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網誌純屬個人文章,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決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2025年11月22日星期六

屈臣氏估值267億元?

據星島網2025年11月21日報導 :長和傳分拆屈臣氏於港英兩地上市 集資156億元。現今屈臣氏集團由長和持股75%,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持有25%股權(2014年以57億美元向和黃購入,即當年整間屈臣氏估值228億美元或約1778億港元)。

據淡馬錫報告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屈臣氏集團的估值約46億新加坡元,折算約267億港元。筆者對報道有點困惑,近十年未聞屈臣氏集團在投資上有重大失誤,何解11年後 估值竟貶值85%?

屈臣氏是全球最大的國際健康與美容零售集團,目前於全球31個市場經營1.7萬家線上及線下(O+O)門市,旗下品牌包括屈臣氏、百佳超市、豐澤電器、屈臣氏酒窖等,每年服務超過60億名顧客。去年屈臣氏集團營業額1902億元,按年增長4%,EBITDA錄得256億元,按年持平,佔長和整體EBITDA約兩成。一間如此規模龐大兼備穩定利潤的著名企業,今年三月竟然僅估值267億港元?

新股解禁期將至

2024年1月15日恒指曾做15220點,昨天收市 恆指報25220點,不足2年恒指升了1萬點。市值由31萬億增至48萬億元,增加了17萬億元(期間上市公司增加了56家至2665家 對總市值增加亦有一定的幫助)。 17萬億是一個什么概念?這筆錢約分派給全港市民,每人可以分到226萬元。因此近日區區600點的調整,實在沒什麼大不了。但居安思危 亦應調研一下可見將來會有什麼政經事件須加留意。 

據[信報]報道 近期將會有不少新股解禁期將至,相關股份涉及金額高達1938億元,僧多粥,影響供求平衡 對大市始終都是弊多於利。聯儲局五時花六時變,暗示下個月未必會減息。地緣政治不但沒有舒緩跡象,還變得更加嚴峻。當然若所有隱憂都得以解決,恒指那會是現今水平? 高又不敢追,跌又不敢買,又能靠什么進階? 躺著都發達 前題是已經持有優質的資產。投資之前只要撫心自問,自己對買入的資產了解多少,在最壞的情況下能承受多少損失,做完一切人為所及的因素,就應該去馬,就算他日不幸失敗,最低限度亦對得起自己的血汗金錢及對自己有個交代。

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11月21日)

恆生指數收報25,220 跌615點 成交額 2,857億元。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道,長和(00001.HK)計劃將屈臣氏集團在香港上市,集資額約156億元,預計明年上半年啟動IPO。據筆者了解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最少要有15%由公眾人士持有,假設今次集資金額相等於15%屈臣氏權益,整間屈臣氏估值將為1040億元。估值還低於11年前,似乎有點不合理。(2014年和記黃埔出售25%屈臣氏權益給星加坡淡馬錫控股,作價440億元。即整間屈臣氏估值為1760億元)。若然今次以打個四折上市,合理推斷 就算長和願意,淡馬錫亦不會贊成。

藍籌俱樂部添新貴,信達生物將成為第89位成員,下個月18日生效。以今天的收市價87.25元計,信達生物市值1795億元。論市值該夠資格,但業績連續5年見紅,多少都會對恒指的整體估值及盈富基金的派息,有輕微影響。

今天恒指大跌超過600點兼2857億元大成交,當然不妙。原因眾說紛紜,有說國際投資大戶醒覺科技股估值偏高 以致觸動拋售潮。中國科技五強,除了小米有輕微升幅外 餘下四強*股價全都見紅。而傳統經濟重磅股 匯豐、友邦、中移動及建行 股價亦差強人意。恆指八大金剛走勢轉弱,都係那句話 謹慎為上。

*餘下四強包括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及京東。 


續談領展房產信託

 

先續談買入領展原因: 中期息1.2688元 化作年計÷我的買入價=股息率7.04%。高峯期領展PB高於1倍、股價近90元、股息率低於3%。一般情況 領展股息率在近4%左右。而筆者一向認為領展估值偏高, 尤其是與同業置富房産相較就更為明顯。過往投資者容忍領展有較高估值,多為憧憬未來派息增。筆者就以高於平均1倍的股息率作為護城河,最壞的情況下,股息都應高於定期存疑掛? 我想若連用平常注碼去買急跌後的領展(昨天中午收市領展報42.3元,今天收市報35.9元,下跌6.4元或15.1%)都擔心,對於一個股壇老兵來說,實在有點那個!

當然上述只是筆者個人意見,以股會友 並非向網友推介。


剛入823

剛看823見跌了近3元,市值蒸發約70億,不待回家調研,即市價入了一注。恒指跌了逾600點,領展跌幅是其3倍,預計股息率還高過置富信託,記憶中從未見過..... 現在無空遲些待續, 

2025年11月20日星期四

有數得計之母企便宜好多

聯想控股(3396)現價9.38元(港幣、下同)市值119.3億元。但單計持有31.4%聯想集團(992)價值378.6億元,已相等於聯想控股總市值3.17倍。

而聯想集團的收入佔了聯想控股總收入92.1%,營運盈利73%及資產42.2%。除了聯想集團的權益外,聯想控股亦持有聯泓集團、佳沃集團、盧森堡國際銀行及產業孵化與投資等資産。它們為聯想控股提供7.9%收入、27%利潤及57.8%資産份額。

財務情況: 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 56%、流動比率0.7倍、由于涉及金融業務 負債有偏高感覺。持有資金702.5億元人民幣(下同)*,一年內到期債項579億元。

單看表面財務數據、聯想控股比聯想集團估值便宜得多。

*702.5億元人民幣資金(人民幣佔31%,瑞士法郎佔13%,美元佔21%,歐元佔16%,其他幣種佔18%)涉及多種不同貨幣、有外匯風險在所難免。

**資料來源 :聯想控股今年中期業績報告。


領展房託中期業績

領展房託(823)剛公佈2024/2025財年上半年成績,收入減少1.8%至70.23億元。物業收入淨額減少3.4%至51.78億元。每基金單位分派下降5.9%至126.88仙。執筆時報價38.8元,化作年計 股息率6.54%,市賬率0.634倍,市值1003億元。

