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網誌純屬個人文章,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決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要去有魚的地方釣魚

據富途牛牛資料顯示 近10年美股升幅最勁10隻股票 升幅由9.24倍-308.8倍。當然投資者就算期間買美股 也未必能賺到這麼多 但要賺到象樣的回報 卻難度不大。美股是個相當成熟市場 散戶比例僅19.1%。只要權重股上升 專業金融機構 尤其是傳統的長線基金 想要找到間賠錢的都不易。而美股基金持貨比例最高的3大重秤股 由2015年至今 亞馬遜升了10.7倍、微軟升9.6倍、蘋果升9.2倍。我家的恆指10年間跌了逾6千點或22% 長線不蝕已屬高手。 智者早有名言: 要去有魚的地方釣魚。


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勿貪高息

有傳聞香港科技探索(01137)有賣盤可能 股價由1.66元升至1.95元或17.4% 但公司迅速發聲明,不悉股價及成交量上升原因  而且並無任何有關公司賣盤的計劃 股價隨即急回至1.76元。以此價計 股息率高達21.6% 下月22日才除淨 看似吸引 實質涉及特別股息。而公司前景一般 市場小競爭大。欲購入者應撇除特別息因素 才去衡量公司的投資價值。派息完成後 集團的現金儲備將減半至2.41億元。 

題外話:  據資料顯示全球最大軍火出口國為美國 佔整個市場43% 難怪山姆大叔這麼喜打仗。好少生意利潤率會高過賣軍火 賺到錢再用於研究新武器 質量齊升 無疑難找到競爭對手 況且人類基因中 獸性份額象揮之不去 似終相信武力才是硬道理 所以軍火商 生意永遠無憂。  

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一山不容二虎

有一種撲克牌遊戲叫話事牌 (Show Hand) 刺激之處是只要有擔量 弱牌都能勝強牌 關健在於是否能嚇倒對方 相信你靠著未開的底牌會贏到他。特朗普似乎好喜歡這種遊戲 成日嚇對手無牌就快些認輸 投降輸少些。但他今次可能踢到塊鐵板 因中國副牌*一點都不弱。在中國成為全球老二那一刻  這一仗已在所難免 只係早打和遲打問題 祈望大家都是文明人 決戰只局限在經濟層面 熱戰就萬萬不可。否則人類打第四次世界大戰時 好可能是用石頭去交戰。

*中國有乜牌? 根據全球第一洋大行-高盛的數據,美國投資者持有價值超過 8000 億美元的中國股票。當中,美國機構投資者目前持有約 2500 億美元的中國 ADR,佔總市值的 26%;持有的港股則有 5220 億美元,佔市場總額的 16%,另外亦持有約 0.5% 的中國 A 股。

Vs中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金融資產,總額可能達到 1.7 萬億美元,其中約 3700 億美元為股票,1.3萬億美元為債券。

若雙方在同樣的極端情況下清空對方資產 誰怕誰多些亦說不定。


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In God We Trust

美國國債向來被視為無風險資産 並無違約可能 最多係美聯儲局買多幾部印炒機就攪掂。山姆大叔擁有最強戰力 只有它打人 無人敢打它。因此全球有甚麼風吹草動 資金就必然擁入美國 美滙想不強也難 資金滿瀉 新發行的國債 自然不用付高息去吸引買家 。舊的債券因債息依舊 債價上升的機會甚高 這就形成一個皆大歡喜的泡沫。

七O年代初仍是金本位 美國因越戰而缺$ 就單方面放棄金本位 改為依靠In God We Trust 去決定印多少美鈔 因此黃金價格在幾年間狂升數十倍。金價狂升 全球央行將主要外匯儲備轉為美元。因此美刀的需救就爆炸式增加 順理成章變成為最強通貨 近乎所有國際商品的報價 都以美元貨幣單位。  精明的美國佬當然明白 地球的資源有限 但印的鈔票卻可無限 所以自己大把資源不開採 多印鈔票去買別人的更化算。既是資本主義的老大哥 明白亂印鈔票 好快會變廢紙 就印鈔之餘 再印債券去舒緩因天文數字的貨幣供應 所做成的不良影響。

但今次卻例外 近期債息應跌反升 如此反常 多數有古怪。或許地球邨的民眾終於醒覺 美債並非[零]風險 超過36萬億美元負債  就只靠In God We Trust 加上 2千多億美元外匯存底去鼎著 實在令人擔憂......待續。


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Sierra Sea 項目 或許見紅

據資料顯示: 新鴻基地產正推出西沙Sierra Sea住宅項 首批住宅單位數目781伙  整個項目共9500伙 發展資金逾600億元 還未計期間利息支出及銷售成本 以現時樓價衡量 整個計劃好大機會見紅 但無論如何 套現約500億元 若用作減息 每年理應省卻逾20億元財務支出。

筆者個人認為Sierra Sea佩套設施吸引 適合退人士 但交通則一般 上班一族就麻煩 加上後續供應多 升值潛力較弱。

新地向來是地產股中首選 但時移世易 以現時綜合條件衡量 相較持有464億元現金儲備的信和置業 (已相等於其巿值67.4%) 就安全兼扺買得多!


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收息期開始

美國白宮剛發文指,由於中國向進口美國貨加徵報復性關稅,進口中國商品現面臨最多245%關稅。其實這聲明的意義已不大,因245%和2450%都和禁運無大分別。既然已退無可退 就和花旗特朗普政府鬥捱得耐吧! 反正兩年後的國會選舉 最多三年零八個月後 美國政府有9成機會要換界。而香港強積金美股基金單月淨流出高達60億元 正好顯示出香港大眾的投資智慧 亦有一定水平。雖然重磅股業績期已過 但股息派送期才剛開始 股市無疑會多了一鼓購買力。直至今年上3月底 港股總市值為399527億元 未派未期息平均息率為2.3% 再減去重壘股部份 股東們能落袋的股息估計應有約4500億元。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長江基建值得逢低吸納

長江基建(1038.HK)資產的確實價值甚難估計 但筆者就試圖租略計算一下: 長建直接持有40% UK Powers Network權益 價值616.2億元、30% Northumbrian Water 24億元、7.67億股香港電能實業367.5億元。以上3項資産共值1007.6億元* 已相等於長江基建總巿值1206.9億元的83.4%。

