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網誌純屬個人文章,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決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

友邦季績佳

友邦保險(01299.HK) 公布,今年第三季新業務價值錄14.76億美元,按實質匯率計升27%,利潤率58.2%,按年升6%;年化新保費升15%至25.5億美元。大幅跑贏同業。至於首三季新業務價值錄43.14億美元,按實質匯率計升19%,果然冇令擁蠆失望。

成績表公布後 大行一致看好 大摩目標價96元、細摩105元、花旗99元、瑞銀88元、高盛85元 較現價75.45元 分別高出27.2%、39.1%、31.2%、16.6%及12.6%。

友邦無疑是一隻優質股,實力雄厚 就算遇到逆境 亦具能耐翻身,現價75.45元 市盈率15.7倍 股息率2.32% 市值7925億元。它同是恆生指數第六大成份股 佔指數近5%份額,比中移動及港交所還要重磅,大戶要舞高弄低大市,友邦亦是件頗有利的工具。前任CEO 杜嘉祺 已重返友邦擔任要職。這位仁兄的辦事能力,投資者過往亦有目共睹,對於友邦來說 值得加點分數。

恆生指數收報25,906 跌376點 成交額2,576億元。減息符合預期,報刊頭條又話中、美像講掂數 有一年休戰期 為何市場不念情? 上證、深證及港股齊跌。


七大內銀第三季業績

七大內銀今年第三季成績如下:

工商銀行 營收按年升2.4%至2018.9億元,純利增3.3%至1018.1億元。

建設銀行 營收跌1.8%至1743.8億元,純利升4.2%至952.8億元。

農業銀行 營收升4.3%至1809.8億元,純利升3.7%至813.5億元。

中國銀行 營收升0.9%至1627億元,純利升5.1%至600.7億元。

招商銀行 營收升2.1%至813.6億元,純利升1%至388.4元。

郵儲銀行 營收升2.4%至856.7億億元,純利升1.2%至273.3億元。

交通銀行 營收升4.2%至665.6億元,純利升2.5%至239.8億元。

七大內銀季績純利都有增長,預計全年派息應不低於去年。

*交易單位為人民幣。


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

五大巨無霸企業

據資料顯示:全球五大市值上市企業,分別為NVIDIA 市值50310億美元、Microsoft 40253億美元、Apple Inc 40024億美元、Alphabet 33279億美元、Amazon 24561億美元、五隻巨無霸市值合共18萬8427億美元。

這個天文數字有多少個 [0],一時間都難以數清,概念大約是可還清美國一半的國債,相等於去年中國股市總價值近九成,足夠香港特區兩百多年的開支 或是德、日、英、法、加 五個已發展國家,去年GDP的總和!

美聯儲局一如所料減息25個點子,香港部分銀行已跟進*,無疑對負債偏高的公司及供樓者有所幫助。

*滙豐、中銀及恒生宣布,由明天起,下調港元最優惠利率12.5點子,由年利率5.125厘,調低至5厘。


2025年10月29日星期三

中銀香港較恆生銀行更具優勢

中銀香港(2388)第三季季績,綜合評級處於一般水平,銀行業是百業之母 在此艱難時期 屬非戰之罪。第三次中期息0.29元 則符合預計。

今年首9個月,集團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按年增長6.3%至571.79億元。尚算交到功課,經營溢利為128.58億元,按年減少9.6%、按季減少18.3% 情況不大理想。淨利息收入 按年微跌0.7%。但未來仍有減息的風險,息差或許會再次收窄。

截至9月底,減值準備淨撥備為51.23億元,按年增加18億元或54.1%,主要因部分客戶評級下調及個別不良貸款情況轉差。減值貸款比率為0.96%,持續優於同業平均水平。

其於中銀香港資本雄厚,加上國企背景,經濟環境不濟,反有利于增強市場佔有率,相比同級恒生銀行 優勢更為明顯。取代匯豐成為香港龍頭銀行 只是時間問題。

現價38.48元 市盈率10.06倍 股息率5.17% 市值4068億元。 

2025年10月28日星期二

續談匯豐控股

恆生指數收報26,346 跌87點 成交額2,427億元。今日有轉淡趨勢 陰燭 高開低收 若非獅子銀行單天保至尊 股價逆市上升4.5元 挽回部份失地 否則收市跌幅肯定更大。

明明季績一般 何解匯豐不跌反升? 筆者試圖知道結果才找原因 或許筆者忽略了匯控暗示股息不會減少及撥備會趨於穩定之故。事實上匯豐確有底氣 由2021-23年 匯豐共沒有派送七次季息及一次末期息 涉及資金超過1800億元 其中大部分資金用以回購約30億股自身股票 令匯控發行股數由204億股大減至172億股。以此推斷 筆者的確低估了近幾年匯豐銀行的業績。

恒生指數目前包含85隻成份股 但6隻重磅股*已佔超過四成份額 即如下79隻股份合計才佔餘下的五成多份額。

*6大藍籌包括騰訊佔8.86%、匯豐銀行8.72%、阿里巴巴7.62%、小米集團6.03%、建設銀行5.11%、友邦保險4.94%。

匯豐季績一般

匯豐控股(00005.HK)公佈第三季業績,收入為178億美元,同比增長5%;列賬基準除税前利潤為73億美元,同比下降14%。主因為法律準備14億美元。除稅後利潤為55.03億美元,按年跌18.5%或減少12億美元。