財政情況 : 債務總額為550億元,負債比率22.5%。兩者均有輕微增加。未來6個月內貸款利息有機會減少25至50個點子,在最樂觀的情況下, 領展每年可省卻2.75億元利息開支。流動資金94億元亦算充足(包括未提取的已承諾融資額度58億元以及現金結餘36億元)。無可否認領展管理層水平,的確優於同業。

筆者個人認為在如此經濟環境下,有此成績都已算交到功課。已將其列入觀察名單 待位購入。


業績好負債高

聯想集團(992)剛公佈至9月底止中期業績,收入392.82億美元(下同),按年升18%,純利8.46億元,按年升40.5%,每股盈利6.89仙。美中不足是毛利率微降1%至15.1%,股東應佔溢利 按年增長24%至9.01億元。這份成績尚算良好,更有亮點 首次披露AI相關業務營收情況。9月底止第二財季AI業務在總營收中佔比達到30%,按年提升13%。在智能設備領域,AI終端設備營收在IDG整體營收中佔比為36%。在基礎設施方面,AI服務器收入實現高雙位數增長,海神液冷技術業務收入按年增長154%。此外,SSG業務中的AI服務收入實現按年3位數增長。單靠AI既念都賣點十足。

財政狀況總資產為498.31億元,總負債為423.42億元、股東權益為68.42億元、財務費用3.57億元、財務收入0.54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52億元、流動比率為0.96倍屬一般、  負債比率偏重。

中期息0.085港元(下同),按年持平。執筆時報9.75元、PE11倍、股息率4%、市值1209億元。


科技界首席伯樂-孫正義

先有伯樂,才能有千里馬的出現,科技界首席伯樂,非孫正義先生莫屬。

1996年,孫正義以1億美元投資雅虎,佔了雅虎35%的股權。連雅虎主席楊致遠都以為孫正義瘋了,當時雅虎只有十幾個員工,不久孫生僅僅拋售了5%的股份,就獲利了4.5億美元。 後來雅虎雖然多次營運失誤,元氣大傷。 但孫生依然獲利數十倍計,全身而退。

於2017年5月斥資約40億美元,入股芯片巨企輝達(NVIDIA),佔4.9%權益 成為第4大股東,可惜2019年1月,便出售所持有NVIDIA股份,同樣獲利甚豐。當然不少[事後孔明]又會揶揄孫生捉到鹿都不識脫角 賺少好多! 近期又賣出一批價值58億美元的NVIDIA股票,估計是2019年沽清後再累積的一批,合理推斷 這批重新買入的股份 利潤應以十億美刀計。

而令孫正義一戰封神之作,自然是彗眼識[巴巴]。孫正義先後向阿里巴巴投入8千萬美元佔股34.4%,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時,孫生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價值高達580億美元。後來待錢用,先後出售所持有股份*,由於錯失高位沽出良機,估計能帶走的應少於580億美元。

至今仍有不少投資者揶揄孫伯樂常有誤判。但數據勝於雄辨 從1999年至今累計投資110億美元,回報金額累計1750億美元以上,增長15倍。

*套現方式頗為複雜,包括直接減持3.2億股及透過衍生工具套現約420億美元。

**孫正義主要透過名下投資旗艦 SoftBank作投資行動。


2025年11月19日星期三

有圖未必知真相


恆生指數25,830 跌99點 成交額2,114億元。

我小時候有一種遊戲叫[掟先],玩法很簡單,將一角硬幣掟出,越接近界線就是贏家,若然出界當然是輸家。先掟好蝕底 因後掟者可以看到前者成績,作為根據來調整策略,網友有否發覺[掟先]和炒股有頗多相似之處。在股票市場能賺到大錢的投資者,通常都好有耐性,不會急於撈底或怕走失機會去高追。現在股市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階段,但股民可以選擇放棄參與,勝算較高時才下注,不像[掟先]般焗住要去博。

據彭博報道,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xAi擬融資1560億元,「炙手可熱」的股王 Nvidia有傳已成為主要投資者之一,所以話[江湖地位]值千金,若是一般商人要揍1560萬都並不容易。例如新世界若不是在商界有頂級的地位,那會有財團不用股東私人擔保,就借成千幾億元給它?

但說句公道話 亦好難怪貸款者,新世界集團大股東家族富可敵國,新世界本身的家當,單看這幅圖片已夠殺食啦!


2025年11月18日星期二

股神不懂新經濟股?

股神畢菲特名下的投資旗艦-巴郡斥資43億美元買入1785萬股Alphabet,成為第十大持倉 股份,粗略估計每股買入價約240.35美元,較現價285.02美元上升18.5%。

巴菲特向來標榜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對自己不了解的新科技股不屑一顾,就算是好朋友蓋茨的微軟,都是應酬式持有100股而矣!

怎料股神一係不出手, 一出手就名震天下。2023年巴郡的年報顯示 持有9.05億股蘋果公司股份,為最大單一股東,當時市值1743億美元,佔其股票投資組合比重超過一半。其後不斷減持 直至今年第三季持有2.382億股蘋果股份,價值672億美元。 依然是投資組合中最重磅持倉。據估計 巴郡在蘋果股票的投資的營利約1550億美元 其中970億美元經已套現,餘下的是仍持有的蘋果股份增值。

其實早於2008年,巴郡斥資2.3億美元 買入2.25億股新能源汽車 比亞迪股份,直到2022年才開始出售,累積售出超過1.68億股,估計賺幅達到數十倍。

而2019年持有價值9.04億美元的亞馬遜股份,現已升值至22億美元。

相信時至今日 已經無人夠膽再揶揄股神投資技巧落伍 不懂新經濟股!