1)集團在英國的資產除了電網及水務外 還有Northern Gas Networks、Wales & West Utilities、UK Renewables Energy及Phoenix Energy。2)澳洲及紐西蘭的資產就包括澳洲的SA Power Networks及紐西蘭Wellington Electricity 溢利貢獻合共19.7億元。3)歐洲大陸業務之溢利貢獻為6.07億元 主要來自德國 Chargemaker GmbH及瑞士 Alfred Aubort SA。4)加拿大的Canadian Power及Park’N Fly 溢利貢獻為5.24億元。5)香港(不包括電能實業)及中國內地業務溢利貢獻為1.32億元。主要為香港的混凝土業務錄得較高之溢利貢獻。

集團的財政屬健康水平 負債總額為192.4億元 現金儲備81.05億元 負債淨額111.36億元對總資本1423.79億元 淨額比率為7.8%。

筆者個人評論: 長江基業務主業為公用及相關事業 特點為穩陣 飽不死 餓不壞。但非全無風險 例如地域政治及匯率波動。但標準普爾繼續授予「A╱穩定」之信貸評級。亦增添了投資者的信心。估值方面尚算合理 集團總市值減去3項資產*(1206.9-1007.6+負債淨額111.36億元) 相等於1-5項資產只出價310.6億元賣給你 加上管理層無可挑剔的派息紀錄 值得逢低購入。


寧德時代(300750.SZ)

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獲批在港上市,有望最快5月份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預計籌資50億美元至70億美元(約390億至546億港元),有望成爲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招股案。坦白講 現正在港交所上巿公司已超過2600家 量方面已十分足夠 但質方面就.....。象寧德時代般的萬億級實力巨企 就多多益善 一間成功的交易所 無番幾十間世界級企業上市 又怎配稱為國際金融中心。

寧德時代(300750.SZ)在上交所的市價為每股228.15元人民幣 市盈率19倍 股息率2.53% 市值10046億元人民幣。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上車雖不易 落車卻更難

特朗普稱將就半導體展開關稅調查 澄清無豁免電子產品關稅、仍需付[莫需有]或稱[芬太尼]的特別稅。但因此消息影響到股市波動所涉及的資金 可能夠買條航空母艦 但有誰個證監會敢去調查花旗政府的高層?  炒股只爭朝夕 無為過份認真 因過到海就係神仙 但長線卻一定要注重投資價值 別無他法。沈大師終吐氣揚眉 三大預測中其二 (金價及樓價) 。旦願他不象筆者般只講不做 贏了口舌之爭無乜用 真金白銀落袋才實際。大發展商再現[呼吸計劃]賣樓 切記要看清條款 量力而為 因上車雖不易 落車卻更難 賣錯樓或許和取錯妻同樣淒慘 因在香港 買錯樓要換過間更好的 和取錯妻想換過更好的 同樣非常困難呀!  

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財經日誌(4月13日)

今次史上最嚴重的關稅戰 可怕之處在於其始作俑者不按理出牌 反而象個玩世不恭紈絝子弟  甚麼重大決策都以個人喜惡及心情來判斷。對他來說 最重要是[好玩]。含著金鑰匙出世 不知人間疾苦 又缺同理心 乜都玩厭了 就去攪世上最刺激的遊戲-[政治] 真係死得人多。

大、細摩都出了季績 表現均勝於預期。大摩強調客戶新增資產淨值940億美元 而細摩則強調 流動資産豐厚 持有 1.5萬億美元的現金和有價證券。至於巴郡更破天慌持有逾3千億美元現金儲備。大、細摩及股神    三條大鱷同樣以實在行動表達對後市的看法。


2025年4月12日星期六

錢小含意大

據聯交所的股權披露顯示,李嘉誠基金會近3個交易日增持長實(01113.HK)336萬2千股涉及資金9873萬元 每股平均價約29.36元 持股由10.7%累增至10.8%。若計及家族以其他機構名譽持有的長實股權 誠哥一族所控制的權益 將增至由48.76%或17.07億股。

全世界都話誠哥撤資 何解又去增持長實? 話雖對首富家族來說 這筆小錢只相等於家族兩、三天的收入 但大少個鐵算盤又怎會容計這事情發生? 合理推斷 長實的確好扺買或另有大deal跟尾! 

現價29.25元 市盈率7.5倍 市賬率0.25倍 股息率5.95% 市值1023億元。 


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Billy感言

拿破崙的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一隻獅子帶領的九十九隻綿羊可以打敗一隻綿羊帶領的九十九隻獅子。想不到兩百年後的今天又一實例擺在眼前 唯一有點不同的是那隻带領獅子出征的領頭羊 卻善於裝飾 遠看甚似一只威猛的雄獅。 若然筆者是花旗公民 我好想問 特朗普總統 你可否行近些  因為我係大近視 你行近些才能看清楚你究竟企在那一邊?

據美國霍士財經網 又係引述消息報道 在花旗上市的中概股有再陷退市危機。筆者都想知這危機何方會傷些? 外資含戾沽出中移動才不過三數年間之事  當年敢接貨者今天誰會後悔? 退一步海濶天空只是弱者無奈的自我安慰 有能力自衛者仍一忍再忍 屬於自虐行為。努力自強的最重要回報是會受到尊重而非憐憫!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財經日誌(4月10日)

恆生指數收報20,681 升417點 成交額3,955億元 若沒有護盤資金落場 那會有近4千億元的成交額。但外圍政、經亂七八糟 是危是機 只有天曉得! 傳統被視為最佳的避險金融產品-美國庫券更是一反常態遭到拋售,10年期債息曾抽升至4.5厘以上。不要小看那幾十個點子升幅 因每升25點子 美國聯邦政府每年就要多付超過7000億元債息! 日本早已迅速澄清與它無關 而市場揣測拋售者或許是中國政府 因在地球村內 既有心(有大量美元儲備)兼有力(夠膽向美國說:No的國家)並不多。


便宜莫貪

筆者向來喜歡投資地產相關資產(包括自住物業、地產股及房託基金)。因此板塊較易估值 再加上香港樓價神話 早已深入骨髓 自然會影響了的客觀判斷 近年最失望的誤判是新世界發展(00017)。 2020-25年間股東權益減少331.9億元 (還未計期間兩次供股集資合共263億元) 總負債卻大增逾1000億元。去年底 淨負債/權益比率高達95.5% 銷售物業貨尾單位1340個(看圖)。