期內,受惠於淨利息收益率按年增加0.11個百分點至1.57%,淨利息收益為88億美元,同比增長15%。董事會已通過派發2025年第三次股息每股0.1美元。

滙豐第三季以年率計之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為12.3%,較去年同期降3.2個百分點。若不計及須予注意項目,2025年第三季以年率計之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為16.4%,按年升0.5個百分點。因應部署私有化恒生銀行期後會暫停股份回購。 

至於今年首9個月,除稅後利潤179.44億元,按年跌26.5%。主要原因是須予注意項目的82億元按年影響,含交通銀行相關的攤薄和減值虧損21億美元。

筆者個人認為今季業績一般,若不是期間財富管理及有價證券相關業務收入增加,情況可能會更差,或許還有因減息而令息差收窄的影響,暫停回購股份亦對股價不利。


2025年10月27日星期一

大家都有壓力

恆生指數收報26,433 升273點 成交額 2,670億元。

滙豐控股於上個交易日已完成今輪回購30億美元股份計劃,預計接著3個季度 因私有化恒生銀行會暫停回購自身股票。滙控就馬多夫詐騙案有關訴訟,於今年第三季要作出11億美元撥備。停止回購、增加撥備、斥資136億美元購入恒生少數股東權益。上述商業行動耗資合共147億美元,這無疑會令匯控的股價受到壓力。

現價102元 市盈率10.5倍 股息率6.63% 市值17546億元。

世界真的好公平,正如當年[巴士大叔]講: 你有壓力 我有壓力 匯豐股價同樣有壓力!

 

希慎興業估值低殘

據資料顯示: 九倉置業旗下的銅鑼灣時代廣場,最新估值為420億元,相對高峰期(2018年)估值578億元,大幅下跌158億元或27%。

筆者聯想起銅鑼灣最大地主-希慎興業(00014.HK) 的前景實在難以樂觀。最新的總市值才166億元,連半幢時代廣場都不夠$買,股價實在殘得過份! 

希慎興業在銅鑼灣所擁有的甲級商業大廈: 包括全資擁有希慎廣場,利園商廈群第1-3期及5期,禮頓中心,利舞臺廣場,利希慎壹号及持有六成股權已近200億元投得的加路連山道商業地皮,正在興建為銅鑼灣另一地標式商廈。

希慎興業的其他資產還包括上海利園及佔24.7%的港匯廣場。地產發展項目則大埔合資發展的高端住宅項目林海山城及位於土瓜灣與市建局合作發展住宅項目。

講完資產 當要講埋負債 截至今年6月底負債淨額為248.6億元另加99.1億元永久債券。


2025年10月26日星期日

Billy狂想曲之私有化長江實業

長江實業(1113) 最新市值1332億元。假設長江和記(0001)溢價3成私有化長實,所需資金為1731億元。就算溢價後 長實的PB 仍低於0.45倍。長江本身持有330億元現金、直接持20%UK Rail有望售出套現85億元 令長和收購成本降至1316億元。

長和本身持有1519億元現金及快速變現資產、間接持有超過一半權益的UK Rail 可套現逾2百多億元、價值1500億元的[和記港口],出售計劃就算最終失敗,有需要的話 上市套現部分權益應較易過關,計劃重組歐洲電訊業務 亦有望套回大筆資金。合理判斷長和若真的計劃私有化長江,資金應不成問題。

至於收購長江實業的誘因, 不外乎長實價值被低估,私有化後退出地產業較為方便,大股東李氏家族持有長實48.8%,一次過就可大幅套現8百多億元。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長江和記實業股票權益。

*溫馨提示: 上述文章純粹筆者個人狂想曲,吹水而矣 切勿認真!

高息ETF具風險

AGX國指備兌(03416.HK), 最近一年每股派息1.77元(首9個月每月派息0.15元 後3個月每月派息0.14元)。以現價10.8元計 股息率高達16.38% 而且是每月派息, 有打工出糧的感覺。假設你動用108萬元買入10萬股, 以後每月就可收到1.4至1.5萬元股息收入,而且免稅, 相當吸引。

風險: 16.35%年息率是往績 將來成績如何並無保證。營運模式是透過投資於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成份股本證券及沽出該指數的認購期權, 收取期權金,以產生收入。並非只係純買股收息作分派這麼簡單,好自然會有一定的風險。買賣單位為500。假設派息不變 每個月每手收到75至80元之間的股息 若扣除20-30元手續費 剩下的買份豐富丁點早餐都未必夠錢!


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

麗新發展風險高

據麗新發展 (上市編號488) 最新年報顯示 : 集團淨債權比率約為91% 、流動比率75.5%、融資成本14.48億元、能動用資金約為32.13億元、包括現金20.14億元及未提取銀行融資約11.99億元。於一年內到期之銀行貸款為61.17億元 須再融資已經刻不容緩。

近5年股東權益合共減少110億元、虧損合共135.7億元、股息欠奉!