2025年11月17日星期一

永遠不用還本的債券

 恆生指數收報26,384 跌188點 成交額 2,176億元。大市成交縮減,或許連大户都弄不清形勢,看好看淡都不敢太盡,全日波幅僅279點。

債券一向視為風險較低的投資,風險會被理解為比股票低,最危險都係垃圾級債券而矣!  都話明你知是[垃圾],你都貪高息去買,若出了事 又能怪得誰? 但雷曼債券 利息又不高, 反而令大衆減低戒心,結果殺傷力比垃圾債更高,象雷曼般債可賣  但起碼要用非專業人士都看得明的詞句去介紹清楚,在相關單據顯眼位置 印上骷髏頭標誌,並附上免責聲明: 此債屬於劇毒級別,買後風險自負,是福是禍看你個人造化,與相關部門無關!

雷曼債已夠複雜,連專業人士都看不明,否則銀行怎會為那丁點佣金去冒損害商譽的風險! 香港真的不愧是國際金融中心,別的地區 大眾好難會遇上有關現代金融產品的瓜葛。雷曼毒債血跡未乾,永續債券又登場,其實它亦不是甚麽新事物,早已存在多時,只係新世界最近給它發行的永續債主多個選擇,可將持有的永續債換取將會新發行的永續債,但要高打折50%至53%。問題來了,有什么誘因 會令舊批永續債主願意減半票面值 去換新債這麼笨?  細節在於舊債講個信字 全冇擔保資產。新債卻有[維港文化匯]項目的現金流擔保, 能收到債息的機會甚高。

永續債在會計學上並不屬於負債, 而是列為之資本,除了可以永遠不續回外 ,亦可以不派債息,待環境許可時才派還債息,條件是要還清所有永續債息前,公司才能派送普通股股息。

筆者愚鈍不明白 不派股息對大股東/管理層有何約束力,不派息資金只會留在公司,大股東能控制的資產 反而更多。又有哪個商家 不明白控制權比擁有權更具價值,相反若條文改為未還清永續債息前,管理層不能取得薪俸 只能累積至還清所有永續債息後才能取回, 肯定會更為有效。

況且亦有前例,2008年AIG為求獲得政府出手相救,立約在未還清政府的欠債前, 高層花紅及薪金調整一律免問。由於政府對正下藥,利益歸於高層,高層自然上下一心 不出數年 AIG轉虧為盈 提早還清所有政府欠債。

溫馨提示: 以筆者的經濟知識 不能保證對上述關於永續債券的理解 是否正確 純粹個人看法而矣!


「畫餅」「憧憬」有何分別?

老闆一般都希望以低於市價水平的薪金去留住對公司有供獻的員工,最常用的辨法自然是「畫餅」,因完全不用成本。若你老闆常給你畫餅,從好的方面看 即表示閣下對公司仍有一定的貢獻,致於閣下是否繼續保持現狀,每個人的處境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因冷暖只有自己最清楚。

其實在股票市場,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何嘗不是靠「畫餅」發達,不過叫法不同,稱之為「憧憬」。在職場上固然有「畫餅」但始終會有個限度,大不了都是收取低於市價水平的薪金。但上市公司的「憧憬」卻嚴重得多,一個美麗的「憧憬」又何止値千金,至於用什麼來衡量個[憧憬]是否美麗? 這方面亦相當客觀,越多人信的憧憬就越美麗!


肥水不流別人田

新世界發展於2023年11月成功以每股9.15元出售持有60.88%股權新創建(現以改名為周大福創建)給周大福企業,套現217.82億元,並承諾派送40億元特別股息。由於周大福企業持有新世界約45.2%股權,意味周大福可獲得18億元。購入成本降至每股8.459元。交易完成至今,新創建每股合共已派息3.04元(包括三次普通及兩次特別股息),每股成本進一步降至5.419元,以現價8.86元計 每股獲利3.441元或81.9億元*。果然肥水不流別人田!

*只計涉及向新世界購入的60.88%權益。 **叧有0.35元末期息及十送一紅股 今個星期四(11月20日)才除淨。


2025年11月16日星期日

股神動向

巴郡投資組合(2005年9月30日)共有41只股票,價值2673億美元。首5大重磅股包括:

蘋果佔22.69%、美國運通18.84%、美國銀行10.96%、可口可樂9.92%、 西方石油7.09%。投資高度集中 頭5大持股,總市值就佔去整個投資組合69.5%。

值得一提 巴郡大幅減持蘋果股份 雖則如此 蘋果依舊是巴郡最大的股票持倉 總值607億美元。 期內增持谷歌股份,令它成為巴郡的第十大持倉股票。 

至於投資日本5大商社,包括三菱商事、丸紅、三井物產、伊藤忠商事及住友商事股份,持股總額已達到235億美元或佔去整個投資組合8.79%。

巴郡現金儲備進一步升至3,817億美元*, 罕有哋金額高出集團引以為傲的股票投資,連續12季成為股票淨賣出方,仍未有回購股份,以過去3年計,減持規模已累計達1,840億美元。

*巴郡將現金儲備中約1,920億美元投入息率超過5.4厘的美國國債,單計每年利息收入已近200億美元。此外,還持有短期國債應付賬款約230億美元,資產流動性極強。

我想不用[畫公仔畫出腸]大眾也知道股神現今好像有點恐懼似的!