近年新世界亦賣出不少優質資產 包括60%新創建權益、全資擁有的荃灣愉景新城商場、觀塘KOHO商廈、新蒲崗貝爾特酒店,西貢傲瀧商場、元朗溱栢多間地舖及本港各處逾千個車位....。因此每年就少了數以十億元計的稳定股息及租金收入。而為了再度融資成功 集團已近乎押上所有貴重資產作擔保 前景實在難以樂觀 更不要象筆者般淺視 貪估值便宜 又高估了母公司的財力及家族對其祖業的眷戀情度。

題外話: 美國將對中國徵收的關稅提高至125%,立即生效,並對無採取報復的國家,其關稅暫停90天執行,特朗普擺明公報私仇 集中力量對付中國。但港股卻不跌反升 今早恒指曾大升逾900點, 除了挾淡倉外 筆者找不出別的原因。


2025年4月9日星期三

股市重災區之藥品業

恆生指數收報20,264 升136點 高低波幅1180點 成交額4,123億元。坦白講好友已盡了本份 好好睇睇都鼎著兩萬大關收市。中、美爭拗持續 Apple Inc 及 Tesla在國內的資源不少 會受到多大影響 不能忽視。 試看美資金沙中國及永利澳門的股價 今日就破了52週新低。而藥品板塊同是重災區 看藥明系3員股價 今個星期首3個交易天 股價就累計調整了四份之一(看圖)。


  


小人物看重銀紙 大人物看重面子

執筆時美國已向所有中國貨徵收104%關稅 。全球未來是否有安樂日子過 全賴於花旗[王安石]的變法是否成功。若遲些花旗人民生活質素大倒退 美方就必敗無疑  因花旗人民不具能耐去忍受本可避免苦日子太久  到時必然會怪罪於他們那位不吃人間煙火的大總統 兩年後的國會選舉 就能建真章。筆者個人良好意願自然是希望花旗元首有點同理心 實事求事 雷聲大 雨點小 見好就收。但小人物看重銀紙  大人物看重面子 赿攪赿大劑的機會甚高。恒指半日跌312點、成交2077億元。 


2025年4月8日星期二

自求多福

經濟市最易判斷 只要數據正確 贏面會較高; 政治市就複雜得多 因涉及各領導者的個人性格 意識形態及信念。政治市若單從個$字去衡量 出事的機會甚高。但這還不是最惡攪的 ; 因世上最難預估的是醫療問題市。 

都不知太平洋對岸那位洋霸主想幹甚麼?  朝令夕改 指鹿為馬 先廢了鄰國鐵幹兄弟般的情意 還要吞埋其國土 再與全世界為敵。 有不少所謂[智者]覺得此君敢作敢為 雄才大略。或許筆者並非智者 總覺得某君似個精神病患者多一點。

而個人推斷 這次不是個經濟或政治災難市 而是個醫療事故問題 我們能做的 就只有自求多福 。





    

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股災

 恆生指數收報19,828 大跌3,021點 或13.22% 成交額6,209億元。

連破了港股單日下跌、成交額及83隻藍籌股全線向下的歷史紀錄。 看盤路 大户要錢不要貨 散戶撈底卻愈撈愈扺! 外資自身難保 國家隊亦分身乏術 本地財閥 不是有心無力 就是有力無心 散戶就算連開飯錢都押上 也只係坏水車薪。都係那句 以價值投資衡量現價港股已具吸引力 但要先問自己 輸得起幾多 才好出手。祝大家都好運!

6大重秤藍籌股 全軍盡墨 (看圖):


 


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天涯何處無芳草

股神成名作之一 可口可樂 近10年股息年年有增無減 由2015年每股派息1.32美元 增至去年每股1.94美元 增幅47%。而10年前股價40.55美元 現價69.93美元 增幅72.4%。

天涯何處無芳草 美國有好的收息股 港股同樣有 記憶中就有: 

1) 腾訊控股 2015年每股派息0.47港元 增至去年每股4.5港元 增幅8.57倍。而10年前股價148港元 現價497.8港元 增幅2.36倍。

2).友邦保險 2015年每股派息0.69港元 增至去年每股1.75港元 增幅1.53倍。而10年前股價51.8元 現價59.65港元 增幅15.1%。

3).長江基建 2015年每股派息2.15港元 增至去年每股2.58港元 增幅20%。而10年前股價65.8元 現價48.1元 跌幅26.9%。

4).香港電訊 2015年每股派息0.54港元 增至去年每股0.78港元 增幅44%。而10年前股價10.38元 現價10.6元 增幅2.1%。

*騰訊控股及友邦保險 曾派送特別股息。

*美股雖繳付30%股息稅 港股則免稅。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股市調整

據市場數據顯示,以特朗普重返白宮並開始第二個總統任期前的1月17日至今,美國股市累計蒸發約11.1萬億美元。單計周四和周五 合共市值就蒸發約6.6萬億美元,相等於港股總市值1.3倍,為史上最大的兩日市值減值。其中道指跌了近4千點,SP500跌了超過1成,納指就最傷 跌了11.8%。好明顯 特朗普已開始[拗底],並意圖逼鲍威尔減息。 但老飽今次硬起來 象要依數據辦事。港股ADR預計恆指下周一低開1,834點 報21,015點。


  

2025年4月4日星期五

個人與世界的一場大博奕

全球政經形勢劇變 主角當然美國總統特朗普 上任約一季 就給地球村帶來不停的驚嚇。昨天的新關稅政策 明顯是七傷拳 看美股的即時反應就知 粗略估計 增收的關稅令美國政府多收超過9千億美元稅款 令特朗普政府有減低收入稅、利得稅的底氣。但這是基於外國不會採取報復的情况下才能成事 有可能嗎? 好明顯 這次博奕成敗在於那方較為捱得! 約兩年後美國兩會又到選期 到時美國人民生活質素會如何? 將是特朗普維新政策成敗的第一個關健時刻 最遲待下次美總統選舉期(2029年)前就真的能見到真章 因美國的選民未必有耐性等下去。而我般小人物就只好綁好安全帶 靜待巨變!


