點 成交額712億元 大市淡靜如此 明顯缺水 由於受到中、美爭拗的政治因素困擾 外資卻步 單靠中港資金塘水滾塘魚 港股更便宜對外資的吸引力都有限 40多元的中移動 美資都照沽 在政治面前 一切經濟都要讓路。

*騰訊是股王 恆生指數成份股最枰的一員 佔份額8%。


2023年9月19日星期二

調研京東集團

 2020年京東集團在港交所上市,IPO價226元(港幣 下同),2021年2月歷史高價410元,現價 較IPO價潛水48%,由歷史高位回落72%,蟹民一攞攞!  現價118.5元 市盈率31.64倍 股息率6.19% 市值3708億元。

近季營收2,879億元(人民幣 下同),按年上升7.6%;經調整純利86億元,按年增32%。旗下核心業務、 零售、物流及廣告業務均勝於預期。財政情況良好,持有現金2351.2億元(每股149.47元),總負債729.4億元, 總負債/股東權益25.39%,流動比率1.35,過去52週 營運現金流量525.4億元。在新經濟企業中 京東的資產表可算數一數二。可惜業績好兼盤數靚都冇用 今天股價曾跌穿52週低位!


恆集估值較希慎更殘

還以為優質地產股中 希慎興業 估值已夠低 但原來還有比它更低的同業。恒隆集團(00010.HK)市值148.1億元 但單計其持有60.13%的上市附屬公司恒隆地產股權價值已高達280.2億元 以較恒隆集團本身市值高出近九成。恆集每股資產淨值68.18元 市帳率0.159倍 應該昰大型地產股中估值最低。管理層屬於老牌地產商作風王道 派息穩定 以每年派息0.86元計 需款11.7億元 而恆集每年從恆地收取的股息21.1億元 已足夠恒隆集團全年派息之用。以現價10.88元計 股息率高達7.9% 亦可列為高息股一族。財務方面 集團的淨借貸 / 股東資金總額比率27% 與同業比較屬中規中矩。


2023年9月18日星期一

財經日誌(9月18日)

恆生指數收報17,930 跌252點 成交額 845億元。

市場憂美國債孳息率高企,科技股自然無運行,股王騰訊連跌五日 累計跌了3.6%,阿里巴巴跌了2.4%,美團跌了1.9%,京東跌了2.9%收121元創上市新低,小米跌了2.45%。加上傳統藍籌股滙豐、友邦、建行及港交所股價表現同樣弱雞。九大重秤藍籌股各有各隱憂 港股易跌難升。為怕手痕入市 將資金全部用去申請綠色債券 待資金回流再作打算。

真的很懷念過往的港股 只要了解管理層品性 資產折讓夠大 派息合理 有能耐坐貨 就十買八贏。 匯豐、恆生、 兩電一煤、加埋新地、長江 Buy & Hold就躺著都賺到$ 。無他只因當時香港正處經濟高速增長期  投資就變成順水推舟。現今則剛相反 資金太多 機會卻大減  一有點生意 競爭者就蜂擁而來  本港經濟現處收縮期 投資象逆水行舟 事倍功半 賺$就更困難。


希慎股價超殘

希慎興業(00014.HK)現價15.4元 跌穿3年低位 市帳率0.23倍 明顯偏低 但誰能擔保不會再低? 股息率9.35% 若能維持 相信投資者都會滿意 市值158.1億元 不夠買1/3幢中區甲級商廈。

集團主業 半年租金收入14.19億元及管理費收入1.92億元合供16.11億元 减去 物業開支2.64億元、 行政開支1.45億元、 利息開支2.31億元. 若要維持每年派息1.44元 半年需款7.39億元 主業收入减去各類開支後 除稅前仍有2.32億元盈餘 但永續資本證券又分了2.21億元。

副業包括地產發展(只有零星幾個項目 多以合夥形式進行 可歸立為非經常性業務)、金融投資及內地優質醫療業務。 而相關投資 盈利/虧損 有點波動 但金額有限 無大影響。假設所有副業[白做] 不賺不蝕、集團單靠主業應能勉強維持正常營運。

財務情況: 於2023年6月底,持有的現金及銀行結存約43.61億元 股東權益687.3億元 每股資產淨值66.9元 永續資本證券102.2億元 。淨債務與權益比率為25.9% 淨利息償付率10.3倍 總負債/總資產29.3%。 財務支出上升至2.31億元,期內的實際利率為3.9%,增加62個點子 這方面仍有上升的壓力。

集團近日參與一項位於啟德住宅價值逾百億元的發展項目 希慎佔20%權益。期內以3.59億元回購3.79元億的永續資本證券。間接顯示頭寸依然鬆動 筆者怕自己主觀有誤。 就看下信貸評級 於2023年6月30日,惠譽及穆迪維持的信貸評級分別為A-及Baa1。在市場上,擁有BBB-或Baa3級以上的信貸評級被稱為投資級別 可獲較低融資成本。

2023年9月17日星期日

供股

投資者一般都不喜歡供股 全因有關當局監管不力 令不良大股東利用供股任意魚肉小股民 久而久之 供股便成為負面消息的代名詞。從集資角度來衡量 供股反而是最公平的集資方法 起碼比小股東無法參與的大折讓配股 公平得多。

實例含:1)1988年長實市價七元、但公司早前公佈要十元去供股 換了是別的財閥 必然會取消供股計劃 這真的不能不佩服誠哥的眼光 他仍堅持照供 還要包銷的投行遵守合約 。表面上好像吃了眼前虧 但想深一層 李生當然明白控制權比擁有權更為重要 自己高價供三成 投行就要高價供七成 公司就能在股災後多了大筆資金買平貨。散戶亦能用低於供股價三成在市場買入長實股票。2) 2008年 匯豐公佈供股 但供股權可以買賣 股東有3個選擇。 A、不供股可直接出售供股權。 B、出售部分正股作為供股之用 這就不用增加投入資金 。C、照供。3) 新世界發展曾在2011年及2014年兩度供股 得來的資金全用來發展 這做法也合情合理。

供股本不是壞事 但若由立心不良的公司去執行 就好事都會變壞事。供股會攤薄小股東的利益也不確實。只是給數字誤導 假設公司有100萬股 每股市值20元 一供一每股10元。你若原本有1萬股就要用10萬元供多1萬股。結果是你的持股增至2萬股 投入資金由20萬元增至30萬元。供股前你佔公司1%權益 (1萬股/100萬股) 供股後 你仍是佔公司1%權益 (2萬股/200萬股) 但供股後公司多了1千萬資金 你在公司的所佔資產也多了10萬元。 理論上小股東並沒有損失或被攤薄 誤解的原因是來自除淨後股價的調整。或許供股形象一向負面 因而令公司一宣佈股 股價多會下跌所致。相反宣佈送股的企業 股價多會上升 同樣是數字誤解而矣!

2023年9月16日星期六

地慘股

恆生指數昨天收報18,182 升134點 成交額1,180億元。美股道指收34618 跌288點。恆指ADR報18051 跌132點。ADR升幅最大藍籌是煤氣公司升1.53%  跌幅最大是新世界發展跌3.63%。

現今地產業近乎所有預計的壞消息都一齊出現 網友更戲言為[地慘股]。俗語說得對 大樹好遮蔭 香港四大財閥 恆基地產負債重 老闆四叔就無條件私人借出逾600億元 彤叔家族則斥資217億元買孫助子。新鴻基地產每日收租6千幾萬元 週轉怎會不靈? 長江集團更毋須擔心 李大少曾公開認叻話長江永無資金問題。筆者個人認為 四大天王最多都是賺多賺少問題 象重債民企內房般 正要為企業的生存而戰 相距甚遠。

2023年9月15日星期五

調研香港鐵路

港鐵(00066.HK)今年上半年主要盈利來源 EBIT: 

1)香港車務營運虧損7.74億元 虧損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約20億元  疫情遠去 復常速度雖有點慢 但持續增長跡象明顯 正常環境下 車務盈利 半年應有逾9億元 而古洞站預計2027年落成、屯門南延綫及洪水橋站2030年 北環綫2034年 到時車務收入理應大增。四條新鐵路需投資775億元 以港鐵的商譽 融資肯定無難度。2)香港車站商務 包括車站舖位租收、廣告及電訊的溢利 合共近18億元 隨著未來新鐵路幹線完成 同樣這方面的收益應會大增 但短期內難見成績。3)香港物業租賃收溢約20億元 新落成大圍站[圍方]及黃竹坑站[THE SOUTHSIDE]兩個新商場將使港鐵零售物業組合的總樓面面積增加約30% 足夠彌補租收下調的影響有餘。4)賣樓業務的成績 對集團份額甚重 但由於物業發展的入帳期不定 賣樓利潤甚為波動 今年上半年有7.75億元。5)中國內地及國際鐵路、物業租賃及管理業務 上半年收溢2.9億元 對集團的貢獻有限。

財政狀況 : 總負債/總資產 48%、淨負債權益比率22.3%、利息及財務開支半年6.26億元、現金存款239.5億元。以香港鐵路的背景及其業務現金流之強勁。就算負債再高 資金鏈都不會出現問題。

港鐵 現價31元 市盈率19.5倍 股息率4.22% 市值1926億元 剛好夠買兩間恒基地產 好股都要好價買入才有用 。若以地產股角度衡量 港鐵實在有點偏貴。


2023年9月14日星期四

四叔為何不私有化恆地?

恆生指數收報18,047升38點 成交額816億元。個市揾食難都係去申請綠色債券 待申請餘下的退款回流才考慮是否再入市。

鄰近地鐵宋皇臺站的啟德住宅地,以53.5億元 由信和置業佔一半權益的財團投得(其他股東含中國海外、鷹君集團各佔20%及華人置業佔10%)。預計整個項目發展成本約105億元。 信置持有淨現金超過400億元 也不願獨自發展 可見大型地產商對後市仍然有保留。四叔家族為了成為中區甲級商廈霸主 私人借出600億給恆基地產 不收利息 這個大股東都算晤話得 600億一年利息超過20多億元。我想小股東亦不好意思投訴四叔退任後仍任執董,上年度收取酬金0.21億元。而筆者不解李家為何不私有化恆地 它的街貨才250億元而矣!

2023年9月13日星期三

調研味千中國

味千中國(0538.HK)公布今年上半年業績 營業額及毛利均有3成以上增幅 毛利率增加180個點子至75.1% 筆者現在才知道賣拉麵比賣樓更好賺 行業復甦速度也快得多。股東應佔溢利虧轉盈 達1.33億元(人民幣 下同)。利潤大幅改善主因為有其他收益7007萬元(主要為投資及金融資產重估值變動 渉及現金流有限) 上年同期虧損5630萬 一來一回相差1.26億元。

集團最大賣點是其財政良好 今年上半年持有現金及等值物約為15.78億元 流動比率為3.3、 銀行貸款約為3993萬元 資產負債比率為1.0。

以現價0.9元(港元 下同)計 市值9.2億元 市賬率0.3倍 大大低於同行。上年虧損都派息6.8仙 今年保守估計應能維持 以現價計股息率7.52%。

風險 : 味千(中國)老闆潘慰雖是同胞,但味千是日本品牌 有甚麼風險 你懂的。


怎樣去秤磚頭股

今日焦點板塊應屬內房民企 不少升幅超過雙位數 高追者要自己知悉風險及值博率是否足夠才好參與這游戲。

據聯交所股權資料,新鴻基地產(00016)大股東郭老太鄺肖卿,於9月11日入市增持161萬股,每股平均價約79.6元,涉資1.28億元,最新持貨27.53%權益或7.97億股。女族長再出手 若想跟隨也是合理。

對磚頭股衡量 除了要看市盈率 市賬率 派息能力及穩定性外。還有不少財務數據須加以留意。

1)流動比率 是指企業的 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指一年內可轉換成現金的資產是一年內須償還債務的幾多倍,因此流動比越高,代表公司的短期債償能力越好。計算方程式是流動資產/ 流動負債。

2)負債比率是總負債/總資產、比例當然愈低愈好。

3)淨負債率是負債-現金儲備/股東權益 主要衡量企業的償債能力,比率愈低愈穏陣。

4)利息覆蓋率 用以衡量企業在除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是否足夠支付當期利息的指標。計算程式為EBITDA/利息支出。倍數逾高愈好 若該比率低於1倍,代表該企業的利潤是否夠償還銀行利息都成問題。

How did you perform in August?

2023年9月12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9月12日)

恆生指數收報18,025 跌70點 成交額841億元。昨天美股Tesla股價升了超過10% 涉及資金足夠買起香港四大財閥家族的投資旗艦。而Tesla單個交易成交天金額 就有2667億元 是港股(共有2600家上巿公司)成交額的3倍。

港股每日都有焦點股 遠洋集團(03377.HK)今日就升了82.4% 但欠基本因素支持的企業 筆者夠膽買都未必夠膽贏。有基本因素支持又如何? 粵海投資(00270.HK)* 多次想買都買不成 現價5.7元 超過10%股息 往績亦顯示是正當人家 實幹企業 近5年的股息派送都相當穩定 奈何股價走勢甚弱 有懷疑都是做個旁觀者算了。

*粵海上半年業績,收入113.69億元,按年下降4.6%。錄得純利25.27億元,倒退14.3顯%,中期息維持派18.71仙。


妹仔大過主人婆

中國動向(03818.HK) 公布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16.7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12.4%。虧轉盈賺1.15億元,上年同期蝕17.83億元;每股盈利1.96分。全年派息1.66分 包括中期息1.17分及末期息0.49分。年度成績得以改善 全賴投資收益得已改善 年度賺了1.31億元 而去年同期則大幅虧損15.03億元。至於主業體育用品相關業務仍有0.15億元虧損。

妹仔大過主人婆 副業除了在盈利貢獻上反副為主外 在集團總資産96.65億中 份額亦佔最大 其中現金儲備25.58億元佔26.4%  金融資產58.69億元佔60.7% (最重枰投資為阿里巴巴股票權益0.03%)。

財政狀況: 負債對權益比率僅0.09% 利息收益淨額0.4億元 相當穩陣。現價0.27港元 市盈率12倍 市賬率0.15倍 股息率7.02% 市值15.9億港元。


2023年9月11日星期一

港股象弱不禁風

恆生指數收報18,096 跌105點 成交額1,244億元。美滙強 、人仔弱、加息、債升、歐戰 好象乜都關港股事。港股有幾傷 ? 

先看傳統實力股 : 港鐵、煤氣跌穿3年低位、領展低於半年前供股價17%、新地更連[郭老太]鐵底價都守不住。負債超低的長實及一向被譽為最佳保險股的友邦 也不能倖免 股價更穿了近年新低。更離譜的是持有現金逾400億元的信置都不升反跌 現金為王都不賣帳。

傳統藍籌不劑 那麼新科技企業又如何? 前時百狗幾件好消息齊來 包含[1拆6]大計、螞蟻好象被有關當局諒解  最新估值高達5700億元 、馬生似比前慎言、兩間估值不低 卻仍末有盈利的子公司  正申請上市 連得閒賣些商湯股票盈利都億億聲的[富巴巴]。這么多劑大補藥都未能把巴巴股價升回[百元股]  近日更得8字頭、電商大佬都如此 老二京東就更不用多說。今日跌幅能修窄 全靠股王騰訊及匯豐兩大支柱鼎住。

優質股也難敵劣質市

新鴻基地產(00016. HK)管理層表示 未來派息率為基礎盈利40至50% 市場對此相當不滿 新地股價今早就大跌近12% 記憶中連2003年[沙士]期間都未試過。至於新地減派股息 上次已是21年前。假設今年利潤不變 每股8.25元 上期派息率為60% 每股派息4.95元。若今年派息率降至50% 股息為4.125元 派息率降至40% 股息為3.3元。又以現時的樓市環境 今年減派息的機會率甚高。 但令筆者最為擔憂的是新地是一間實而不華兼作風正派的大企業 若不是逼於形勢 管理層應不會在此敏感時刻減派股息 以致影響到公司的良好商譽。連龍頭新地成績都如此 其他地產商就更難以樂觀。

新地負債比率18.2% 利息覆蓋率6.8倍,恆地負債比率24% 利息覆蓋率2.65倍。長實負債淨額與總資本淨額比率為1.4%,路遙知馬力 論投資眼光 誠哥認第二 香港誰人敢認第一? 恆生指數中午收報17,896 跌305點或1.68%,新地報80元 跌8.3元或9.4%。 


2023年9月10日星期日

太古公司(A019、 B087)

太古公司市值760.5億元 而單計集團持有的82%太古地産及45%國泰航空的市值就合共1032.5億元 是太古公司市值的1.35倍。其他資産還包非美國區的汽水飲料權益、全資擁有港基工程、貿易及醫療保健....等等。原本集團負債已經不算高 加上出售美國可口可樂權益 套現大筆現金 資產負債表會更為健康。由於有220億元非經常性盈利入帳 預計今年的業績必然會大幅增長。又以管理層的作風 最保守估計都會維持現今的派息水平  。以現價計 太古A股息率為5.2% 太古B股則有6.7%。筆者總覺得奇怪 公司為何不將A B股合併 現今A股較B股有超過21%的溢價 況且B股還較A股多5倍投票權。

利益申報: 筆者持有太古B股票權益。

2023年9月9日星期六

高息股系列之上海實業

上海實業(00363.HK)為綜合性企業 業務渉及基建環保、收費公路、 水務、 房地產、煙草及印務。並持有上市聯營-上實城市開發43%;上實環境控股49.25%權益。集團是上海市政府窗口公司 但市值僅113.7億元 實在有點不合理,中移動一個月的盈利都超過它的總巿值。

上實直至今年6月底半年業績,純利13.76億元,按年升24.6%;每股盈利1.265元。派中期息42仙,與上年同期相同。財政情況  付息貸款約為575.3億元 持有現金存款286.2億元 淨負債比率64.8% 半年財務費用11.7億元。

現價10.46元 市盈率4.9倍 股息率8.79% 市值113.72億元。

好息者多喜買入公用股或房產信託基金 或許上海實業是另一個選擇 (PE低兼股息率高) 當然亦只宜適量買入 作為高息投資組合內的一員 尤其是已退休者 切記著分散投資的重要。


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續談新鴻基地產

新鴻基地產最貴重的家當 當然是其投資物業 直至今年6月底 已落成的價值約3380億元提供租金收入243.2億元。此外還有價值655.7億元的收租物業 仍在發展中 合理推斷 新地這方面的收入 應仍會繼續增加。

賣樓情況: 直至今年6月底 新地未入帳的物業銷售額達280億元 將會在2023/24財政年度入帳的佔240億元。今年若再無其他發展項目可以入帳 那麼賣樓收入將會較去年減少94億元。加上樓市不濟 售樓利潤或許會比上年差。

其他副業 佔集團份額有限 在此不作詳談。

財政情況: 集團利息收入5.54億元 利息開支46.35億元 淨利息開支40.81億元 總負債1250.5億元/總資產8060億元 比率15.5%。未來1年內要償還75億元債務、 1至2年內320億元、 2至5年內57.6億元、5年後償還279億元。

償債能力: 除持有現金152.8億元外 所持有上市附屬/聯營企業 包括數碼通、新意網及載通國際的權益約值110億元 由於全都有基本因素支持 並且付上控制權 若要賣盤並不困難 此外還持有各類金融資產26億元 再加上每日逾6千6百萬元的租金收入 就算封盤不賣樓 不沽出固定資產、資金鏈都不會出現大問題。

2023年9月7日星期四

和電保證股息7%

港股中高息股甚多 但保證未來派息水平的 記憶中就只有和記電訊(00215. HK)一家。管理層曾承諾未來將繼續派發與2020年相同水平的股息 每股7.49仙 即3.61億元,直至股東應佔經常性溢利超過3.61億元為止,屆時股息派發將改為相當於股東應佔年度溢利的100%。當然有承諾都要有能力才行  這方面就不用擔心 直至今年6月底 和電手上現金就有37.18億元 足夠派息超過10年 若以今日和電收市價1.07元計 股息率為7% 或許承諾並沒有法律效力 不過相信李大少不會為這點小錢而損害名聲。

恆生指數收報18,202 跌247點 成交額868億元 正如郭Sir所講 大市有波幅冇升幅 怕的是某些內房見股價反彈再批股 大巿可能又散過 說句實話 就算批股成功 套現所得只夠還息 但過得初一 未必過得十五 只有內房樓價復常(有價有市) 才是債重內房企業的救命良方。


新地全年業績

新鴻基地產(00016.HK)剛公佈2022/23年全年度業績。收入833.81億元、股東應佔溢利239.07億元、基礎盈利(撇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的影響)238.85億元,每股基礎盈利8.24元。全年派息維持4.95元(需款143.44億元) 派息比率約60%。但管理層表示 未來派息率為基礎盈利40至50% 不知是否暗示未來有減派股息的可能。

1)租金總收入243.22億元 即平均每日收租6663萬元 繼續蟬聯全港收租王寶座 淨租金收入(包括應佔合營和聯營企業的淨租金收入)184.61億元,這是集團的盈利支柱 未來增加的新落成投資物業收入 應可彌補租金下調的影響。

2)賣樓業務 收入291.16億元 溢利112.99億元 毛利率38.8% 在現今的樓市環境下已算不錯 但今後出售樓宇的地皮應有不小是四,五年前買入的貴價貨 這對未來售樓的毛利率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3)相對主業 集團其他投資如酒店、數碼通、新意網、載通、一田百貨、物業管理.....的盈利還不夠50億元 對新地的盈利貢獻有限。

4)財務情況 持有現金152.8億元 利息支出40.8億元(內含利息資本化15.82億元) 集團的淨債項為1097.7億元 股東資金6021億元 負債比率18.2% 利息覆蓋率6.8倍 仍屬健康水平。

現價88.3元,市盈率10.6倍,股息率5.6% 市值2558億元。


2023年9月6日星期三

高息股系列之陽光房產信託

陽光房產信託基金(00435. HK) 22/23年度全年度業績 物業收入淨額減少1790萬元、利息開支增加3400萬元、一來一回因而令年度可分派收入減少5080萬至3.8億元或11.8%、每基金單位分派0.22元 減少12%、而派息率卻增加0.5%至97.9%、負債比率亦增加2.8%至26.1%、每基金單位淨值8.06元、以現價2.71元計 市帳率0.33倍、股息率8.1%。

筆者個人認為陽光房託前景實在一般 現今時勢調整租金不易 但利息開支增加的機會卻甚高 要維持派息水平並不容易。

應升不升 應跌反升 是股市常態

今日的股市就完美示範出甚麼叫做風險越高 利潤越高  近期被看死的內房板塊 今天就逆市大升 升得最多的是幾隻最危險的內房  中國恆大升82.8% 融創中國升了68.3% 世茂集團升53% 碧桂園20.7%。投資者莫非忘記了上述內房企業合共負債逾5萬億元? 而被視為最有條件的中國海外只升了2.09% 越秀地產升2.03% 而華潤置地更下跌0.58% 筆者早就說過股市並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應升不升 應跌反升 反而是常態!

恆生指數收報18,449 跌6點 成交額929億元。

大市奇葩

恆生指數半日收報18,306 跌150點 今早大市奇葩當然首推中國恆大(03333)及融創中國(01918)。前者今早就逆市升超過三成 後者續飆61% 三日累升1.7倍 差點忘了碧桂園(02007)股價也升了二成多。真心佩服買入者的勇氣。 新世界發展(00017)粉嶺北項目決定採用有關方式補地價,涉資約35億元,每平方呎地價約3,100元,只要物業落成後樓價能保持現况,這發展項目起碼有三成毛利。此外新世界在北部都會區,仍持有約1,500萬平方呎農地,主要分布於粉嶺北及元朗。致於財務按排更無預擔心 以鄭家的財力 等閒風浪怎會難倒他們?