電訊盈科財技了得

電訊盈科(008)股價在上一個交易天 收報6.04元。3年前(2022年11月14日)電盈股價3.28元、全年盈利1.56億元 市盈率171.1倍、每股派息38.04仙、股息率11.59%、派息率誇張至1855%! 更令人稱奇 這並非特殊情況 而係常態。

近3年業績只有1年屬正數 如此差勁業績記錄 股價不跌反升 期間每股升了2.76元或84.1%,當然又係受到高息的誘惑 三年累計收了七次派息合共1.2431元。涉及金額96.2億元,但期內集團開虧損合共10.58億元。令筆者感到有點疑惑,派息的錢從何而來? 個人認為應該是財技傑作,否則怎能由零息轉為高息期,電盈的超高派息政策 象全冇影響似的。

最新財政情況 直至今年6月底 債務總額572.7億元 另有永久債券55.9億元 現金儲備23.3億元 債務總額對資產總值比率為57%。資金鏈的底氣 除了來自業務正常現金流外,還持有可用作流動資金管理及投資的銀行信貸合共為597.6億元,其中220.9億元仍未提取。

電訊盈科現價6.04元 股息率6.33% 盈利欠奉 市值467.5億元。筆者擔心電盈某一天會像香港寬頻般 突然減派股息。況且集團的市帳率亦相當嚇人 因此在電盈股價突破4.5元後 就不敢[高追]。 結果又係因誤判而走失機會。 

 

2025年11月15日星期六

港股派息慷慨

恆生指數昨日收報26,572 跌500點 成交額2328億元。

前期港股低殘 主因之一自然是缺乏資金投入,撤出的資金卻明顯增加,外資大鑼大鼓減持港股: 南非Naspers減持腾訊、日本SoftBank沽出阿里、美國巴郡沽出比亞迪....。加上淡友推波助瀾 令港股一度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大型股票市場。

幸中央發現形勢不妙,終於出手 透過港股通流入大量資金,2014年11月以來,北水淨流入達到5萬億元的紀錄。單計年初至今,內地投資者循港股通淨買入金額突破1.3萬億元。北水已成為香港股票市場最為舉足輕重的新勢力,同時亦從外資手裏 取回話語權。

跟據資料顯示2005年第三季香港股息派發總額高達733億元(注要只係季息),若這批股息資金,部份能重新投入市場,肯定對港股的前景甚有裨益!

去年全年股息派送超過100億元的上市公司 包括:匯豐控股 總派息金額為1164億元、騰訊控股411.5億元、阿里巴巴372.6億元、中銀香港210.2億元、友邦保險184.3億元、中信股份172.7億元、恆生銀行127.3億元、港交所117.5億元、新鴻基地產108.6億元....。此外中資國企(H股) 派息亦相當慷慨,但由於涉及股息稅 較為複雜 就此略過! 


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騰訊控股季績良好

騰訊控股(00700.HK)公布第三季業績,總收入增加15%,以一間市值超過7500億美元的國際級企業*來說,收入仍有双位數增長 已屬交到功課,更令股東雀躍的是毛利率高達56%,羨慕死班香港地產發展商,經調整利潤增加18%至726億元(人民幣、下同)。

財務情況:  直至今年9月底,持有總現金為4,933億元,可迅速變現的上市公司股票(不包括附屬公司)價值8008億元, 再加上強勁的自由現金流及再融資能力。筆者實在想不出未來會有什麼發展大計,能令騰訊的管理層會為資金問題擔憂! 

近乎所有大行,對騰訊第三季業績均表示滿意,並提升目標價: 其中滙豐最為看好目標價為780元(港幣、下同)、高盛770元、瑞銀760元、野村757元、花旗735元、中銀710元、大摩700元、細摩685元。今日收市價為641元。

*全球市值排第15位。 **期內以約211億元 回購3,536萬股 可見頭寸相當鬆動。


2025年11月13日星期四

巴巴能否重振雄風?

阿里巴巴(09988.HK)於2019年11月26日在港交所上市,招股價176元 集資880億元。2022年10月股價低見69元,較招股價下跌107元或60.7%。較2020年10月的歷史高價309.4元,跌了240.4元或77.6%,市值蒸發高達5.19萬億元,相等於香港特區政府今年總收入的9倍或足夠買18間恒生銀行。究竟是出了什么問題,令阿里在兩年內市值蒸發的金額,與美、法、英三國 去年的外匯儲備總和相約!

阿里的盈利支柱-電商業務活動有所放緩跡象,胼多多、京東等對手實力雄厚 絕非等閒之輩,大行預測集團未來收入複合增長及盈利均有所保留。政府加強監管大型科技公司某些[擦邊球]營運方式,或許是樹大招風關係,不少監管像衝著阿里集團而來,因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被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行政處罰,罰款人民幣182億元。當然更為要命的是旗下螞蟻金服於上市前一日被叫停,估值1.56萬億元的螞蟻金服若上市成功,阿里集團即時能釋放出5-6千億元的潛在價值。見財化水已經夠傷, 亦間接令投資者對阿里與阿爺的關係有所警覺,再加上見好唱好 見淡唱淡的分析師,就連價值投資法大師-查理 芒格(Charlie Munger)都止蝕賣出阿里股票...。事後孔明會告訴大家,雖則期間如此多不利消息,但阿里的股價實在好象有點跌過龍!

執筆時阿里報價163.4元,從上市以來低位 所彈94.4元或136%,涉及資金逾2萬餘億元。期間又有什么變動呢?  馬教主像學乖了,說話時謹慎了好多。螞蟻金服有重新上市的憧憬。雖然整間螞蟻集團估值大減70%至5671億元。若上市真的成功 阿里亦能釋放出1870億元潛在價值。雲業務收入增長料加速至30%以上, 好大機會成為集團未來的盈利增長引擎。據悉,阿里已祕密啟動“千問”項目,基於Qwen最強模型打造一款同名個人AI助手——千問APP,全面對標ChatGPT,加入全球AI應用的頂級競賽。但需注意,有傳未來投資高達3800億元,集團對資金需求會有一定的壓力。

近期投資72億元買入銅鑼灣港島壹號中心十三層權益作為自用,對於疲弱的香港商廈市場 雪中送炭 值得加點分數。


騰訊音樂(1698)

騰訊音樂(1698.HK)2022年4月9日以介紹形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首日開盤報每股18港元,現價報84.65港元 較上市首日升了3.7倍。

最新季績度業績: 今年第3季多賺36%至21.53億元(人民幣,下同),經調整股東應佔淨利潤按年增長32%至逾24億元,收入按年增長20%。

上兩季業績: 今年3月份公布首季業績,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淨利潤為42.9億元,按年升2.01倍。今年8月份 第二季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淨利潤為24.1億元,按年升43.2%,經調整淨利潤為25.7億元,按年升37.4%。