 

2025年4月3日星期四

關稅猛於虎 2

今次越南對等關稅率為46%、泰國36%、中國34%、印度26%、南韓25%、日本24%、歐盟20%.....。歐盟及加拿大已聲明會報服。特朗普總統真誇張 以花旗一國之力 向全世界挑戰。單靠喪加關稅就能使國家強大? 歷史早已話給我們結果會如何! 喪普有多喪 本來不關我們事 但他是美國總統 他的倒行逆施 全球不知會有多少無辜者會受到連累 真無奈! 

國內4大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行)配股共籌了5200億元 已備足彈藥已防萬一。

看經濟一周 有溫馨提示 索羅斯冇咁講過 發達好簡單 全靠乜師奶啲冧巴。巴菲特也冇咁講過 理財嘅真諦 將啲錢交晒卑老婆。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10大上市公司

1.騰訊控股(700)現價504元 巿盈率22.6倍 股息率0.89% 市值46376億元。

2.阿里巴巴(9988)現價130元 巿盈率30.3倍 股息率1.25% 市值24697億元。

3.中移動(941)現價83.35元 巿盈率12.2倍 股息率6.07% 市值17293億元*。

4.建設銀行(939)現價6.93元 巿盈率4.96倍 股息率6.24% 市值16660億元*。

5.滙豐控股(005)現價88元 巿盈率9.08倍 股息率7.7% 市值15618億元。

6.小米(1810)現價44.55元 巿盈率43.9倍 股息率N/A 市值11546億元。

7.美團(3690)現價157.8元 巿盈率25.3倍 股息率N/A 市值9640億元。

8.中海油(883)現價18.84元 巿盈率6.11倍 股息率7.95% 市值8391億元。

9.友邦保險(1299)現價60.2元 巿盈12.5倍 股息率2.92% 市值6437億元。

10.網易(9999)現價165.2元 巿盈率16.74倍 股息率2.43% 市值5304億元。

*只計H股市值。


2025年4月1日星期二

關稅猛於虎

關稅是一種七傷拳 淺看象捐人利己 長看講得俗些是[捉蟲] 歷史早有教訓 但糖衣毒藥 往往有其市場。對財經稍有知識者都明白 長線來說 現金是最糟糕的投資 幸我在80年代初 看了信報有位叫思聰的分析師推介 以存股代替存款 只要量力而為 勢色不對就算不清貨 起嗎都要劣貨全清換好貨 當年好股並不難找。 滙豐、恆生、兩電一煤、加上已成名的華資地產雙雄 長江及新地。 只要夠能耐作長線投資 你想賺十倍以下 均能達標 無他 全因當年香港正處於經濟起飛時代 買乜資產長線都近乎贏多輸少。不象現今就算是投資高手都會出事 就算要求卑微到 [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 都不大容易!

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

愈多債愈富貴?

美國是全球最強的國家 但同時亦是負債最重的國家 看似有點矛盾? 但數據顯示花旗國債高達36萬5851億美元或相等於730間滙豐銀行的巿值總和。每年利息支出佔政府總收入的23%至1.12萬億美元。國家理財政策與其國民理財模式近乎一模一樣  全賴借債渡日 而所發國債有相當大份額需依賴外國支持 能否再融資成功 亦是花旗政府能否正常的關健所在 問題是她的新元首 卻不知受了甚麼刺激 竟開罪晒除了油元外的所有債主 這最終將導致花旗國的經濟悲劇性的結局 最慘的是好大可能連累埋不少無辜國家。

昨天去了珠海一日遊 到山姆會員商店行下 象Walmart經營模式 貨多量多 我周日去見太多人 改今早才去 人不多 但看似港人的僱客買貨卻好豪爽 成架購物車都滿載 怎帶回港呢?







2025年3月29日星期六

中國銀行逢低吸納

中國銀行(3988)去年業績亮點: 收入、純利及派息 按年均有輕微上升 在此困難時刻 已算交到到功課。而買得中銀的投資者 段估都不會是炒家 就以中銀A股為例 最大股東是中央匯金佔64.13% 去年就收到來自中行A的股息高達457.6億元(人民幣 下同)。
大型內銀近年受內地持續降息影響,中國銀行淨息差按年下降0.19厘至1.4厘,基於國策 預計仍有下調空間 對利息收益會有些影響 去年中行淨利息收入 按年下跌3.77%至4489.34億元。 幸不良貸款率按年跌0.02個百分點至1.25% 及信用減值損失按年跌3.79%至1024.63億元,足已彌補息差的影響。
以中國銀行的綜合條件 極為適合作為養老食息資產 但現價處於52週高位 除息後的股息率不算吸引。 只宜候低位慢慢儲貨。

2025年3月28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3月28日)

外媒引述消息指,長和(0001)*正考慮將集團全球電信資產在倫敦上市 估值高達150億英鎊 (約1512億港元)。長江一號個百寶袋內 究竟仍有多少件貴重資產 或許只有李家父子才知道。所以就算碼頭賣不成 對長和來說 也不是甚麼大不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 我對老李有信心 始終會和氣收場。

傳新世界發展(00017)提議將其最具價值的核心資產Victoria Dockside**作抵押,以取得最多156億元的額外貸款。長和的資産有價有市  新世界的資產卻有價無市 因它的貴重家當 全是地產相關資産 收取的租金作估值依據亦合理。問題是以現時的商界環境 過百億元的物業大deal 要找買家並不容易。

*本人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據彭博估計,Victoria Dockside估值約880億元,約佔新世界發展總資產值約20%。

電動車大抽水

今個月 3大電動車廠不約而同批價集資合共逾900億元 有評論恐抽乾市場資金 但不要忘了初心 股市的首要供能就是為商家提供多一條融資渠道 尤其是集資所得是用來加碼發展 不應受到非議。

比亞迪(1211)宣佈配售近1.3億股新H股,集資約435億元,於經擴大已發行H股數目約10.8%及經擴大已發行股份總數約4.3%,每股配售價335.2元,

小米(1810)公布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8億股,佔擴大後股本約3.1%;每股配售價53.25元,集資額426億元。

蔚來汽車(9866)配售1.368億股A類普通股,配售價為每股29.46元,以蔚來同日港股收市價32.55元,折讓約9.5%,集資約40.3億元。

中國銀行(3988)去年純利按年升2.6%至2,378.4億人民幣(下同) 派末期息12.16分人民幣。四大內銀有個特點 業績及派息均齊上齊落。合理判段 稅後公佈業績的工行、建行及農行 業績多會不過不失 而派息也不會减少。