2023年9月5日星期二

SoftBank

今年的全球新股IPO王 如無意外應屬SoftBank旗下芯片設計公司ARM 招股價介乎每股47至51美元 集資最多48.7億美元。而其中7.35億美元股份將配售給Nvidia、Intel、Samsung、Apple Inc、TSMC、Alphabet.....等科技巨企。發行完成後,預計SoftBank仍擁有ARM約90.6%的股權。令筆者有點奇怪的是SoftBank負債高達744億美元 (總負債/總資產比率74%) 為何不藉此良機出售多一點ARM股份減輕債務。而大名鼎鼎的SoftBank的巿值只得640億美元 少於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及網易的市值。


綠債4.75%

恆生指數收報18,456 跌387點 成交額1,015億元。九月份首個交易日係威係勢升逾四百點 但今天就跌番近八成。融創中國(01918.HK)急升 超過25% 渉及資金17.4億元 比可收到附屬-融創服務 所派送給它的特別息4.65億元還要多幾倍。 歐舒丹事件又給散戶上了一課 要帶眼識股。港府剛公布9月18日推第2批零售綠色債券,保底息4.75厘,雖不及最新一批銀債5%。但綠債有二手巿場可隨時套現,筆者當然會捧場。

火中取栗

上月底碧桂園發行3.5億股 每股作價0.77元,涉資2.7億元,將用以抵銷欠建滔集團近3.19億元欠債,合理推斷建滔會承高位套現,相關貸款可能還有盈餘。記得建滔主席曾說過炒股未輸過 看來此言非虛。

中國電力大股東國家電投增持逾1億股 涉資逾2.8億元 加上有業績支持 在2.8元以下適量買入中國電力 理應也不會錯到哪裏。

歐舒丹大股東決定不進行全購要約 復牌後重挫27% 相關春江鴨又大賺一筆 香港散戶這麼易欺負 真是大戶的遊樂場。

香港不少散戶有個特性 就是明知假都買 總覺得自己身手敏捷 能及時下車 結果當然又是火中取栗。

恆生指數中午收報18,559 跌284點 就像郭Sir所說 港股有波幅冇升幅。

2023年9月4日星期一

最新消息

太古地產將競投上海浦東新區兩塊超級靚地皮逾四成權益  涉及資金近1百億元。筆者個人估計成事的機會甚高  因太古集團是英資企業 由它參與發展亦可顯示中央政府確實歡迎外國投資。又以股東權益2883億元兼負責率偏低的太古地產來說 上述百多億元的投資項目應也難不到太地。

有外電引述消息人士指,阿里巴巴旗下智能雲業務計劃赴港上市前進行私募融資,規模涉100億至200億元人民幣,財技有點像當年電能實業分拆香港電燈時的做法。

翠華餐廳老闆李遠康私人持有的中環德輔道中地舖 以約3.7億元售出 帳面勁膁3.1億元。而整間翠華餐廳的市值才2.72億元。難怪飲食業都埋怨賺埋的錢都係益業主。

牽一髮動全身

恆生指數收報18,844 升462點 成交額1,526億元。成交大增或許因上周五因颱風襲港停市累積了購買力及恆指季檢換馬所致,但無論如何升逾460點 又有大成交配合 總是件好事。

國策明顯對內房添藥  因而令到相關股份 包括內房、內銀、內險都有顯著的升幅。雖然國內產業多元化 但地産仍佔GDP相當份額 牽一髮就能動全身。

又舉實例給網友參考 : 據已公布中期業績 中國四大銀行 在房地産的貸款合共3.4萬億元(人民幣、 下同) 不良貸款佔5.56%或1891.3億元 這對於四大行總資產合共幾十萬億元來衡量 當然是小菜一碟 但相對銀行盈利(四大行今年上半年盈利合共5946億元)的影響 卻是另一回事。此外保險公司都會有些物業投資作為收租 而它們投資組合內債券及股票資產中亦多少都會涉及內房。況且地產更關乎幾十個附帶行業的榮辱 包括建材(水泥、鋼鐵、玻璃)、建築、裝修、家電、物管、運輸、地產代理 .....。而相關從業員應數以十萬人計。


2023年9月3日星期日

中銀香港Vs恆生銀行

要衡量銀行是否穩健 有3大指標可用 1)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  恆生銀行為16.8% 中銀香港19%。 2)一級資本比率18.5%/ 20.75%。3)總資本比率 20.0%/ 20.75% 。香港本地註冊銀行必須維持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不低於4.5%、一級資本比率不低於6%及總資本比率不低於8%。因此香港兩大銀行均全面超標 相當穩健。

而總減值貸款/總客戶貸款之比率 2.85%/ 0.73% 、存貸比率75.1%/69.8% 中銀較恆生保守得多、淨息差1.72%/1.45%  恆生高27點子 股東資產回報率12.8%/10.81% 這方面恆生就勝一籌  、股東權益1635億元/3079億元、市帳率1.16倍/0.74倍 估值恆生就貴得多、總資産16974億元/37711億元。想不到中銀香港的規模會比恆生銀行大這麼多。

中銀香港(2388)現價21.8元 市盈率8.52倍 股息率6.22% 市值2304億元。

恆生銀行(0011)現價100元 市盈率20倍 股息率4.1% 市值1911億元。

評估: 個人認為中銀香港比恒生銀行更具吸引力 預計股息率較高 估值較平 規模也大得多。


歷屆全球最貴市值企業

General motor 1966、IBM 1967-1986、NTT 1987、General Electric 1993-1998、Microsoft 1998-2003、Exxon Mobil 2005-2011、Petrochina 2007、Apple 2012-2018、SaudiAramco 2019-2022、Apple 2023。

從歷屆全球最貴市值公司的背後 就不難發現全球經濟的變化。

相關消息: SaudiAramco沙地阿美傳考慮出售500億美元股票 是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 可惜以港股的近況 實在難以分到一杯羹。執筆時Apple市值仍為全球最高 達2.96萬億美元 他也是全球首隻巿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企業。而當年的老大General motor 現今市值僅461億美元 只相等於Apple約1.5%。

2023年9月2日星期六

調研平安保險

平安保險是中國最大的金融服務綜合企業,業務涉及人壽、醫療、財險及銀行等業務,亦積極參與中國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和網上醫療保健市場。公布截至6月底止中期業績,總收入5,461.34億元(人民幣、下同),增7.9%。 期內集團整體營運利潤819.57億元,少5%。  中期息0.93元增1.1%。

至於適用于衡量保險公司價值的 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5.0%,壽險業務內含價值增5.7%。ROE達18.2%。雖然期內股巿表現一般 房地產頻現危機,但集團投資化作年計收益率仍有4.1%,而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價值近4.62萬億元 規模已可與不少國家的主權基金碑美。平保更是滙豐控股大股東之一 持有約8%權益 價值逾870億元 近幾月匯控股價走勢不俗 明顯跑贏大市 這對平保集團今年的盈利 肯定會有幫助。


國企偏向高息政策

近年國企均採取高息政策 務求投資者能獲得較高的股息 有時更會善用派息率來調節派息的金額 這是一個好明智政策 國企最大股東是中央政府 而其他重要投資者含社保基金、各大小保險公司、私募基金。而散戶獲分配股息後就會多點錢消費。是內需的一大助力。何況中央政府還可以收取股息稅。除非企業有重大發展或負債重 否則派多點股息最為適合。實例有中移動5年前每股派息3.21元 去年派息4.41元、工商銀行由0.285元增至0.3424元、中國石油0.2元增至0.47元。

2023年9月1日星期五

高息股系列之數碼通

數碼通電訊(00315.HK)公布截至6月底止全年業績,營業額67.63億元,按年跌2.8%。純利2.69億元,按年跌36.5%。主因為期內就債務證券的潛在金融投資虧損撥備2.01億元;若撇除相關撥備,溢利增加4%至4.7億元。令持貨者滿意的是增派末期息至17.5仙,連同已派14.5仙中期息 全年共派息32仙 增加6.6%。以現價4.37元計 股息率7.32%。

於今年6月底總借貸/總權益為1.2% 淨現金為10.89億元+3.59億元儲稅券(以等於集團市值48.35億元近30%) 財政相當健康。尤其值得一讚是管理層於期內積極減債成功 加息期可能對集團來說更是利多於弊。或許由於現金充裕 集團於去年9至11月 共動用資金1,463,000元回購合共359,500股 平均價4.06元。

調研新意網業績

新意網集團(01686.HK) 公布6月止財政年度業績,收入23.46億元,按年增加12.5%。錄得純利9.05億元,增長6.9%,每股盈利22.3仙。末期息11.2仙,上年為20.8仙。派息大减主因為派息率由100% 減至持50%。盈利微增 股息大減 亦有其苦充 因為利息成本大增 由1.96億增至4.47億元(含利息支本化)。總負債/總資產比率77.6% 確有其減債的需要。我們首先不要爭論新意網是否屬科技股 但多年盈利都只得單位數變動。現價3.75元 市盈率17倍 股息率2.8% 市帳率1.9倍 市值87.7億元。是否值得買入 網友自己衡量吧!

2023年8月31日星期四

虧本生意無人做

恆生指數收報18,382 跌100點 成交額1,365億元 生意多了或許大家都認為明天會因打風休市。港股真是玩死人 以為跟著誠哥投資都不會錯到那裡 ?但你看他的投資旗艦-長和 近幾年的表現就知錯得多嚴重! 市值蒸發了2/3的科技巨無霸-阿里巴巴 更是香港股民的英雄冢 它的蟹民之多 只有當年8號仔能和它相提並論。領展、兩電一煤加港鐵 本是香港避難股五虎將 但現在已變得自身難保....。 所為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做 一個令股民難賺到錢的股票市場 只會越做越縮。

2023年8月30日星期三

財經日誌(8月30日)

恆生指數收報18,482 跌1點 成交額1,080億元。

港股象後勁乏力 科技股腳軟 靠幾隻傳統股滙豐、友邦、中海油、中移動鼎著。

碧桂園宣布以3.506億股 每股作價0.77元 渉資2.7億元,作為抵銷欠建滔集團的部分融資金額3.19億元,半杯水理論碧桂園股票起碼有人要。

新世界發展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已成功獲得300億元銀行貸款,當中約220億元屬再融資,超過80億元屬新批出貸款,今年6月底集團可動用資金合共920億元,現又多80億元  遲些或許還有出售新創建權益套現217.7億元。

馬可數字科技停牌 該股52週位2.66-104.3元 停牌前報95.25元 每手2千股價值超過19萬元,相信不會有太多散戶持貨。

星空華文續跌5%  報28.5元 幾個交易日前股價還有>100元。


嘉里一注獨贏

1}重點發展:2022年1月嘉里建設(00683. HK)成功投得上海黃浦區共四幅地塊地皮。約162.6億元,將作綜合發展之用。2023年6月嘉里建設再斥資約96.6億元,透過招標買入上海市黃浦區地皮。上述兩項發展單地價已近260億元 相比嘉里市值214.8億元(以現價14.76元計)還要多。若再加上發展建築及融資成本,對集團來說 真有點蛇吞象場的感覺。而嘉里未來的榮辱 實際上全賴上述的大型發展項目成績如何。

2}業績公布:集團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54.72億元,按年升17.9%。純利17.39億元,按年跌36.7%;每股盈利1.2元。中期息維持40仙。不計入去年出售香港兩個貨倉的非經常性收益及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基礎溢利按年增長15.3%至17.39億元。期內,發展物業收入貢獻21.23億元,按年增加23.9%。合約銷售額共81.7億元,較去年同期30.98億元增長1.6倍。物業租賃及其他收入微跌0.2%至24.98億元。酒店營運收入增長一倍至8.51億元。

3}財政方面: 借貸總額563.12億元。現金及銀行存款共164.69億元 即借貸淨額398.43億元/股東權益1062.3億元  淨負債比率37.5%。


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

1間新地=5間信置

信和置業(00087. HK) 財政狀況穩健 於今年六月底,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439.2億元,借貸總額19.6億元,淨現金419.6億元 ,利息收入13.9億元,利息支出0.95億元,大型地產商中 信置在加息期可能最為受惠,但筆者略嫌信和過份保守 和上年相比 持有的現金相約,管理層並沒有乘機撈平貨 可能是在1997年,一朝被蛇咬 而至矯枉過正。當然冇人會知香港樓價會否再跌, 或許事後才知信置的做法是正確的。但經驗話我知 現金為王的時間不會太長。

信置賣樓了120.5億元(包括聯營公司所佔權益) 收溢30.4億元 毛利率25.4% 相比上年大幅下降,以現在的樓價走勢 銷售物業前景並不樂觀。租金收入方面有輕微下跌 淨租金入仍在30億水平。信和置業22/23年度 股東應佔純利58.49億元 每股資產淨值19.87元。全年派息0.58元。現價8.97元 市盈率12.5倍 市賬率0.45倍 股息率6.46% 市值733億元。

以前聽過前輩說 新鴻基地產的市值=5倍信和置業就合理。新地市值2590億元 而5間信置市值3665億元 好明顯近幾十年信置的市值脹幅 大大高於新地。新地雖是行業龍頭 但以財政狀況及股息率來衡量 信置更勝一籌。

九建一注獨贏

九龍建業(00034. HK)於上半年股東應佔基礎盈利上升至2.88億元。每股基礎中期盈利為 0.24元,中期股息維持每股0.26元。財務方面 集團之資本負債比率高達123.8%。(借貸總額210.9億元 現金7.38億元 借貸淨額為203.59億元)。利息支出5.23億元(包括其中4.34億元作資本化)。

公司的最大賣點包括股息率超過11%  (近5年內股息都只加不減)及一個對公司來說超大的發展計劃 九建獲政府批出新九龍內地段第6458號地皮,可建樓面逾216萬方呎,以96.58億完成項目的補地價,每方呎補價4464元。現今牛池灣一手樓宇尺價約15000元。若順風順水 這項目於2028年完成後 預計所獲得的盈利會比九龍建業現在總市值86.7億元為高。對公司來說是將來食粥食飯憑此一注。


加息的影響

1)香港電訊(006823. HK)融資成本淨額截至 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融資成本淨額,由去年的6.27億元增加48%至9.25億元。

2)新世界發展(00017. HK)融資成本由12.59億元增至25.54億元。

3)宏富房地產信託(00808. HK)銀行借貸利息支出由1684萬元增至25.54億元。

4)希慎興業(00014. HK)財務支出由1.72億元增至2.31億元。

5)嘉華國際(00173. HK)財務支出由3013萬元增至7179萬元。

6)香港電燈(02638. HK)財務成本淨額4.49億元增至7.07億元。


2023年8月28日星期一

港股彈力不足

恆生指數18130 升174點 成交額1,010億元。今早看報紙大大隻字[利淡因素籠罩 港股彈力有限]。與筆者想法無異。 有心人就突然殺一口淡倉 賺錢之餘又可發出警示  淡友不要太過份。

中國恆大(3333.HK)復牌報0.35元 跌78.7% 市值46.2億元 成交額5.82億元。星空華文 (6698.HK) 兩個交易天前報124元,今日收報29.9元 市值119億元 今日波幅28.650 - 59.45元。商湯(0020.HK)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按年升1.3%。虧損收窄至31.23億元,上年同期蝕31.58億元;2022年1月4日歷史高價8.2元 今日報1.5元 巿值502億元。所以話港交所是個大賭場並非誇張。

高息股系列之中信股份

中信股份(00267. HK)是本港最大綜合企業股 比長和市值高出29.6%。集團業務包括:銀行、證券、地產、電訊、貿易、鐵礦石、服裝、出板、汽車銷售.....。

2022年度業績,營收7,711億元,升9%;純利754.8億元,升7.5%,全年派息65.1仙,已連續5年股息有增無減。2023財年首季,營收512.5億元,按年跌5%;純利191.4億元,按年增10.3%。現價7.74元 市盈率2.98 股息率8.41% 市值2,251億元。

筆者個人評價 中信股份規模較大 業務包羅萬有 具分散投資功效 派息穩定 市盈率低 股息率高 適合成為收息股組合內成員。 


中國恆大復牌

中國恆大(03333)是自2022年3月21日開始停牌,到如今已經停牌超過17個月。恒大今早復牌大瀉近87% 報0.22元 看過以下數據 真佩服今早還夠膽撈底的勇士 執筆時股價已反彈至0.34元 相比開市價反彈超過54%。

今年7月17日,中國恆大發布2021年、2022年業績公告以及2022年中期業績公告。財報顯示,恆大兩年虧超人民幣8120億元(下同),總負債超人民幣2.4萬億元。集團在今年6月底,土地儲備1.9億平方米。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0.5億元。

2023年8月27日星期日

恒生指數成份股

恒生指數成份股重質不重量 由33隻增至80隻 遲些有可能增至100隻 令到藍籌股個招牌都大貶值。恒生指數服務公司 最新傑作 碧桂園跌到得個[零頭]才後知後覺把它踢出局 。炒到位高勢危就入局 2008年8月阿里巴巴每股274元入選現價87.5元、同年12月美團入選 當時股價294元 現價132.2元、 2021年11月京東集團入選 當時股價309元 現價130元......。相關指數被動基金規模甚大 單一隻盈富基金 市值就超過1200億元 而規模更大的主動基金 買股準則亦一樣  基金這個行業,平庸不是最大的問題,跑輸才是大罪 所以基金經理們就算明知某隻股份的股價高到不合理 也要[被迫]高追買入。


2023年8月26日星期六

永續債

由於受到謠言影響 香港大型地產發展商的永續債價格 受到頗大波動。香港地產四大天王 新鴻基地產早已贖回所有永續債券  恒基地產就冇發行 新世界前文已經評論過 長江實業(01113. HK)則仍有79.29億元 市價不詳 但以票面價計約3.4% 由於受消息拖累 價格下跌 孳息率可能會更高 長江手頭充足 不如回購本身永續債也化算。

長江獲標準普爾及穆迪各自持續給予「A/穩定」及「A2 穩定」之信貸評級,反映財務穩健 借貸成本必然會受到優惠。直至今年6月底長江借款總額為494億元 銀行結存及定期存款438億元 淨負債為港幣56億元。負債淨額與總資本淨額比率約為 1.4% 相當穩健。致於21 BORRETT ROAD之發展項目遭到撻訂。沒收的20.76億元買家訂金 會於下半年入賬。長江財務如此健康 若其所發行的永續債 孳息率高於10%,有能力者應該不怕買。

*永續債是一種沒有到期日的債券,筆者想極都不明解 為可這種類型的債券 被認為是一種股權,而不是債務。


全球100大市值上市企業

全球10大市值上市公司 股王Apple Inc.市值27920億美元、第2位 Microsoft 23990億美元、3.Saudi Aramco 22360億美元、4.Alphabet 164302億美元、5.Amazon 13740億美元、6.Nvidia 11360億美元、7.Berkshire Hathaway 7764億美元、8.Tesla 7572億美元、9.Meta 7346億美元、10.Eli Lilly 5255億美元。十大中最令人矚目企業應該是排行第6的Nvidia 因AI概念在全球爆發熱潮 年初至今股價已累升逾2.2倍。

而內地企業中 亦有多間入圍100大市值 包括排行20的騰訊控股市值3939億美元、28.貴州茅臺3148億美元、40. 阿里巴巴2345億美元、47.工商銀行2109億美元、55.中國石油1887億美元、60.中移動1817億美元、63.農業銀行1624億美元、87.中國銀行 1374億美元、92.建設銀行1356億美元。而其中工商銀行及貴州茅臺在同業中是全球市值最高。


2023年8月25日星期五

新世界的財務狀況

新世界發展(00017. HK)最近年報顯示 直至去年底綜合債務淨資額1292.7億元  淨負債比率46.9%。與香港同業比較 負債的確偏高 但相對總資產6218.9億元 來衡量應還離三條紅線甚遠。[三條紅線]是指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未來一年內集團須償還407.9億元債務、第2年366.1億元、第3至第5年828.6億元、第5年後256億元。至於永續債為474.4億元 只須付息 並無還款期限。

集團持有現金儲備570億元 可動用銀行貸款350億元 可動用資金合共920億元。期後出售新創建權益套現217.7億元 及可減除新創建的負債54.5億元。而2023年到期的貸款再融資已經全數辦妥。管理層預計可見將來並無供股或配股集資的需要。從財政狀況來看 會出現象某些大型內房企業般的資金鏈危機可能性不大。


美團點評

美團(03690. HK)昨日收市後公布今年中期業績,錄得純利80.46億元人民幣轉虧為盈,勝市場預期;上半年收入達1,265.82億元人民幣,按年升30.2%。美團業績前抽升,挑戰140港元收市,升約7.4%,還以為春江鴨今次又勝一仗,怎料今天美團股價應升反跌,把早前的升幅近乎一筆勾銷。沈大師曾提醒股民 美團雖然欠缺基本因素支持 但個莊好厲害,切勿和他鬥財技。美團近5年合共虧損1587.7億港元 從來冇派送過股息 2021年2月股價曾做423.6港元歷史高價,至今累積跌幅達68.6%。但市值仍有8308億港元,比起香港四大財閥投資旗艦: 新鴻基、長江、恆基及新世界的合共總市值還要多! 美團原名美團點評,個名真係好貼切, 對他都不知怎樣評價好?

磚頭投資

長江實業,前時以市價70%折出售旗下位於香港九龍的新建案[親海駅II],恆基兆業地產也宣布,降價55%出清九龍灣商辦[創豪坊]9單位餘屋,在正常環境下,香港地產發展賣樓毛利率一般約三成左右 以此推斷。長江及恒地上述樓盤虧本機會頗高。而地產界壞消息還有荃灣油柑頭[港人首次置業]地皮流標。

買房託好過買樓收租? 但往績話我知實情並非如此 因賺息蝕價。現房託股價已大幅調整 因而扯高了股息率 相對租金收入 一眾本港房託股息率 均高於直接買樓收租成倍 而且省卻好多麻煩兼免稅。 


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

財經日誌(8月24日)

恆生指數收報18,212 升366點 成交額 1015億港元。科技板塊三大巨頭 騰訊、阿里及美團股價分別上升2.4%、2.2%及7.4%。不但是今天升巿的大功臣 而且股價升幅全都跑嬴大市。港股勇士特別多 碧桂園股價升了一成、同系碧桂園服務升了10.4%及世茂集團升了10.9%。東亞銀行宣布中期成績後 看來市場都收貨 股價曾升逾2%。相反質素比它好的恆生銀行股價卻連3位數都守不住 報98.1港元。收巿後美團公佈次季業績 收入增33.4%、經調整淨利76.6億元人民幣 其他主要財務數據全優於預期 難怪今天美團股價跑贏大市這麼多。雖然大家都冇水晶球 但大戶有春江鴨 炒股實在是一種不對秤博弈。

題外話:想不到東亞銀行保險箱的租金年收超過一億港元 在香港比它更多保險箱出租的銀行也不少 它們保險箱的租金收入 或許會比香港一些小型Reits為多°


高息股系列之亞太衛星

亞太衛星(01045.HK) 公布中期業績,收入4.19億元,按年下降15.8%。錄得純利1.18億元,倒退11.9%,每股盈利12.69仙。中期息維持派5仙(需款4642萬元)。管理層向來善待小股東 只要環境許可 派送股息都會較為慷慨 但有心都要有力才行。 對我般散戶來說 亞太衛星業務很難了解 就只能研究其財務報表作為評估依據。

直至今年6月底 公司總負債10.29億元/總資產70.24億元為14.6% 銀行結餘總額18.09億元

利息收入4087萬元 支出288萬元 加息對集團或許利多於弊。若無大礙 維持去年派息水平(全年派0.22元 需款2.04億元)應問題不大。當然亞太衛星屬三線股 只宜適量購買作爲分散投資 重注就肯定不會建議。

若將上半年業績化作年計 現價2.12元 市盈率8.34倍 市帳息率0.32倍 股息率10.37% 市值19.7億元。


美麗華股價平過30年前

1993年長江實業與中信泰富聯手收購美麗華酒店(00071.HK)出價每股15.5元 涉及資金87.88億元 就差臨門一腳 被恒基地產截糊 四叔已每股17元買下略少於35%股權 仍保持其上市地位。 30年後的今天美麗華股價報11.1元 比四叔的收購價還便宜>34% 若將資金用來買入[恆基樓] 現在就起碼有幾倍升幅 當年美麗華主要資產價值93億元 四叔的收購價若為PB1.2倍。半杯水理論即是現價PB0.34倍的美麗華 比當年[雙李]出價大幅折讓。最清楚公司真正價值 肯定是其管理層 前時恒基地產增持美麗華股權至略多於50% 使美麗華由聯營變成附屬公司 估計應有後著 除非你覺得四叔兩位公子好得閒 無事找啲事來做啦!

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

高息股系列之建設銀行

恆生指數收報17,845 升54點 成交額842億元。這樣低的成交額 顯示出港股市場的確嚴重貧血 但作為長線投資者 或許是一個累積優質股作長線收息的機會 筆者用或許 表示將來實際情形會如何 大家都冇水晶球 怎會知? 但始終都係嗰句 在股災時買貨 總較在巿旺才高追安全些。

建設銀行剛公佈半年度報告,淨利潤1673.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6%。現價4.09港元 往績市盈率2.38倍 股息率*10.72%。股民所擔心的大幅撇帳 並未出現。明白內銀的確處於艱難期 但以建設銀行規模及素質 若全無隱憂 又怎會殘到PE兩倍多 股息率超過10%? 筆者當然不會建議網友一注獨贏 但作為長期收息股組合內的一員 理應不會出太大問題掛! 

*須繳付10%國企股息稅。

高息股系列之嘉華國際

嘉華國際(00173. HK)上半年營業額為31億元 其中租金收入佔3.24億元、賣樓27.34億元及酒店營運0.40億元。股東權益應佔溢利4.82億元,每股資產淨值為13.8元,巿帳率0.17倍。但需注意在431.5億元股東權益中有18.74%是銀河股票 僅能貢獻小量股息。財政情況健康 持有現金儲備85.69億元 借貸為150.37億元 負債比率14%。中期息維持7仙,需款2.19億元。集團銷售物業毛利率為28.3% 但隨著房價的調整 毛利率減少機會頗高。以管理層的作風 應會維持每年0.21元派息水平 以現價2.38元計 股息率8.82%。

集團持有銀河娛樂1.62億股或3.72%權益的投資,市值80.9億元 以高於嘉華總市值74.56億元。 但期內只能提供3240萬元股息收溢。從小股東角度當然覺得是浪費資源 但大股東或會視為一項不錯的控股工具,合理做法當然是將銀河股票出售,集中資金專注房產本業或將銀河股票以實物派送給股東,當然這亦只是小股東們一廂情願的憧憬。


香港電力需求或許會大增

各國政府都愈來愈關注環保 香港特區政府政已推出35億元「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資助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方便電動車車主日後在其居所的停車場簡易地安裝符合個人需要的充電器。筆者聯想起中電、港燈 或去會多了一個美麗的憧憬° 

太古B(00087.HK)派每股1.624元特別息 惟須待交易事項交割及遵守適用的法定要求後方可作實。公司股份將於9月1日特別息除淨。正常中期息0.24元、9月13日才除淨。花旗下調恒地(00012.HK)目標價至18.3元 評級為沽售,大行報告作為參考可以 切勿認真。 最清楚公司價值者 當然是公司的管理層 長實集團(01113.HK)  昨日場內回購263.85萬股,每股作價介乎41.65元至42.2元,涉資1.1億元。

春泉產業信託(01426.HK)  中期業績,營業額3.6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36%。可供分派收入總額為1.32億元,按年跌13.8%。期內每個基金單位分派為10港仙,分派比率為97%,較去年同期的每個基金單位分派11.2港仙減少10.7%。記憶所及 已公佈業績的房產信託基金 全都減少派息 經濟不好難加租 借貸成本又上升 派息能力減 唯有待股價調整才買入作為補償。 

2023年8月22日星期二

調研恒基地產

恆基地產(00012.HK)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筆者最為關注的是集團的的財務情況。總負債/總資產比率為35.9% 淨借貸額778.5億元/股東權益3242億 借貸比率為24% 半年融資成本30.12億元(其中包括21.07億元利息資本化) 加息期仍未完結 未來利息支出可能會更多。基礎盈利60.73億元,按年上升18.2%,每股基礎盈利1.25元。中期息維持0.5元 派息金額需款24.21億元。

1).上半年香港租金總收入33.11億元 租金淨收入24.72億元(包括持有40.77%的IFC商厦 貢獻8.6億元)。這方面的收溢前景是樂觀的 起碼快將落成的集團總部The Henderson未來能提供數以億計的租金收入 而中國內地租金收入10.56億元 淨租金收入7.58億元。2).中港兩地賣樓收入合共75.66億元 收益為16.58億元 毛利率21.9% 明顯較以往為低。筆者對集團的賣樓前景 實在有點保留 香港一手樓盤有減價戰的趨勢 雖然集團善於重建舊樓及擁大量農地儲備 合理推斷土地發展成本會比同業為低 但這並不足夠抵消本港樓價的調整。 至於內房是甚麼環境 也不多說。3)上市聯營公司股息貢獻 主要來自煤氣公司的9.29億元. 至於香港小輪、恒基發展及陽光房託 股息合共都不夠半億元。4)其他業務包括物業管理、建築、財務、酒店及百貨 合共提供4.69億元收益貢獻。

恒基地產持有133.24億元現金儲備 半年計都有超過30億元的穩定淨租收 樓宇銷售的資金回流 、銀行利息收入(2.87億元)及上市聯營的股息收入 再加上集團本身的融資能力及富可敵國的大股東背景 相信出現資金鏈問題的機會甚低。淨債借貸額778.5億元 集團只要賣出煤氣及IFC所佔的權益去凊債 就已綽綽有餘。

以綜合因素來衡量 恒基地產的確抵買 但抵買並不等於股價一定會升!