現價0.63元 市值9.16億元 唯一吸引力是市賬率平到你不信 僅0.039倍 折讓高達96%。

筆者個人認為麗展風險相當高 只宜小賭怡情。


2025年10月24日星期五

高息股系列之明輝國際

明輝國際(03828.HK)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酒店供應品類產品、銷售營運用品及設備,以及製造及銷售健康護理及衛生用品。

據最近中期業績(2025年6月)報告顯示,上半年收入增0.5%、毛利及股東應佔利潤同跌了4.5% 中期息派3仙,無變動,派息率42.8% 仍有改善條件。

財政情況︰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約421.1百萬元, 以相等於集團總市值58.4%或足夠未來5年派息(全年派息10仙 每年所需金額為7340萬元),資產負債比率屬淨現金狀態。

優點︰派息慷慨 往績股息率超過10厘 預計在這方面集團仍有心有力。

風險︰交投疏落 買賣兩難。持有16%公司權益的第二大股東David Webb病危,有可能將股份套現,以明輝國際的規模及成交量,股價難免會受到相當壓力。

聽聞[股俠]不幸消息 真的好抱歉 股市向來是個鱷魚潭,象Mr.Webb般的有品者 實在鳳毛麟角。


嘉華股價波動之謎

嘉華國際 上次編號173 昨天股價有顯著波動 開市2.18元 最高升至2.92元 漲幅超過三成,但最終收盤回落至2.21元 近乎打回原形 成交量高達1300萬股 遠高於平均成交約6倍,顯示有大量資金炒短線,令人費解是大股東呂氏家族已持有絕對控股權 被第三者強行收購的機會等於零,呂家屬香港頂級富豪 段不會為區區小利將股價舞高弄低,何況還要向港交所交代。 但若沒有大股東默許 而去打嘉華主意 這無疑是對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對於今次事件 筆者實在摸不著頭腦。

嘉華國際市值69.6億元 單計持有1.62億股銀河娛樂股票 以佔集團總市値九成以上。嘉華PB僅0.17倍 並無永久債券 估值平過新世界!  但集團主業 中、港地產發展 仍處於艱難期 重注投資的銀河娛樂 只能提供似雞肋股息收入。約4厘的股息率兼有下調風險 亦欠理想。 除非中、港房產業加快復甦,大股東私有化或將銀河娛樂股票作特別股息派送 否則公司的前景實在一般。

2025年10月23日星期四

財經日誌(10月23日)

恆生指數收報25,968 升186點 成交額2,452億元。全日波幅489點 實在太多不明朗因素未解決, 大市維持上落市, 靜觀其變, 反而更加合適。

假如你剛在香港特區出世 恭喜你! 理論上你已擁有8.7萬元資産(特區政府財政儲備6543億元÷752萬人口)。 但假若你[不幸]在美國出世 好抱歉你一來到這個花花世界 欠債84.6萬元(美國庫券37萬億美元÷3.41億人口=每人負債10.85萬美元)。

日日都聽到不少關於香港經濟嚴峻的消息 好象香港人的貧窮情況快要和{辛巴威}同級似的, 或許就看數據調研一下:

根據香港政府统计處最新發表的数据显示,香港今年第2季的家庭住户數目2,775,300户。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最新為3萬元。去年為2.97萬元。最近一個財政年度特區政府收入5649億元,支出7532億元,赤字1883億元。看似相當差勁 但不要忘記 現時的的經濟環境 是香港近半個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時刻,未來只要稍為好轉 形勢就會大幅改善,就以股票印花稅為例 上半年大升143%至440億元 化作年計已相等於上個財政年度總收入的15.57%。 2025年6月底外匯基金的總資產為42,971億元 上半年錄得1,944億元的投資收入。根據瑞銀全球財富報告,香港人平均身家高達454萬元,僅次於瑞士和盧森堡,排名第三。更在亞洲地區穩居榜首,具備大幅提升內需的條件。更甚者只要有吸引的投資項目 就會出現數以百億元計的資金澭入 試看近日投入IPO的金額就知 筆者所言非虛。


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

3大內地電訊商

中國三大電信營運商 先後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 :

中國移動 第三季營收為2509億元(人民幣 下同) 同比增長2.5% 淨利潤為311億元 增長1.4%。頭三季收入為7947億元 增長0.4% 利潤為1154億元 增長4%。以中國移動的規模仍有增長已算不過不失 去年PE 12.3倍亦屬合理 預計今年派息金額應不低去年 中移動是國內三大電訊商中 綜合質素最佳的一只 適合長線逢低位累積作為長線投資。

中國聯通第三季營收為927.8億元 同比持平 利潤為24.2億元 增長5.4% 頭三季收入為2929億元 增長1% 利潤為87.72億元 增長5.2%。去年PE 12.8倍 股息率4.77% 以現價計 綜合條件略遜於中移動。  

中國電信第三季營收為1248億元 同比下降0.91% 淨利潤為77.5億元 增長3.6%。頭三季收入為3942億元 增長0.59% 利潤為307.7億元 增長5.03%。去年PE 14.5倍 股息率5.06%。規模及股息率均低於中移動 市盈率卻比它高。

內地大型電訊商的優點在于 主要業務在國內 收入穩定 現金流強勁 壞賬少 適合保守的投資者。


百倍升幅的股票常有 夠膽賺百倍利潤的投資者不常有

日本有位普通上班族,於伊藤忠商事工作了40年,期間一直累積公司股票,退休時持股已達10萬股,市值高達8億日圓(逾4,100萬港元),每年單靠收息就賺2,000萬日圓(約103萬港元)。成功由打工仔升級至財務自由一族。

其實在港交所中要找一隻象伊蕂忠商事般的優質股票一點都不難,甚至會有過之而無不及。1974年煤氣公司市值不夠5千萬元 現市值1340億元 狂升值2679倍。騰訊2004上市價0.74元 至今股價升了838倍,1973年新鴻基地產上市 至今升了536倍 同年上市的恆生銀行至今升285倍,資料顯示升幅最誇張是銀河娛樂(前身為嘉華建材)於2008年11月股價0.5元,僅63個月(2014年1月) 股價升了超過155倍.......!