近兩年成績: 盈利增幅分別為31.5%及30.5%,派息分別為6.85美仙及9美仙。

所謂虎父無犬子, 騰訊音樂只係騰訊控股(0700.HK)其中一項非核心資產,冰山一角看冰山,合理推斷騰訊控股個百寶袋內, 還有幾多被低估的貴重資產,或許連馬老闆都記不清。現今市值超過2500億元的騰訊音樂,應邀加入藍籌俱樂部,只是時間問題。


2025年11月12日星期三

財經日誌(11月12日)

恆生指數收報26,922 升226點 成交額2,364億元。可惜兩萬七關口得而復失。今個交易天, 罕有地由傳統股份帶領升勢。股價創三年新高的藍籌股 包括:匯豐、中石油、工商銀行、長和、中銀香港、農夫山泉、中人壽、神華能源、華潤萬象生活。破了歷史新高則有中國宏橋,至于一年高位起碼都有十幾隻。值得一提的自然是全港最大地產商-新鴻基,股價升了5.3%,創52周新高 重返[紅底股],市值破3千億元。莫非投資者發現 香港地產業並非如傳媒描述般糟糕! 小米「雙十一」全管道累計支付金額逾300億元營業額,那麽阿里和京東必然更加利害。小米今日升了1.3%、京東升了1.6% 但阿里卻逆市跌了2.24%。


2025年11月11日星期二

無良洋鱷 放馬過來!

今年的「雙11」購物節是史上最長的一次,目的自然是為了促進中國消費市場的發展。雖然各大電商對雙11購物節的依賴,沒有花農對年宵市場依賴般重要。但亦可作為觀察中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窗口。去年購物節綜合電商平台總計銷售額為12108億元(11093億人民幣),按年增長20.1%,其中阿里天貓佔據銷額榜首;第2位為京東;第3位為拼多多。

香港證券市場市價總值於今年10月底為48.1萬億元,據資料顯示 北水淨流入港股市場的資金累計高達5萬億元或佔港股總市值10.4%。若除去母公司/大股東、被動ETF基金及友好公司互相持貨,實際自由流通的股份,肯定比想象中少得多。那么這10.4%股票權益,已具有足夠能力,左右大市的走勢。

記得有智者說: 優質企業象條好狗,主人帶它散步,無論它跑得多遠,始終都會返回主人身旁。正常時候 筆者也覺得確會如此,問題係現今的股市已變得不正常才是常態! 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兼累積夠一定的貨底,就足以主宰整個大市的榮辱。

香港真是福地,本身外匯儲備以高達4260億美元、再加上全球最強的阿爺外儲33433億美元作後偱,番邦大鱷若要混水摸魚 弄誇香港股市,即管放馬過來! 筆者一想起當年傾盡所有,出點微力助港府擊退洋鱷,腎上腺就自然上升,象年輕了10年似的!


無心插柳 柳成陰

幾十年前美國大藥廠,輝瑞公司發明了一種藥物,來降低血壓,治療心絞痛,可惜効果差強人意,但此藥具有一種奇特的「副作用」,能令男性.....。藥品名稱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偉哥」。無心插柳柳成陰,結果偉哥成了一代名藥,它的出現對男性了來說,或許只有另一隻世紀級神藥「盤尼西林」可與其相雙題並論。

近日小鵬汽車展示研究成功全新一代機械人,感覺與真人無異,精明的投資者即時聯想到此産品的潛在價值,今早小鵬汽車股價曾急升16%,涉及資金超過200億元。十劃未有一撇,小鵬市值都增加200億元。若他日真的發展成功,小鵬市值又該增值多少?

無心插柳 柳成陰的另一個例子, 2次戰時 德國88毫米高射炮 並未能打下多少架盟國戰機 卻無厘頭成為當時最佳反坦克炮 盟軍裝甲兵的惡夢。


2025年11月10日星期一

中國科技股七強之小米集團

2024年小米集團(1810)決定進入電動汽車市場,市場普遍對集團[不務正業]有點保留。況且該行業龍頭-比亞迪 確是幹得十分出色,成為電動車生產量全球之冠,更重要的是過了燒銀紙階段, 近3年累積盈利近千億元,已具基本因素支持。照當時形勢,要與比亞迪爭奪市場份額 談何容易。股民就以真金白銀話給雷老總知他們的看法,8月5日股價跌至16.4元。

但出乎大眾所料,小米以新丁的姿態進入電動汽車業,這個競爭激烈市場,並且幹得有聲有色,銷情及交付狀況均勝預期。集團主業(智能手機、物聯網、互聯網服務),同樣能夠交出不錯的成績 更加錦上添花,令集團整體的發展策略進入了雙引擎增長模式。這個美麗憧憬何止值千金! 

小米集團股價亦又2024年8月低位16.4元,急升至25年3月 57.65元,足足升了2.51倍。精明的小米管理層怎會錯失良機,適時配售8億新股 每股作價53.25元 集資426億元。依靠本業盈利及現金流 加上配股集資所得 集團應在可見將來,不缺資金擴展電動車業務。

近日小米集團又公布一行令股東振奮的消息,今年第二季電動車及人工智能等創新業務經營虧損已大幅收窄,下半年有望開始盈利。小米管理層的確能幹,短時間內就能把這項新業務開始提供貢獻。但相關領域已投入超過330億元資金,因此累計虧損依然可觀。

華泰證券在最新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科技股七巨頭」包含騰訊、小米、阿里巴巴、聯想、比亞迪、中芯國際及美團。這七家公司涵蓋電子産品、電商、手遊、雲計算、半導體、智能終端等領域,市值雖然難與Magnificent 7相比,但市值合共都有近14萬億元*。