David Webb愛股

佐丹奴國際(0709.HK)今日股價大跌超過12%至2.88元;主因為David Webb於上週減持了98萬股,每股平均價3.21元,套現315.1萬元,持股量由5.05%降至4.99%。區區減持逾300萬元股票 為何會令佐丹奴市值蒸發5.5億元? 偕因股民相信Mr.Webb的眼光 他是細價股專家 往績有目共睹。前時佐丹奴被周大福企業出價1.88元提出私有化。Webb哥強力反對 更斥資665.7萬元 增持363.4萬股,平均價1.83元,今次減持其中98萬股獲利率高達75.7%。

後知後覺的筆者才想起去看下David Webb的投資組合內 還有什麼股票值得注意。發現了科聯系統(00046. HK)是一隻老牌科技股 主要業務為系統開發及資訊科技顧問。David Webb持有5.99%。而長和持有11.68%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有誠哥及Webb弟押陣,唔買都看下也冇壞!

科聯系統剛出中期業績,收入1.28億元,純利1,824萬元,下跌16.7%。每股盈利7.38仙。中期息派5.5仙下跌16.7%。

恆生指數收報17,791 升167點 成交額1,022億元 正能量是大市終於止跌回升 負能量是冇乜好講 自求多福吧!

高息股系列之越秀交通

越秀交通基建(01052.HK) 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19.3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9.8%。純利4.27億元,按年升44.6%;每股盈利25.53分。財務情況:資產負債率59% 期內利息支出2.7億元。

派中期息0.15港元(下同),按年升50%。成績大幅改善 好明顯是受惠於復常。往績顯示集團在正常環境下 末期息的派送金額 一般都會較中期息為多 保守些估計 今年末期息與中期息相約 以現價4.05元計 股息率為7.4%。

公路股一向給股民有收入及派息穩健的感覺 但世事難料 近幾年遇著疫情 大幅影響到越秀交通的運作 在正常經營環境下 越秀交通能夠每年派送0.39元股息。

2023年8月21日星期一

別人恐懼我驚慌

恆生指數收報17,623 跌327點 成交額 1,085億元。幾乎全香港財經分析師都看淡 。別人恐懼我驚慌, 阿B真有點慚愧 還自認是股神信徒、筆者曾經歷過數次大型股災 最後都能反敗為勝 這當然不是因為本人炒股功力了得 而全是基於一個信念 香港明天會更好 樓價股價跌完會升返  每次股災只要量力而為 不做借貸 只買有實力 歷史悠久兼有商譽的績優企業 。Buy & Hold成為累積財富的良方。況且有工資作後偱 壓力不會太大。但現在以沒有工作收入 而且相比年青時的信念已大打折扣 能保持到現況都以心足。 又或許是曾有網友提醒過我要小心臨尾那幾年的財務問題。 願聽異見是阿B少有的優點之一 受教了 在投資方面早已行騎樓底都戴頭盔 超過八成的流動資産己轉做政府年金、各式 iBond及存款 炒股都只會聲大注少。

何日君再來

東方甄選(001797. HK)將成為最新恒生科技指數成份股 以ETF等被動資金規模,可獲約9億元的被動基金買貨。東方甄選有多少科技成份 筆者是外行亦無為胡說。 但公司近幾年都仍處於虧損階段 股價又頗為波動 但仍能入選。 相反瑞聲科技股價炒到天比高入選 跌至地底泥就被踢出局 長此以往 指數有得升才怪!

恆生指數中午收報17,703 跌247點 成交額552億元 其中9隻藍籌跌穿52週新低 其中還包括以穩陣見稱的恒生銀行及中銀香港。香港股市已經變得相當複雜 若以昔日那套方法評估上市公司價值 好易就會吃大虧 我知因筆者是受害人之一。

何日君再來



高息股系列之粵海投資

粵海投資現價6.01元 市盈率8.4倍 市賬率0.9倍 股息率10.2% 市值392.8億元。集團是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綜合性企業。 涉及水務、地產物業投資及發展、百貨、酒店、能源項目、道路及橋樑之業務。

公司背景實力雄厚 非一般民企可比 近5年盈利方面雖有波動 但波幅不大 派息則年年有增無減。不知何解粵海的股價 近幾年一浪低於一浪  2019年4月股價曾經超過16元 但最新股價6.01元 記憶中 期間公司並沒出個什麼大問題。

財務方面 資本負債率78.35% 有點偏高 利息覆蓋6.72倍 流動比率1.46倍 略低於1.5-3倍之間健康水平 派息率84.18% 起碼仍有少許盈利滾存。淨財務費用為6.84億元比上年增加過倍。

水務資源是集團的支柱 收入佔整個集團73.07%及業績68.2%。因此粵海投資被視為大半隻公用股亦不無道理。但這條支柱傳聞甚多  筆者個人認為水務資源永遠都有需求 至於東江水問題 除了商業還涉及政治  相關部門相信亦不會有太大變更動作。反而最需注意的是集團第二大業務房地產發展及投資 內房仍處於什麼環境也不用筆者多說。幸香港粵海投資大廈 每年均能提供近5000萬的穩定租金 多少都對比集團地產業務有點幫助 至於其他行業所佔份額甚低 影響有限。


2023年8月20日星期日

調研冠君產業

冠君產業信託基金(02778.HK)公佈上半年業績 租金收入11.68億元跌2.4% 分派金額下跌12.3%至5.55億元,分派率維持90%,每基金單位分派則減少12.6%至9.27仙。以現價2.64元 半年分派化年計 股息率為7.02%,Nav 7.81元 PB 0.33倍。 

期內,租金收益總額减少少 但每基金單位分派卻減多多。主因為銀行同業拆息上升,令融資成本增加46.1%至2.68億元。同時冠君期內增發了1700萬股基金單位作為部分管理費有關。香港質素最佳的Reits 首推冠軍產業 可惜在經濟衰退期 越高檔次的商廈 受到的影響反而最大。 加上Reits派息率不能少於九成 因而缺乏累積盈利再作發展或減債。 

財政方面 基金資產負債比率增加了0.2個百分點至22.7% 換句話說未來利息支出只會易增難減 加上經濟復甦比預期弱 下半年可分派金額再減少的機會甚高。

冠君產業最新市值158.1億元、回想起2017年基金曾以全球招標形式出售旺角朗豪坊辦公大樓,意向價245億元。可惜最後交易不成功! 而相較基金全資持有的花園道3號商廈及朗豪坊商場,朗豪坊辦公大樓 以經是最不值錢的一項資產。   

冠君產業於2006年上市價5.1元 2019年4月創出6.63元歷史高位 現價2.64元。以港人素來覺得最穩陣的收租行業表現都如此 或許Buy & Hold 在股票巿場將會變成一場惡夢 !

富巴巴 窮巴巴

2020年10月阿里巴巴股價創出309.4元歷使高位 市值超過6.6萬億元 比騰訊控股市值還要高 成為新股王 更是名符其實的[富巴巴]。但究竟期後出了甚麼嚴重問題 能令這間科技巨企在不到三年間 市值蒸發了4.7萬億元? 渉及資金足夠買入30間長江實業! 

1)當年螞蟻估值2.4萬億元 最新估值6096億元 阿里所佔權益 由當年7836億元降至2011億元。

2) 阿里集團憑著旗下淘寶和天貓一直能維持國內電商龍頭地位。 淘寶直播的銷售額在短短一小時內便衝上超過15億元紀錄。至於天貓更是中國最大的B2C電子商務平台,佔所有B2C交易超過一半。但隨著國內反壟斷政策 阿里電商龍頭地位雖仍能保住 但所佔份額就難免下降。況且競爭對手並非一般中小企 而是京東集團、拼多多、小紅書....。

3)2020年財政年度 阿里雲營收達430億元。摩根士丹利將阿里雲估值為6006億元。今年阿里集團計劃將雲業務獨立上市  但數據顯示阿裡雲高速增長期已過 大有放緩跡象 加上近期內外圍的經濟氣氛 阿里雲上市估值實在難以樂觀。況且雲業的競爭對手 相較電商業務有過之而無不及。含天翼雲、騰訊雲、移動雲、華為雲、聯通雲、智能雲。粒粒皆星 看都看到你一舊雲! 

4)阿里持有眾多科技企業及獨角獸投資權益 包括直係附屬阿里健康、阿里影業及高鑫零售。持有股份權益就有嗶哩嗶哩、小鵬汽車、眾安保險、快狗打車、微博股份、聯華超市、擎天軟件、雲音樂及不確定是否已沽清的商湯。投資者要注意的是它們的股價與高峰期相比已經下跌了不少。

阿里管理層近期亦相當取進。除宣布「1+6+N」組織變革大計外,集團附屬-盒馬鮮生及物流公司-菜鳥網絡亦快將上市 據傳前者估值逾300億元 後者集資最多156億元。

筆者個人認為實業競爭大  增長緩 變招玩財技或許會别有天地也說不定。阿里股價與高峰期相比以下跌了超過70% 令到不少重注投資於阿里的[富爸爸]變成[窮爸爸] !衷心希望阿里集團今次能夠改組成功 助高價持貨者挽回多點失地!

2023年8月19日星期六

東方海外 PE僅1倍

據報香港人的平均財富在全球排名第三,約為55.119萬美元(約429.9萬港元)。但就算是事實亦並不值得高興,因為1個李嘉誠就頂得過10萬個普通人。我前老闆曾經住過黃大仙現崇山 價值逾兩千萬元 但隔一條馬路就是幾十年樓齡的舊公屋 所謂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但仇富只會令大衆更窮 不信就自己看下歷史。

恒指季檢揭盅 碧桂園終被踢出藍籌俱樂部 遲些被動指數ETF基金就要被迫沽清碧桂園股票 真是雪上加霜 但奇怪的是公司於本月14日獲細摩以每股平均價0.8435元 增持1.71億股 涉及金額約1.44億元。增持後,摩通最新持股數為13.94億股 持股比例由4.42%升至5.04%。但不知是本身增持或是代客泊車。 試過近期以[高價]批股都有人要的教訓,(幾個月前碧桂園先後兩次分別以每股2.7及2.68元批股套現85.4億元 筆者誤判公司必有後着 否則怎會有大戶用開幾十億元真金白銀去接貨  結果.....)。所以阿B今次不敢扮醒目。

友人問東方海外 PE僅1倍 股息超過68% 為何會有這麼大隻蛤乸隨街跳? 答案好簡單 因這是往績 而且股息已除息。而公司剛公佈2023年上半年收入按年跌59%至45.4億美元,盈利按年跌80%至11.3億美元。每股中期息連特別息共0.86美元(約相當於6.708港元),按年銳減86%,現價120.7元 若化作年計 PE4.52倍 股息11.1%。盈利及派息均大幅減少亦屬非戰之罪 只因過去兩年航運股受惠於運費畸形大升,而現今只是回復正常而矣!


高息股系列之中信國際電訊

買收息股不能只貪高息 還要注意能否持續 在港股中能夠年年盈利及派息均有增無減的 記憶中就只剩下中國鐵塔及中國國際電訊。但前者股息率太低  吸引力有限 後者就符合曬所有收息股的條件。

中信國際電訊(01883)公布中期業績,收入按年升7%至53.26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增長26%至7.21億元,每股盈利19.5仙,派中期股息每股6仙,與去年同期一致。其中主要電信服務收入增長6.8%至46.9億元。除了企業業務收入微跌2%外、餘下的國際電信 移動通訊及互聯網業務 分別增長13.8%、10.7%、8.6%。近年內外經濟環境這麼差 集團能交出一份不錯的業績 持貨者理應感到滿意。

財務情況 總借貸40.84億元 現金存款17.59億元 淨借貸23.25億元,淨資本負債比率為18% 相當健康。

現價3.2元 市盈率9.9倍 股息率7.65% 市值118.3億元。

2023年8月18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8月18日)

恆生指數收報17,950 跌375點 成交額 1,063億元。本週累積跌了1124點或5.8%。亦是今年來首次收巿跌穿萬八關口。

Tesla繼續大打價格戰 拖累相關汽車廠的股價就在所難免、內房板塊更無為題、本地房産股也好不到哪裡、連龍頭-新地股價都得8字頭 相對女族長鐵底價83元已相距不遠。ATJ 騰訊、阿里及京東季績好 股價卻照跌、內房 內險各有各煩腦、唯有內地電訊及三桶油叫做穩陣些。但筆者卻想起股神名句 別人恐懼可進取 只要計妥條數 量力而為 現在入市購入高息實力股作長線投資 贏面應更高。

已收到銀債退款 反正不多 會全數投入股場。 但會對選股要求高些 股災時現金為王 大可擇肥而噬 又或可視作為在二樓行網線 起碼較在二十樓行 心理上會覺得安全些。當然也要注意危險 因若黑起來 二樓都會跌死人。

鬼馬神仙車

恆大汽車(00708. HK)2022年4月1日停牌,當時股價為3.20元,總市值347億元。今年7月28日恢復交易,開盤後股價暴跌,首日股價曾低見1元,收報1.24元,跌幅61.25%。8月15日恒大汽車獲阿聯酋新能源車品牌紐頓集團入股,以每股0.6297元,認購恒大汽車擴大後已發行股本27.5%股份,涉資約39億元,另恒大主席許家印夫婦以每股3.84元債轉股,認購54.4億股恒大汽車股份 涉資208.9億元,因消息刺激 恒大汽車股價曾急升至2.5元,相較復牌後低位1元 升幅達150%。

又有誰能料到 2021年4月1日股價報60.05元 市值6511億元的恆大汽車。剛過一年 就被停牌 復牌後 今午收市價報1.35元 市值147.5億元 相比高峯時相差6363.5億元 市值跌了這麼多 豈不是好抵買? 想知答案 調研一下其最新資產負債表 就理應會知道答案。


有花讚花香之載通國際

載通(00062.HK) 公布6月止六個月中期業績,收入38.05億元,按年增加29.1%。錄得純利1.34億元,增長25.7%,況且今期已沒有政府津貼 上年同期就有2.8億元 這己比較今年上半年盈利為多。管理層恢復派送中期息30仙,盡顯對前景的信心。

先看幾項重點: 1)車費收入36.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16億元或29.1% 可見巴士承客的確受惠於復常而有顯注增加。2) 載通最重要的資產 The Millennity(觀塘巧明道商廈)集團所佔權益估值為65.25億元 這已比集團總市值50億元為高 而且好快就能提供租金收入。3) 由於正處加息期 貸款利息為8490萬比上年同期大增6560萬元 但今期亦有5420萬元利息收入 即淨利息支出為3070萬元。3)同期全資附屬公司九龍巴士仍錄得虧損4820萬元 具有理由申請車票加價 當然對乘客不利 但對於股東就剛巧相反。4)集團與母公司新鴻基地產地合作發展屯門工業大廈重建計劃 已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準為綜合性用途商廈。

現價10.4元 市盈率33.4倍 股息率4.8% 市值50.6億元。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3年8月17日星期四

財經日誌(8月17日)

 恆生指數收報18,326 跌2.67點 成交額1,129億元。一開巿跌逾300點 曾跌穿萬八點心理關口 收市近乎倒升 有心人都算有做嘢 但美中不足是僅差3點便成升市  打破連續下跌的市況。

有財演估計入貨資金可能來自上市公司所派股息 股民收到股息 所以入市撈底。真幽默! 港股總市值36萬451億元 看似天文數字  但其中佔份額最高是科技板塊 特色是市值大派息少 其中不少更近乎股息欠奉。加上港股息不少會重疊  例如匯豐所派股息中有15億元派給平安保險、長建有13.4億元給了長和、港鐵19.5元億元給了特區政府.....。又多屬於中期息 七除八拆 能流入市場的資金 是否足夠買下九龍倉(0004.HK)哪個逾400億元股票投資組合都成疑問  對於大市那點小錢只屬杯水車薪。

近日收到奇多內房推銷電話 所裝的whoscall 已隔了好多不明來電 但依然甚多漏網之魚 筆者體諒搵食艱難 並無粗言相向 只對他們說真話 冇錢埋!

泓富股息仍吸引

以現今的環境 泓富產業信託(00808.HK)業績比去年差 相信持貨者早已有了心理準備。早前股價的調整 就可作為對前景的補償。剛公佈中期佈業績可分派收入 按年跌13.4%至1.13億元 每基金單位派7.45仙 以現價1.58元化作年計 股息率9.43% 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基金期內收益、物業收入淨額、物業估值都只有低單位數字變動、影響不大、每股資產淨值4.59元(PB0.34倍) 亦算合理。而筆者個人認為最需注意的因素是利息開支 期內資產負債比率23.7% 只微增30個點子。但由於加息關係 貸款利息就比上年同期增加4209萬至5798萬元。對于同期可分派股息1.13億元來衡量 並非是一個小數目。加上管理層喜用財技 利率掉期成績又時好時壞 (看圖)。加深了投資者對泓富的評估難度。




明日黃花

恆生銀行股價中午收報102元 內子記起當年(2004年)我們為要籌錢買樓自住 盡沽已累績了近十年的恆生股票 沽出價剛巧也是102元 。4年後股價升破200元大關 我話當時無丁點後悔也是騙人的。2004年恆生每股派息5.2元 去年派息4.2元 足足每股派息少了1元。18年股價無寸進 股息卻減少19.2%。 怎計都不能說是項成功的投資。

當年深入股民骨髓的炒股致富大法。 Buy & Hold 已成明日黃花。除了恆生,匯豐、中電、港燈、煤氣、港鐵及領展莫不如此。像我般股民 往往以往績為參考主要理據 久而久之就一廂情願誤信, 只會買貴不會買錯的過時想法 。而忽視大環境已翻天覆地般的改變 就以港樓價神話為例 幾乎可以肯定在可見將來都難以再現。

股縮

2022年8月16日京東集團股價為221.2元 昨天收市價140.6元 比去年下跌36.4%。

昨天集團公佈最新季度業績 除了為要增加平價市場佔有率 期內繼續實施[百億補貼]策略 令相關業務經營利潤率 按年跌0.2個百分點外 其他重要財務數據都算交到功課。尤其是自由現金流大幅增加48.9%。但京東股價今早開市跌了6.47% 業績差 股價跌不難明白 但業績好也照跌 就大有可能是受大市弱雞所拖累。

物價愈來愈平叫通縮 不知股價越來越平可否叫[股縮]。 

2023年8月16日星期三

財經日誌(8月16日)

恆生指數收報18,329 跌251點 成交額979億元。這個市況真令股民失望 像一潭死水 企業就算有基本因素支持都無用 股價照跌 京東集團次季收入增7.6% 經調整純利91.5億元 勝預期 但ADR盤前先升後倒跌4.7%。阿里巴巴好消息不斷 股價依然上升乏力。 

今日恆指跌幅雖然只有250多點 但藍籌股跌得好全面 有超過20隻股價跌穿由數日至數年新低。比市弱更令小股民氣結的就是大股東任意戲弄散戶像作為消遣 最新例子就係[羅你呀]的懂事長 大家真係要帶眼識股 或許請李居明大師看下企業的管理層臉相屬忠或奸 才好去買他們的股票 都係本地財閥厚度得多 太古公司及新世界發展近期買入同係資產的做法 就頗為公道。

最新一批銀債認購22手或以下獲全數配發 另有近9萬份申請獲多1手即23手。上星期收到銀債2256元利息 對於我般偽中產 多少都可幫補下家計 因單靠那份政府年金 筆者未必夠用。

據已公布的資料顯示 兩大負債最重的上市內房企業 總負債合共已超過3萬億元 就算要雙馬(馬化騰、馬雲)及雙李(李嘉誠、李兆基) 中國最具盛名的4大富豪將全部家當 加埋都不夠還那條債 相關板塊都是少沾手為佳。

港交所績優靠炒房

港交所(00388)公布2023年中期業績,收入按年升18%至105.75億元,EBITDA 78.59億元升23%、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升31%至63.12億元;中期息每股4.5元 按年升30%。大數看似不俗 其實績優全因炒房了得 投資錄得收益8.17億元;上年同期虧損3.78億元。一來一回涉及資金11.95億元。撇除這項非經常性收溢,港交所的業績實在一般; 或許投資者亦注意到這點; 雖然中期股息大增三成。 但業績公佈後 股價仍跌穿300元心理關口。

現價每股299.8元 市盈率37倍 股息率2.38% 市值3798億元。


電盈股息高 長實估值低

聯交所股權披露資料,電盈(00008.HK) 主席兼大股東李澤楷在上周連續四個交易日合共增持327.4萬股,平均價為3.83-3.9元,涉資合共1262萬元,持股比例由30.89%增加至30.94%。電盈現價3.83元 股息率9.9% 有李生增持及近10%高股息率作後盾、理論上已值得跟買。但一來筆者資金已用曬去申請銀色債券,二來記起李澤楷2020年8月亦有增持電盈股票1.55億股,出價每股5.2元。李生財技象術魔術師 令阿B多少都會有些戒心。都係代銀債的申請資金退回時 再作打算。細佬增持股票 哥哥就回購股份 長實集團(01113.HK)公布,昨日場內回購91萬股,每股作價42.3元-42.5元,涉資3,861萬元。

越秀房產減派息

越秀房產信託基金(00405.HK)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分派總額為2.6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23.8%;中期每基金單位分派5.41分,較上年同期派7.34分減少26.3%。折合港元每基金單位分派5.9港仙,以港元計按年跌30%。按基金單位按現價1.53港元計,基金單位收益率約為3.79%,即按年計算分派收益率為7.58%。於今年六月底,越秀房產基金的借貸總額約為219.2億元人民幣(下同), 相當於越秀房產基金總資產約48.2%,屬偏高水平,同期融資成本5.48億元 平均成本率為4.9%。

個人認為越秀房託面對的挑戰性與同業相似 租金上調不易和利息支出增 與香港房託同業相同業相比較 越秀分派收益率亦吸引力有限(泓富房託有10.22%、置富8.1% &陽光8.8%),而越透還多了個匯率風險。


2023年8月15日星期二

煤氣中期業績一般

香港中華煤氣(00003.HK) 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291.78億元,按年跌1.8%。純利36.14億元,按年升9%。 但其中包括出售一間聯營公司之收益 6.92億元 ;每股盈利0.194元。派中期息維持0.12元,母公司恆基地產可收到約9.29億元股息。由於涉及非經常性收益。因此煤氣這份業績只能說是一般而矣。

值得注意是期內利息開支 上半年融資成本10.57億元 按上年同期增加2.55億元或31.7% 可見加息對公司的影響 並非無關痛癢。直至今年6月底 煤氣之資本負債率41%。而上半年業績後 於本月2日 經友好協商,公司退出於上海燃氣有限公司25%的股權,並收回人逾50億元資金。筆者個人認為公司減債行動並不積極 應出售投資物業(主要是IFC 15.8%權益)及股票資產 用於減輕債務 專注本業發展為佳。

現價6.2元 市盈率22倍 股息率5.63% 市值1158億元。

大行報告

摩根大通發表研究報告指,九龍倉置業(01997.HK)的中期業績比預期差 因此相應將公司的投資評級 從[增持]降至[減持]。筆者一向以為[摩笛追魂]是指大摩-摩根史丹利枝笛, 原來細摩-摩根大通亦不遑多讓,經它一唱 不知是巧合或是細魔之笛都好勁。九倉置業股價中午收報33.65元 下跌7.3%。

筆者並非一個人講就信的散戶 向來相信自己對眼多於對耳,再次調研九龍倉置業的業績。公司主要嘅資產、收入及盈利均來自旗下海港城及時代廣場兩幢甲等商廈。上述商廈遊客比例甚高 巿場估計九置將是訪港旅客消費回升的受惠者,但日前公布的中期業績反映出本地旅遊業全面復甦可能仍需要一段時間,投資者的憧憬消減,因此相應將公司的投資評級下調 新目標價由50元降至27元,較現價有不少下調空間。公司未來還要面對周邊地區供應量增加,租務前景惡化。與同業相比,九倉置業的股息率亦不大吸引,財務方面尚算健康 淨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20.1%, 可惜半年利息開支大增 由6.09億元增至9.9億元 借貸成本則由1.4%急增至4.7% 可見加息期對行業的盈利表現 影響非輕。而在同業中九倉置業亦難作為買入首選。

後記: 細摩剛唱淡九置 話口未完 大摩-摩根史丹利又不甘寂寞 出報告降碧桂園服務(06098.HK)評級至[減持] 削目標價至6.17元


焦點股之恒大汽車

恒大汽車(00708)宣布,發行新股6.17億股新股@0.64元,佔擴大後股本約27.5%,涉資約38.9億元,給于中東資金紐頓集團。另向恒大集團及許家印訂立股份認購協議,以208.95億元債項轉換為新股,涉及合共54.41億股,每股作價3.84元。紐頓集團將持有恒大汽車總股本27.5%,中國恒大於恒大汽車持股則由58.54%攤薄至46.86%。交易完成後 粗略估計 恒大汽車會多了38.9億元資金運用,負債減少208.9億元。 這對恒大汽車有多少幫助? 上網調研相關資料 不難找出答案。恒大汽車今早,曾急升逾47%至2.5元。


2023年8月14日星期一

財經日誌(8月14日)

恆生指數收報18,773 跌301點 成交額1,041億港元。

港股難炒 但收息股通市場任買 存款都有高於4%息 所以起碼要有8%股息率才吸引。下列股份可作觀察名單: 含3大內銀行 1398 (9.78%)、939 (10.4%)、3988 (9.65%)。本地Reits: 808 (10.2%)、778 (8.07%)、435 (8.71%)。本地電訊 :008 (9.88%)、6823 (8.25%)及綜合企業:267 (8.15%)。

內房有多嚴峻: 遠洋集團(03377)料中期虧損擴大至最多約200億人民幣 但集團市值才28.1億港元。碧桂園(02007) 發盈警,料中期淨虧損介乎450億至550億元人民幣 集團市值才221.1億港元。


天津發展估值好殘

天津港(03382.HK)發盈喜,預期截至今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股東應佔溢利將錄得約60%至70%增長,上年同期為溢利2.86億元,推斷今年同期溢利為4.71-4.86億元。天津港估值已經好平。但它的大股東天津發展(00882. HK)竟然比它更平。

天津發展是天津市政府窗口公司,業務包括自來水及熱能、醫藥、酒店、機電及佔有21%天津港權益。集團去年全年盈利倒退23.8%至3.58億元。主因為旗下上市公司天津港盈利貢獻減少,但今日天津港卻發出盈喜 預計盈利將會大幅增加。而另一個喜訊是旗下非全資附屬力生製藥,就土地房產被收儲,獲得補償款額近2.48億元,預期力生製藥將錄得未經審核收益約1.83億元。天津發展股價實在好殘 堂堂直轄市窗口股 市賬率0.14倍 市值17億元。既然今年全年業績已有保障 小注怡情考下眼光和運氣也不錯呀!


