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網誌純屬個人文章,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決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2025年11月24日星期一

財經日誌(11月24日)

恆生指數收報25,716 升496點 成交額3,026億元。大成交升500點或許是好友顯實力,挫挫淡友的氣焰,令淡友有所故技 不敢去得太盡。好明顯[友好資金]在低位已累積重貨,大把籌碼與[非友好資來]一舖世紀之戰。

大行中金發表報告,恆生指數成分股將於下月8日納入新成員信達生物,將佔權重為0.91%,藍籌股總數亦增至89隻。因此恒生指數權重股比列,將會有輕微變動。

佔份額最重的三巨頭: 阿里巴巴所佔份額將由9.17%降至8% 預計流出金額26.6億元、滙豐控股由8.53%降至8% 流出金額12億元、騰訊控股由8.18%降至8% 流出金額4.09億元。到時三巨頭所佔恆指份額同為8%。流出的金額 相較三巨頭嘅市值衡量,只屬小菜一碟,對股價影響甚微。三巨頭市值合共105,029億元佔港股總市值21.86% 佔藍籌股總市值則為24%。

今日焦點股-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將於明日公布業績,看北水資金流向,上周五錄得約12億元淨流入,為港股通三大活躍股份之一,莫非又係spring duck行動!

根據資料顯示,2021年7月軟銀對阿里巴巴持有約53.9億股或佔24.8%,其後不斷減持,2025年3月,軟銀持有阿里股份降至6.31億股或佔3.3%。天曉得何方神聖做了接盤俠? 或許事有湊巧,阿里的股價由年初至今已升幅近倍。筆者聯想起 當年匯豐沽清平安保險後,平保的股價才大升。

今天恒指升了近500點,頭號功臣非阿里巴巴莫屬,股價曾升近6%,高見156.3元,全日成交額超過300億元或相等於大市總成交額1/10。阿里升幅需非藍籌股之冠 但他佔的份額最重 所以對恒指升幅貢獻最大。




2025年11月23日星期日

盈富基金

恆生指數成份股(藍籌股)含金量雖已今非昔比,有重量不重質的感覺,由最初30隻增至89隻,增幅近3倍,象有點濫於充數。但無論如何 成份股都具備一定的規模,況且89隻藍籌股中,Top Ten 就佔去超過一半份額,成員清一色全是百億美元級大企業,尤其是股王-騰訊控股 市值更是超過七千億美元的國際級巨無霸。

市面上恒指ETF不算多,以盈富基金(2800.HK)最具代表性,現價報25.36港元 相對恆生指數25220點 十分貼市,而且自上市至今,盈富基金均有股息派送,去年股息率為3.03%,市值1391億港元,單日成交額超過180億港元,就算遇到大額成交 也沒有問題,況且盈富基金絕無破產的風險。

東方表行派息慷慨

東方表行(00398.HK)公布9月止六個月中期業績,收益16.18億元,按年下降10.1%,中期純利1.01億元跌15.6%, 中期+特別息 每股合共派送20.8仙,派息率近100%。

財政狀況良好,持有現金儲備9.79億元,並無銀行貸款 負債資產比率為零,流動比率3.85倍,PB0.93倍。公司往績盈利一般,頗為波動,幅度介乎2億-3.63億元之間,幸近5年業績全屬正數。集團最大吸引力,是管理層派息慷慨,今次中期及特息合共0.208元(明年1月8日才除淨)。以現價3.46元計,半年就可收到超過6%股息。


2025年11月22日星期六

屈臣氏估值267億元?

據星島網2025年11月21日報導 :長和傳分拆屈臣氏於港英兩地上市 集資156億元。現今屈臣氏集團由長和持股75%,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持有25%股權(2014年以57億美元向和黃購入,即當年整間屈臣氏估值228億美元或約1778億港元)。

據淡馬錫報告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屈臣氏集團的估值約46億新加坡元,折算約267億港元。筆者對報道有點困惑,近十年未聞屈臣氏集團在投資上有重大失誤,何解11年後 估值竟貶值85%?

屈臣氏是全球最大的國際健康與美容零售集團,目前於全球31個市場經營1.7萬家線上及線下(O+O)門市,旗下品牌包括屈臣氏、百佳超市、豐澤電器、屈臣氏酒窖等,每年服務超過60億名顧客。去年屈臣氏集團營業額1902億元,按年增長4%,EBITDA錄得256億元,按年持平,佔長和整體EBITDA約兩成。一間如此規模龐大兼備穩定利潤的著名企業,今年三月竟然僅估值267億港元?

新股解禁期將至

2024年1月15日恒指曾做15220點,昨天收市 恆指報25220點,不足2年恒指升了1萬點。市值由31萬億增至48萬億元,增加了17萬億元(期間上市公司增加了56家至2665家 對總市值增加亦有一定的幫助)。 17萬億是一個什么概念?這筆錢約分派給全港市民,每人可以分到226萬元。因此近日區區600點的調整,實在沒什麼大不了。但居安思危 亦應調研一下可見將來會有什麼政經事件須加留意。 

據[信報]報道 近期將會有不少新股解禁期將至,相關股份涉及金額高達1938億元,僧多粥,影響供求平衡 對大市始終都是弊多於利。聯儲局五時花六時變,暗示下個月未必會減息。地緣政治不但沒有舒緩跡象,還變得更加嚴峻。當然若所有隱憂都得以解決,恒指那會是現今水平? 高又不敢追,跌又不敢買,又能靠什么進階? 躺著都發達 前題是已經持有優質的資產。投資之前只要撫心自問,自己對買入的資產了解多少,在最壞的情況下能承受多少損失,做完一切人為所及的因素,就應該去馬,就算他日不幸失敗,最低限度亦對得起自己的血汗金錢及對自己有個交代。

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11月21日)

恆生指數收報25,220 跌615點 成交額 2,857億元。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道,長和(00001.HK)計劃將屈臣氏集團在香港上市,集資額約156億元,預計明年上半年啟動IPO。據筆者了解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最少要有15%由公眾人士持有,假設今次集資金額相等於15%屈臣氏權益,整間屈臣氏估值將為1040億元。估值還低於11年前,似乎有點不合理。(2014年和記黃埔出售25%屈臣氏權益給星加坡淡馬錫控股,作價440億元。即整間屈臣氏估值為1760億元)。若然今次以打個四折上市,合理推斷 就算長和願意,淡馬錫亦不會贊成。

藍籌俱樂部添新貴,信達生物將成為第89位成員,下個月18日生效。以今天的收市價87.25元計,信達生物市值1795億元。論市值該夠資格,但業績連續5年見紅,多少都會對恒指的整體估值及盈富基金的派息,有輕微影響。

今天恒指大跌超過600點兼2857億元大成交,當然不妙。原因眾說紛紜,有說國際投資大戶醒覺科技股估值偏高 以致觸動拋售潮。中國科技五強,除了小米有輕微升幅外 餘下四強*股價全都見紅。而傳統經濟重磅股 匯豐、友邦、中移動及建行 股價亦差強人意。恆指八大金剛走勢轉弱,都係那句話 謹慎為上。

*餘下四強包括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及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