*計埋A股價值。

十大市值上市公司

 最新十大上市公司市值(不計H股),其中新舊經濟企業各佔一半,平分天下。



2025年11月9日星期日

388股價一年升兩倍

香港交易所(388)於2000年6月27日以介紹方式在聯交所上市。股份上市首日收市價為8.25元。上市首年派股息每股1.33元,上個財政年度派息9.26元,升了5.96倍。股價更驚人,上市25年狂升50.9倍,平均一年升2倍。香港特區政府是香港交易所單一最大股東,持有5.88%的股份,市值約320億元。去年收取股息7.15億元。這亦認證不少分析師戲言[官股]*一上市就買入冇得輸,確實有些道理。

筆者最近在YouTube看見一個叫[金融人看世界]頻道 有討論去計算港交所合理股價的方程式介紹, 有興趣者可看原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eODYeI_ifA。但切記要自行判斷條方程式是否正確。

利益申報:  直至執筆時 本人並未持有港交所(388)股票權益。

*[官股]是指港鐵、領展及港交所 這3隻與特區政府有淵源的上市公司股票。


美股七雄

據業績披露,巴郡現金儲備進一步升至3,817億美元,創下非金融公司史上最高紀錄,近幾年巴郡累計減持約5.1億股蘋果股票,套現快資金近千億美元,獲利百億美元計,但全球不少股票專家揶揄股神賣得太早,錯過了後期的升幅。

Nvidia、Microsoft、Apple、Amazon、Alphabet、Meta、Tesla合稱美股七雄。平均市盈率近40倍。他們的總市值佔美股總市值約35%。照理要維持高PE估值,要有盈利高增長作為後盾,若然只靠美麗的故事或憧憬, 高估值必定難以持久。

Amazon、Microsoft、Alphabet、及Meta公佈今年用於AI基礎設施支出合共約3800億美元較去年上升超過60%。 至於如此重注投資何時才能得到回報,或許連他們的CEO都無法預計!


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

北水成了港股的保家

近幾年因為政治因素 歐、美資金大舉撤離港股市場,連低單位數PE、PB折讓到你不信兼有双位數股息率的大型內銀股份都欠買家! 再加上騰訊、阿里、兩大科技股王因監管從嚴,股價較高峯期蒸發近半、匯豐又破荒不派幾季股息、內房爆煲更是雪上加霜、 一場Perfect storm就此形成。

南非Naspers減持腾訊、日本Softbank減持阿里、巴郡沽比亞迪、美資含淚賣清中移動、中海油 加上專門落井下石的國際大鱷,見高唱好 見低唱淡的低水平傳媒,港股真象醫番晒藥費似的。

期間外資沽出的股票累計起碼都有1.5萬億元,接盤俠又是何方神性? 好明顯 這非一般烏合之眾的財力能夠辦到。其實答案不難測中,資料顯示 近幾年內地南下嘅資金累計近3萬億元,佔港股每日成交額15至20%。 這股超級財力足以主宰市場走勢。幸北水屬友善資金,一定不會為了獲利而犧牲本港的長遠利益。

 

2025年11月7日星期五

新地增持土地儲備

恆生指數收報26,241 跌244點 成交額2,096億元。11月份首個星期5個交易天 三跌兩升 整個星期升336點。今日資金明顯保守,一 眾避險股包括中電、煤氣、長建、電能、股價均創了近期新高, 可惜公用股板塊佔恆指份額有限,未能左右大事。相反恆指五隻大牛龜 就只有友邦保險有輕微升幅 其餘四強股價都係見紅。

新地(00016)以實際行動表態, 剛投得港鐵第16區物業發展項目 預計總投資額逾60億元、此外由年初至今, 新地累積土地儲備含: 以6.06億元中標沙田大圍地皮、投得東涌106B區用地 斥資6.02億元、夥拍恒地發展洪水橋項目 涉及資金約16.7億元、與嘉里集團合作就長沙灣嘉里鴻基貨倉補地價 金額約8億元。粗略估計 上述發展項目總投資額起碼有百億元以上。

嘉華國際具憧憬

在二線地產股中,基於以下原因 筆者個人曾覺得嘉華國際(0173)最為抵買。

1).大股東呂氏家族是實幹商人,不用擔心會有明目張膽欺負小股東的舉動,並且作風王道 能與小股東同甘。2).集團負債、市盈率、市账率均偏低、股息率卻偏高。大股東持有超過2/3股份,有私有化誘因。3).本人曾買賣多次 均獲利潤,無疑加強個人對嘉華的信心。

至於後來變心的原因,自然非因筆者是股壇渣男,不願與股票談戀愛。而係時移勢易 經濟大環境劇變。中、港地產業遇正史上最艱難時期。而嘉華主業正處重災區,成績不佳亦是非戰之罪。況且集團持有一項長線投資 1.62億股銀河娛樂股票,價值大部份時間與嘉華國際的總市值相約,可惜能提供的貢獻卻有限。加上近期中港地產業不劑,盈利及派息均有顯著的減幅。現實派的筆者才會轉態 冷待嘉華。

但奇怪的是集團近期的股價 由52周低位1.62元 靜雞雞反彈至現價2.36元 大幅上升46.5%。

翻查最新業績報告(今年6月30日) 收入跌13%、每股盈利跌26%、中期息減50%、現金儲備少了10%,債務總額增加8%.....。真不解為何 嘉華的股價不合邏輯般應跌反升? 莫非真的有好消息跟尾? 例如大股東私有化或將持有銀河娛樂股票全部分發給及股東。一朝官府一朝臣,掌門人先遊。 太子有意釋放出嘉華真實的價值也說不定。

溫馨提示:  上述只是筆者個人猜測,勿 認真! 直至執筆時 筆者並無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京東估值便宜

京東集團(9618)公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上半年業績,總收入按年增長19.3%至6,577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商品收入增長18.6%至5,247億元,服務收入增長22.0%至1,330億元。將於下周四(13日)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令股東最為擔心是公司已參與[外賣鬥燒銀紙大賽],對京東未來的盈利有多大影響。 但阿爺已明言不喜[內卷],估計管理層不敢去得太盡,若然只是100億上下,以京東的規模來衡量,並無甚麼大不了。況且集團亦是中央政府推行消費品,以舊換新方案主要受惠者之一。