調研中移動

中國移動(00941)股價自2019年首季見高位87.7元後反覆向下,一直跌至同年11月初60.9元,這是自上2008年以來首見低位,累跌幅度達30%,大幅跑輸大市。主因為公司啟動5G商業服務 要投入大量資金,收成期要多久仍未明。

中移動今日中午收市價報65.95元 比當年上升8.2%, 去年全年派息4.41元 比當年增長26.3%, 今年中期息2.43元比當年增長59.1%。現今5G投資期已過, 已開始踏入收成期。此外,中移動旗下數字化轉型業務  將是公司未來盈利增長引擎,貢獻了逾90%的增量服務收入。在國策重點支持下 相關業務預計仍會高速增長。中國移動業務現金流強勁 去年底持有現金2198億元 財政健康 外圍正處加息期 或許對公司來說是利多於弊。


周杰倫概念股

2023年7月13日新股巨星傳奇(006683)上市 IPO價4.25元 上市首日上升23.7% 直至上個交易天累積升幅40.4%。此股宣傳為有[周杰倫概念]。但好像未見過周先生站臺撐場。亦冇聽過一個財演推介此股 老實說筆者也覺得財演們是對的。 但係結果證明我們全都錯了。巨星傳奇上市後最低價4.92元 最高價8.57元 或者吃不到葡萄是酸的 筆者至今依然不看好此股 又衰多口勸友不要申請IPO 結果再阻人發達 股市並無對錯 只有輸贏 輸即是錯 我亦無為作個理由為自己解釋 。我也覺得自己[多舊魚] IPO4.25元 一手500股 才2125元 為何要衰多口?

溫馨提示:雅各臣科研製藥(002633),派末期息2.38仙,另每2,000股送509股健倍苗苗(002161),明日除淨。

2023年8月13日星期日

拳王爭霸戰

後記: 原來比賽仍未作實 仍處動口不動手階段。

真係100歲不死都有新聞聽 想不到這2個(Elon Musk & Mark Zuckerberg)早已名成利就的兆億富翁 仍會如此童心未泯 會去[隻揪]。 不過的確具有娛樂性 但若然閣下是Tesla、Meta的小股東也不用担心。 這兩位人兄都正當盛年 拳頭跤應不會出大事。若然是Warren Buffett Vs Charles Munger 就不敢包。筆者個人覺得Mark Zuckerberg勝數會大得多 雖然Elon Musk高些 重些。 但拳怕少壯 年齡相差十三年 怎打呀! 

調硏太古地產

太古地產(001972. HK)公佈2023年上半年業績 基本溢利38.92億元 大部分來自投資物業租金收益 賣樓及酒店貢獻比例甚少。太古地產每年租金收入逾百億元比長江實業及恆基地產還要多。中期股息每股0.33元增加了3%。 財務方面亦屬健康 負債淨額(295.1億元) / 股東權益(2883.9億元)比率為10.2%。 除去利息收入及利息資本化 半年融資成本1.79億元 直至今年6月底 每股資產淨值48.79元 相對現價18.42元折讓62.2%。

公司於今年3月宣佈,未來10年的1千億元投資大計(即平均每年約1百億元 但以太古地產的規模 其實不算大計)。投資主要集中於中、港兩地物業項目 將來物業價值的升跌實在難料 但正如長實少當家所言。現在投資房產總比3年前安全得多。

綜合條件衡量 太古地產現價已屬合理。 但若然看好太地 倒不如購入其母公司太古洋行(A00019、 B00087.HK) 原因相信網友都心知肚明 無需多言!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太古B股票權益。

高息股系列之佐丹奴

去年6月佐丹奴(00709.HK)獲周大福企業提出每股1.88元私有化,較宣佈前溢價18%。但主要股東之一的David Webb隨即高調反對,並斥資近千萬元加倉至持股約5.94%。此外,集團管理層包括主席劉國權及執董陳嘉緯亦表態反對。最終私有化宣告失敗。

而佐丹奴最新股價報3.19元 比去年私有化出價高出超過四成。再看近日公佈的中期業績: 銷售額增加5.0%至19.70億元:毛利率上升3.6%至58.7%:股東應佔淨溢利急升95.8%至1.90億元:中期股息增加一倍至每股0.17元。這應是去年公司主席反對私有化的主因,而又有誰比管理層更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

前景看來亦甚為樂觀 受惠於全面復甦及管理層管治水平,佐丹奴未來的業績好大機會跑贏同行。而公司最吸引人之處當然是股息率高 只要能維持往績每股派息0.32元 以現價3.19元計 股息率已超過十厘。


2023年8月12日星期六

大股東對公司有情有義

碧桂園服務(006098.HK)突然提前近3周分派2022年末期連特別息,筆者炒股多年記憶中都是首次聽聞上市公司會提前派息,反而應承派 其後又反口不派的就有幾間。曾想過是否大股東急需資金周轉? 據報刊資料顯示 大股東楊氏家族可從今次碧服派息中取得4.9億元股息,心想楊家又怎會在乎這點[小錢],再調研一下資料 才知楊家為使家族投資旗艦-碧桂園(002007.HK)能渡過難關 已先後投放逾360億元! 又據[彭博]指,自碧桂園及碧桂園服務上市以來,楊家已獲得總計約391億元的股息收入,若彭博資料屬實 大股東為保投資旗艦 以近乎將大部分家檔押上,誠意可嘉 對公司亦算有情有義。遠比那些蝕本就歸公司 賺到就歸自己的老千大股東品格好上千百倍。

長和 Vs 長實

長和(00001. HK)現價43.05元 市帳率0.31倍 市值1648億元 現價與5年前相比下跌52.5% 大股東李嘉誠家族佔30.45%。長實(1113)現價43.3元 市帳率0.41倍 市值1555億元 現價與5年前相比下跌20% 大股東李家佔47.25%。

差不多全世界都認為李嘉誠家族撤資 但他們的實際行動卻好像並非如此。自從長江集團分拆為專注海外非物業資產的長和及專注中、港兩地房產業務的長實後。李氏家族就不斷增持長實股票權益。 除了直接買入外  並以家族私人擁有海外公用業務資產換取長實股票 更高明的財技是長實本身不發行新股 而是用本身資金在場內回購股份用以支付給李家 這做法最大好處是長實不會增加股數 因而攤薄每股長實的股票權益、除此之外近年長實亦積極回購自身股票。使大股東應佔股權比率遜速增加。

至於長和本應是李家投資重點 因其資產較厚 且分布於全球 符合曬撤資目的。 但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李家對長和好像對待二奶仔般 只象徵式增持少量股份  公司本身回購亦不大積極。

照計長和的資產比較長實折讓更大  安全感亦較高 但李家的舉動卻與大眾想法有異。這莫非是長實的地產被嚴重低估? 實例就有中環中心易手大賺的紀錄。但長和在這方面何嘗不是 且就過之而無不及 向來被投資者忽視的歐洲鐵塔資產 竟可以賣到逾900億元、UK power Network 150億英鎊亦厭未到價 出售英國水務項目Northumbrian Water 25%股權,又套現超過80億元 意大利電信業務合併 又大賺一筆.....。

當然股價表現若必定有邏輯可言 股市哪會有這麼多輸家?又或許是筆者因擁有長和股票權益而影響到客觀判斷。


財經日誌(8月12日)

花樣年控股(1777.HK)復牌跌幅超過半 碧桂園股價跌穿歷史新低 發盈警上半年虧損比整間公司市值還多 大股東出文表示會盡力支持公司 過往已出資逾360億元(包括股東借款 回購股份 以股代息 增持股份)來拯救公司。 可惜相对萬億負債 只是杯水車薪。富貴險中求 但要知道自己是在做什麼才好去做。 因仍聽到不少散戶問財演是否博得過?所得答案尾段都千變一律 要嚴守止蝕位。但這又談何容易 買股容易賣股難 又有多少散戶能夠做得到? 市勢真是弱不禁風 阿里巴巴季績如此亮麗 股價只象應酬式升了1.06%。路遙知馬力 有基本因素支持的三大內地電訊股的確經得起考驗 成為大市中最硬淨板塊。

恆生指數昨天收報19,075 跌173點 成交額965億元  ADR跌233點報18842。

2023年8月11日星期五

調研香港鐵路

香港鐵路(00066. HK)是香港唯一的官股 更壟斷整個鐵路運輸業 加上往績股價抗跌力強 股息從未減派 因此股民視它為避險股也相當合理。但投資要看的是前景 而非往績。

剛公佈上半年純利倒退11.7%至41.78億元 而且水份甚重 今期有重估投資物業收溢10.26億元 而上年同期則有减值23.76億元 一來一回渉資合共34.02億元。若撇除此項因素 今期純利就倒退55.3%至31.52億元 幸中期息維持每股42仙。

投資者都喜歡把香港鐵路定性為公用+地產概念股 事實上亦確實如此 港鐵總資產中 撇除金融類(現金、有價證券、應收帳之類)、地產價值的比率就超過一半 比鐵路相關資產還要多。利潤來源地產業務更是重中之重。至於主業鐵路運輸 看似有壟斷兼公用成份。但盈利率實在一般。雖受惠於復常 今期車費收入大幅增加超過近六成至93.4億元 但EBITDA就只得26.8億元 車站商務就有21.6億元 與車費相差僅兩成。而車站商務收益包括港鐵各車站內合共1563間舖位租金收入16.4億元 (嚴格來說應屬投資物業收益) 免稅店、廣告及電訊服務收入。

財政方面 淨負債權益比率22.3% 平均借貸成本為3.3% 就算以港鐵的優等信貸評級 在加息期亦難免會有上調的空間。至於投資者最關心的股價問題 港鐵最大股東是特區政府 持有近75%權益、被動指數基金及長線投資者 相信亦持有不少、街貨好疏。相信亦不會有大戶敢做空港鐵股票 因此其抗跌能力應較高。但作為地產股內衡量 港鐵估值實在偏高 若作公用股收息、股息率又低過中電控股。當然這全是筆者個人見解 是否正確 網友都是自行判斷為佳。

阿里季度業績佳

阿里巴巴(09988.HK)公佈最新季度業績,期內收入為2,341.5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14% 經調整純利潤449.22億元,按年增48%。阿里巴巴重組計劃正全速進行中, 六大業務 : 包括淘天集團、雲智能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本地生活集團、菜鳥集團及大文娛樂集團。營運均具高度獨立性,令集團管治架構更為精簡。

季績摘要: 結調整EBITA合共470.4億元 其中淘天集團493.1億元、菜鳥集團8.77億元、雲智能集團3.87億元、大文娛樂集團0.63億元。可惜另外兩項業務 EBITA均為負數  本地生活集團及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分別負19.82億及4.2億元。

集團仍高度依賴淘天集團於國內零售及批發業務,被股東寄以厚望並具備AI概念的雲智能業務 EBITA大升1.06倍 可惜金額不大。 而本地生活集團及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兩項虧損業務將來亦可以通過分拆而剝離與集團關係 或許阿里再不會受其拖累。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453.06億元 增長34%, 自由現金流390.89億元增長76% 相當理想。而隨著菜鳥及集團上市,可運用資金將進一步增強。集團資金充裕(2023年 6月底)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和包括在合併資產負債表上的股權證券及其他投資中的其他理財投資金額為5847億元, 上季回購2.844億股 渉資31億美元,仍有163億美元回購金額 可於2025年3月前運用。這對股價應該有一定的支持。


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

希慎投資價值勝房託

以今日收市價計 泓富房地產信託基金 股息率為9.96%、陽光8.47%、置富 7.85%、領展6.66%及冠君6.58%。買得REITS者多為收息 但好抱歉 上述幾隻本地房託好大機會不能維持到往績派息水平。主因當然離不開 現今的經濟環境欠佳 租金上調不易 加息期令到融資成本大幅增加 REITS規定每年派息率不能少於90% 因而令到REITS缺乏盈利滾存 作為減債或增加投資之用。

現價17.78元的希慎興業(00014. HK)往年派息合共1.44元 含中期0.27元+未期息1.17元。股息率超過8%。 公司雖冇REITS之名 卻有REITS之實。主業同樣為收租佬 派息政策 雖無法例管制。但管理層作風王道 每每努力維持派息有增冇減 最低限度要持平。單這優點已勝過一衆REITS。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只靠管理層努力 欠實力也是不行的! 那筆者就出文調研 網友自行判斷 希愼到底行不行?

剛出半年期業績顯示 希慎半年租金收入16.1億元。再減去各類物業皮費2.64億元 主業溢利為13.47億元。其他主要支出 包括行政費1.45億元、利息2.31億元及稅項1.58億元。粗略估計仍有8.13億元淨下。致於持有約32億元各類金融資產 溢利為1.32億元。以聯營公司入帳的上海投資物業-港匯廣場 貢獻1.46億元。賬面價值約35億元的發展物業(只有大埔林海山城及土瓜灣發展項目部份權益) 將來賺蝕難料 但起碼有幾十億元現金回流。要維持去年派息1.44元水平 需14.79億元 即半年約7.4億元 若然上述財務數據無誤 希慎要繼續維持不减派股息政策 應難度不大。集團財務情況亦屬健康 淨債務與權益比率為25.9%。


太古公司業績良好

太古股份(A00019.HK B00089.HK)  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收益為515.44億元,按年升15%;列賬純利按年升121%至42.21億元;基本純利55.94億元,按年升219.3%;A股每股盈利2.91元,B股每股盈利0.58元。派發中期股息A股1.2元及B股0.24元。

作為小股東的筆者 對這份業績相當滿意 股息雖然只增派4% 但好戲仍在後頭 待出售太古可口可樂交易完成 公司負債比率將大幅下降650點子至14.9%。管理層更承諾會派發特別股息A股8.12元、B股1.62元。公司亦急不及待 於上半年動用7億元回購本身股份 增強公司長線股東利益。或許筆者有點在雞蛋裡挑骨頭 不解管理層為何不把全部資金回購折讓更大的B股。集團另外一個大賣點就是全面復常 令到本是雞肋投資-國泰航空業績由虧轉為盈。由負累變為貢獻  一來一回資金涉及92.6億元(上年蝕近50億元 今期賺42.6億元)* 利害呀!

*太古佔45%      **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太古B股票權益。

打工皇帝減持的啟示

筆者向來重視上市公司重要人物增/減股份情況 來作為重要參考數據。若是公司回購 只屬公司錢 啟示性較低  若然是大股東增/減股份 就更俱參考價值 但若是管理層只是打工性質 而去增/減公司股份 就要超重點注視。當年霍大班增持和黃 記憶所及從未試過虧損 甚至比大老闆誠哥更準。相反若打工皇帝減持就要特別小心。

2023年8月(上星期) 領展CEO王國龍減持領展107.5萬股股份 套現約4560萬 每股平均價42.39元。2020年2月以平均價74.065元,在市場內減持100萬股,套現約7406.5萬元。

2019年10月以平均價85.6582元,在場內減持50萬股,套現約4283萬元。2018年先後兩度減持領展,合計共150萬股,平均價76.66元 涉資約1.15億元。

執筆時 領展報40.25元 低於前時供股價44.2元 更跌穿52週低位。

2023年8月9日星期三

股巿是個鱷魚潭

2023年7月27日 歐舒丹澄清無接獲大股東私有化或重組建議。 7月26日借消息炒高股價近9%。8月9日 澄清還不夠半個月 今早開市前歐舒丹停牌,以待發布一則有關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據彭博通訊社 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主席Reinold Geiger正就將公司私有化進行深入談判,擬每股作價為35元,較昨日收市價溢價37%。若傳聞屬實,試問誠信何價? 

作為小散戶 不要怨天尤人 若認為不公平 就離開股場 無為貼錢買難受。但若選擇留低  就要明白 股市並非慈善機構或講公平公正的地方。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鱷魚潭 。散戶們要明白自己的對手 是一大批道貌岸然的金融大盜。股市原本是一個可雙贏的地方 可恨人性本惡 喜歡將自己的成功建築在別人的失敗上。 將股市變成零和遊樂場。我們散戶亦應該好好保護自己 最低限度不要被低級股市陷阱 而損失血汗金錢。

新一批銀債獲32.6萬人認購 認購額721.8億元 料最終發行額增至550億元 即每人或可最少分到16萬元。

恆生指數收報19,246 升61點 成交額850億元。今天交投少 波幅少 但公佈業績的公司卻不少。 筆者現在要去見周公 明天再以股會友!

九龍倉(0004. HK)

九龍倉上半年業績摘要: 1) 內地房地產市場仍然面對重大挑戰  銷售額萎縮,平均售價下跌 期內確認入帳賣樓金額减少33%至33.2億元 營業盈利减少88%至0.76億元。而要為相關發展物業撥備10.3億元。投資物業方面、市場疲弱對寫字樓及商場租金復甦強度亦不足 期內租金收入减少5%至24.3億元 盈利减少7%至16.5億元。2) 香港物業巿場亦難以樂觀 賣樓收入减少近半至3.11億元 盈利大幅减少77%至0.94億元。3) 酒店業務受惠於復常 收入從去年低基數反彈77%至2.96億元 並恢復盈利至0.44億元。可惜金額有限 對集團整體盈利幫助不大。4) 物流基建業務 主要為現代貨櫃碼頭及香港空運站權益 前者提供12.2億元收入及2.03億元利潤。5) 長期投資: 甚少企業會持有這麼多非自身上市附屬/聯營公司的股票。九倉或許是個例外 投資組合內持有資產531億元 其中85%為藍籌股。 筆者個人認為要炒股  散戶可以自己來,企業應該專注實業,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炒房往績,好象比筆者更差,期內要撥備42億元。6) 財政狀況: 負債淨額增加97億元至150億元,主要來自期內增加投資所至, 負債淨額與總權益比率為10.1% 尚算穩健。

九龍倉集團上半年成績表 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收入81.3億元,按年跌近1%。純利6.96億元,按年升11.2倍;每股盈利23仙。派中期息20仙,按年持平。股東權益1456億元或每股47.65元。以現價17.16元計 股息率只有2.33% 資產折讓65% 除非被私有化 否則投資價值實在一般。

國泰航空財政大幅改善

國泰航空(00293. HK)公布上半年業績, 收入按年大增1.35倍至435.9億元。轉虧為盈 股東應佔溢利2.68億元,上年同期虧損近50億元。好明顯是受惠於全面恢復。財務方面大幅改善 借貸淨額下降至445.6億元或減少24.2%,債務淨額股份比例0.69倍 並擬一年內贖回港府2020年認購的195億元優先股。(若撇除優先股部分,上半年普通股股東應佔溢利為39.6億元)。雖然收入大增135%,但支出增幅也不少 達81.4%。 其中最難預計的就是燃油費 今期就高達106.3億元 增幅超過三倍,該項支出除涉及油價波動外 還包括對沖盈虧 相當複雜。筆者個人相信國泰航空最艱難的時刻已過。但仍需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短期內要恢復派息的機會不高。

筆者個人估計國泰股價或許會因過殘 藉著經營環境轉佳 而會有向上的空間。 但現今股場遍地穩陣高息股任買 又何必要去買入國泰航空陪它療傷?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國泰母公司-太古B(00087. HK)股票權益。


中國電信(00728.HK)

集團公布中期業績,收入為2,60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6%。亮點在於產業數字化業務保持快速發展趨勢,收入達到688億元,同比增長16.7%;天翼雲收入達到人民幣459億元,同比增長63.4%。移動增值及應用收入達到154億元。同比增長19.4%。而集團純利增長10.2%至201.53億元,中期息每股0.1432元,按年加派19.3%。派息率65%  必要時仍有上調空間。

現今內外投資環境風雨飄然,內地大型電訊股或許會是不錯的選擇,其傳統業務能夠保持收入穩定;科技相關業務更有明顯增長,現價估值仍無偏高感、股息率亦算合理。


2023年8月8日星期二

高息股系列之置富產業

置富產業信託(00778.HK)今天收市後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而最令筆者關注的是融資成本之上升,對置富的實質影響有多大?  期內銀行借貸的利息開支達2.19億元 較上年同期5794萬元 大增1.61億元或1.77倍。這是由於利率自去年下半年起急升,實際借貸成本為3.2%  較去年同期增加足足成百個點子,以及收購星加坡物業 令借貸增加所致。

個人認為香港乙級民生商場最艱難的日子已過, 租金雖仍不易上調 但平穩的難度應不大,股東們需要擔心的是現正處加息期。未來利息開支大有上升空間 會影響到置富的盈利 就實在所難免。但資產折讓超過6成 股息率超過8% 照計條護城河都夠闊吧! 更何况管理層的財技已達到摩術師境界 大可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及利率掉期 用以減輕加息期對置富的影響。

置富上半年業績如下:  總收益按年升4.7%至9.08億元。淨租金收入6.71億元 增加6%。可供分派收入4.47億元,按年跌2%;每基金單位分派22.36仙,按年跌3%。物業估值395.3億元 微升0.1%、每基金單位資產淨值14.39元、資産負債比率23.8% 微減0.1%。

以現價5.57元計 市帳率0.38倍 股息率8.02%(中期息化作年計) 巿值111.5億元。


前車可鑒

恆生指數收報19,184跌353點 成交額1,046億元。

網友留言話狼真的來了 這也許是香港這個冒險家樂園誘人之處 每過一段時間 財富就會大轉移 是危是機 就要看閣下的眼光和運氣。

內房藍籌股碧桂園股價大跌超過14% 更以全日最低位1.12元收市。據路透社報道,公司尚未支付8月6日到期兩批債券票息,涉資約1.75億元。而近期碧桂園(02007. HK)已多次配股集資合共逾百億元。有這麼多大戶捧場 令筆者一廂情願認為公司最艱難的日子已過。怎料公司連要取出這麼少錢去償還利息也辦不到 確實會使股民有點錯愕! 阿娘有事卻連累埋早已與阿娘劃清財務關係的仔仔碧桂園服務(06098. HK)股價跌了近一成。這或許是受到早前恒大物業削肉還母所驚嚇 前車可鑒呀!


建行估值便宜

四大內銀的估值實在平到不合理 內銀有什麼負面因素 相信投資者都耳熟能詳 但大都屬預測 在已公佈的財務數據 卻未見明顯端倪。就以中國建設銀行(00939. HK)為例 執筆時股價4.28港元 市盈率2.96倍 市賬率0.34倍 股息率10.2%  H股市值10289億港元。

將來會怎樣大家都不知 但往績卻甚有參考價值 相信大家都不會反對 去評價一間公司的好壞 總較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 容易得多。但我們既然相信 單憑一個人的過往 就可判定這個人的好壞 但又為何對一間上市公司的往績表現 像視若無睦?

建行過往10年股息派送中 以人民幣計 只有2016年減派了9.1% 其餘9年股息都有增無減 2013年派息0.268元人民幣 去年就增加至0.389元人民幣  增幅45.1%。盈利方面亦頗為穩定 往績好像從未出現過令股民大感失望的情況。

2023年8月7日星期一

蘋果對巴郡頗具影響

巴郡投資(Berkshire Hathaway)上半年,純利為714.16億美元 總資產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 達10415億美元。集團最重要的家當, 當然是股票投資 價值3534億美元 佔巴郡總資產33.9%。而且股份高度集中 頭五大持倉股(蘋果公司價值1,776億美元、美國銀行296億美元、美國運通264億美元、可口可樂241億美元、雪佛龍194億美元)就佔整個股票組合78%。這亦與股神的性格相符 資金只集中於最優質的股票。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上 只適用於普通投資者。

而直至今年6月底 巴郡持有1473億美元現金及短期國庫券 以往績衡量屬於偏高水平。亦可解讀為股神對後市甚有保留。況且巴郡亦並非一間純以炒股為生的投資公司。 集團在保險、能源、公用事業及鐵路運輸方面都有重大投資。最近一季業績中 這些業務就提供了91.6億美元盈利貢獻。但有一點股民須注意 巴郡持有蘋果公司股票價值就佔集團總資產約17%,蘋果股價的波動 也會間接影響到巴郡股價的榮辱。




中電業績中規中矩

若撇除公平價值變動 2023年上半年 中電(0002. HK)營運盈利增加19.3%至49.55億元。主要是受惠於香港業務表現穩健、中國內地增長近一成至13.72億元、印度的一次性重大有利項目 令盈利大增3.3倍 及澳洲業務虧損减少至5.9億元。

集團淨負債對總資金比率為33.6%,這並不包含永久資本證券38.87億元,上半年融資成本10.32億元 董事會宣派第二期中期股息維持0.63元。 筆者個人預測中電全年派息合共每股3.1元。 以現價62.75元計 股息率略低於5厘 吸引力實在一般。

恆生指數收報19,537點 近乎無變動 成交額不夠8百億元 全日波幅約220點。 我亦把所有能動用的現金去申請銀債 就算手痕想去買股票都冇錢 手痕就只好自己咬!