古語有云: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股票市場何嘗不是 百倍升幅的股票常有 要找位夠膽賺百倍利潤的投資者卻不常有!


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

高息股系列之百富環球

百富環球 上市編號327 現價5.47元 市盈率8.17倍 股息率近9厘 市值58億元。

公布6月止六個月中期業績,收入27.16億元,按年下降9.9%;毛利12.73億元,下降9.7%。錄得純利3.91億元,倒退14%,每股盈利36.9仙。中期息25仙。上年同期派24仙。業績一般 但中期息增加4.16%

財政狀況:直至今年6月底持有現金儲備31億4190萬元 或相等總市值54.1%兼並零借貸。流動比率7.04倍 財務良好。

集團的主要業務為銷售電子支付終端產品及提供服務,外行人不易理解,但從過去盈利及派息紀錄 就不難判斷公司的質素。最實際當然是派息記錄 近5年(2021-25)每股分別派送0.27元、0.36元、0.44元、0.49元、0.25元(中期息)。有此成績相食息客都會滿意。同時證明公司願與股東共富貴。筆者覺得作為小股東這才是重中之重。

股東結構: 母公司高陽科技佔34.35%、外資基金Brandes Investment Partners佔14.03%(其中0.33% 約350萬股 於6月25日以每股均價5.55元增持)。 

 

2025年10月20日星期一

穩坐5厘股息靜待私有化

萬邦投資 上市編號158 現價每股63元計 股息率5.4% 市值15.75億元 市賬低至0.227倍 相較一些負債負債纍纍 無息派兼正為生存而戰的乙級地產的估值還殘 實在不合理。

集團主要資産為中環萬邦行及金利商業大廈,兩幢商廈出租率分別約為92.0%及86.0%,估值66.1億元 毛租金率2.15% 或計仍有減值空間、現金及銀行存款共為2.87億元。

財政情況: 流動比率3.6倍 保守估計全年派息0.85億元或每股3.4元,只佔租金收入約60% 或現金儲備29.3%。

股權高度集中: 鐘氏家族及周大福企業合共持有近75% 街貨市值不夠4億元 已具私有化吸引力。

風險主要為交投疏落 買賣兩難!


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

謠言止於智者?

匯豐斥資1062億元收購恒生銀行少數股東權益 估值為PB 1.8倍確實慷慨。但若溢價不夠吸引 以港人對恒生的情意結 持貨者未必願割愛。家兄就打算投反對票 話持貨這麼多年有感情 打算留番給孫仔。至於1062億元對匯豐來說 並無什麼大不了 單去年匯豐派送給股東的股息都不止此數。相信恒生銀行的客戶最近都會收到短信 告示銀行財政十分安全 不用擔心。 只要對財經有點常識者 都會明白私有化後的恆生更加穩陣 而且謠言止於智者 但不幸的是在現今社會中 智者/蠢人比例懸殊 在極端的情況下 智者也會受到蠢人拖累 被逼加入蠢人行列。

先賢之言 自相矛盾?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脫毛鳳凰不如雞。

英雄出少年,薑越老越辣。

兔子不吃窩邊草,近水樓台先得月。

好馬不吃回頭草,浪子回頭金不換。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百無一用是書生。

宰相肚裏能撐船,有仇不報非君子。

退一步海闊天空,狹路相逢勇者勝。

車到山前必有路,不撞南牆不回頭。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筆者總覺得先賢之言 象有點自相矛盾 又正如常聽到財演教導我般老散跌穿乜線就要止蝕 另一些財演就叫承低吸納,不知信誰才正確! 後來才找到正確答案 條條大路通羅馬 選一條自己最熟悉的路去行,就算結果差強人意,起碼都算對自己有所交待。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

怡和計劃私有化文華酒店

怡和集團表示,計劃私有化文華東方酒店,交易涉及後者估值約42億美元。目前文華酒店股東權益27.6億美元 即怡和溢價52.1%提出收購。怡和持有88.04%文華酒店股權,只需動用約5.02億美元,便能完成今次收購行動。文華酒店持有1.54億元現金再加上以約9.23億美元向阿里巴巴出售銅鑼灣港島壹號中心多層樓面的資金入帳,怡和或許不用分文,就能完成此項收購。

文華2024年業績。總收入增長13%,達21億美元,酒店管理費增長15%,主要得益于每間可出租客房收入的強勁增長。然而,2024年稅後基本利潤為7500萬美元,較2023年下降8%,主要是一次性住宅品牌費用降低所致。

根據文華東方網站,集團在全球27個地區運營43家酒店、12家品牌住宅和26家别墅。


各國/地區股王

記憶中匯豐控股高峰時,佔港股總市值約16% 以算誇張。 但相較臺積電/佔臺股總市值高達42.6%, 只係小巫見大巫,全球股王NVIDIA佔美股約6.6%。此外現任日本股王是豐田汽車、韓國-三星電子、法國-LV、馬來西亞-Malayan Banking Berhad、星加坡-DBS Bank、 泰國-Delta Electronics 、澳洲-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紐西蘭-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Corp、印度- Reliance Industries Ltd、德國SAP SE、意大利-裕信银行、英國-AstraZeneca plc.

*港股ADR預計恆指下周一高開580點 報25,828點。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10月17日)

恆生指數收報25,247 跌641點 成交額3,146億元 88隻藍籌中78隻下跌!