財政情況: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現金2,234億元,資産負債比率57%,流動比率122%。集團財技了得,適時分拆附屬上市,將潛在價值釋放。包括京東物流(02618)佔63.27% 價值530億元(港元,下同),京東健康(06618)佔67.36% 1314億元。兩者合共價值1844億元,以相等于京東集團(09618)總市值約45.5%。而快將分拆上市的還有京東工業,計劃中就有京東智能產業。

ATMXJ科技五強中,京東集團估值最為便宜,往績市盈率8.6倍, 預計全年派息維持3.9元,股息率約3.07% 應是五強之冠。

2025年11月6日星期四

財經日誌(11月6日)

恆生指數收報26,485 升550點 成交額2,346億元。而且升勢頗全面 88隻藍籌股中,83隻上升。今日升市大功臣 又係恒指三大重磅股,阿里巴巴升4.1%、匯豐銀行3.05%、騰訊 2.38%。而大型芯片企業 股價升幅更亮麗,中芯國際升逾7%,可惜其在恆指的份額頗輕 僅1.72%,對大市影響有限,華虹半導體升幅超過9%,雖然逾1400億元市值,但仍未成為藍籌股俱樂部成員。

國泰航空(00293.HK)公布,將回購卡塔爾航空所擁有的6.43億股國泰股份,每股約10.83元,涉資69.69億元。以PB 1.35倍 去收購一間盈利波動的航空公司是否偏貴?實在見仁見智,況且國泰的負債不輕,淨負債額563.42億元,半年財務支出淨額14.77億元,債務淨額股份比例109%, 流動比率34.8%,資金鏈並不鬆動!

最新消息:新地投得屯門第16區站第一期物業發展項目。

2025年11月5日星期三

財經日誌(11月5日)

恆生指數收報25,935 跌17點 成交額2,388億元。今早曾跌逾400點,一度跌穿25500水平,但低位買盤湧現,大市幾近收復失地。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報141.29 還差過十年前,「十年樓市都番不到身」,若與2019年8月高峰期比較,更大跌超過三成。加密貨幣價值大幅回調,或許持有者發覺並非想象中安全。強積金首10月收益達到2111億元,人均賺44035元,有否覺得個荷包重咗! 

恆生指數成份股合共82隻,但頭10隻已佔54.23%[有圖],第11-82隻成份股才瓜分餘下45.77%份額。這意味著大戶只需把恆指頭十強的股價舞高弄低,就能控制着大市的走勢。



港交所合理價

港交所(00388.HK) 公布,今年第3季溢利及收入均創歷季新高。股東應佔溢利為49億元,按季升10.31%,每股盈利3.88元。上季整體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2864億元,按季升20.49%。

首3季溢利及收入同樣創歷來新高。股東應佔溢利為134.19億元,按年升44.76%。現貨市場整體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2564億元按年升126.3%。

*若以PE來衡量港交所之合理價: 首3季的平均成交額(2564億)x預測溢利(0.09)x預測PE34.5**÷發行股數(12.68)=627.8元 港交所現價422元。

上述以市盈率及交易收費 去粗略衡量港交所的價值是否準確,網友最好自己判斷。因港交所除了交易費外 還有不少其他收溢 包括新股上市、投資收溢、倫敦金屬交易盈利及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

*計算方程式 資料來自金融人看世界財經台。 **大行高盛預測。


2025年11月4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11月4日)

恆生指數收報25,952 跌205點 成交額近2400億元 高開低收 陰觸!

國內黃金稅收新政策,市場普遍認為對金飾價格不利,一眾金飾股包括 老鋪黃金、周大福、六福、周生生、景福  近兩日股價均有顯著調整,但筆者認為要將新增稅項轉架給顧客 並不容易 畢竟經濟還未全面復甦。若仍看好金價,倒不如直接買入黃金ETF。

見廣告推銷稅務貸款 實際年利率僅低至1%(但未有調研有否魔鬼細節)。再以全新資金作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可達2.65%,息差高達1.65%,好過不少銀行息差收入。

李寧 上市編號: 2331 獲主席李寧先生斥5029萬元增持,在6月13日買入190.4萬股李寧,平均價每股15.47元,其後在16日買入137.45萬股,平均價15.14元。老板真金白銀增持相較公司回購本身股份,更能令投資者增加信心。

挪威主權基金是(Tesla第七大股東 持股1.12% 價值1326億元),將投票反對Tesla CEO Elon Musk所提出的薪酬方案。亦是首個重要股東, 公開反對這個不合理的提議。

Tesla的十大股東: Elon Musk是最大單一股東佔13% 有利益衝 應沒有投票權,甲骨文老板Larry Ellison1.4%,其餘八大股東全屬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及投行。 包括大名鼎鼎的大 細摩、富達、黑石、挪威主權基金、Vanguard Group、Capital World、State Street及Geode Capital 持股由1.1-7.3%不等。餘下約62%權益,多數由散戶/次級基金持有,看來CEO的自肥計劃不易通過。


港鐵未來資本開支龐大

今年3月港鐵(00066 HK.)成功發行30億美元債券,現正申請叧一批250億美元新債,並計劃在港交所上市。以最近業績顯示(直至今年6月底) 港鐵總負債為1913億港元,資產負債比率47.5%,還未計永續債券235.7億港元。就算不計利息開支資本化,半年融資成本仍高達6.2億港元, 加上未來多項港鐵拓展工程的資本投入,集團的財務情況,股東難免有點擔憂。預計發行250億美元債券 保守估計利息就要多付80億港元,與每年派息每股1.31港元所需的金額相約。除非本港物業市場快速回暖,否則單靠集團正常現金流,恐怕不易應付。

當然要籌錢 除了借貸外 還可以賣出資產套現。港鐵總資產4025億港元,能變現的有形資産主要包括: 投資物業937.8億港元、發展中物業426.2億港元、待售物業20.3億港元、現金儲備567.9億港元、應收帳115億港元、應收關連人士款項69.2億港元、有價証券66.9億港元 合共約2205億港元。加上港鐵的信用評級 要再度融資並不困難,所以筆者個人認為港鐵的財務不會出現危機,但是否會影響派息 就真的有點保留。 