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

調研嘉華國際

嘉華國際(00173.HK) 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營業額71.87億元,按年升17.8%。純利3.35億元,按年跌58.2%,每股盈利10.63仙。全年派息9仙,上年同期派0.16仙 减43.7%。以現價1.9元計 市盈率17.8倍 股息率4.73% 市值59.9億元。

業績及派息實在一般 憧憬分派銀河娛樂股票權益又落空 使嘉華國際的吸引力大減。今後 最大賣點 仍是PB超低 僅0.15倍 或每股資產淨12.7元。正面消息為負債大減至權益比率12%及仍有分派嘉華股票的希望*。

*集團持有銀河娛樂1.62億股 價值51.84億元或嘉華國際總市值86.5%。


2025年3月26日星期三

港鐵負債再增磅

港鐵(00066.HK)發行3批美元債券合共30億美元 年期分別5年期 4.375%票息 佔5億美元、10年期 4.875%票息 佔10億美元、30年期 5.25%票息 規模15億美元。(相對美國庫同等年期息率分別為4.07%、4.32%及4.66%)。可見國際金融機構對港鐵的財務實力 仍具信心。直至去年底 未計上述債券(約234億港元) 港鐵總負債為775.68億港元、 現金儲備278.8億港元、淨負債權益31.6%。每年利息開支10.7億港元、計埋未來需付債息 財務費用就多了成倍。

未來3年港鐵資本開支預計為908億港元 單靠正常營運現金流應不大足夠 (去年底港鐵總收入600.11億港元,列帳盈利為174.7億元 但其中包括業績頗為波動的物業發展利潤106.2億元)。

幸以港鐵的商譽 借賃金額只要不太離地 應問題不大 但持貨者若望未來股息有所増加  確實難以樂觀 以現價26.1港元計 股息率約5% 市值1624億元 吸引力一般。


調研長江基建

長江基建(1038.HK)作為公用業板塊的藍籌股代表之一 確實真其吸引之處: 1).業務集中於收入穩定的基建相關業務、地域亦相多國際化 有利分散風險。2). 財政情況良好 淨負債額對資本比率僅約7.8%  現金及銀行存款81億元。3).自公司上市以來 派息持續增長。負面消息: 大股東近日涉及政治紛爭 結局難以預測。1).華商背景多少都會受到歐美國家歧視。2).老掌門已96歲 但集團現正處多事之秋 少舵主是否具能耐 擺平潛在隱憂 仍是個疑問。3).公用事務股 稳陣有餘 進取不足。 長建作為收息股還算合格 但作為增長股 筆者就有點保留。  

2025年3月25日星期二

小米變大米

小米(1810)公佈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8億股,佔擴大後股本約3.1%,每股配售價53.25元,集資426億元。從正面方向想 承大市暢旺發新股集資也屬明智,同時亦有大戶去接貨,足證小米的確有其吸引之處。或許我們應改稱1810叫大米,市值逾1.3萬億元,怎計都不算[小]啦!

據港交所統計 於2025年2月底港股總市值為39.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9萬億元或30%。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973億元,較上月的1,438億元上升107%,並較去年同期的900億元上升230%。今年首兩個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22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36億元上升138%。而最大得益者自然是港交所(388),筆者個人認為港交所的股價仍有上升空間。

資料顯示:去年底香港地產商貨尾單位高達18,873伙  預計今年有近17,000個全新盤供應,兩條數加埋合共35,873伙。供求依然失衡 最麻煩是業界中不少已出現財務不妥的跡象 怕的是市場要錢不貨 樓價變得易跌難升。


2025年3月24日星期一

財經日誌(3月24日)

近年的樓災 長江實業(01113.HK)的管理層 充份表現出對本港樓市的獨到眼光 超高價沽出中環中心套現超過400億元 在樓巿大幅調整前 財政仍良好的情況下 仍捨得止蝕 大幅劈價去搶奪已漸趨貧乏的樓市購買力。但眼光更準都無用 因政治永遠凌駕在經濟之上 李家想要恢復過往 在香港商界呼風喚雨的日子 以屬不切實際。

明顯地李家已按排好N條退路 試看原本專責系內地產業務的長江實業(01113.HK) 早已不務正業 集團在基建及英式酒吧業務的收入 就佔去集團總收入70.1% 回流的資金主要用作投資海外基建及公用資產、減債 甚至回購自身股票。 未來在地產相關業務的資本開支 以長實的規模作衡量 實屬相當保守。

 至於近日困擾李家的政治事件 亦無須為誠哥擔心 因環顧整個香港商界 有誰比他老人家更長袖善舞? 至於有網友留言批評李大少的作風和品格。 筆者真的有點疑惑 入得鱷魚潭揾食者 還會將現實和童話世界混淆 以為大商家會有[善男信女]?  筆者亦好想知道 大富翁中 有誰不是心狼手辣之輩? 當然好與壞的定意是相對的 要找好人 或許去教堂或義工中心機會率會高些? 


2025年3月23日星期日

淺研長和實業

若從純經濟角度衡量 長和實業(0001.HK)扺買到你不信 單計佔集團EBITDA僅約20%的港口資産價值 已和整個集團的總市值相約 若成功出售 用來還債 長和即時變為一間淨現金公司。但投資除了要調研經濟外 政治更絕對不能忽視。 政、經 象對孖生兄弟般親近 好多時會互相影響 當然在關健時刻 政治永遠優先。若閣下已是持貨者 但又非重貨 筆者認為[Hold]著較為合理 若仍未有貨 作過傍觀者算了。

現價43.25元 市盈率7倍 股息率5.85% 市值1656億元。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

中移動攻守兼備

黑天鵝通街走 穩健的投資者 會視債券為首選 但筆者認為仍有不少傳統股票可納入投資組合。中移動(00941.HK) 全球最大的電訊企業 是一隻進行攻 退可守的優質股票。去年底持有超過2千5百億元的現金儲備 加上穩定兼強勁現金流 在不少大企業正為資金鏈問題而煩腦之際 中移動卻現金滿瀉 按年增加逾6百多億元。傳統電訊業務保障了基礎盈利來源 雲計算和AI等新興領域 郤成為集團未來盈利的增長引擎。