九倉置業中期業績一般

九龍倉置業(01997.HK)上半年基礎淨盈利減少9%至30.59億元 主因為利息支出大增62.5%至9.9億元 這並非出於負債增加 而是在加息期 實際借貸年利率上升至4.7%(去年同期僅1.4%),管理層亦深知問題所在 正積極進行減債 借貸淨額為391億元與總權益1906億元比率為20.1%,較去年下降3.1%。中期股息減派4.2%至67仙 。但九置盤數好健康 又何必減派股息?

集團主要資產為香港收租物業 總價值達2274億元 佔營業資產92%。而且件件佳品 含海港城、時代廣場、中區卡佛及會德豐大廈、 荷里活廣場......。此外九置還持有86億元藍籌股 必要時可以極速套現 減輕本已不算偏高的負債。

而管理層對于前景看法 好象比筆者更為保留 評估復甦遠未及新冠疫情前。



投資信心虛弱

看到有財經分析員推介兩只股票 同樣是淨現金公司 手上所持有的現金 以較公司的市值還要多。世上真有這麼多隻蛤乸隨街跳? 答案當然是否定 若你看盤數 或許會發現真的如此。 但關鍵在於公司有錢並不相等於小股東有錢 所以買入這些股份前 重中之重是調研公司管理層的作風 否則錢又可能分不到 投資本金又被套牢 激氣更傷身體 股市相當複雜 而且專門懲罰小股民。碧桂園服務上周五收市後突然宣布,決定將派發末期及特別股息合共約0.387元的日期,由原先8月30日提前至8月11日發送予合資格股東。內房現今正處於嚴峻環境,碧桂園孖寶更是近期焦點所在 突然提前十多日派發股息,的確令本以信心虛弱的股東 雪上加霜。執筆時股價就跌了超過7% 或0.68元 比起將派發的股息還要多75%。

2023年8月6日星期日

有數得計

電訊盈科(0008. HK)持有52.29%香港電訊權益 價值360.6億元 這已比電盈本身的總市值303.4億元還要多。電盈將可收取香港電訊中期息合共12.7億元 而本身中期息需派送7.56億元。一來一回理論上還有5.14億元淨下。 

但若撇除香港電訊份額 就算不計12.8億元抵消項目 電盈收入都是只得17.3億元。而且盈利更屬負數、資産就只有OTT業務、免費電視及盈大地產30%權益。卻有債務64.8億元 半年融資成本支出2.28億元。又假設他們兩母子今年末期息維持去年水平。就以香港電訊現價9.1元計 股息率將為8.26%、 電訊盈科3.92元計 則有9.75%。


Nestle S.A.

瑞士是一個人口僅800萬的歐洲中立小國 竟然能孕育出多個知名國際品牌 的確了不起! 其中無人不識的就有雀巢公司(Nestle S.A.) ,去年以年收989億美元、繼續蟬聯同業全球一哥地位。但這間百年老店 近期股價走勢的確一般 最新股價相比近季高位調整超過一成,明顯跑輸標普500指數。 

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8.7%,這主要是受惠於寵物食品及朱古力售價上調所致。管理層樂觀預測 今年銷售增長上調7至8%,而毛利率亦會有所改善。雀巢還購入23.2%法國化妝品公司 歐萊雅(L'Oréal S.A) 23.2%權益 市值高達571億美元。從正面的看法 集團業務會更加多元化,負面的看法則是有點不務正業。

但一間小國企業 能揚威國際 雀巢必然有其個人之處 尤其是商譽品牌價值 實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而L'Oréal同樣是一個國際著名品牌。

雀巢公司(NSRGY US) 現價118.95美元 市盈率29.8倍 股息率2.71% 市值3199億美元。這亦是公司另一個優點 在美國股票市場可以作交易 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也逾兩千多萬美元。


2023年8月5日星期六

三高(高息期、高槓杆、高風險)

香港電訊(06823. HK)總收益增長2%至164 億元; EBITDA 總計增加3%至60.09億元;股份合訂單位持有人應佔溢利增加2.2%至19.52 億元;每個股份合訂單位基本盈利為25.77分;每個股份合訂單位的中期分派增加2.2%至32.05分;派息率/基本盈利 依舊超慷慨達124%。

財政情况 :於今年6月底  債務總額451.17億元;現金及短期存款合共為19.01億元;債務總額對資產總值比率為41%。上半年融資成本淨額為9.25億元 已相等如基本溢利47.3%  要付利息更較上年同期大增48%,主要由於期內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上升,期內的債務平均成本為3.77%,看近期銀行拆息走勢 仍大有上升空間。在低息年代 企業以較高槓杆營運,的確像順水推舟。但在加息期間 仍不積極減債。輕則令風險提升,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有翻舟之險。


看長實舉動 預測樓市去向

近日長江實業(01113. HK)的油塘[親海駅II] 公佈了震撼市場的首張價單,售價由290萬元起,為市區新盤4年最平,折實平均呎價不夠1萬5千元,更創近7年新低。

近年長實將21 BORRETT ROAD餘下單位,以207.66億元出售,是次住宅單位的成交呎價為6.2萬元。其後交易告吹,買主被殺訂20.76億元,成香港史上最大宗撻訂個案。

2022年年底 長實以87億元投得啟德區地皮呎價6138元 返回8年前呎價。 

2017年以402億元出售中環中心75%業權,精準把握時機高價套現。

看集團最新年報(2023年上半年)長實持有存款438億元,淨負債為56元,負債淨額與總資本淨額比率約為1.4%,與同級數地產相比屬十分保守。又看其收租物業規模,以金額計,僅得新鴻基地產的1/4,就連在香港一向被視為最穩陣的物業投資,長實都寧願選擇多持現金,而不去刻意累積收租物業。

要知一個人的真心話,不需聽他講什麼,只需看他做什麼就行。


2023年8月4日星期五

外資ATM

恆生指數收報19,539 升118點 成交額1,144億元。

聯交所權益披露資料顯示,SoftBank再度減持商湯共1,490.4萬股,每股平均價格約為1.79元,涉資2,670萬元。是次減持後,仍持12.99% 市值76.5億元。這手貨只屬濕濕碎。最利害的還是減持阿里巴巴股權 由高峰期持有34% 將逐步減持至3.8%。套現3415億元 其中包括561億元通過預付期權合約出售。对外資來說 港股真是部不錯的提款機 只要政經環境復常 那怕他們不回來。

股票是否抵買 有誰清楚得過管理層? 長實集團今天斥資1.09億元回購251.4萬股,每股回購價為43-43.5港元,滙豐控股回購逾428萬股 涉資2.71億元。

筆者年紀大心血少 都是申請銀色債券最合我  5%年息零風險 不要浪費財爺波一番好意!


V+R÷2=perfect

首富兩位公子都成為位商界翹楚屬理所當然 但兄弟兩人管治公司的政策就差天共地。V少掌舵的一號仔 有現金儲備1,467億元 債務淨額對總資本淨額比率為17.0% 不計正常業務現金流 而只待有關當局批准就成事的交易 最快年底前就可套現幾百億元現金。但V少依然為了省卻3.25億元而減派中期股息10% 的確令一眾小股民(包括筆者)有點失望。而他的胞弟R少掌舵的八號仔 郤是另一個極端 公司上半年虧損4.86億元 中期股息不減反增 每股派9.77分 而公司派息素來都相當進取。但財政狀況卻一般 半年融資成本淨額由去年的6.78億元 增加57%至10.66億元 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公司於今年6月底的債務總額為515.97億元 現金及短期存款合共25.63億元 債務總額對資產總值比率為56%。而單計今次中期息開支就要7.56億元。以派息而論大哥的確有點吝嗇 細佬卻過份慷慨。兩兄弟派息政策加埋除二就等如正常兼合理!


長和上半年業績一般

長和(00001.HK)又減派中期息 筆者較上年同期少收210元 雖然不是什麼大不了 但始終有丁點不快 莫非歷史又再重演 長和前身和記黃埔 阿B要持貨九年 才能回到家鄉? 幸李澤鉅對長和下半年營運感到樂觀 會根據市況擇機重啟回購計劃。

於今年5月,CK Hutchison Group Telecom Ltd 進行一系列重組 及於完成時自意大利及英國交易分別變現重大現金收入約208.6億元及168.6億元。有關交易尚待監管批准並達成先決條件後方可完成。此外長和還持有加拿大能源公司Cenovus Energy16.5% 並列作可變現投資 價值474.3億元。

集團於截至今年6月底 綜合利息支出與其他融資成本(並已扣除發展中資產利息之資本化)為9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主要由於利率上升。集團平均債務成本為2.9%,債務淨額對總資本淨額比率為17.0%,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集團綜合債務淨額為1,392億元。但單計旗下持有長江基建及屈臣氏的權益都應該不只此數。而整間長和總市值 僅與一幢海港城價值相約 簡直是有點荒謬!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2023年8月3日星期四

首富家族旗下6隻公用股

恆生指數收報19,419 跌97點 成交額956億元。這麼弱交投 欠資金情況甚明顯 維穩部隊職責是維持秩序 絕非炒上炒落。單靠散戶塘水滾塘魚 炒不上沽不下 只有波幅卻冇升幅。債息升又吸去大筆長線穩陣資金 剛發行國債120億人民幣 接著銀色債券又吸去550億元。恆大物業復牌股價曾大跌近五成 買得這類股票 相信都知風險 正如財演胡孟青小姐所言 不用教爸爸XX 阻人發達。

首富家族旗下幾隻公用股都公佈了上半年業績  全都能克盡本份 維持高息政策。1)長江基建中期息派0.7元{較上年同期增0.1元}。2)電能實業0.78元{持平}。3)香港電燈0.1594元{持平}。4)和記電訊0.78元{持平}。5)電訊盈科0.2848元{增0.0079元}。6)香港電訊0.3205元{增0.0069元}。上述六君子 預計全年派股息率6-9厘 兼且較為穩定。股東們收息後或許會將部份股息重投股市 粗略估計應有幾十億元、可惜這都不夠港股一小時的成交額!

魚與熊掌之 長建Vs電能

電能實業(00006. HK)中期業績 溢利為29.5億元增長2.7% 中期股息維持每股0.78元 符合曬公用股的本份 盈利及派息都相當穩重。若與母公司*-長江基建相比就各有千秋。市盈率(13Vs15倍),市賬率(0.86Vs1倍),長建看來稍勝一籌。但股息率 電能卻比長建高出一成多(6.87%Vs 6.18%) 。在財務方面 長江基建淨負債比率為9%。電能更處淨現金水平(為6.38億元)。兩者都屬於穩健收息股 魚與熊掌 網友就自己選擇吧!

*母公司長建持有電能30.5%權益 價值315億元 已相等於長建總市值42.6%。 

長建估值合理

親疏始終有別 長江基建(001038. HK)是李大少爺一手湊大 自然多加照顧 就算中期業績按年下跌4% 股息依然有1.4%增長至0.71元。仍能保持著上市以來循序漸進的派息政策。集團主業均處於海外 大都涉及公用相關服務 港人投資者要去了解並不容易,唯有講個信字 相信李先生能力及繼續會善待小股東。財務方面就十分穩健 具備充裕財力隨時都有能力物色新機遇。長建持有現金120.5億元 貸款總額為256.07億 負債淨額對總資本淨額比率為9%。以現價每股40.25元計 市值1014億元 股息率6.28%。以長建的綜合質素衡量 估值尚算合理。

題外話: 母公司長和(00001.HK)持有長建75.6%權益 價值766.5億元 已相等於長和總市值42.6%。 而長建的權益卻只是長和集團眾多貴重資產的其中一小部份。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2023年8月2日星期三

大市傷盡好友心

恆生指數收報19,517 跌493點 成交額1,133億元。港股真係玩死人 兩萬點心理關口都未看清楚 話穿就穿。連續三日陰燭收復7月28日前的升幅,好友信心不受影響才怪。

恒生銀行(00011.HK) 先講正面 :中期純利按年升78.5%至98.27億元 半年派息合共2.2元增57% 淨息差由1.41%增至1.72% 淨利息收益率由1.47%增至2.09%、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2.8%(2022 年上半年為7.1%) 。再講負面: 總減值貸款對總客戶貸款比率為2.85%,2022年下半年為2.56% 而最令股民擔憂的內房相關貸款佔總貸款約4.5%, 以恒生的謹慎作風 推斷相關貸款的抵押品應不至太差。筆者個人認為這份業績 恆生的管理層已經交到功課 可惜股價依然跑輸大市甚多。相反碧桂園孖寶 甚至恆大汽車股價都比恒生為佳。真令投資者摸不着頭腦!

惠譽下調美國信貸評級 由3A降至2A+ 是12年來首次。內地為防沉迷網絡 擬加大監管 以騰訊為首的手遊公司又多了個隱憂。


香港電燈維持派息

香港電燈(02638. HK))中期業績 持貨者最關注的必然是股息 一如大眾預期維持派發中期息每股15.94仙。相信投資者都明白香港電燈是信託投資(SS) 即派息方面可以十分進取。看來管理層已盡力維持派息水平。 這每年約需款項28.3億。而近兩年港燈的經常性盈利 都不足以派發高息。(但董事局會按信託契約斟酌決定調整派息金額 即貼錢) 去年底公司擁有2.79億元現金 負債總額為520.54億元。總資本比率/股東權益為51%。但公司經營現金流強 壞賬小 這無疑會減輕負債偏高的風險度。財務融資成本 半年計以高達6.45億元。這方面要特別留神、融資成本 仍有不少向上空間。現價4.82元 股息率6.64%。筆者若然有貨 現價這麼殘 也不會捨得賣出 但現價冇貨者又何妨多待一會。

2023年8月1日星期二

碧桂園(02007. HK)

碧桂園於2007年4月上市,上市價5.38元,其後更晉昇爲藍籌股,歷史高位19.16元,市值相較本港頂級地產商亦毫不遜色,但有誰能料到[碧桂園]這個名聲響噹噹的內房發展商,股價會跌至歷史低位1元。恒指相關ETF基金 相信在此股捐失的金額不輕 (但佔基金規模比例就肯定不重),一般散戶更不用多說,散戶有一個通病就是貪[平],見到藍籌股股價大跌近九成 就以為天賜良機 若買小注博反彈也不會太傷,最怕的是不服輸 喪溝貨才會出大事。

筆者前時亦有衝動 想買入小注考下眼光和運氣,理據是去年碧桂園3次配股集資 分別作價3.25元、2.68元、2.7元,合共集資115億元。又扮醒目認為有這么多大戶真金白銀去支持 推斷集團爛船都應該有三斤釘。若我當時買入,平均相較上述大戶入貨價平近三成。再加上大股東碧桂園主席楊惠妍於兩年前不斷增持 平均價更在9元以上 涉資4.71億元 更加強了我的信心。又查看年報 去年底,碧桂園淨借貸比率40.0% 較一年前下降5.4% 足見管理層已知風險所在 努力減債。萬事俱備 只欠膽量 結果筆者恐懼戰勝了貪婪 連小注幾萬元都不敢冒險 怕的是要吃安眠藥才睡得著。

話口未完 市場又傳出碧桂園計劃以每股1.3元,配售18億股,籌資約23.4億元,該價格較配股前的收盤價折價17.7%,但後來取消計劃。碧桂園今天收市價1.46元。


滙豐 恒生上半年業績簡報

滙豐控股(00005.HK)上半年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216.57億美元 第二次股息每股10美仙 符合市場預期 擬進一步展開最多達20億美元股份回購。回購股份未必對匯控的營運有多大幫助 但對於股價卻肯定具穩定作用。管理層亦對前景感到樂觀。港、英加息趨勢亦有利滙豐息差擴闊。初步來看業績尚算中上 況且亦有明確訊號顯示 恢復派送季度股息會常規化。

恒生銀行(00011.HK)中期業績比滙控更佳 股東應得溢利增加79%至為98.27億元。平均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2.8% 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近8成。每股盈利增加83%,為4.99 元 。上半年每股派息合共為2.20元 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近57.1%。這份中期業績 相信恒生小股東亦會感到滿意。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七翻身

恆生指數收報20,078 升162點 成交額1,825億港元。升破2萬點關口 更有大成交支持 好友實在值得給他一個like!  七月果然能翻身。

恆隆地產(00101. HK)的中期業績與市場預期相約 若化作年計 更晉升為百億元收租企業俱樂部成員。而股東應佔溢利、每股資產淨值都變動不大、淨債項/股權比率上升了2.3%至30.4%、中期股息維持0.18元。這份成績表尚算中規中矩 但若為此成績而去買入恆隆地產 似乎吸引力還未足夠。而且集團的租金收入 內地投資物業佔62.2% 主要收入為人民幣 卻以港幣入賬 難免會有匯率風險。

太平洋航運(02343.HK) 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11.48億美元,按年跌33.4%。純利0.853億美元,按年跌81.7%;每股基本盈利1.64美仙。派中期息6.5港仙,上年同期中期息連特別息共派52港仙。按年跌87.5%。 運費暴利時代已成過去 相信投資者早已有了心理準備 但盈利及派息均大幅减少超過8成,就好象比預期多了點。

上個交易日筆者還出文說實在想不出有何方高人,敢去接恒大汽車股票(00708. HK)的沽盤。今天高人再大顯神功 將恆大汽車股價炒高近六成  佩服!


2023年7月30日星期日

子憑母貴

全國最大綜合性物流企業 於深交所上市的順豐控股(002352.SZ)。據報最快下月向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集團於上個交易天的收市價為49.75元人民幣 往績市盈率39.1倍 股息率0.5% 市值2435億人民幣。或許來港集資估值會有多少折讓 但合理推斷應該不會太過離譜。早年順豐控股在香港收購了嘉里物流(000636.HK)的控制性股權 將其納入為集團的一員。嘉里物流現價9.55港元 市盈率4.82倍 股息率6.91% 市值172.6億港元。

雖然兩母子業務並非完全一樣 規模也相差甚遠。但總算是同一個板塊。若然順豐控股能順利在港交所上市,筆者個人認為嘉里物流 或許會子憑母貴 估值會有一定的提升。

順豐控股目前在香港持有三間上市附屬公司。嘉里物流、順豐房託(02191.HK)及順豐同城(09699.HK)。

恒隆地產股價18年如1日

恒隆地産(00101. HK)明天將宣布中期業績,綜合各大行的報告 評價屬中規中矩,全年每股派息預測維持於0.78元,以現價11.98元計,股息率6.5% 市帳率0.4倍 股息還可以 但PB卻比鼎級同業還要貴。

恒隆地産給投資者的印象是低調、穩重丶管理層尚算不錯,起碼多年來都沒有聴聞有負面評價。若然伴侶有此條件 或許會是個筍盤。但放在投資上 則實在一般。 恒隆現今的股價 竟比起18年前還要低。人生又有多少個18年 而最為氣結的是在這段期間 香港樓價已經翻了幾翻。但恆隆的體積卻維持原狀 若然老婆的體形也如此就好了。

近年恒隆地產以[荀價]以25.66億元購入壽臣山物業,亦難寄以厚望 每平方呎價超過5.4萬元,以近期的豪宅市況 你話回報率會有多少? 況且整個發展計劃祇屬數十億元級數,對於市值近540億的恒隆地產來衡量 也算不上是什麼大不了。而投資者更須注意的是恒隆的主要資產集中於中、港兩地的高級商場及辦公大廈。未來仍然會受到甚多不明朗因素所困擾。公司以港元作財務數據結算,因此人民幣走勢對恒隆的業績影響也不該忽視。個人給恒隆地產的評價為[持有]。


2023年7月29日星期六

IBM

70年代末第一份工在中環做初級文員 上班數日主任提醒我們小心使用IBM電動打字機因我成年人工都買不起。後來無意中看到雜誌 IBM是當年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2011年11月美國著名投資者  巴菲特宣佈持有IBM約5.5%的股份,平均股價178美元 投資額為107億美元。股神成為IBM的大股東之一。持有6年後 巴菲特以平均每股152美元沽清所有IBM股票,但就算加上股息 都只是近乎平手離場, 若計埋通脹因素 就會是虧本交易。這可能是股神首次超過逾百億美元的重注投資 出現失誤。

但為何一間曾經稱霸全球科技企業的大阿哥 會變成現在十幾阿哥? 或許轉淚點是當年對PC的前景的誤判 間接令到小師弟微軟及蘋果崛起。到90年代初 這位藍色科技巨人 狀況變得慘不忍睹。從 1990-1993年,公司連續虧損額達到168 億美元。新的CEO葛斯納臨危受命 但有誰可料到葛斯納這位電腦業外行人會成為IBM中興第一大功臣。在他九年(1993-2002年)主政期間, IBM股價上漲了12倍。葛斯納一上任就三把火 將公司大幅瘦身,連招牌大廈都賣埋,又停止大型貯機的生產線及冒天下之大不諱,寧願付出巨額解約金,都要裁員4.5萬人。又押重注以網路為中心的計算。斥資35億美元,收購蓮花軟體。因蓮花公司的網路軟體 Notes,控制了34%以上的企業網路市場....。

可惜的是葛斯納退任後 公司後繼無人 而競爭對手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甚至面書都已經家大業大,昔日的科技藍色巨人 終於被幾個後起之秀比下去。現今的IBM市值雖然仍有1306億美元。但只相等於蘋果公司市值的4.1% 甚至連賣漢堡包的麥當勞市值都較它高六成。股價比起10年前還要低。長江後浪推前浪 科技公司正是百分百如此。 投資IBM連股神都認輸 或許都是看少隻算了!

IBM現價143.45美元 市盈率60.7倍 股息率4.64% 市值1306億美元。

Carry trade

匯賢產業信託(股份代號:87001)公布業績,其中有一段文字好吸引筆者眼球: 

利息支出按年增加超過200%。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於過去一年大幅上升。於2022年6月30日,一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為0.87101%; 於2023年6月30日,該拆息率已上調至4.93405%。利息支出乃匯賢產業信託的重大開支之一,該項支出由2022年上半年的人民幣6100萬元,激增204.5%至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幣1.86億元。利息支出增加了人民幣1.25億元。過去幾年港元貸款利率都處於極低水平 吸引了不少房產相關企業做carry trade 借港元去投資內地資產,看到精名如誠哥都出錯,其他地產商就可想而知!


加息要小心

昨天恆生指數收報19,916 升277點 成交額1,377億元。期指已結算 有心人仍不遺餘力 交足功課 港股昨天由跌轉升 來回超過400點 本星期累積升幅達841點或4.4%。 7月最後一個交易日 好友終於做翻場好戲 值得一讚。香港實質按揭利率升至3.625厘 是近10年的新高 若以500萬元貸款分30年還計 每月要供款22,803元。難得本地三大地產商 新地、長實及恒基。昨天股價都有得升,但未來每次官地拍賣都有可能對地產股有所壓力。快將拍賣的啟德地皮亦頗具啟示性。和記電訊宣布中期業績普通股息維持不變 但小股東祈望的特別息就欠奉 不過以李家的聲譽 應不用害怕管理層會濫用這筆逾30億元的資金。


2023年7月28日星期五

執輸行頭

渣打(02888.HK)上半年除稅前溢利按年升19.9%至33.23億美元(下同),派發中期息每股6仙,較去年同期增加2仙,增長50%。股東有形權益回報11.9%,按年增加200個基點。淨息差1.67%,按年增加35個基點。信貸減值支出1.46億元,已含最令投資者擔憂的內房相關貸款減值 都只有0.84億元。另外,集團宣布10億元新股份回購計劃。

這份業績怎看都算不錯,筆者即時查閱渣打股價, 竟然不升反跌。第一個反應就是下盤執平貨。但忙中有錯 用錯股票戶口 糾正後渣打的股價已升了幾元。阿B典型散戶性格,最怕執輸行頭去高追 只按原定價格落盤買入,結果自然買不到 天意掛!

*原本計劃將已賣出阿里套現的資金,買入1400股渣打集團,怎料因錯用戶口而走失機會!

