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香港開埠以來至八十年代初期,匯豐及怡和是本港最具實力的財團。
匯豐差不多壟斷整個金融業,而怡和系則雄霸本港的非金融業務。
怡和集團,透過子公司置地,持有中區大部份甲級商廈、九龍倉(海運大廈、海港城、現代貨櫃碼頭、天星小輪、電車公司)、牛奶公司(萬寧、惠康超市)、香港電燈、電話公司、怡富(八十年代著名投行)、文華酒店、怡東酒店、金門建築.....等優質資產。
但怡和系於一九七三年,在香港股市狂潮中大賺一筆,然後掉走大筆資金投資海外,估計金額多達五億元,約相當於現今二、三千億元的購買力。因而錯過了香港經濟起飛黃金期。八十年代初又錯判形勢,瘋狂舉債購入大量資產,其後又被華資財閥圍攻,以致敗走獅城,香港商界盟主地位亦被長江奪去。
匯豐則於九十年代初,合併英國米持蘭銀行,其後又大舉投資美國金融業,遇著金融風暴爆發,匯豐在美國的投資損失慘重,而英國銀行業務又乏善足陳,幸得香港業務依然暢旺,單天保至尊。不過匯控實力亦已大不如前。
歷史就告訴我們,把資金撤資離開香港這塊幅地,將來必生後悔!
*這包括小至沽售個人自住物業,大至財團沽售本港貴重資產。
怡和實在太勁,相反太古只有商廈一瓣係勁。
回覆刪除七三年掉走資金,八○/八一大舉借債,兩大失誤,岩不是根基厚,早已破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