現價83.55元 市盈率12倍 股息率6.09%* 市值17231億元。 

*近5年派息均有增無減 末期息2.49元 6月6日才除淨。


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

泓富股息率吸引

泓富房託(000808.HK) 2024年業績 收入減少13.6% 可分派股息减少15% 物業租用率94.2% 每基金淨資產值4.3元 或下調5.5% 物業重估減少1.6% 資産負債比率25.1% 增加0.9%。剛公佈所有重要財務數據 都屬負面。但這亦不代表泓富房託已無投資價值。

首先收租佬這份業務 由於透明度高 投資者要研究 也容易得多。泓富業績雖不劑 但大部份已反影在股價身上 現價1.3元 市賬率0.3倍 股息率9.21% 條護城河已算不錯 值博率具吸引力 再看基金所持有的投資物業如此多 市值卻只有20.2億元 連半幢似樣些的商厦都買不起 實在不合理。

續談恆基地產

正面消息:恆基地產(000012.HK)於去年底未入賬之物業合約銷售總額約為115.2億元 其中105.3億元可隨物業落成並交付買家而於今個年度入賬。集團擁有4200萬呎農地 去年只交回若干部份給特區政府 就獲得33.6億元利潤 這部份資產的潛在價值 亦常被低估。至於在香港持有8800個泊車位 由於買入作投資的門閳低 變現較易。

負面消息:中環新海濱3號用地 仍要投入不少資金發展 但前景卻一般 涉及資金相對恆地的規模亦屬重秤。而大股東義助逾6百多億元的貸款 將來還境復常 理應償還 這必然會對集團未來的股息派送能力 有所影響。而去年底集團在本港的貨尾單位仍有3125個 佔全港總數16.6% 存貨偏高。 

以現價22.4元計 股息率高達8.1% 市值1074億元。

2025年3月20日星期四

調研恆基地産

恆基地産(00012.HK)主要業務包括 1).發展物業: 賣樓收入合共205.4億元 稅前利潤為56.3億元 以現今情況 賣樓仍有双位數毛利率 已屬交到功課。2).收租物業: 租金總收入約90億元 (香港區佔76%) 淨收入為65.07億元。3).上編文章提及恆地集團旗下4間上市公司(煤氣公司、美麗華酒店、香港小輪及陽光房託)期內合共貢獻股息逾30億元。

財政情況: 淨借貸為679.8億元 借貸比率為21.1% 看似健康水平 但另有662.15億元為大股東義助貸款末計在內。股東權益3221億元 淨利息支出(利息資本化前) 62.51億元 利息償付比率2.12倍  持有179.2億元現金  可速變現金融資產46.1億元。

借貸能力: 就算不計恒地商譽 集團持有可作抵押資產超過3千億元。 

四叔家族的確有人情味 維持派息水平 以現價23元計 股息率高達7.82% 為5大地產商之首。其實一為神功 二為弟子 派高些息對大股東也同樣受惠 不知為何另一位李生卻一意孤行 堅決看賬目辦事  派高息大股東或許會損失丁點控制資產份額 卻有利改善不少長線小股東的生活質素。  

再看清楚盤數 去年四叔家族又增加37.6億元貸款給恆地 令相關貸款升至662.1億元 這筆巨款約用來作存款收息 每年約有30億元 但大東卻分毫不收 在港交所有超過2千多間上市公司 敢問誰家會比恆地老闆更為善待小股東? 不明目张胆欺壓散戶的上市公司管理屬 已算不錯了。

在此感謝李兆基先生多年來捐贈給善慈機構的巨額款項 李博士一路好走!


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

恆基集團旗下5間上市企業

恆基地產(00012.HK)旗下共有5間上市子公司,分別是煤氣公司佔41.5%、美麗華酒店50.08%、香港小輪33.4%、恆基發展(00097.HK) 69.2%及陽光房託 22%。除恆基發展因盈利及股息均欠奉 難為恆地集團提供貢獻外 其餘4間合共派息近30億元給予母公司。而美麗酒店及香港小輪 同樣具有被私有化之憧憬 但以集團現今的財政狀況 或許機會有限。而恆地所佔上述5間上巿企業權益合共約值560億元。

一如所料 煤氣公司(00003.HK)維持全年共派股息每股0.35元 最大受益者自然是其母公司-恆基地産 單這項資産就收到27.12億元股息。若以煤氣現價6.59元計 股息率5.31% 市盈率21.5倍 市值1229億元。在缺乏盈利增長憧憬下 煤氣的投資價值一般 股息率相較同業 亦只屬中規中矩而矣!

美麗華酒店(00071.HK)  公布2024年度業績,收入28.58億元,按年增加12%。錄得純利7.47億元,倒退23.6%,每股盈利1.08元 全年共派息53仙。母公司恆全年可收取1.83億元股息。市賬率0.3倍 具私有化條件。” 

香港小輪(00050.HK)同樣維持全年派息水平 每股0.25元 母公司恆地可收到股息約3千萬元 公司最大賣點是折讓大 市賬率僅0.21倍 母公司佔3份1股權 同樣具私有化條件。

陽光房託(00435.HK) 每股全年派息共0.184元 股息率9.01% 已具吸引力 恆地收到6600萬元股息。

 

 

調研太古地產

在港交所上市的大型地產股中 最實而不華的 應屬太古地產 股份編號: 1972 它雖無藍籌之命 卻有藍籌之實。逾990億元市值 已高於藍籌俱樂部的同業成員(九倉置業市值608億元、領展房託961億元、恆隆地產331億元)。管理層屬專業團隊 並非家族生意。

近期公佈的去年度業績 收入144.28億元 其中93.6%屬租金收入 位列香港四大收租王之一  話雖收租業已跌下最穩陣投資神壇 但以綜合因素來衡量 依然比大多行業為佳。  

財政情況:權益總額2784.2億元 債務淨額 437.4億元 資本淨負債比率15.7% 按年增加3% 仍處合理水平 每股資產淨值43.75元 市賬率0.39倍。而有關未來千億元投資計劃,迄今已承諾投放67%的資金 由於分批投入 壓力比相象中低。

太地末期息為每股 0.76 元,連同已派中期股息每股0.34 元,全年股息合共每股1.10元,按年增加5%,亦是各大型地產股中,至今仍能維持漸進式股息紀錄。以現價17.16元計 股息率6.41% 市值991.7億元。