賺到大錢就是天才

恒大汽車(00708.HK)今日復牌低開68.4%,報1.01元,中午收市報1.24元 下跌61.25%。而且並非乾跌 有成交3.25億股 渉及資金4.43億元, 市值仍有134.4億元。

恒大汽車公布2022年止年度業績。虧損由上年度562.75億元(人民幣 下同),收窄至276.6億元,其中,持續經營業務虧損由上一年度273.47億元,收窄至148.5億元;每股虧損255.08分。核數師報告持[不發表意見]。公司推出恒馳5車型,目前累計交付超過1,000輛汽車,還計劃通過股權及或債務融資的方式籌集約5億美元。

看完上述財務數據。筆者實想不出有何方高人,敢去接貨。接貨原因是股價跌得多? 有白武士想介入? 從邏輯上推斷就算有財團要借殼上市,也無必要去買一隻已屬于負資產 但市值仍有逾百億元的貴殼。但股市並不是一個講邏輯的地方,大眾只看成績, 能賺到大錢就是天才。


和電派息有保障

去年底和記電訊(00215. HK)持有37億元現金儲備或相等於每股0.767元。管理層答應於2023年公佈中期業績時(即今天)決定盈餘現金的用途,屆時會考慮是否派發特別股息。此外集團將繼續派發與去年相同水平的普通股息,全年股息每股0.0749元或金額為3.61億元,以現價1.25元計 股息率近6%。直至股東應佔經常性溢利超過3.61億元為止,屆時股息派發將改為相當於股東應佔年度溢利的100%。

國際家居(01373.HK)

國際家居昨天公佈截至今年4月底止年度全年業績,年內收入為歷來次高,達28.2億元。利潤達1.81億元,撇除香港特區政府補貼0.31億元,年內利潤增加26.7%。毛利率增加0.7%上升至46.4%。穩健的財務狀況,持有現金儲備為4.0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2.26%。可惜股息比去年減少17.6%至每股0.22元。包括已派中期息0.12元及將派末期息0.10元。現價2.96元 市盈率11.8倍 股息率7.4% 市值21.43億元。公司作風良好 派息慷慨 況且有David Webb作為第二大股東,顯然值得加點分。但現在市場內高息股選擇頗多,國際家居規模太細, 交投疏落 股息率亦不算特別吸引。


2023年7月27日星期四

懷璧有罪

恆生指數收報19,639 升273點 成交額1135億元。

美聯儲局加息0.25厘符合預期 鮑威爾暗示9月會加息或不加息 卻冇話減息。當然股民只爭朝夕 兩個月後的事 未必會太過介懷 所為今朝有股今朝炒。9月加息就算不理 但也須注意業績期會先到 打頭陣的該是東亞、匯豐及恆生三大銀行。

親友問我為何買入載通 是否又受到情意結所影響? 坦白講阿B自己都不敢排除有此個可能性。但主要是我相信自己的分析 信自己就算不幸錯了 都心甘命抵。載通市值不夠50億元 資產負債表內就有正在發展中的投資物業 帳面值逾43億元(觀塘巧明街半幢商廈權益)。由於是重建項目 推斷發展成本應會低些。明年中該商廈應可以提供租金收入。但載通經營公共巴士業務、不宜持有太多資產及現金儲備 以免懷璧有罪 影響未來的加價申請 合理做法是賣出其所持有權益給母公司-新鴻基地產 使它全資擁有觀塘這幢新商廈。載通取得現金後可派曬給股東。估計金額應有今日股價逾86%。 而新地扣除所收載通股息 即只需付出約25億元 就可全資擁有這幢商厦。若能真的成事 也是一個雙贏的方案。

大眾 VS 巴郡

*開市前歐舒丹管理層已否認私有化傳聞 但股價今早亦能上升近2%。

小鵬汽車(09868.HK)近5年業績都處於虧損 去年更高達103億元 即仍處於燒銀紙階段 買入的投資者將來能否與公司共甘就難料。但現在就即時與要與它共苦。今天德國大眾汽車廠 宣佈和小鵬汽車達成技術合作框架協議,並以54.4億元參股小鵬汽車。這對小鵬汽車無疑是一個大好消息 甚至比當年巴郡入股比亞迪更具震撼性、巴菲特不懂造汽車 只係純做sleeping partner。入股後對比亞迪的汽車營運 幫助有限。大眾則是全球著名的汽車製造廠 並將參與小鵬電動汽車發展。這必然能提升小鵬的製車技術水平。莫怪今早股價能大幅飆升超過三成。阿里巴巴持有1.91億股小鵬汽車股票 今日價值就增加了近40億元。

加息0.25%

不出所料美聯儲局加息0.25% 會後聲明官腔十足 即無寕兩可。但看來香港好大機會會跟隨調整息率。道指收市升82點 恆指ADR升143點。

歐舒丹L'Occitane (00973, HK)傳大股東考慮提出私有化  該股昨天市炒高9.78%至23元。但只是傳聞 而且傳聞中只用[考慮]而不是[決定]的字眼  成數自然要扣分。以現價22.8元計 市盈率高達34倍 盈利又不大隱定。又傳大股東考慮提私有化 再轉往歐洲上市 可獲更高的估值。要私有化成功必定要提高溢價收購 加上屋搬下屋 在歐洲從新上市 期間經濟變化亦難以預測 筆者對上述的傳全有點保留。

歐舒丹公佈集團銷售2024財年第一季度(即2023年二季度)達502.2百萬歐元,銷售按報告匯率計算同比增長20.2%及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24.5%。道指收市升82點 恆指ADR升143點。

昨天同家人聚餐 心情當然不錯 唯一可惜的是我有些食物不能吃 細時什麼都吃得 但又冇錢食 大了有錢食卻不能吃😒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金錢遊戲

恆生指數收報19,365 跌69點 成交額875億元。叻了一個交易日便無以為繼 港股就象由極高處墮下 但只能得樽白花油作為療傷藥物。外匯基金賺到1100億元 總算為香港經濟帶來點喜訊。轉眼就到美國聯儲局議息期 加0.25%就預了 重點是老飽會後說什麼?

據報螞蟻集團正計劃重組為香港IPO鋪路 對阿里來說應屬利好消息 但股價郤不升還跌 國內有關部門罕有在股票交易時段 公佈批出多隻手機遊戲 但手遊股價表現像無動於衷。弱市時好消息都起不到作用。

近幾年騰訊股價由高峰期超過700元跌至今日收市341元、阿里由300元跌至93.85元、美團423.6元跌至134.9元、商湯由7.95元跌至1.76元。而最為經典的半新股就非快狗打車莫屬、去年6月24日上市 招股價21.5元。上市首日即潛水 今日收市價1.09元! 

殺雞取卵怎會不失客? 但香港股民出名賭品好兼不記仇。就算輸掉不少血汗錢也不會怨天尤人 繼續努力工作儲夠錢再戰股場。

網友不要誤會筆者在揶揄股民 你們大都年紀小 未能親眼目到香港首次大股災(1973年)股價由高位跌幅達91.54%。相比其後的多次股災都只屬於小兒科而矣! 當年英資財團精心炮製港股大泡沫 賺到盆滿砵滿 據聞期間撤出香港資金就有5億元(若以購買力來衡量 應該不少於今日5千億元)。但又有誰能料到  幾年後華人商家中最勵害的兩位人物  水陸二將 老包和老李就出手 先吞九倉 後趕渣甸 惟我華商獨霸股場。但筆者相信兩位大商家行動 並非出於報復心理 而只是精通金錢遊戲而矣。

淺研九龍倉置業

九龍倉置業(001972. HK)每年租金收入超過逾百億元 是香港三大收租王之一。現價39.5元 市值1199億元 但單計集團旗下全資擁有地標物業-海港城的價值*已高出九置總市值26.1%。

過去幾年疫情嚴峻。九置的主業又正處風眼區 所受影響甚大。但預計最壞的時間已過,今年已開始全面復常。合理推斷 未來集團盈利有合理上調的機會頗高。

但需注意 九置淨借貸451.5億元,去年利息開支高達18.6億元 今年幾乎可以肯定融資成本會不只此數, 這或去會成為集團盈利增長的最大阻力。當然淨借貸 / 股東資金總額比率23%,仍處於穩健水平。況且九置復常概念極濃,旗下專注遊客生意的高檔商場及酒店 將會成為復常的最大受惠者。九置現價股息率3.3%, 相對銀行存款利息並無多大吸引力。若欲現價買入 只是押注於九置未來盈利及派息都會同步增加。

*海港城估值1621億 相對收入81.75億元 毛利率5.04% 估值尚算合理。

**除海港城外 九置其他較顯眼的資產 還包括價值477億元的時代廣場、佔71.5%海港企業(00051. HK)市值36.9億元、全資擁有荷理活廣場及中區兩幢寫字樓 會德豐大廈、卡佛大廈。

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

有人辭官歸故里 有人漏夜趕科場

根據股權變動資料顯示,摩根大通於7月19日增持碧桂園服務(06098. HK)約184萬股 每股平均價8.77元 涉及資金1612萬元 持股量由4.54%增至5.54%。另悉,碧桂園服務CEO李長江於同日减持322.79萬股,每股平均價8.75元 套现2824萬元,减持後仍持有369萬股。碧桂園服務今天收市價9.37元 升了1.96元或26.5%。

生力啤(0236.HK)昨晚公佈中期業績,收入4.16億元,同比增32.9%;毛利1.65億元,升58.6%,純利4852萬元,同比增長9.78倍,每股盈利13仙,業績如此好。難怪今天股價升近30%。若將半年純利化作年計,今年PE將降至3.25倍。但此股平常交投疏落,買賣兩難,都係做個旁觀者算了。生力啤給筆者最深刻的印象是股東大會時啤酒任飲及李嘉誠持有2730萬股票。

香港股市中不乏升到你不信 跌到你懷疑人生的上市公司,馬可數字科技(01942.HK)股價就由52週低位1.64元,狂升至今日收市97.75元 足足升了58.6倍。而另一個極端 信懇智能(01967.HK)昨日收報15.46元、今日收報2.5元。而且成交量有1340萬股 涉資4050萬元 並非乾跌。

恆生指數收報19,434 升766點 成交額1,421億元。無論如何 升市總比跌市好。筆者亦無為再自圓其說 去解釋股市升因。

眾人皆看跌 股市就會升

恆生指數今早曾升逾六百點 剛夠逼到黑期計數平倉 見好唱好 見淡唱淡 股民常情。但專業炒家 有大數據資訊優勢兼製造氣氛能耐。贏面較高也屬事實。炒股最吸引之處在於入門檻低 看似好易賺錢 更符合喜歡不勞而獲的人性。但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否則為何沒有一個資深財演 能夠做到李嘉誠街坊? 其實炒股要贏 除了運氣外 就是性格 就算給我80元買到阿里巴巴 自以為已多次調研會較具信心 賺多點才收割。怎料看到一則資料 是SoftBank仍持有阿里巴巴13%。而並非傳聞中少於3%。就信心動遙、在91元賣清。因害怕投資由賺變蝕 恐懼好輕易就戰勝了信心。就算買得中都難以贏得大。僥倖的是我賺到第一桶金後才如此。否則好大可能今天仍要為五斗米而折腰。

華晨中國派息慷慨

相信沒有股民天真到 以為上市公司有錢就等于小股東有錢 因為公司有錢是大股東的事 要他願與小股東共富貴 肯將公司資金派息 小股東才能得益 否則只會是有得看無得用。

去年華晨中國(01114.HK)公布,出售華晨寶馬汽車25%股權代價總額約303.7億元 交易完成後 公司將仍繼續持有華晨寶馬汽車之25%股權。華晨今年2月已派特別息每股0.96元,而下月將再派特別息同樣0.96元,(8月11日除淨)。兩次特別息涉及金額合共96.8億元。粗略估計華晨中國經兩次大派息後,手上仍持有逾246億元現金儲備。相等於公司下月除淨後(股價將會調整至2.9元 市值146.3億元)市值的168%。到時公司手上仍持有25%華晨寶馬權益 再加上現金儲備及其他資產。從表面財務數據衡量 華晨中國確實超值。

現價3.86元 去年市盈率2.41倍 股息率24.8% 市值194.7億元。


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

學到老好難 蝕到老好易

恆生指數收報18,668 跌407點 成交額935億元 五行欠水 神仙難救 !

碧桂園服務(06098.HK)急挫逾17% 總裁李長江指公司一切正常 但他個人上周三減持322.79萬股 套現共逾2,800萬元。大行自然例牌出報告踏多腳! 仔仔有事阿娘怎會不受連累。碧桂園(02007.HK)股價跌了8.7%。公司近52周內 分別以2.68元、3.26元批股集資合共86.1億元,再加上早前發行可換股債,合共籌集淨額105.2億元。筆者又上了一課 因一廂情願以為既然有大戶願意用逾百億元接貨、碧桂園股價應該離底不遠 現在看來當然又係估計有誤 這亦可見炒股搵食有多難 ! 還有碧桂園兩母子,前者市值348億 後者249億元 有被踢出藍籌俱樂部風險  兼給被動指數基金減持的隱憂。

全球經濟環境欠佳 智能手機需求大減 手機設備孖寶 舜宇光學及瑞聲科技 又怎會有運行? 不過這個板塊就算再差都應該比內房板塊為佳。單恆大、碧桂園、世茂及萬科四間內房企業 總負債就合共超過5萬億元 涉及金額足夠買下4間匯豐銀行。

筆者炒股幾十年 遇過無數次股災 但以今次最叻仔 資產減值率最低 這當然並非因為本人投資功力進步或昇華至進入化境(睇化個化)。而係已正式踏進法定退休年齡 或者講白些 即是就算我肯做 都不會有人請 所以投資起來都要像帶著頭盔行騎樓底。寧願賺少1萬都不要去冒險虧損1千。況且老狗難學新事 炒股要活到老 學到老好難 但要蝕到老就好容易!

逆市奇葩

安徽皖通H股(00995.HK)股價逆市漲近一成、 A股更漲停牌。主因為公司擬向大股東定增A股及支付現金收購六武高速,交易對價為36.66億元。並提高未來3年了公司在符合現金分紅條件的情況下,每年以現金形式分配的利潤不少於當年實現的合併報表歸母淨利潤的75%,高於此前公告的70%。假設以去年股息0.6065元計 調高派息率將會使派息金額增至0.6498元。就算已今日股價升了近一成 股息率仍有8.23%。

而公司已公布,3月止第一季度報告,營業收入按年增加18.5%。歸屬股東淨利潤增長13.2%。預計今年的派息高於0.65元的機會甚高。

安徽皖通H 現價7.89元、市盈率8倍、市帳率0.97倍、股息率7.85%、相對A股折讓28.5%。

2023年7月23日星期日

PB

一向以來投資者都較多用市帳率(PB)作為評估傳統資產股的價值。例如銀行業產品就是現金 將其貨弊化全無難度 起碼主要產品無須折舊 亦冇存貨積壓問題。磚頭股也近似 收租物業、發展中物業、士地庫及存貨都有價有市 易於估值。所以用PB來衡量股價之平貴 確實有其一定的依據。而市場對PB的容許度 更是投資者對未來的信心指標。

以2001年為例 匯控(00005. HK)當年 每股淨值38.35元 股價82.25-117.5元 即當年PB2.14-3.06倍 而最新PB0.89倍。恆生銀行(00011. HK) 每股淨值38.35元 股價65-105元 即PB 1.69-2.73倍 最新PB1.19倍。東亞銀行(00023. HK) 每股淨值10.5元 股價13.2-22.1元 PB 1.25-2.1倍 而最新PB0.33倍。

講完百業之母 怎能不講埋香港的經濟支柱-地產業。

當年新地(00016. HK) 每股淨值54.48元 股價53.5-82.25元 即當年PB0.98-1.5倍 而最新PB0.47倍。恆地(00012. HK) 每股淨值32.7元 股價29.5-49.9元 PB1.1-1.52倍 而最新PB0.34倍。新世界(00012. HK) 每股淨值26.9元 股價7.8-14.25元 當年PB0.28-0.52倍 而最新PB0.21倍。

看完上述數據應可大約推斷出 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的信心有多大!


經濟日報(00423.HK)

經濟日報公布今年3月止財政年度業績,收益10.23億元,按年下降2%。錄得純利2746萬元,倒退16.8%,每股全年派息合共0.1元。期內收取政府防疫基金補貼3330萬元,若撇除上述的補貼,業績就會變為虧損。

時移世易 傳統傳媒業已成昔日黃花,從純經濟角度含量 辦報館只是逆水行舟 事倍功半。又說句公道話 經濟日報的管理層已經相當專業兼努力不懈。奈何大環境如此 公司業績差 亦可屬非戰之罪。

經濟日報在行業內的最大的優點是有一班雖然人數不多 但頗為忠誠的讀者。集團財政狀況亦甚為良好。直至今年3月底 並無資產負債 現金結餘4.64億元 相等於集團市值91%。足夠以現今派息水平 派發超過10年。風險包括交投疏落 買賣不易 前景又並不樂觀。筆者個人認為 股價已低殘 若非重貨就無為沽出 持有收息算了。但若冇貨者 高息股 市場好象仍有不少更佳選擇。

明星效應股

謝霆鋒於2020年10月 以每股2.48元認購500萬股特步國際(1368) 當天特步股價曾抽升18.7%。可惜該股升勢只維持了1天,緊隨其後的2日,分別回吐5.4%和6.8%。幸最新股價7.69元, 謝生賺了2605萬或1.1倍。

吳奇隆 劉詩詩夫婦持有11.1%股權的稻草熊娛樂(2125)。於2021年1月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曾較招股價飆93%,收漲83.6%,該股上市首日股價急升後,翌日同樣回吐,幅度高達30%,最新股價0.86元。 

聯旺集團(8217)創辦人之一為本地女藝人黃翠如的父親黃永華,可說是[星爸股]。由2016年4月招股價0.26元,一路喪升至2017年1月曾高見104元,為招股價的400倍。惟同年6月斷崖式急跌,單日最多瀉近九成,低見3.64元。2020年4合1股,2021年又再4合1股兼1股供2股@0.26元。最新股價0.186元。 

周星馳旗下影業股 比高集團(08220)近幾年都在虧本 股息也欠奉 市值2720萬元 不夠在市區買個高檔些的apartment。

巨星傳奇(06683.HK)10日前才上市,可說是具有[星媽股]概念,影星周杰倫的娘親是股東之一,上市首日股價上升23.7%,最新報價28.85元,累積升幅超過67%。倫少媽咪都算對得起小股民,給足吃糊時間。

2023年7月22日星期六

無聊人說無聊話

友人寄了段短片給我 原來是一個中年大叔和個阿婆在街市打架  又有什麼好看呢? 只是個莽漢欺負老人家 而且看完多會不開心及激氣。出乎意料的是個阿婆的戰鬥力超強  打起上來並非一面倒 結尾是婆婆使出金庸筆下武俠小說的少林派絕技-鷹爪絕戶手 攻擊男人最痛。阿B以前無打過女人 我想將來也不會 因已年老力衰  稍為粗壯些的師奶或許都能打贏我。友人年紀與我相約 但依然很看不開  看到些不平事會情緒激動 我實在想不通為何要為別人的劣行 而去折磨自己這麼愚蠢? 養生之道排行第三是經常運動、第二是充足睡眠、最重要的是心平氣和。


舜宇今非昔比

舜宇光學(2382.HK) 外行人要了解公司業務前景並不容易 但看其財務數據就容易得多。 10年前今天 股價為8.4元 以現價計股價升了708% 相信所有長線投資者都會滿意這個成績。但若以2021年12月股價高峰期246.6元計 相對現價就跌了72% 或許只比血本無歸好丁點而矣!  

投資股票是看未來 不是往績。舜宇光學的產品 主要依賴智能手機的需求 但現在經濟環境不好 數據顯示出全球手機的需求大有放緩 甚至下跌之勢。公司前時已發出盈警響號 預料今年中期純利最多下調70% 主因為受累手機鏡頭及攝像模組付運下降。

舜宇現價67.9元 市盈率27.3倍 股息率0.73% 市值744億元。一隻工業股市盈率這麼高 股息率卻這麼低 還發出盈警 筆者實在想不出任何買入的理由。

資產貴到難出售

2017年11月香港大型房地産商長江實業宣佈,將位於香港中區的甲級商廈[中環中心]的75%權益* 成功以402億元出售。交易金額創下香港房地産交易史上的最高記錄。而現今香港最貴重的商廈羣是位於尖沙咀[海港城]。2022年底估值1621億元** 這已比它的業主-九倉置業市值還要高 或相等於地產商龍頭-新鴻基地產 約6成市值、與長江實業市值相約 及足夠買下1.5間恒基地產。條數雖然可以這樣計,但海港城價值實在太大 要找到買家接貨並不容易。看來九倉置業只能[被迫]將其繼續經營。只吃雞蛋 不宰母雞。

*以此推算整幢[中環中心]價值536億元。

**[每港城]去年收入81.7億 營業盈利63.4億或回報率近4% 以投資物業來衡量 估值尚算合理。

2023年7月21日星期五

招商局港口估值偏低

招商局港口(00144. HK)現價10.42元,市盈率5.26倍、市賬率0.43倍,股息率7.73%,市值424.3億元。以它的財務數據衡量 符合曬[中特股]的所有條件。他日公司若能返回合理些的估值,股價起碼應有3成升幅。而現價正處於52周平均價11.15元 還有折讓17%。

去年度年報顯示 收入125.45億元 按年升6%,盈利77.81億元,跌4%,在疫情期間也有此成績應何接受。財政情況良好,直至去年底,淨借貸/股東資金比率18%。公司去年每股派息0.82元,派息率40.69%,仍大有增長空間。

而母公司近期以平均價10.95元,增持0.18億股招商局港口股票,渉及資金約2.03億元。又試問有誰會比它的母公司更為清楚公司的價值?


財經日誌(7月21日)

阿里巴巴(09988. HK)公佈已悉售所持有的商湯(00020. HK)股份,涉及22.7億股或6.79%。成本價每股0.576元。半杯水理論商湯少了個逢高减持的大戶 股價上升阻力自然減輕。相反阿里並不缺資金 若然看好商湯前景 為何要賣得這麼急?

我雖然裝了個apps阻隔滋擾電話 但每天總會接到內房的推銷來電 明白搵食艱難 所以都無惡言相向 但亦反映出內地樓市仍相當緊張。強如碧桂園(02007. HK)近年已經多次批及發債集資。大股東更注入資金相助 看來公司仍求財若渴。今早碧桂園公布獲銀團逾65億元雙幣定期貸款再融資。但有一點需要關注 中央要救的是樓市,重中之重是要準時交樓 不會爛尾。至於內房大小股東的利益 政府就冇責任去保障投資不會蝕。

平安保險持有5.37%碧桂園股票權益、中人壽持有29.6%遠洋集團權益 加上數目不詳的內房相關債券及貸款。這對於保險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影響。

恆生指數收報19,075 升147點 成交額766億元。

大眾金融的教訓

大眾金融控股(00626.HK)公布6月止中期業績。錄得純利1.14億元,倒退41.2%。宣布派發中期息3仙。减幅40% 與純利減幅相近。

前幾年筆者以[扺買價]*買入大眾, 當年經濟環境比現在情況好得多,超值的資產不易找,又處於零息時代 存款只能取得近乎可恥的利息,更怕出貨後 大眾金融真的狼來了被私有化。當年政府年金仍未改例,筆者還未夠年齡申講。加上集團的股息率不錯 管理層對小股東尚算合理 所以對於止蝕猶豫不決。結果當然是股票倉內又多了一隻肥蟹! 

筆者成日教人見勢色不對就應該止蝕,原來真的講就天下無敵 做起來就好易有心無力!!

*市盈率低單位數、市賬率全港銀行最低、股息率超過6%、大股東持有73.2%、具備曬私有化所有條件。

異動股之亨鑫科技

恆生指數昨天收報18,928 跌24點 成交額1,048億元。隱約已見到有心人手影 否則收市時不會變動這麼少。但筆者個人覺得有心人 不像想炒上個市 而只是想撐住個市。

有散戶在收市後打電話問財演  亨鑫科技(01085.HK)是否買得過? 理由是股價跌了超過一半 又話自己會嚴格執行止蝕位。譚Sir答.....。

筆者出於好奇就淺研亨鑫科技。集團是國內的移動通訊領域領先的天饋一體化產品製造商之一。今年3月公佈於2022年財政年度,收入20.3億人民幣(下同) 股東應占盈利6360萬元、總資產25.4億元(其中含11.8億現金存款)總負債6.53億  資產負債比率26%。表面看來好像冇什麼風險 只是盈利有所減少而矣!

但集團昨天的股價就令股民大吃一驚。全日波幅1.53-5.13港元(下同) 。收市報2.36元 跌幅高達52.8%、 若以昨天最低價計更大跌69.4%。 成交股數5520萬股 比常日多出N倍。合理推斷公司將會有特大事件發生。雖說富貴險中求 但始終要記著量力而為訝!


2023年7月20日星期四

Walt Disney

2006年1月,迪士尼Walt Disney(DIS US)宣布將以74億美元收購皮克斯動畫公司,該交易將採取股票置換方式進行,同年5月交易正式完成,喬布斯也成了迪士尼的最大股東 持有1.38億股或7.7%。精明如喬布斯又為何寧願不要現金 而選擇迪士尼的[公仔紙]? 當然教主又怎會走漏眼 喬布斯接貨後 迪士尼的股價連續多年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至於近幾年業績差勁 若喬布斯仍在世。合理推斷他必然會利用蘋果公司輔助迪士尼一把。2011年教主身故後 遺產中最值錢是持有的蘋果公司股票 僅次的就是那1.38億股迪士尼股票。可見他對迪士尼公司的看重。

迪士尼現價87.04美元 比較17年前教主接貨價只升了62% 相對美股在這段期間的升幅實在跑輸甚遠距離。近期由於媒體環境不穩,荷里活從業員又不斷罷工 必然會影響迪士尼的電影製作質素 加上主題樂園業務增長欠佳。確令投資者擔憂。大幅裁員雖然可以節省成本。但卻會嚴重影響員工士氣及公司形象。向來利潤不錯的有線電視業務亦有衰退跡象,Disney+訂戶下降兼虧損還在擴大,廣告收入方面明顯競爭力稍遜於同行 只要比較下YouTube與迪士尼廣告收入差距就不難明白。股價不會無緣無故的大升或大跌。只是我們散戶不知道內情而矣。

但爛船都有三斤釘 何況迪士尼是有品牌的百年老店,最新市值仍有1597億美元。


2023年7月19日星期三

沽出阿里巴巴

恆生指數收報18,952 跌63點 成交額1,117億元。真不想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美股三大指數都創了52周新高。我家的恆指就弱雞得很 升少少就跌多多。真令股民泄氣! 今日曾經跌逾300點,或許有心人都看不過眼、臨收市追回不少失地。

筆者又改變計劃 全數沽清阿里 每股賺了齊頭11元 套現全用來申請銀債。筆者買入阿里的股價都說靚仔 滿懷自信待見[紅底]才賣。但幾乎料到或預料不到的好消息都出齊。但股價都像死蛇爛鱔 升下又跌下 加上筆者對股息欠奉的股票 素有保留 都係賺少多覺睡算吧! 又或許待阿里的股價跌回80元再博多轉。

溫馨提示: 筆者炒股素來有點欠運氣,賣出的股票升多於跌!

