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香港發生金融風暴, 匯豐以5100萬元取得恆生銀行51%權益,該批股份 單計上個財政年度 已貢獻逾65億元股息給匯豐銀行, 這已相等於當年買入成本127倍, 應該能載入軒尼斯世界紀錄。1972年恆生銀行上市 估值10億元, 匯豐在恒生銀行的投資 7年大升10倍, 難得匯豐獨具慧眼 不但不貪圖[小利],於恒生上市後減持套現,還繼續累積股權增至63.5%。
今個月匯豐出價每股155元私有化恒生銀行,以收購價計 整間恆生估值約2907億元 市漲率1.8倍 基於現時香港經濟環境,出價已屬慷慨。
至於恆生有何吸引力? 為本港四大銀行之一,擁有良好的商譽品牌,上市超過半個世紀 年年都有不錯的股息派送,就算近年香港經濟環境遇到挫折,近5年恆生依然為股東派送超過500億元股息,名符其實是一隻相當優質的現金牛。
剩下待售香港银行2356?
回覆刪除科技業的例子,最佳收購為:
回覆刪除Google收購Android (2005年)
初始成本:5,000萬美元
年度貢獻:Android作為Google移動生態的核心,2024年貢獻估計達400-1,000億美元,包括Google Play收入(467億美元)、移動搜索廣告(佔Google搜索收入的60%以上,總搜索收入約2,000億美元)和相關生態利潤。利潤邊際高(約40-50%),年度淨貢獻約200-500億美元。
倍數計算:年度貢獻 / 初始成本 ≈ 400-1,000倍,總ROI(累計回報)更達2,240倍以上。這是歷史上ROI最高的收購之一,因為Android從小公司成長為全球80%智能手機OS,貢獻遠超初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