截至6月底,香港強積金總資產創下歷史新高,達到約1.43萬億元,即479萬名強積金成員的平均帳戶結餘約29.82萬元。今年第二季強積金資金淨流入估算約110億元,為2019年以來同期最低,以上半年計,資金淨流入約229億元,亦較過去5年同期平均約270億元低約15%。這亦昰地球村內大部份國家/地區的常態,人口增長緩慢,長者比例急速上升,取錢的人多 供疑的人少。香港的強積金大部份由私營金融機構營運,優點是大大減輕特區政府對未來退休者的負擔。

至於未來股市走勢 真的難以預計,重點是地球上兩位最強元首,半個月後談判後的結果。

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

等待買入香港電訊機會

恆生指數收報25,888 跌22點 成交額2,754億元。

政治和經濟就像一個連體嬰 或許除了上帝 冇人能把它們分開。中、美爭拗相信連瞎子都看得出。 美國政府隨便找個理由去恐嚇電訊盈科及香港電訊 有可能禁止他們在美國的營運 但據美資大行摩根士丹利表示:美國市場僅佔香港電訊收入約1%!

有否記得當年山姆大叔找中移動及中海油麻煩 給了我們一個低位入貨的良機。 筆者正密切注視香港電訊的股價走勢 若調整至9.96元以下 就會率先購入1萬股作貨底。

香港電訊現價11.17元 市盈率16.7倍 股息率7.05% 市值846.6億元。

派息才是硬道理

2024年派息金額最高的上市公司 :

匯豐控股1168億元、騰訊控股411.9億元、中銀香港210.3億元、中信股份172.7億元、恆生銀行127.5億元、港交所117.4億元、新鴻基地產108.6億元、東方海外105.7億元、友邦保險105億元、華潤置地100.9億元、萬洲國際87.2億元、恒基地產87.1億元、長和實業84.3億元、港鐵81.5億元、中電控股79.5億元、領展房托70.4億元、中國海外66.4億元、渣打銀行65.9億元、煤氣公司65.3億元、長江基建65億元、長江實業60.9億元。

*由于H股涉及A股估值和股息稅問題 計算較為複雜 就此略過。


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

3萬億美元巨企最新成員

恆生指數收報25,910 升469點 成交額3,158億港元 終止了七連跌!

新股軒竹生物 兩公婆都抽不中 暗盤價升了超過一倍! 執筆時ADR恆指比例指數25,752跌158點。

網友講述科技業最佳收購案例為Google收購Android 2005年初始成本 僅5千萬美元,2024年貢獻估計達400-1,000億美元 真利害! 接著於2006年Google又以16.5億美元收購视频平台YouTube 在過去四個季度創造了500億美元的综合廣億告和訂阅收入,單靠這兩項超成功大deal, Google在科技七雄之位 理應相當鞏固。GOOG現價248美元 市盈率26.4倍 市值3萬億美元。

全球只有4間上市企業市值高於3萬億美元 包括:NVDA, MSFT, APPL 及GOOG。


恆生銀行是只超級現金牛

1965年香港發生金融風暴, 匯豐以5100萬元取得恆生銀行51%權益,該批股份 單計上個財政年度 已貢獻逾65億元股息給匯豐銀行, 這已相等於當年買入成本127倍, 應該能載入軒尼斯世界紀錄。1972年恆生銀行上市 估值10億元, 匯豐在恒生銀行的投資 7年大升10倍, 難得匯豐獨具慧眼 不但不貪圖[小利],於恒生上市後減持套現,還繼續累積股權增至63.5%。

今個月匯豐出價每股155元私有化恒生銀行,以收購價計 整間恆生估值約2907億元 市漲率1.8倍 基於現時香港經濟環境,出價已屬慷慨。

至於恆生有何吸引力? 為本港四大銀行之一,擁有良好的商譽品牌,上市超過半個世紀 年年都有不錯的股息派送,就算近年香港經濟環境遇到挫折,近5年恆生依然為股東派送超過500億元股息,名符其實是一隻相當優質的現金牛。


2025年10月14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10月14日)

恆生指數收報 25,441 跌448點 成交額3,989億港元。港股7連跌 累瀉近1845點或6.76%。單近2個交易天 就跌了848點 成交額合共8892億港元。莫非港股是扶不起的阿斗 北水猛灌都無力助其轉勢! 作為股市寒暑表 港交所股價並未受惠於近期交投活躍 成交額大增 相反近2個交易天 每股股價就跌了24.6港元。

現屆番邦武林盟主 全無誠信 朝令夕改 處事全憑個人喜惡 弄至天怒人怨 黃金價格屢創新高 顯示地球村對美元信心有所動搖。去年花旗政府總收入不夠5萬億美元 其中軍費及利息就佔了近4成。入不敷支 負債有增無減 盤數還差嗰新世界 雖說各家自掃門前雪,但以地球村嘅經濟結構 老美家瓦上霜 也會累及整個地球村 真無耐! 