息本雙失

2014年1月,香港電力投資信託(02638.HK)進行公開招股,發售44.269億舊股,佔緊隨重組及全球發售完成後已發行股份總數約50.1%,定價5.45元。國家電網認購認購其中18%股份。電能實業套現241.2億元。香港電力投資上市後需向母公司電能實業償還275億元債務。期後又向卡塔爾投資局出售19.9%的港燈股份,每股作價5.26元 合共涉資92.49億元。真係要佩服誠哥的長袖善舞 連國企 甚至中東主權基金都合夥支持。 

九年後的今日港燈股價為4.79元 比IPO價還要低12.1%。上市首年派息0.3642元 去年派息0.3203元。還有一點需要注要 港燈屬信託投資 派息去得好盡 沒有保留盈利滾存作持續發展或减債。發電燃料成本雖然甚為波動 但總算有時高有時低。 但融資成本去年仍未全面反映加息影響,開支以高達10.78億元。今年利息支出 幾乎可以肯定會更多。港燈能否維持去年的派息水平都難以樂觀。直至去年底港燈淨負債比率為51%。

出得來買股作收息 要小心研究公司的派息能耐 不要以為公司有點名氣 派息能力就不會出現問題,經驗已告訴我們 就算強如匯豐也不能例外。股息若減派 股價大都會調整,變成息本雙失受盡雙重打擊。

新世界債高估值低

香港四大地產發展商中 投資者對于新世界發展的評價最低,主因為對管理層水平有點保留。但隨著鄭家第三代接棒  的確有憧憬在這方面會有所改善 可惜又遇上了超長疫情期 就算是英雄都無用武之地。新世界最大的優點是資產折讓高 市賬率低過三、四線股仔 以帳面值的資產 只要半價以上能夠賣得出 對股東來說都算屬有利。

而新世界另一令股民詬病的是負債偏高。在低息年代當然問題不大 甚至可說是優點。相反加息期已經開始 原來的優點迅速變成缺點 還屬好差那種! 況且新世界還有474.4億元永續資本證券(只需付息 無到期日的債券) 在會計學上並不列為負債。 但這只是無負債之名 卻有負債之實而矣! 。新世界綜合債務淨額1292.7億元。債務淨額/股東權益46.9% 屬偏高水平。以往其資金成本略高於2厘,未來好大機會會倍增,管理層最大的失策 是未能適時把握機會積極賣出資產套現減債。

最近集團母企周大褔企業出資買下新世界旗下附屬新創建(00659. HK)、新世界所持60.88% 可套現217億元現金 扣除承諾派送的40億元特別股息後 仍有177.82億元可供運用。這或許會消除股民對新世界可能須要供股集資的憂慮。坦白講供股起碼較低價配股公平。 往績顯示新世界宣布要供股時 股價都會有較大的調整。筆者就曾把握過兩次供股機會 低買高賣 賺了點錢。所為大樹好遮蔭 以新世界大股東的背景 像內房股般資金鏈問題 出現的機會甚低。當然集團潛在的隱憂仍不少。 投資者要衡量其資產相對市值的折讓 是否足以彌補新世界發展的潛在風險。講白些即值搏率是否足夠?

新世界發展(00017. HK)現價17.88元 市盈率35.7倍 息率11.48% 市值449.9億元 堂堂本港四大地產發展商之一 市值僅夠購買一幢中區甲級商廈!

*利益申報 :本人執筆時並無持有新世界發展股票權益,但由於過往此股頗利筆者,這或會影響評論的客觀性也說一不定。


2023年7月18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7月18日)

恆生指數收報19015 跌398點 成交額950億元。乾升幾日即回吐 港股真是不爭氣!

騰訊大股東Prosus 計劃每年擬以2%至3%幅度減持騰訊股票 換句話說 每年都有600-900億元騰訊股票待股民去接。股王今天股價跌了16.2元或許這亦反映出市場對Prosus減持騰訊的看法。

內房股又出問題 中人壽佔29.59%的遠洋集團 財政情況傳話有麻煩 這個版塊壞消息不斷 都係無為沾手 逆水行舟 祇會事倍功半。今日最佳重磅藍籌是匯豐控股 股價創了52週新高。可能是有心人用它作為工具托住個股市 即使大市要下跌都要有秩序。而本地銀行股中 股價表現同樣硬淨的還有東亞銀行。 筆者就有點不解 莫非又係春江鴨?東亞被視為半隻內銀股 但相對內銀估值又大幅偏高。管理層水平也無為多說。 除非渉及控制權變數 否則東亞前景確實一般而矣。


何日君再來

2018年3月騰訊控股(00700. HK))遭第一大股東、南非企業Naspers沽售1.9億股股份,每股平均價約438.4元 相當於騰訊已發行股本2%,套現834.86億元。交易完成後,Naspers於騰訊持股由33.2%,降至31.2%。

2021年4月Naspers透過附屬公司Prosus再次減持1.91億股騰訊,每股作價575元-595元佔騰訊已發行股份2%,價值1100億元 交易後Prosus持股將由30.9%降至28.9%。

2022年6月Prosus違背18個月內不再減持騰訊的承諾,至同年11月合共減持騰訊1.56億股,平均每股作價約289元 套現逾450億元。

2022年11月騰訊股東每21股可獲派送1股京東集團股票 Naspers約分得1.32億股 其後全數沽出 套現288億元。2023年1月每持有10股的騰訊股東 可獲派送1股美團股票  Prosus分得約2.69億股 以當時市價計 涉資375億元。

其後Prosus仍就不斷減持騰訊股權 最新持股量為26% 市值8448億元。 

Prosus的CEO表示,Prosus會一直緩慢減持騰訊股份,並預計,將每年減少2-3%。即大約649億至974億元。騰訊是股王 佔恆生指數7%份額,已達個股上限。但每年都有這麼多貨待沽,這肯定會影響未來港股走勢。

執筆時恆生指數報19,038 跌375點。今早跌市大功臣非騰訊控股莫屬 每股跌了13.2元 涉及資金1215億元 足夠買起整間恒基地產。

騰訊現價339.4元 市盈率15.2倍 股息率0.7% 市值32495億元。

何日君再來😂



2023年7月17日星期一

恒生銀行調研

筆者一直覺得恒生銀行(00011. HK)是香港經濟的寒暑表 其業績表現幾乎就可以代別香港經濟環境狀況。翻查恒生年報,去年股東應佔溢利跌27%至101.65億元。亦是該行首次盈利連續倒退3年。股東權益回報率5.5% 相較上年7.7%減幅頗大。全年派息4.1元 比上年足足少了1元,或許簡單些直說業務不佳。

投資是看未來 往績只適宜作為參考 恆生今年中期業績仍未公布 但首季度股息大幅增加57% 由0.7元增至1.1元,看來保守的管理層 對今年的業績也甚為正面。加息期開始令到去年銀行淨息差擴闊了28個點子為1.77%。預計今年息差擴闊會更高,這當然會大大有利於銀行的淨利息收入。至於非利息收入 投資物業租金有輕微增長達2.76億元,保險箱租金年年加幅高於通脹已成慣例,佣金收入則要面對股票行割喉式低價競爭 何況股票的最高保障額有望每戶由50萬提升至80萬元。散戶對股票行的信心自然大增,銀行在股票的佣金收入能保持到變動不大 已算不錯。而基金管理費或許會因盈富基金的加入,會有點幫助。信用卡服務收費 理應隨著經濟復蘇 而有所增加 至於投資(俗稱炒房)的成績就難以預測。

作為香港主要樓市按揭銀行,本港樓市正處低迷期 會造成相關業務一定的壓力,換言之,本港樓市好淡,也對恒生在香港貸款表現極具影響性。而在內地貸款額最高的香港銀行中 恒生排行第三。去年底與內房相關貸款佔總貸款額為6%。內房現今是什麼情況也不用多說。而在恆生銀行的資產中 亦包含6226億元有價證券 其中大部分為各種債券 股票比例有限,若債券價格變動太大 對恆生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當然以恒生的實力 大可債券持有至到期,不會像前時某些美國細銀行 因債價格大跌。 而令資産負債表變得緊張,直接損害客戶信心,銀行為要應付客戶提款 被迫賤價出售未到期的債券套現。恒生出現上述的財務問題機會甚微。但股價波動就在所難免 尤其是恒生股東食息一族比例甚高,最新一批銀債利息保障最少有5%,除非投資者覺得恆生的股息率未來會大增 否則就會變得毫無吸引力。何況恆生是香港估值最貴的銀行 亦是唯一市賬率高於一倍的本地大型銀行。


希慎股價10年來不進反退

2013年9月30日希慎興業(00014. HK)每股34.55元 每股資產淨值(NAV)54.68元 派息1元 市值367.48億元。 2023年7月15日希慎每股18.9元 NAV 68.35元 派息1.44元 市值194.1億元。時間過去近10年 希慎派息有44%及NAV有24.9%增長。但對於持貨者最為重要的股價變動 就較當年大跌45.3% 這還未計通貨膨脹在內。

以去年度業績報告顯示 集團的最重要收入自租金收入達34.6億元。這方面的收入因全面復常仍可審慎樂觀。但要有較大的增長就言之過早。收入講完 當然要講支出 經營費用近9億元 這方面或許仍有少許改善空間。融資成本4.23億元 隨著加息期及為地產發展項目的資金投入增加 這方面的支出就難以樂觀 又以管理層的往績推算 公司多會維持派息水平 這方面的支出近16億元。再扣除永續資本證券持有人應佔溢利2.74億元及3.42億元稅務支出。公司能保留的現金流並無想象中多。而佔60%與與華懋集團合資的加路連山道項目,地基工程已於2022年9月啟動 目標於2026年完成 幾年後公司就會多了一項豐厚租金收溢。還有作為集團副業的賣樓業務 就算利潤率一般 但賣樓交易完成後起碼又可以多一筆資金回流。財政方面尚算穩定 債務凈額/股東權益為23.4%。

希慎興業給大眾投資者的印象是銅鑼灣最大收租佬 在香港亦難找比收入更為穩陣的投資。當然這是以往績作為衡量 至於未來如何 就只有天曉得! 以現價計 股息率7.61% 市帳率0.27倍  是否抵買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數。


2023年7月16日星期日

Procter&Gamble

2004年美國寶潔(Procter&Gamble)以20億美元,收購與和黃所持有的寶潔(中國)兩成股權。和黃取得17.56億美元盈利。(相對1988年和黃入股成本才2.43億美元 獲利率高達621%)。當年和黃因重注英國3G電訊令負債十分沉重。靠經常性業務產生的現金流已有點緊張,誠哥只好在和黃的八寶袋內取出這件不太顯眼的資產套現。我有印象因當時已經是和黄的蟹民 這亦是筆者首次知道有寶潔這間企業。

2005年寶潔以換股方式收購剃鬚刀製造商吉列(Gillette)涉資570億美元,而吉列的最大股東正是巴郡(BerkshireHathaway)。畢菲特不但接受換股,還動用3.5億美元現金加碼增持至7%股權, 成了寶潔當年的第2大股東。

作為百年知名老店 當然不會令其擁躉失望 看個一年股價圖 表現實在一般 祇微升了幾個百份點、五年圖股價就翻了一番 資料圖筆者最遠查到1985年。當年股價為3.47美元一股 其後股價穩步上升 至今累積升了42.2倍 還未計38年來所收取的股息。

寶潔是全美最大消費用品公司之一,擁有多個著名品牌,我認識的就包括Gillette剃鬚刀、Pampers紙尿片、SK-II、Oral-B牙齒護理及多隻洗頭水Head&Shoulders、Vidal Sassoon、Pantene。甚至後輩的狗糧都是它的産品 個牌子名一時間記不起。

寶潔(PG US)現價150.05美元 市盈率26.1倍 股息率2.51% 市值3536億美元。


信心主宰大市走勢

2022年1月各大行都紛紛發表股市預告 大部份看好來年港股 最牛的看恆指3萬點 動力來自騰訊、阿里及美團三大重磅股 理據為這三只福、祿、壽 股價已從高位大幅調整 實在偏低 具備反彈條件。 但結果是騰訊由當時股價至今下跌26%、阿里27.3%、美團42%。

筆者出文並非想挖苦大行的不劑 而只想表達大行專家如雲 預測能力都如此失準 我般散戶就更不用多說。 相信大部份投資者都知道港股低殘原因是缺乏信心。股票不是必需品 冇信心可以不買 況且現在存款及債券利息這麼高 必然吸引到穩陣資金進場 單計最新發行的銀色債券 保證利息有5% 幾乎可以肯定會令本已乾竭的投資資金池 又被套牢550億元 令市況會變得更加虛弱。


比亞迪行業首選

比亞迪(01211.HK)發盈喜  預計上半年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上升192.05%-225.43%,扣除非淨利潤,更比上年同期上升206.99%-240%。今年上半年度,新能源汽車行業保持快速增長,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數下,同樣能實現強勁增長,實在了得。看來比亞迪已而進入收成期, 若不是巴郡手貨阻頭阻勢 ,比亞廸應不止現價。

筆者對汽車板塊是外行 只懂得去看産量 是否有增加 汽車售價毛利率多少 比亞迪有基本因素支持兼是行業龍頭。股民又何必去冒險 買一些所為新勢力 它們產量少 數量効益近符無 其中有些甚至賣一部車蝕 一部。買股票無須與它共患難 見它富貴才跟進更爲適合。

比亞迪美國同業 特斯拉(US:TSLA)快將公布第二季業績,市場預期收入按年及按季均增長45%相當不俗。可惜經調整盈利預期僅增長9%,及預期毛利率按年由25%降至18.7%,按季則由19.3%減至18.7%。股價第二季至今累升37%,但市值距拆股後高位相距超過4成,或許仍有增長空間。

比亞迪市值僅佔特斯拉約16.25%。但前者有國家重點扶持,後者則要食自己。在晶片及電池的自供自給度,比亞迪就更勝一籌,股民又何必捨近求遠?

2023年7月15日星期六

欲買磚頭股 要求須提高

你看港股有多殘 兩間最終母公司 不約而同私有化各自在香港上市的間接附屬公司 涉及資金合共659億元 英國太古集團收購太古(美國)可口可樂權益作價304億元 這已相等於香港太古公司(A0019.HK  B0087.HK)總市值約36.5%。除了上述汽水權益外 太古公司還有甚麼貴重資產 相信都不用筆者多說。另一單私有化的主角是新世界發展(00017. HK)的最終控股公司-周大褔企業出價355億元 收購其間接附屬上市公司-新創建(00659. HK)全部權益。

忽然想起上述兩項收購 都與磚頭資產無關。另一則消息就是星加坡財團寧願撻訂損失20.6億元 都要放棄早前作價約207.66億 向長江實業(01113.HK)買入香港島豪宅項目。買得起逾200億元資產的財團肯定不會是吳下阿蒙 但竟然勇到出價相當於住宅單位平均呎價6.2萬元,車位每個500萬元,去投資這個項目。但現在連外資大戶都如此看淡! 加上官地拍賣成交價明顯下調 看來股民欲投資與地產相關的上市公司 都應該將要求提高。個人較喜歡投資本地磚頭股 原因不是看好地產前景 而是這個版塊最易於估值 而且它們大股東的品格 筆者心裡早已有個底。

新創建被收購的消息一出 阿B本來想補購前時已較高價賣出的新世界股票。原因是新世界正求才若渴 出售持有23.8億股新創建股票 可套現217億元。加上新世界的綜合負債表可以剝離新創建所佔的債項 盤數都會健康好多。況且新創建這項資產 並不是新世界的支柱 相對高達2086億元帳面值的收租物業及價值逾千億元的與地產相關資產(包括發展中物業、待售物業、存貨及土地儲備)、新創建的權益只屬小菜一碟。

筆者決定放棄的原因是找到更有信心的投資對象。而新世界最煞食的憧憬是將K11資產獨立分拆上市 但以現在的大圍環境 K11就算上巿成功 都不會要得好價錢。


Citigroup, Inc.

美國上市企業給投資者的印象是百年老店 歷史悠久 至今仍然舉世皆知的品牌公司 長線投資者必然賺到盤滿缽滿。 但世事冇絕對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C.US)就是個實例。15年前的金融危機 花旗股價大跌近六成 由於銀行規模大到不能倒 美國政府迫於穩定金融市場 宣佈注資200美億元去拯救花旗。經此一役 集團元氣大傷 需時調養。怎知幾年前又遇疫情 令貸款準備金大增 盈利自然受損。

看集團長期股價走勢圖有點慘不忍睹 若持貨30年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5年前的股價比起昨天高出1/3。太遠無為講 近期花旗股價 不論按月、按季、按年都跑輸大市。但看季度業績又大致不算差 起碼ROE都有7.27%、 ROA 0.62%(比匯控為佳)。 但經驗話我知長期跑輸大市的藍籌股 必有其因 若找不出原因去衡量風險 最好都是不沾手為佳。其實銀行業貴為百業之母 理應得到較高估值 但整個銀行業 黃金時期已過 只能寄望經濟環境轉好 壞帳減少 加息期能擴闊息差 否則銀行業前景真的要打個折扣。

現價45.75美元 市盈率6.28倍 市賬率0.42倍 股息率4.45% 市值890.6億美元。堂堂美國三大銀行之一市值竟少於賣咖啡的星巴克 想落都有點唏噓。


2023年7月14日星期五

銀色債券年息5%

恆生指數收報19,413 升63點 成交額 912億元。雖連升多日 但見成交額就知是乾升 市場明顯五行欠水。特區政府公布第8批銀債7月28日起認購 保證息率5厘 最多發行金額為550億元。5厘利息 冇外匯風險兼且百份百穩陣。全球只此一家 若條件許可卻不去申請就浪費了政府的好意。何况雖不設第二市場,但債券到期前仍可向政府出售,並以原價加期間累計之利息贖回有關債券 (或許要收手續費)。看來港股又少了一大筆入巿資金。長實出售半山波老道項目(作價208億元)遭新加坡華瑞資本撻訂 長實沒收20.8億元訂金。有大行出報告評論不利長實今年盈利增長,20億元是甚麼概念? 就算以香港生活費之昂貴 這筆訂金起碼已足夠逾百個家庭不用為金錢而煩惱。

Every stock has its day

國泰航空(00293.HK)發出盈利預喜 料上半年轉虧為盈 賺最多45億元(含中國航空向第三方投資者發行A股新股,國泰所持國航權益於1月16日由18.13%減至16.26%。因此預計在上半年業績中將就因此錄得約19億元一筆過非現金收入)。公司擬回購政府持有優先股 兼向員工派特別酬謝金。

筆者一向對航空股有點保留 旺巿時賺不到大錢 弱市時就蝕得更多。股神畢菲特曾戲言一個千萬富翁若去投資航空股就會變成一個百萬富翁。國泰今次轉虧為盈 預計賺到40多億 雖含水份不少。 但有錢還債始終是個好消息 筆者作為國泰航空間接股東亦相當贊成向員工派發特別酬謝金。 因疫情太久 航空業元氣大傷、飛機機長轉行去做巴士車長 想起都有點不安 幸大圍環境已全面復常 過去幾年基數又低 未來盈利應會有不錯的增長。希望國泰管理層不要再去對沖油價。期油市場充斥著食人不吐骨的大鱷。而且專收自以為事的專家。否則班大鱷吃什麼? 油價不如順其自然吧!

市場對於國泰航空所公布的消息頗為正面 今早股價曾升超過5%。國泰雖屬弱雞股 但甚麼股都可能會有得意時。

中信一門三傑

中信股份(000267. HK)現價8.82元 市盈率3.4倍 市賬率0.34倍 股息率7.38% 市值2565億元。 差不多具備曬所有[中特估]概念的條件。中信股份長期慣性估值偏弱,或許是因為當年中信泰富的負面陰影仍未盡消 加上對於綜合性企業 市場一般都帶有色眼鏡 估值上自然大打折扣。

中信業務包羅萬有 涉及銀行、地產、資源、電訊、貿易、基建及投資。估值起來頗為複雜 以致股價長期折讓甚大。公司第一大股東是北京中信集團 第二大股東是泰國首富謝國民家族。街貨僅約21%。幸市值始終較大 成交量亦算合理 買賣並不困難。公司近5年盈利都有所增加 派息亦同步 由5年前每股派送0.41元 循序漸進式增加至去年派息0.651元。派息率平均維持在26%以下。即每年都保有大量盈餘再作持續發展。總負債/股東權益看似頗為偏高 主因為涉及附屬子公司中信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包含在中信股份的綜合資產負債表內。


同場加映中信股份旗下的2個親生仔仔: 大仔中信銀行H股(000998. HK)現價3.68元 市盈率2.78倍 市賬率0.27倍 股息率10.08%*。銀行近5年盈利及派息同樣變動不大。

細仔中信國際電訊(01883.HK)現價3.04元 市盈率9.4倍  股息率7.38% 市值112.4億元。近5年盈利及派息似足母企 均有增無減。 

 *須繳付10%H股息稅。 **中信股份分別佔中信銀行57.7%及中信國際電訊74.3%權益

香港依然充滿陷阱

遠東酒店實業(00037.HK),澄清葵涌九華徑申建計劃將於今日(14日)舉行的城市規劃委員會會議上審議。因此,申請尚未獲城規會批准或拒絕。昨晚筆者還出網誌稱香港仍然有好多機會,看來應寫多句,香港同時充滿甚多陷阱! 或者我的語文能力理解低 昨天內容是寫不反對 我就誤解為只差象徵式開會落實,但結果是機會還是陷阱,現在可能仍言之過早。

今日看資料才知道昨天最大升幅的股票不是遠東酒店,而且是維港環保科技(01845.HK)升幅超過128%  但全日只得萬多元成交額 用來買張演唱會的黃牛票都未必夠 所以不能作準。


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

香港依然充滿機會

恆生指數收報19,350升489點(2.60%)成交額1,113億元。

遠東酒店(00037.HK)去年1月就葵涌九華徑地皮,向城規會申建14幢大型屋苑,擬建5,973伙,最新獲規劃署不反對。住宅部份以地積比不多於4.9倍發展,計劃興建10幢樓高30多層的住宅大廈,另有4幢綜合用途大樓。此計劃若能順風順水 對於昨天市值還只有逾7億元、今天因此消息股價升了六成 但仍不夠12億元的遠東酒店來衡量 簡直是個大金礦。其實公司年半前已經透露有此計劃 雖十劃未有一撇 但股價已大幅上升 熱情過後股價就波動不大 今天此計劃象多了一撇 股價單日就升60% 但相較未公佈此大項目的十多個月前 股價就累升了超過9倍。香港仍然充滿著機會 祇係你是否能夠把有本事把握得到。

去年9月長實(01113.HK)出售波老道項目 總作價約207.66億元 預計錄得63億元利潤。 可惜買家撻訂。長實雖然沒收訂金20.8億 卻少約186億元現金回流 對集團 甚至整個豪宅市場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有消息指香港存款保障將由50萬提升至80萬元 對規模較小的銀行存戶當然是好事。希望股票投資保障金額也能同步跟進。

香港上市公司估值低殘 大股東明顯多了私有化舉動 :

1) 7月13日IMAX中國(01970. HK)在港交所公告稱,IMAX將以每股10港元價格將其中國子公司私有化,這筆交易總額將為9.67億元。2) 6月29日香港的太古公司宣佈,向母公司英國太古集團出售美國太古可口可樂的100%權益,現金代價為304億元。3) 6月28日達利食品(3799. HK)公布,控股股東許世輝建議透過計劃安排方式將公司私有化,每股出價3.75元(較停牌前溢價37.87%),料涉資最多57.07億元。4) 6月27日周大福企業擬以每股9.15元,全購新創建股份,最多涉資逾350億元,私有化價格較新創建停牌前7.99元價格,溢價14.5%。


好股也要好價才有用

恆生指數半日收報19,330升469點(2.49%)成交額651億元。市場解釋為美國通脹比預期低 有機會舒緩加息步伐 人民幣轉強....。全是老生常談 大環境根本冇變動 升市原因或許只有一個 大戶數夠淡倉倉位 就挾口淡倉幫補下。查月結單才知上個月收到金朝陽980元股息 我持貨好小 差點忘記了持有這隻股票。雖然個人認為近幾天的升幅只是反彈。 並非轉勢 但升市總比跌市令人開心。持倉中阿里已有過萬元盈利 但股價不到3位數就不會賣、太古B及載通都變翻齊頭10元。長和及大眾金融早已死心 只要繼續有股息派送都收貨 要求真係謙卑! 長和雖是好股 也要好價買入才有用。

H股/A股折讓甚大

H股和A股因為不能互換 所以股價有所差距亦屬正常。但若然差距太大就會變得不合理 以浙江世寶為例 折讓就高達84.89%。公司都很久沒有派息 而且規模較小 出現A股及H股市場各有各炒還可以說得過去。但奇怪的是甚多頂級高息國企股都出現同樣問題。中國移動H股/A股折讓37.15% 變成H股有股息率7.04% 但A股就只得4.26%。 類似情況還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石油、中海油.....等大藍籌股身上。而且若然涉及特別股息派送 就會變得更為不合理。中遠海控就是最佳例子 H股比A股折讓27.24%。前者去年股息率就高達49.17% 後者就只得34.62%。若你是食息客或價值投資者 又會選擇買入A股或H股作為長線投資对象?