主要股東為太古公司佔83% 其餘持貨者不乏響噹噹的國際金融機構如The Vanguard 、Schroder、BlackRock、Norges Bank....。加上年年回購自身股票 (於去年公司已回購 4777萬股股份,每股平均價為15.7 元,涉及資金為7.5億元)。 街貨甚乾 理論上股價易升難跌 還具私有化憧憬。

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3月17日)

有網友賺到錢 真待他們高興 反正我看好也不敢買 倒不如公開討論 就更有意議。我敢講不敢買 原因在於自問再沒有太多做錯的條件。近期最看好的001 增持時已調研多次 但也出事 雖涉及金額不至損害老本 但信心真的受到傷害 自問是個精明的賭徒 既然個勢不就 做個傍觀者或許是最佳的選擇。

好友來勢兇兇 有心有力 看成交額 就知非散戶所為 個市的確似牛多個熊 但除了班造市者 天曉得結果會如何?  剛看了一段關於[依佬乜]的youtube 十分氣憤 或許明天會買番手10486  幾千元我輸得起!  

要睡了 各位晚安! 

調研香港電燈

港燈電力(02638)公佈截至2024年度業績,股東應佔溢利為31.11億元,微跌1.43%。每股盈利為0.3521元,將派發末期分派0.1609元,連同中期分派01594元,全年總分派達到0.3203元,以現價5.46元計 股息率5.86% 市值482.4億元。

年度可供分派收入23.29億元 微跌4.28% 加上按信託契約酌情調整金額5.01億元 可分派資金維持28.3億元。

於2024年底信託集團之淨負債為508.25億元  淨負債對淨總資本比率為 51% 按年計大約持平。若以香港公用業務板塊衡量 港燈吸引力實在一般 一來發展早已飽和 二來維持股息水平 需動用酌情調整金額  與其母公司-電能實業(0006)相較 股息率相約 但電能的發展前景卻良好得多。


2025年3月17日星期一

調研九倉置業

九倉置業 股份編號:1997 現價每股19.76元 市值599.6億元 股息率6.27%。

財政情況:負債總額為355億元 負債淨額與總權益比率17.8% 股東權益1878億元 相當於每股61.86元。集團總收入為129.1億元 其中83.6%來自租金 雖仍有下調的空間 但理應較物業銷售稳陣 每年逾百億元租收(相當於總負債30.4%) 營運現金流入96億元,快速變現資産66.38億元、 未提取信貸114億元 使資金流有了足夠底氣。 

資産概括: 單計集團持有的2項核心資產: 1).位於尖沙咀海港城(由十座商業大廈組成)包括商場、寫字樓、酒店、服務式住宅及會所 估值1618億元。2).位於銅鑼灣黃金地段的時代廣場價值474億元。這已相等於整個集團總巿值約3.48倍。

其他資産含中區兩幢甲級商廈 會德豐及卡佛大廈、荷里活廣場、經營酒店的上市附屬公司-海港企業75.1%權益、天星小輪、13.08億元現金、53.3億元股票、近13.1億元的待售物業及位於星加坡的Scotts Square商場.....。

筆者個人意見: 九置估值的確好殘、宜出售部份非核心資産套現減債、不竟去年財務支出達18億元 並非小數目 尤其現今的經濟環境 輕裝上陣 才是上策!


2025年3月16日星期日

調研友邦保險

友邦保險 股份編號:1299  公布2024年度業積,新業務價值升17% 利潤率達54.5% 年化新保費升12%  純利升82%  派息仍保持有增無減的優良記錄。末期股息為每股1.3098元,全年合共派送1.7548元 上升9%。股東分配權益營運回報達14.8%,新一輪回購計劃為124.8億元.....有此成績 還有甚麼投訴 ?

資產結構: 最重秤的是各類金融資産 佔集團總資産高達89% 其中又以有優質級別的債券為主 就算債價短期有波動 友邦亦具能力持有至到期。投資物業356.4億元 銀碼看似不少 實際只佔1.49% 其中較多港人熟識的就有中環友邦金融中心及位於灣仔的集團總部-友邦大廈 就算將來物業要減值 影響亦有限。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31.8億元佔2.65%。

近幾年集團在市場回購約14億股自身股票 相當於已發行股份超過十份之一 涉資936億元,用以減少發行股數 提高每股的含金量。但筆者就寧願友邦派埋那900億元現金給股東 更為實際!

以現價61.25元計 市盈率 8.1倍 股息率2.86% 市值6550億元。


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

國泰航空業績一般

國泰航空 股份編號:293  公佈2024年度業績 除了每股股息大增60.5%至0.69元外 其他財務數據實在一般。收入增10.5%、 純利微增1%、股東權益少了12.5%、借款淨額卻多51.7億元或9.8% 債務淨額股份比例1.1倍。

航空公司競爭向來激烈 數十年前機票價格與近年相差有限 蝕通脹都蝕死 成本開支涉及因素十分複雜 包含油價、僱員工資、借貸息率和貨幣滙率波動.....。甚至連天時、地理、人和都關此行業事。

記得股神曾說: 一個千萬富翁去投資航空公司 好快就會變為百萬富翁!

國泰航現價10.52元 市盈率7倍 股息率6.55% 市值677.4億元。 


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3月14日)

恆生指數收報23,959 升497點 成交額 2,906億元。

美股因其總統與全天下為敵 連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傳統得力馬仔都惡行相向。或許他真的以為 花旗帝國真的能以一敵全世界。外資見勢色不妥 有撤離美股跡象 漫長的牛市使持有美股的各國央行及主權基金都獲利甚豐 若有甚麼風吹草動 拋售獲利貨也不會傷及老本 而撒出美股的熱錢 筆者認為部份已開始留入中、港股市。特朗普執政才五十天已弄至天下大亂 還有千多天都不知會發生甚麼大事!