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

金山軟件概念十足

傳聞中國商務部 ,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除管制規則外,附件採用wps格式,據悉此前公告附件都是word或pdf格式。對於相關股份-金山軟件(3888) 無擬是一個亮麗的憧憬 股價一度飆升近19%,收市股價回順 仍漲超過13%,但憧憬歸憧憬 何時才能有明顯盈利貢獻 仍屬言之過早。

現價36.56元 市盈率29.5倍 股息率0.41% 市值512億元。


財經日誌(10月13日)

中、美爭拗 關稅大戰。恒指曾大跌逾900點 其後跌幅收窄,低位反彈逾半,最終跌400點,收報25889點,成交增至4903億元,為史上第四高,看成交就知有心人 財力多雄厚。可惜成交額近5千億元 最大得益者-港交所(00388HK)股價卻下跌11.8元 有點不符合邏輯。新股熱潮又到 近十隻新股中 首日升幅超過1倍就有5隻。筆者亦加入抽新股行列 可惜至今一手都抽不到! 匯控股價續跌 恆生股價續升 就知這單交易對誰更為有利。

瑞銀發表研究報告,指長實集團(01113.HK)價值被低估 投資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筆者亦頗為認同 長實負債偏低 擁有大量英國公用資產 是大型地產股中 非地產相關項目 收入最多的一間 估值應較同業加點分才合理。

*年初已傳有意出售UK Rails 長實直接持有20%權益 價值約83億元。


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

明日之後

中、美爭拗 花旗國拋出的策略: 1).飛機零件: 中國航空、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及國泰航空都持有大量波音飛機 若零件供應受到限制 對相關航空公司的正常運作影響甚大。2).狂加關稅: 令美國通貨膨脹難以下降 預期減息有機會擱置 對負債偏高的企業來說近乎災難性 尤其地產股中的新世界發展、英皇國際、麗新發展.....。關稅狂增亦會影響國際間正常貿易運輸 航運股板塊同樣難以看好。3).芯片禁運: 受影響的上市企業包括中芯國際、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百度及小米集團。全屬藍籌重磅股 或許港股的未來走勢 要待明日收市後才會較為明朗化 但願今次又係狼來了!

溫故知新

 一位80後的士司機,揸的士11年 勇敢地將儲蓄用於累積滙豐股票(00005),直到2017年 持有4萬股, 平均每月可收股息超過1萬元 已足夠維持基本生活所需 當年他33歲,以靠「一注獨贏儲滙控成功退休」,引起網民討論。

文章受到關注 原因在於內容貼地,普通人也能輕易效法 況且附上股票單據 証明確有其事 並非虛構。2017年9月 恒指正挑戰28,000點關口 匯控股價平均約76.5元, 4萬股價值306萬元, 該年每股派息3.978元或0.51美元, 4萬股收息近16萬元或每月平均13300元。

匯控最新股價為103.5元,4萬股 市值414萬元,相較2017年股價升了35.3%或108萬元,罩眼看來 8年才升值35%,並不能算是一項十分出衆的投資。但加上期內所收股息約112.3萬元(每股28.08元或3.6美元) 成績就象樣得多。

當然事後孔明 人人都係李嘉誠 試想期間滙豐股價曾跌低於30元(2020年9月) 身家蒸發了六成 每月股息不夠4000元 那種煎熬 並非常人能夠輕易撐過。


2025年10月11日星期六

Billy閑話

昨天才與家族補吃中秋晚飯 閒談間 侄兒問 我常說:[有時自己都信不過自己] 是否言不由衷? 這當然不是啦! 否則我怎會為誤判 導至損失而後悔。有自信心才會成功 但過份自信 後果可能相當嚴重 尤其切記勿用個大錯去試途補救個小錯 因這好易泥足深陷 一鋪清袋! 我家族人多勢衆 大都有個遺傳 喜歡高談闊論 除了政治外 談什麼都可以 亦冇輩份代溝 有時[無大無細] 只要不過份 也會受到包容。 平日在家 阿B只得一個聽衆 好多時還聽多過講 所以家庭聚會 我都特別多話講。外人都羨慕我家族成員近半百人兼三代同堂 相處很和睦 十分難得。這或許是無大利益衝突 貧富相約 又非同住之故。

財經日誌(10月11日)

港股ADR預計恆指下周一低開1,090點 報25,200點。美股上週收市 納斯達克跌820點報 22,204、道瓊斯跌878點報45,479、標準普爾跌182點 報6,552。股市有較大調整跡象 涉及外、內部因素。

先說外圍因素:美國通貨膨脹超出預期 減息步伐有放緩跡象 美國政府停擺 盲目發債 兩黨爭拗 令國際資金對美元信心有所動遙 俄烏戰爭 看不到和平曙光 更越演越烈 美股位高勢危.....。內部因素: 中港經濟數據疲弱 匯豐收購恒生銀行 淡友將好消息當壞消息演繹 港股近年反彈過急 有調整需要 傳國家隊入市維穏 累計投入資金逾一萬八千億元 賬面獲利超過四千億元 沽出部分獲利 以戰養戰 亦屬明智及合理之舉。

後記: 漏了一重要消息 中美元首會面叫停!

2025年10月10日星期五

大銀行店大欺客

今日恆生指數收報26,290 跌462點 成交額3,337億元。近日成交如此最暢旺 港交所股價不升反跌 有點反常 相反匯豐今日續跌 恒生續升就合理得多。

匯豐收購恆生成功機會率甚高 一來出價慷慨 二來如此重要收購行動 加上長和賣碼頭的前車可鑑 。個人估計匯豐理應早已獲得阿爺祝福。恆生上市超過半個世紀 退市後恆生指數成份股 竟然欠缺恒生銀行 象我般老股民真有點感觸 今日收回銀債退款轉做3個月定期得2.2% 莫非大銀行店大欺客! 