2023年7月12日星期三

財經日誌(7月12日)

恆生指數收報18,860 升201點 成交額 838億元。

巨星傳奇(06683.HK)暗盤收報5.67元 高上市價33.4% 問你服未? 英皇鐘錶珠寶(00887.HK) 發盈喜,預期截至今年6月底止六個月,將錄得不少於1.8億元之純利,而去年同期則錄純利8,600萬元,即升幅109%。往績市盈率僅5倍,今年豈不是.....。路透引述消息報道,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或擱置出售和記港口20%股權的計劃(2006年斥資約343.2億元買入)。現時和記港口的另外80%股權,由長和擁有 價值1372億元。以佔長和總巿值76.5%。天曉得長和的八寶袋內仍有多少被忽視的貴重資產? 但令擁躉氣結的是 不知何解長和的股價總是叫好不叫座! 這亦是筆者不敢加注的主因。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長和(00001.HK)股票權益。

有花讚花香 2

太古地產(001972. HK)現價18.6元 市盈率13.6倍 市帳率0.37倍 股息率5.37% 市值1088億元。相比本地大型地產股 綜合條件只屬中規中矩 或許太古地產優點在於主要盈利來自租金收入 較具穩定性。而淨借貸 / 股東資金總額比率12% 財政狀況亦比大多數同業為佳。亦未聞太地在高峰期買入較顯眼貴重地皮的消息。

前文提及摩通看好地產股 筆者覺得該板塊中 長江實業對樓市的洞察力最強 每每能把握時機 低買高賣。但阿B對它不務正業及隔山買牛有點保留。

因而筆者就想起用較廉價去間接持有太古地產的方法。太古公司(A股00019.HK、B股 00087.HK)持有太古地產82%股權 單這項資產就比整間太古公司的總市值還要多。其他眾多資產可說是送的 主要包括全資擁有港機工程 前幾年太古公司將其私有化 必然看出他的潛力所在 又有誰比母公司更了解港機工程的價值?  國泰航空45% 此項投資雖然形同雞肋 更往往拖累母公司的盈利增長。 但誰都看得出 國泰最壞的時間已過 起碼現時仍有價有市 太古公司若要賣出其持有權益 起碼都可以取回逾200億元、還有貿易及實業 除美國地區以外的飲料資產.....。

當然近日出售美國可口可樂給英國太古集團更是個特大的好消息 除取得304億元現金外 還錄得盈利228億元。令太古公司今個年度市盈率及市賬率大幅下降。淨借貸 / 股東資金總額比率8%。 不論財政狀況、正常股息率、每股資產淨值折讓 太古公司都比其附屬太古地產及眾多同業為佳。還有一個好消息跟尾 若交易完成 管理層承諾 每一股太古B 派送特別股息1.624元或相等於現價16.5%。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太古B股票權益。


市弱才能見真章

旺市是只要有財力兼夠勇,人人都會是投資高手 只有弱巿時才能見到真章。當年長實以高峰價出售中環中心成為一時佳話。若閣下認為僥倖成份較高,又可 看下近期公司的經濟舉動。

1) 2023年7月長實(01113.HK)馬鞍山海景酒店獲批改為純住宅用途 將進入補地價程序。2) 同年2月黃大仙衙前圍村,經過40多年收購後,終於完成補地價協議。項目將由長實夥市建局發展,提供約750伙住宅。3) 2022年12月以87.03億元投得啟德商住用宅地,相當於每平方呎樓面地價近6,138元。較市場原先預期大幅折讓。4)同年9月以207億沽出波老道超級豪宅全數餘貨。5) 去年底據年報顯示 長實正處於淨現金狀態。

市場低迷期去補地價,將來項目發展完成,無人擔保一定能夠賺到大錢。但起碼贏在起跑線。當同業看好物業發展前景時,公司就高價出貨 在再加息期開始前。長實以變成一間淨現金公司,攻守都處於有利位置。記憶中近幾年仍未聽聞長實有高價入貨記錄。也從未聽過管理層說過[別人恐懼我進取、別人進取我恐懼]的股神名言。因他們慣於只做不講!

當然近期樓市正處調整期,尤其是中區甲級寫字樓, 空置率急增 租金呎價仍有不少下調空間,對於身為中區第三大業主的長實(全資持有長江中心第1、第2期及華人行),影響自然在所難免。 但隨著長江中心2期落成, 提供數以億元計的經常性租金收入,理應能夠彌補上述的影響有餘。

現價42.35元 市盈率7.08倍 市帳率0.4陪 股息率5.38% 市值1521億元。


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摩通看好地產股

摩通發表報告,評論香港地產股估值低迷,如同被遺忘的行業,市場似乎遺忘了這1.9萬億元資產負債表、市值達1.1萬億元的行業(應該不祇此數 或許細摩只計算幾隻藍籌地產股的價值)。筆者亦認同細摩的觀點,股民滿腦子都只想著樓價大幅調整,出租商廈空置率處於歷史高位水平,卻明顯忽視此板塊估值已跌至資產淨值較總市值折讓63%,護城河已成丈闊。奈何股市就是個強者越強 弱者越弱的鱷魚潭。一般股民大都有膽高追卻無膽撈底。

香港大型地產企業股票有幾抵買,粗略看下市帳率已能略知一二。新鴻基地產0.46倍、長江實業0.40倍、恒基地產0.34倍、太古地產0.38倍、新世界0.21倍、恒隆地產0.39倍、九龍倉置業0.61倍、領展房產0.57倍、還有最離譜的信和置業單淨現金已佔市值超過一半,但市帳率依然只得0.46倍,莫非連現金估值都應該有折讓?

筆者個人覺得細摩是在講真話,又或許是人性都是喜歡別人認同自己的看法。因為阿B也覺得本地地產股,絕不是全冇投資價值,待存款到期或許會買些作押倉貨底。


息字頭上一把刀

香港寬頻(1310.HK)股價跌破歷史新低,往績股息率超過14%,可以買入收息嗎?

回望公司最吸引投資者的就是股息分派相當慷慨。自從2015年上市,公司連續六年分派息都有增長,直至2022年度上半年仍有增派2.6%。可惜接下來的兩次派息就無以為繼。一般投資者都喜歡用倒後鏡去評估股票的投資價值,尤其對長期派送高股息的企業特別有好感,甚至覺得股息有增無減,只要時間一耐就會覺得是理所當然,而忽略經濟環境的變化。

其實只要認真點研究一下香港寬頻的財務報告,就不難發現公司的慷慨是基於派息率極度進取。在過去多年正處於低息年代當然問題不大。但現今加息期已開始 象香港寬頻般借貸偏重的公司好容易就會出現問題。最新中期業績(2023年2月底)報告,公司收入無大變動,利潤減少92%,利息開支大增2.04倍至3.24億元, 若化作年計就超過6.48億元。以公司的規模衡量,負擔實在不輕。

財政情况: 於2023年2月28日,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為9.80億元。而總債務為117.45億元,因此錄得淨債務水平為107.65億元。股本負債比率為2.5倍。股東不擔心才怪!

*香港寬頻曾於短期內傳出兩次被收購消息,股價亦因而有些支持。但收購消息不能落實,股價便急劇下跌。


商湯神話

2022年11月 阿里巴巴(09988.HK),減持8000萬股商湯(00020.HK),平均每股作價1.819元,套現1.46億元。2023年6月又再減持7,000萬股,每股均價2.1974元,套現近1.54億元。7月繼續減持商湯約5.574億股, 每股平均近1.82元,交易總價值約10.1億元。經多次減持後,阿里巴巴對商湯所持好倉比例由5.29%降至3.15%。由於低於5% 若再减持就無須公佈。

看來商湯神話只是適用於商湯原始股東,對於後來接火棒的散戶來說是一場惡夢,當然極少數玩音樂椅遊戲高手或許會例外。

*阿里巴巴投資商湯成本每股約0.576元。**2021年12月商湯IPO定價3.85元 上市4日股價大升至9.7元 市值高達3228億元 上市十八個月 高低價1.1-9.7元 執筆時報1.83元。


港股趕日超美

記得四十多年前筆者初踏進股場時 看過一篇文章 印象頗為深刻 內容大致講述港股近期雖然升幅不少 但整個香港股市總市值都不夠買下一隻日本股票野村證券。又有誰能預料得到2019年4月 港股整體市值已略高於日本。名符其實趕日成功 市值更升至全球第三位。誇張點甚至可以形容為奇蹟。而直至上月底 港股總市值為33.8萬億港元(4.34萬億美元),但只相等於一間半美國蘋果公司的價值。港股市值趕過日本早已做到 但要超越美國 或許要待奇蹟再現。

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

財經日誌(7月10日)

恆生指數收報18,479 升114點 成交額783億元。港交所報282.8元 從52周低位反彈約74元 但當時恆生指數 雖然在萬五點徘徊 但港股成交額仍比現在為高。螞蟻集團從新估值為6126億元 與高峯期比較少了1萬8千億元 (條數有多少個零 一時間都難以數得準)。 阿里巴巴佔33%螞蟻集團權益 即少了5千9百多億元。奇怪的是阿里就因為這個[好]消息 市值升了超過成千億元。當然消息的好與壞 都是以市場的演繹為準。樓市終於踏出減辣第一步 1500萬元以下的自住物業 可提高借貸至七成 對樓價有多少幫助 看下地產股的表現就大概可知。

標準普爾500

近幾年港人買美股越來越普遍 加上交易容易 走勢與港股相比嬴足十幾個馬位 因而吸引不少港股投資者轉場。一個賭場難贏錢 自然會失客亦是常規。但若是美股新手不懂選股 最好是買指數ETF基金。

美股有3個重要指數分別是道瓊斯、納斯達克及標普500。道瓊斯指數最出名 但其實代表性有限 成份股只得30隻、納斯達克又過份集中新經濟股、所以最具代表性應是標準普爾500。它的500隻成份股的合共市值 佔整個美國股市的總市值超過七成。

而追蹤標普500的ETF 投資者較為認識的共有3隻基金 分別是VOO、SPY及IVV。規模在3至4千億美元之間 相對我家盈富基金市值164億美元 真是大巫見小巫。若冇記錯VOO淨開支比率最低。其十大持股(應不難估中)Apple Inc、Microsoft、Alphabet Class A&C、Amazon、Johnson & Johnson、META、Berkshire Hathaway Inc Class B、JP Morgan Chase 及Procter & Gamble。


螞蟻集團估值是否合理?

螞蟻集團因計劃股票回購估值為6126億元,相比3年前的IPO估值大幅減少超過七成。但當時市場正處科技股熱潮高峰期 ,螞蟻多種革新互聯網金融服務 自然大受吹捧,估值才會比天高 現在從新估值又如何? 

客觀環境已大變 現在的市場氣氛和當年差天共地,螞蟻集團原頗具憧憬革新互聯網金融服務 已受國內金管部限制, 今後業務須依據有關部門對於互聯網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螞蟻集團若然剝離上述憧憬 就與普通商業銀行業務相差不大。但最新估值金額仍能與交通銀行相約(中國第六大銀行 盈利每年近千億元)。而此估值是依據螞蟻集團向全體股東回購7.6%股權來作推斷。值得注意是阿里宣佈正在考慮是否參與擬議的股份回購。而並非即時承諾參與。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阿里巴巴股票權益。

2023年7月9日星期日

Starbucks

1992年6月星巴克Starbucks Corporation (SBUX.US)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定價17美元。經過多次拆細 現今上市價調整為0.34美元。以最近收市價96.05美元計 上市30年股價升281倍。連以投資股票聞名於世的巴郡 Berkshire Hathaway 股價升幅都給它比下。真佩服美帝商家的創業精神 連經營咖啡店都能做大做強到市值超過1100億美元的規模。當然若企業盈利基數過大 增長率自然會降低 股價亦然。但早已發展成熟的星巴克 近5年股價 仍有升幅近倍(96.42%)。

筆者因工作關係對咖啡都有少許研究 坦白講真的不覺得星巴克的咖啡特別好飲 甜食也非特別精巧。反而覺得它在非香港區市場的最大賣點是店舖氣氛及給客人多少都有點虛榮感。港人當然不覺得去星巴克飲杯咖啡有什麼大不了。但在不少生活水平較低地區 去星巴克飲杯咖啡或許會覺得有點中產的感覺。講到店舖氣氛 自然不能以香港的分店為準 好多間座位密到連轉身都冇地方。別的地區店舖多數更大更舒服。這或許又是地產霸權的罪孽 飲杯咖啡幾十元 有時想坐耐些都有點不好意思。因店主可能連交租都不夠。真的不明白中區甲級商廈成百元呎租去賣咖啡條數怎樣計得掂?其實Starbucks最重要的資產是其商譽 就因這個招牌就可以比同業賣得較貴 仍不愁冇客。

現價96.05美元 市盈率31.1倍 股息率2.21% 市值1101億美元。


嘉華國際大平賣

嘉華國際(000173. HK)持有銀河娛樂1.62億股票或佔該公司3.27%權益 價值80.3億元。單計此項資產已比嘉華市值還要多。但這項貴重資產為嘉華帶來的貢獻 實在非常有限 近5年有兩年股息欠奉。 5年來嘉華合共收到銀河娛樂3.49億元股息 2018年是派息最多的一年也只有1.53億元。相對這項重要資產的價值 收益實在並不合理。

筆者除了對上述有點不滿外 說句公道話管理層作風尚算厚道 多年來股息派送都有增冇減。以現價計是名符其實的高息股。若撇除銀河娛樂的價值 嘉華國際每股資淨產值仍有12.1元 相較巿價有近8成的折讓 即兩折大平賣。

財政情況 :去年底現金儲備86.6億元 負債比率為13% 可見管理層在財政方面趨向保守。但須注意集團的現金儲備中有82%是人民幣 而銀行貸款中90%以港元計 盈利或許會受到匯率波動影響。

近期政府拍賣住宅用地成交呎價屢見新低 前持有長實以屯門呎價買入啟德地皮。最近會德豐投得堅尼地城住宅用地 亦較半年前鄰近地皮成交價平約26%。雖然麵粉平 麵包卻非一定平 但地價仍然是影響樓價的最重要因素。

無可否認地產股板塊隱憂一籮籮。但以嘉華的質素 股價相對資產折讓如此大。筆者認為公司的護城河已足夠闊度 何況還有高股息支持 就算要坐貨壓力都會少好多。而且嘉華還有出售/派送銀河股票 專注本業的憧憬 甚至具備私有化的所有條件。

現價2.49元 市盈率5.68倍 股息率8.43% 市值78億元 每股資產淨值14元。

2023年7月8日星期六

有花自然讚花香

螞蟻集團聲明指出執行回購計畫 對公司估值約為6123億元 相較2020年底被中國當局取消上市計畫前,估值低了將近70%,(當時估值約為21480億元)。阿里巴巴佔有螞蟻集團約1/3權益,上市不成 粗略估計阿里損失約5067億元。但阿里市值就因此事*蒸發了超過5萬億元,是否有點跌過龍?

美資投行摩根士丹利(俗稱大摩)對阿里的最新評級為增持兼買入首選股。大摩認為阿里的核心業務受惠於經濟復蘇 收入趨向穩定。预計未來三年内 集團可供分配的现金運用總额可能高達18330億元。筆者覺得大摩如此樂觀是基於預計阿里集團的重組大計能夠順利完成。除早期宣佈的[1拆6]外,集團其他非核心業務私有化 更能釋放出大量現金流。分拆頭炮雙響 已列在時間表內。盒馬將於今年底在港交所上市 公司估值約312億至390億元,而規模更大的菜鳥物流(估值1170億至1560億元億元)更趕著下季申請上市。而最令投資者關注的阿里雲上市計劃 亦已聽到樓梯響。其實阿里集團旗下亦有不少已上市企業 其中包括市值631億的阿里健康(佔63.6%)、市值200億的高鑫零售(佔78.7%)、市值110億的阿里影業(佔50%)。至於其他少於100億元的上市公司投資 就多到十隻手指都數不曬 其中包括汽車新勢力的小鵬汽車(佔13.9%)及得閒就減持下,套現幾億元[碎銀]**的香港獨角獸-商湯集團。

近期阿里的好消息不斷 例如惹火的創辦人已經與阿里釐清關係。據聞大股東日本軟銀要減持股份已經達標。不像股王騰訊以回購方式 間接去買回南非大股東的沽貨 可惜手貨實在太大,騰訊接到手軟都接不曬!

阿里巴巴(09988. HK)現價84.3元 市盈率21.3倍 市值18092億元  僅次於股王騰訊控股 排名第二。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阿里巴巴股票權益。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相信股民會懂的。若然不懂就最好看少隻 港交所有2千6百多隻股票,燕瘦環肥 仲有一隻會啱你!

**當然是以阿里集團的規模衡量。


Microsoft Corporation

港股真令人失望 美股就唔買都想看下 要看當然先選支柱股 看過資料後 筆者又照慣例出篇文章唔好嘥! 前時以講過巴郡投資、蘋果公司及可口可樂 今次就講微軟Microsoft Corporation (MSFT)。

近半年微軟股價升了110美元或48.4% 涉及資金逾8000億美元 真令人咋舌。筆者個人認為微軟股價有如此升幅 主要是歸功ChatGPT的熱潮興起。這正好與微軟本身的業務相輔相成 尤其是微軟的雲端服務及對搜索市場的擴展。微軟Bing所佔後者的份額甚低 相反待開發展的潛力卻甚高。

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早已雄霸全球PC市場 但近期受到PC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連帶相關作業系統授權營收減少。幸微軟雲端服務 增長亦算理想 正好彌補了部份Windows作業系統的營業額減少 所帶來的影響。

此外,微軟的發展計劃 並無受經濟環境欠佳而暫緩擴張 近年除以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外,亦重注投資ChatGPT業務。

財務方面 微軟利息收入比支出還多 加息對集團影響有限 何況以微軟的商譽 強勁的現金流或許融資評級會比美國聯邦政府為高也說不定。

但筆者始終不明白 為何巴菲特只持有象徵式的100股微軟 卻做了蘋果公司第一大股東 照計股神與蓋茨的交情 無可能不知道微軟的投資價值?

微軟現價337.22美元 市盈率36倍 股息率0.81% 市值25070億美元 全球市值排行老二。

港交所估值並不便宜

港交所(00388.HK)最大優點是其在行業內的壟斷性 所有在香港的證券交易 都由港交所獨家經營。加上業務透明度高 投資者給較高評價及估值也屬合理。但筆者認為萬變不離其宗 投資任何資產主要都是看它的盈利前景及穩定性。港交所其實是一隻周期性股份 旺市時升到你不信 弱帀時又跌到你不服。股價及盈利波動比不少乙級上市企業還要大。

兩年前今日港交所股價突破500元大關 但昨天收市價就只得282.2元 股價較當年下跌43.6% 同期恆生指數跌了6669點或26.6%。每股盈利及派息同樣倒退12.6%。若以現價282.2元 市盈率35.4倍 股息2.53% 市值3577億元。客觀點去想一隻缺乏增長的非科技企業 市盈率卻超過35倍 2.53%的股息率 在現今的高息環境下 吸引力有限。最新季度業績顯示 盈利依然有增長 但主要是來自投資收入增加 穩定性並無保障。

2023年7月7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7月7日)

恆生指數收報18,365 跌167點(0.90%)成交額994億港元。每天跌了多一些 港股大方向真係冇眼睇! 只好買股不買市。零息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加息令資金成本大增 金融市場銀根緊張 自然大受影響。 據聯合國發表的世界投資報告顯示 去年全球海外直接投資下跌12%至1.3萬億美元 其中美國就减少1030億美元至2850億美元 或36.8%。根據資料顯示由於日經指數年初至今累升25% 又有股神作生招牌宣傳 外資於上季淨買入658億美元日本股票 是近37年來 單一個季度最高紀錄。有價証券市場  債券息高槍走了大批穩陣投資客 股票市場西洋一向佔最大份額 。而素來低調 半生不死的東洋股市 又象突然發威加入搶客行列 港股前景看來並不大樂觀。

阿里[好]消息

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阿里巴巴(09988.HK)受到核心業務復甦帶動、前景趨向正面。該行預計,未來3年內集團的可供分配現金總額可能達到2,350億美元(約佔阿里巴巴最新總市值98.5%)。其中包括當前580億美元的淨現金、900億美元的3年期自由現金流、未來潛在分拆雲業務的潛在收益560億美元,以及估計將非核心業務30%的股權貨幣化,涉總額達320億美元。

無獨有偶[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國當局可能最早於今日宣布對阿里旗下-螞蟻集團罰款至少11億美元,從而結束長達數年的監管整改。傳被罰這麼多錢,但市場卻認為是好消息。 

大摩唱好 加上市場認為罰得錢少 ! 使阿里股價曾逆市上升近6%  涉及資金足夠買入整間太古公司。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塔里巴巴股票權益。

建行 PE低 股息高

市盈率3倍、市帳率0.35倍、股息率超過10%(含稅)、講的不是三、四線股仔。而係大名鼎鼎市值超過2萬億元的建設銀行(00939.HK)。執筆時每股4.37元 估值如此低殘 [中特估]好象就是專為這類股份衝著而來。若用價值投資衡量 近5年建行的盈利及派息雖然缺乏較顯著增長 但卻相當平穩 少許波動主要來自人民幣匯率變動。壞消息方面 相信投資者都已經[入晒腦] 筆者亦無為重複散播負能量 打擾股民雅興。筆者雖然明白往績是過去 投資是買未來 除非你有水晶球 否則往績依然極具參考價值。相比靠憧憬或故事去評估股票的價值更為合理得多。 

2023年7月6日星期四

避險股之電能實業

經濟環境混亂 筆者貪股息高但又怕輸 所以近期特別留意公用股 電能實業(0006. HK)股價調整至半年新低報40.25元 股息率有7% 對於保守的投資者或許已具吸引力。阿B疑心重 試圖找出這隻著名的避險股為何會股價變得不避險?

先看公司的財務情況 去年底持有現金58.9億元、負債32.3億元。負債淨額對總資本淨額處於淨現金狀態。標準普爾信貸評級A/穩定 這等評級去融資都會受到優惠。或說明白些 盤數表面上好靚仔。

公司董事局由6位執董和5位非執董所組成 除了11位董事外。公司還有僱員14人 去年員工薪酬開支2700萬元 即平均每位員工年薪192.8萬或月薪16萬元。若能有幸成為電能實業的普通員工 或許薪酬會比一般銀行的分行經理還要高。

去年集團收入12.65億元 但純利就有56.49億元 純利比收入還多 主要是集團的利潤大部分來自聯營公司所提供、在會計法例上 聯營公司的收入及負債 都不用列在集團的綜合負債表內。所以要了解電能的[真實]負債情況 並不容易。

派息方面: 往績十分穩定 近5年每股2.8-2.82元。

集團業務遍佈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 主要透過聯營公司經營發電及輸配電、輸氣及配氣,以及儲油和輸油等業務。但筆者除了對香港電力有有些認知外 其餘在歐美等多國業務 就只得講個信字 說得重些 即全押注在對首富家族的信賴上。

現價42.25元 市盈率15.1倍 股息率7% 市值857億元。


淺評信和置業

美聯儲局近乎所有委員均贊成繼續加息 對息口敏感股衝擊不輕 地產發商自然首當其衝。利息成本增加 供樓負擔重 新樓盤難以賣到好價 投資物業的租金 不需減租已算夠運 甚至前時買入的個別高價地皮 樓宇落成後 大有可能會出現虧損蝕賣。或許這亦是大型地產股半價任買的主因。

但世事無絕對 信和置業(00087 HK)可能會成為加息期的罕有受惠地產商。直至去年底 公司持有現金儲備444.6億元 借貸總額僅32.2億元 即擁有淨現金412.3億元 已佔整個集團市值53.9%。半年利息收入6.05億元 化作年計只有2.72% 大有增長空間。況且現在到處都有資產大平賣 信置更可擇肥而噬。股東所佔之賬面淨值為每股19.67元。相對市價9.37元折讓52.4%。 集團資產中含648.8億元收租物業、現金儲備444.6億元及161.3億元發展中物業及存貨......。計及資產中現金比例甚高 更顯得信置股票抵買。公司現金滿瀉 相信管理層減派股息的機會甚低 筆者預計未來幾年 能收取超過6%股息率的難度不大。每年有超過三十多億元租收 加上十多億元的利息收入 信置的基礎盈利 已有一定的保障。 

華晨中國市值偏低

2022年2月華晨中國(1114.HK)以代價279.41億元人民幣,出售華晨寶馬汽車之25%股權。交易完成後 公司將繼續間接持有餘下的華晨寶馬25%。今早消息公司將於8月底派發每股特別息0.96港元,相當多於執筆時股價3.70港元的25.9%。派發特別息將耗資45億元人民幣,公司淨現金將達236億元人民幣,或佔其最新市值的136%。華晨中國現今仍持有的25%華晨寶馬權益 加上其他資產。從表面財務數據衡量 公司確實超值。但須注意其主要收入和資產均集中於華晨寶馬。減持權益必然會影響未來盈利。公司雖發表未來計劃多多 但成績如何 仍有待觀察。況且華晨中國往績問題不斷 欲知詳情可上網自行研究。


財經日誌(7月6日)

昨日恒指收報19110點,全日跌305點,成交868億元。北水趁低撐市,全日錄92.4億元的大額淨流入。三大重磅藍籌 騰訊、匯控及友邦 各自回購股份 涉及資金逾8億元。即最少有成百億元入市支持,但成交仍得8百多億 難怪港交所的股價連300元都守不住。當然都會有股份逆巿上升,中國稀土股價就升了超過18%。投資者是否明白中國稀土本身並無稀土礦 只是製造及銷售 稀土價格上升 對集團是弊多於利。但誰會介意馮京當馬涼 總是認為賺到錢就可以。以變了質量的恆生指數代表大市實在不妥! 大家都係炒股不炒市算了或許承股價低殘 慢慢累積優質高息股也不錯。至於音樂椅遊戲 要自問身手敏捷才好參與 上車容易落車難呀!

2023年7月5日星期三

買入載通

筆者對於載通(前九巴 上市編號 00062.HK) 有極深情意結 雖話炒股不應有情感 但人非草木。過去幾年疫情期間 載通差不多所有預計或未能預計的負面消息都一齊出現。但股價大幅調整 個人認為已有足夠反映。香港公用股PB僅得0.35倍 可能就此一家。

公共巴士竟會如此少乘客 在香港亦是百年一遇 過去的事已過去 投資是看未來。隨著日常生活復常 巴士乘客量理應也復常 政府已批準九巴平均加價3.9% 乘客多 車費加 雙重得益。

但載通對投資者最大的吸引力並非主業公巴服務 而係[副業]房產投資 或可以直接說為將巴士舊車廠更改用途。集團的資產表中有44.65億是屬於發展中投資物業(觀塘The Millennity商廈一半權益)。至現今仍未有收入 但最遲到明年 集團的租金收入 肯定會倍數增長 甚至租金的盈利 將會多於巴士服務。(所指的是純利 並非收入)。至於集團財政情況尚算穩健 借貸淨額為27.25億元 資本負債比率20.4%。

此外集團位於屯門的巴士車廠 已與母公司新地合作 申請改變作為商業用途 該車廠地皮位於屯門港鐵站對面 相信一條天橋便可連接港鐵站及新地旗下的Vcity商場 極具發展潛力。當然就算發展順利 都是五、六年後之事 但起碼載通再多了一個美麗的憧憬。還有一點極具參考價值 大股東新鴻基地產近期低調增持載通股票985萬股 平均價9.91元。持有股權增至41.4%。以載通的交投疏落 可見新地耐性十足。

利益申報: 本人剛買入載通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