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米集團(1810)決定進入電動汽車市場,市場普遍對集團[不務正業]有點保留。況且該行業龍頭-比亞迪 確是幹得十分出色,成為電動車生產量全球之冠,更重要的是過了燒銀紙階段, 近3年累積盈利近千億元,已具基本因素支持。照當時形勢,要與比亞迪爭奪市場份額 談何容易。股民就以真金白銀話給雷老總知他們的看法,8月5日股價跌至16.4元。
但出乎大眾所料,小米以新丁的姿態進入電動汽車業,這個競爭激烈市場,並且幹得有聲有色,銷情及交付狀況均勝預期。集團主業(智能手機、物聯網、互聯網服務),同樣能夠交出不錯的成績 更加錦上添花,令集團整體的發展策略進入了雙引擎增長模式。這個美麗憧憬何止值千金!
小米集團股價亦又2024年8月低位16.4元,急升至25年3月 57.65元,足足升了2.51倍。精明的小米管理層怎會錯失良機,適時配售8億新股 每股作價53.25元 集資426億元。依靠本業盈利及現金流 加上配股集資所得 集團應在可見將來,不缺資金擴展電動車業務。
近日小米集團又公布一行令股東振奮的消息,今年第二季電動車及人工智能等創新業務經營虧損已大幅收窄,下半年有望開始盈利。小米管理層的確能幹,短時間內就能把這項新業務開始提供貢獻。但相關領域已投入超過330億元資金,因此累計虧損依然可觀。
華泰證券在最新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科技股七巨頭」包含騰訊、小米、阿里巴巴、聯想、比亞迪、中芯國際及美團。這七家公司涵蓋電子産品、電商、手遊、雲計算、半導體、智能終端等領域,市值雖然難與Magnificent 7相比,但市值合共都有近14萬億元*。
*計埋A股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