見怪不怪 其怪自敗

恆生指數昨日收報 26,752 跌76點 成交額3,868億元 跌幅全由一隻滙控作出[貢獻]。恒指四連跌,累跌534點或1.96%,失守10天線。北水回歸,成交回升至3868億元。

滙控股價跌了近6% 有96.3億元成交額 未來股價亦不大樂觀 一來市賬率並不便宜 二來會受恒生拖累增加撥備 三來放棄回購股份 令股價少了一個安全網。

鷹君集團公布,以實物分派方式派特別股息,比例為每持有15股可獲分派1股朗廷酒店。鷹君現價14.86元 每手1000股 價值14860元 將獲派送66股朗廷 以每股0.49元計 價值32.34元 若扣取皮費 甚有可能要倒貼。今次派送將涉及4984萬股朗廷酒店,完成後,鷹君於朗廷持股將由71.31%降至70.26%(僅派送1.05%) 筆者真的不解今次派送目的。

或許港股市場確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2025年10月9日星期四

匯豐私有化恒生銀行 2

若然是中國銀行收購恒生銀行 筆者不會覺得奇怪 但匯豐私有化恆生 筆者就真的摸不著頭腦。 首先就出價而言 並非趁低收購 疑似高價求成。已出價155元計 市賬率高達1.8倍 是全球估值最貴銀行之一 同業中銀香港 市賬率才1.1倍 東亞銀行更低至0.3倍。匯豐本身市帳率1.4倍 私有化恒生 對匯控的PB估值不利。況且匯豐早已擁有絕對控制權 並不存在管理權之爭。當然事後孔明們會找到千百個理由去解釋出結果。

最近恒生銀行的業績頗為嚴峻 前景並不樂觀 加上香港銀行業發展早已飽和 發展空間有限。照理獅子銀行 就算真的想私有化恒生 也可慢慢累積 何必出高價 增加匯豐本身風險? 

或許是恒生銀行真的大到不能倒、一萬八千億元的總資產、一萬二千億元客戶存款 若有甚麼風吹草動 對香港經濟信心將會近乎災難性。假若匯豐及恆生合并完成 恒生將會變為滙豐全資附屬 就不會再有小股東 盤數與資產高達24萬億元的匯豐控股合併。那麼就算遇到更大風浪 也不用害怕。滙豐今次買埋餘下的38%恆生股份 涉及資金1062億或相等於滙豐總資產0.4% 并非什么大不了 所為小財不出 大財不入 花點[小錢]向阿爺示好 亦相當值得。當然上述只是筆者個人推測 純粹吹水性質 勿太認真。

至於投資者對今次收購行動的看法 股價表現已給了答案 今天滙豐控股股價下跌近6% 恒生股價急升25.8%。


匯豐私有化恒生銀行

滙豐控股公布,私有化恒生銀行,每股作價155元。恒生銀行股東將獲得2025年第三次中期股息(1.3元),該股息不會從計劃對價中扣除。

恒生銀行股價一年內最高125元 一年內最低90.8元 昨天收市價119元。

收購價155元較上日收市價溢價約30.3%或市賬率1.8倍。

筆者認為出價已經相當慷慨 但基于個人情意結 真有點不捨得!


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銀色債券

恆生指數收報26,829 跌128點 成交額1,738億元。

銀色債券2025(債息每年不低於3.85%) 投資者最多可獲分配17手,認購人數及金額創新高,可見港人仍具有一定的財力,但在不乏高於5厘股息率藍籌股的情況下,反映出穏陣食息者對港股依然信心不足。終於有日龍穿鳳,黃金價格再創歷史新高, 一雪十年黃金變爛銅之恥 市值亦升穿逾萬億元大關。

*股息率每年高於3.85%的實力藍籌股,包括長和、中電、煤氣、匯豐、長建、電能、恆生、中銀香港、長建、新地、恆基、港鐵、中信、三桶油、三大內銀及三大內地電訊企業。

2025年10月7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10月7日)

恆生指數上星期收報 26,957 跌183點 成交額1,212億元 北水休假 成交額大減一半。美股 納斯達克收報 22,941 升161點、道瓊斯 46,694 跌63點、 標準普爾 6,740 升24點。港股ADR收報 26,831跌127點。 比特幣曾一度攀升至125,835美元,創下新高紀錄,主因受惠於強勁的投資者需求推動。黃金為每安士3951美元。明顯是投資者對美元信心下降,有加速去美元化跡象。中國人民銀行公布,9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近3.34萬億美元,創近10年新高。而同期黃金儲備為7406萬安士,價值2833億美元。

2025年10月6日星期一

味千估值偏低

味千中國(538) 現價1港元,股息率6.4%,市值10.92億港元,市賬率低至0.34倍。

直至今年6月底 半年營業額8.75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 6.73億元 兩者均增長5.9%,股東應佔溢利2420萬元。

味千最吸引之處是資產折讓 期內持有現金16.9億元 相等於集團總市值168%、賬面值7.91億元投資物業(半年淨租金收入2043萬元 即年收益率5.16% 屬於開保守)、可速套現市值1.22億元金融資產.....。

財務狀況: 銀行貸款約3674萬元 資產負債比率為0.9% 流動比率為3.5倍 維持健康水平。

筆者個人評論: 集團財務穩健 股息率合理 相對同業有頗大折讓。

2025年10月5日星期日

云端業務大有發展空間

全球十大雲服務提供商 1.亞馬遜網路服務(AWS)、2.微軟Azure、3.Google雲平台(GCP)、4.阿里巴巴雲、5.甲骨文雲、6.IBM雲、7.騰訊雲、8.OVHcloud、9.DigitalOcean、 10.Linode。其中七間為美國企業 兩間為中國企業及一間法國企業。