港鐵收入相當依賴本港地產相關業務,今年上半年投資物業租金收入就有25億元、物業管理費1.57億元,車站鋪位租金18.34億元,以上三項業務 上半年就提供逾45億元穩定收入,以此規模應可列入香港五大收租王之一。同期香港物業發展錄得55.3億元除稅後利潤,不難發現地產才是集團盈利支柱,至於主業鐵路運輸 象似為市民服務偏重些,但說句公道話 全球地下鐵路服務 不賠本已算夠運 港鐵已幹得不錯。上半年車務收入115億元 EBITDA 39.6億元, 業績相較全球九成同業為佳。


2025年11月3日星期一

新地資金鏈👌

恆生指數收報26,158 升251點 成交額2,286億元。

新鴻基地產(00016)負債總額為1102.1億元,一年內到期債項143.8億元,下星期一派送末期息每股2.8元 需款81.1億元。假設經常性支出例如行政費、利息支出、稅項...等無太大變動。以集團手上持有現金169.1億元、 年內租金淨收入逾200億元及已出售3000伙住宅* 套現350億元。資金鏈已經有所保障。值得一提 在大型地產發展商中,新地非地產業務(酒店、電訊、公共巴士、數據中心、基建及物流) 所佔的份額於偏高,去年就提供集團總營業額高於1/3 及約55億元業績。以此衡量 新地資金鏈已經有所保障,沒有急於賤價放售資產套現的壓力。

*明年計劃推出8個新盤共5000伙。

 

2025年11月2日星期日

股神對美股前景仍有保留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投資旗艦-巴郡剛公佈的截至9月底第三季業績,現金儲備進一步升至3817億美元,創下美國企業史上最高紀錄。相信大眾都明白要知一個人內心的真實看法,不是聽他說什么 而是看他做什麼?

以投資股票譽滿全球的巴菲特,寧願持有破紀錄的現金,都不去增加投資或回購自身的股份。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股神覺得現時的股票已偏高! 他老人家對經濟的前景,甚至連巴郡股票的投資價值都有保留。巴郡已連續3年成為股票淨賣出方;減持規模已累計達1840億美元。對於巴郡來說 甚為罕有。

據資料顯示, 巴郡持有現金及等價物總值高達3817億美元;其中56.3%為美國國債,巴郡就算躺平,單計每年債息收入已超過近200億美元。至於股票投資為2832億美元,五大重倉股分別是:蘋果、美國運通、美銀、可口可樂、雪佛龍。此外值得注意的投資舉動,還有近年持續累積日本五大商社股份 包括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丸紅株式會社、伊藤忠商事及住友商事。市值達235億美元(成本為138億美元),年度股息貢獻8.12億美元。


調研香港寬頻


香港寬頻(01310.HK) 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2.07億元,按年升19.13倍;每股盈利15仙。派末期股息每股18.9仙,連同已派發中期息15.5仙,全年合共派送34.4仙,以現價6.83元計 股息率5.9%與同行比較並無優勢(見圖)。

全年度收益達到111.29億元,按年升4.5%。EBITDA24.51億元,按年增長4%。經調整自由現金流增長9%至6.77億元,淨利潤由0.1億飆升至2.07億元,主要由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增長及融資成本減少17%至7.1億元。

財政方面:直至今年8月底,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92億元,總債務為114.16億 元,淨債務為102.24億元,負債比率為5.0倍,平均借貸成本6.2%,另有未提取循環信貸融資14.70億元。要維持全年派息0.344元水平,涉及資金6.12億元。盤數實在一般。筆者對香港寬頻有點保留,因盈利及派息較同業波動,早前中移動只出價每股5.075元收購香港寬頻30%,相對現價有34.5%折讓。

2025年11月1日星期六

長和的電訊資產價值

有傳長和(0001.HK)正好考慮將其意大利電信Wind Tre與法國電信集團Iliad的意大利業務進行潛在合併的可能性。Iliad意大利業務獨立估值可能超過273億元,合理推斷,長和注入的資產價值也相約,這有望釋放出不少於273億元的潛在資產價值。

較早時長和以相約的方式,將其名下3英國電訊與Vodafone UK合併。合併完成後,長和取得新公司VodafoneThree 49%權益及180億元現金。更不排除將來會把持有的VodafoneThree權益 出售給Vodafone 。而VodafoneThree估值1620億元 即長和佔793億元。粗略估計上述 長和在歐洲電訊資產 所涉及的資金達1246億元。除了英國和意大利外,集團還持有瑞典、丹麥、奧地利、愛爾蘭等歐洲國家的電訊業務及和電香港(00215.HK)約66%權益。

長和集團主要收益來自五大部門: 港口、零售、基建、電訊及其他投資。而電訊業務佔集團總收益19%及EBITDA 25%。但單計電訊部門中的英國及意大利權益 已相等於長和總市值63.1%。

而市場對長和最有保留的 莫過於出售港口資產的計劃有可能告吹, 但退一步來看 就算最終賣不成, 港口業務亦能為集團提供年約460億元收入,EBITDA貢獻逾200億元。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長和(0001.HK)股票權益。


孔夫子門前賣文章

投資者對十月份的股市 心情多少都會有點忐忑  歷次股災不約而同發生在十月 幸好今年十月股市只是調整947點或3.36%  (整個月共20個交易天  7日上升 13日下跌) 可惜兩萬六心理關口 始終得而復失。

至於今個月 應採取什麼策略 以筆者行騎樓底到戴頭盔的謹慎性格 見高自然不追 未買就先評估 若買入該只股票 股價跌了怎麼辦? 而不是買入後 才去想怎麼辦?  經驗早已告訴大家 有時什么都不做 反而會有更好的成績。

有股民批評畢菲特過早沽出蘋果股票 賺少幾百億。筆者聯想起當年不少著名炒家揶揄誠哥睇錯市 中環中心賣錯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