筆者就先談最有興趣的阿里雲,它是全球第四大兼在中國排行第一的雲服務提供商。業務提供雲服務,包括彈性計算、資料庫、儲存、網路虛擬化、大規模計算、安全、管理和應用服務、巨量資料分析和機器學習。最近一個季度的營收為39.5億美元 化作年計為158億美元。該等業務早已渡過燒銀紙階段 實踐了利潤化。大行給于阿里雲估值為1103億美元或 阿里集團總市值的24.3%。

騰訊雲是中國第二大雲服務提供商,僅次於阿里雲。規模卻與阿里云相差甚遠 去年合併營收年增 24.04%。 展望 2025 年「AI Agent」將為騰雲訊 未來重要的第二成長引擎。



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

財經日誌(10月4日)

恆生指數收報27,140 下跌146點 成交額1,347億元 國內長假 港股成交額大降 亦屬意料之內。自滬港通及深港通分別於2014年、2016年啟動至今,淨買入港股規模已達到4.698萬億元。估計北水於恆指萬七點起步 慢慢累積 貨底好強 主要集中買入騰訊(700) 10.02億股 價值6743億元,阿里巴巴(9988)16.46億股 價值3046億元、建設銀行(0939)333.54億股 價值2458億元、工商銀行(01398) 330.5億股 價值1883億元。至於另一隻重磅企業 匯豐控股(700) 期內股價走勢都不俗 買家主要來自海外資金。
題外話: 或許周日才打風 好像連天氣都幫埋老闆們! 

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

富豪酒店折讓大

據年報顯示 富豪酒店(00078) 2025年6月30日經獨立專業估值 每股資產淨值為17.2元。相對今日收市價0.6元 市賬率低至0.035倍 即賬面1000元的資產 35元賣給你! 集團單計持有75%權益的上市附屬[富豪信託] 市值9.77億元或相等於集團總市值的181%、叧持有現金7.88億元或市值的146%。世上真有這麼大隻蛤乸隨街跳?

建議看埋下文 網友才自己判斷吧!

1).集團近5年半合共虧損73.76億元兼冇股息派送 前景一般 未有大幅改善跡象。2).總負債154.9億元、資產負債比率為60.5%偏高水平 半年利息支出淨額為3.73億元 負擔不輕 。3).成交疏落 買賣兩難。

筆者個人認為富豪酒店最大賣點是估值甚殘 大股東佔近七成權益 街貨1.61億元 對羅氏家族 只是小菜一碟。


2025年10月2日星期四

三代養一舖

銅鑼灣地標商廈-時代廣場估值七年蒸發158億元 最新估值420億元。

區內最大地主希慎興業(014)市值才164.4億元。

資產主要集中於銅鑼灣的金朝陽集團(848) 市賬率僅0.1倍。 

阿里巴巴(9988)傳以約70億元洽購銅鑼灣{港島壹號中心}約一半樓面權益。該商廈前身為怡東酒店。2017年曾招標出售,當時市場估值高達270億至300多億元。

過往曾有一舖養三代的講法,但時移勢易 若不幸在高位購入 或許要用三代去累積資金,才能夠養起一個舖位!


2025年10月1日星期三

商舖價值真係好[傷]

盛匯基金成立于2019年,規模達9.37億元,是本港首隻商舖投資基金。目標客戶屬專業投資客,要求有800萬元以上流動資産,最低投資額為300萬元。如此高門檻 客戶理應有一定的投資水平 但結果話給我知並非如此。羊羣心態始終深入投資者骨骼 知錯也難改 基金成位於高峯期確實不妥,有欠專業水準,又或許有其苦充。若非個勢炒到火紅火綠, 那會有那麼多人敢入市? 

至于香港商業樓宇前景實在難以樂觀 據資料顯示 : 2024年,商業樓宇的使用量錄得負數123 600平方米。年底空置量為 1 399 800 平方米,相當於總存量的 11.8%。空置的商場鋪位和樓上商用面積佔總空置量的 62%。

剛收到今期差餉 好像比起10年前多出近4成 但樓價卻和10年前相差不大 經濟差 物價貴 看來又要叫老婆慳啲洗。😂

調研中信股份

中信股份(267)是港交所上市規模最大的綜合企業,市値較長和實業(001)高出近70%。集團公佈2025年中期業績,營業收入達3,688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598億元,歸母淨利潤312億元。管理層建議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2元,較去年同期提高0.01元,分紅總額58.18億元。有此成績相信投資者理應收貨。

交到成績 股價亦有所表現,現價報每股11.42港元(下同),市值3322億元。年內股價飆約26%跑贏大市。

財政狀況: 資產負債比率88.3%看似偏高,但集團已金融業務為主*,市帳率0.39倍。與同業相比就合理好多。

過往歷史: 自2008年不幸事件後 集團管理層以大換血 連公司名稱都由中信泰富改為中信股份 其後處事作風王道,實而不華。相信類似2008年的失敗教訓 不易再重蹈覆轍。

筆者個人意見(只供參考): 中信股份估值偏低,收入及利潤穩定,股息率合理,派息率保守 仍大有改善空間。

*中信股份持有大量中信銀行及中信證券股份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