東方海外派息吸引

東方海外國際(00316.HK)公布2024年度業績,收入834.7億元,按年增加28.3%;毛利220億元,上升144.2%。錄得純利201億元,增長88.4%,每股盈利30.42元。末期息10.3元。連中期息全年共派15.21元。以現價112.4元計 股息率高達13.53% 市盈率3.7倍 市值742.2億元。而末期息於5月20日才除淨 6月27日派送 末期息相等於現價9.16%。

財政情況良好 持有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總值616.4億元,債務總額則為107億元 淨現金與 權益比率為0.49 : 1。

表面數據 東方海外看似十分吸引。但大行滙豐研究的報告指集團去年下半年EBIT明顯差過市場及該行預期,EBIT利潤率為26%,低過同業平均的33%。至於近期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及貿易模式變化卻成為最大隱憂。

*以1美元對換7.8港元計算。


2025年3月13日星期四

九倉具私有化憧憬

九龍倉集團 股份編號004 今天收市價報19.4元計 市值592.8億元。大股東會德豐佔68.5% 街貨僅31.5% 市值186.7億元。 集團財政情況屬穏陣級別 負債淨額/總權益僅為5%  综合條件已具私有化誘因。

集團持有420億元有價證券(80%為藍籌股票) 套現不難。單靠出售這項資產 就足夠大股東以溢價35%(即每股26.1元)進行私有化 兼還清168億元集團負債。若私有化成功 母公司-會德豐將會分毫不花 便全資擁有賬面值608億元投資物業、待售物業350億元、273億元的聯營公司(包括合營地産發展項目、現代貨櫃碼頭及香港空運站權益)、還有現金97億元。

假設閣下是會德豐的管理層 又有否興趣將九龍倉私有化? 


調研太古公司

太古公司(A019,B087) 2024年的股東錄得經常性基本溢利92.84億元 按年下跌11.5%。

財務情況: 集團持有47.96億股太古地産貢獻股息52.75億元 國泰航空28.96億股 股息約20億元 單計上述兩項資産所提供的股息合共72.75億元。足夠集團全年派息46.11億元有餘。 若撇取太地所佔份額 現金儲備159.07億元 債務淨額268.17億元 淨利息開支14.2億元 財政屬健康水平。

估值: 執筆時太古A、B股市值合共852.2億元 單計持有太地及國泰的股票價值已有1073億元或整間太古公司總市值126%。若以太古B現價10.68元計 股息率6.27%。 


2025年3月12日星期三

領展Vs太地

領展房託(823)是行業龍頭 市值比其餘10隻在港交所上市的房託基金市值總和還要多。派息方面亦頗為吸引 以現價36.6元計 股息率7.2% 雖非同業最高 但綜合質數卻是行業首選 尤其是近年卒先再加派股息首隻房託。可惜前日CEO王國龍,以每股平均價36.46元放售100萬股,金額雖不多 但多少都會令持貨者有點戒心!

筆者個人認為領展房託雖不錯 但同樣以收租為主業的太古地產(1972)或許會更好。論市值領展946.4億元 太地931.2億元 領展多出15.2億元 股東資金前者為1788億元 後者卻高達2850億元 太地股東權益比領展高出1062億元! 可見市場對太地在估值方面好保守 甚至低殘得肯 再相較兩者的核心資產 更非同一等級 領展唯一優勢是股息率較高 有約7.2% 而太古則只有6.5% 但領展派息率很進取 而太地往往有所保留 用作日後發展。


陽光房產派息率具吸引力

 陽光房產信託(435)公佈過去18個月業績 筆者為免混淆 將其化作年度計算。

收入8.171億元按年微升0.38%、物業收入淨額6.345億元 微跌0.08%、可分派收入3.373億元 微跌0.31%、全年派息0.0181元 減少17.7%。以執筆時1.99元計 股息率9.09% 仍具吸引力。每股派息減幅大為可分派金額 主因為期間增發33,672,506個新基金單位作為支付部分管理人費用。

財務方面: 資產負債比率27%、總負債對總資產的比率則為29.7%、仍處合理水平。去年底重估資產結果 資產淨值130億元,每基金單位7.53元、較市價折讓73.5%。整體物業組合的租用率為91.3%,亦算中規中矩。派息或許還有下調壓力 但估計幅度不會太大 有超過9%股息作護城河 派息率94% 理論上仍有6%上升空間。


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

高鐵汕頭遊

第一次坐高鐵 去汕頭玩了三天 高鐵不怎樣高速 兩個多小時才到目的地 舒適度還可以 天公也做美 三日天氣都不錯 港產冒牌潮州食店比正宗地道潮州食品較合我胃口 尤其潮州滷水鵝片就好重味 鵝頭我就不敢吃。 但想不到潮州好多咖啡店 有些咖啡 我幾十歲人聽都未聽過 旅程最滿意係酒店 可惜它的天際泳池是露天並未開放! 導遊話帶我們去看李嘉誠故居 但無團友感興趣 反而去了看汕頭大學 汕頭一級住宅有海境才萭四人仔一平方 足足比香港平十倍。






2025年3月8日星期六

調研香港鐵路

港鐵(00066.HK)公佈2024年度全年業績 維持派息每股1.31元 以現價26.4元計 股息率4.96% 筆者個人認為這份業績已交到功課。

港鐵的主業 鐵路運輸已回復正規 在全世界大部份的地鐵服務 均需政府補貼的情況下 港鐵不旦能自給自足 每年還能提供超過60億元股息給特區政府。

經常性收入來自: 1).香港車務收入為230.13億元。2).車部商務53.43億元。3).租務及物管53.47億元。收入合共337.03億元  業績貢獻合共241.4億元。若港鐵未來資本開支不大 前景就如兩電般 稳陣有餘 進取有限 但作為收息股 已符合條件。問題是未來幾年 港鐵的拓展 保守估計涉資也會超過兩千億元。况且在幾條鐵路新幹線落成之前 單靠正常營運的現金流 肯定不足。增加借貸實在所難免。

除了經常性收入外 港鐵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非經常性收益 鐵路站上蓋的物業發展 但這部份收入卻極為波動 21及22年利潤合共225.8億元、 23及24年卻降至125.3億元 不幸的是港樓前景 實在一般。

正面: 港鐵是香港唯一的[特區企業] 地位超然 借貸方面會受到最憂惠待遇 而政府欠財 港鐵管理層必然會出盡洪荒之力維持派息兼盡可能不去供股集資。港鐵市值1643億元 特區政府佔约75%、被動ETF基金又佔去一定份額 再加埋一批散戶死忠fans(家兄從2000年上市至今仍持有的1675股 打算留給孫兒作禮物 先父也留了一張八達通給我作記念)。街貨不多 股價自然易升難跌。

負面: 現今港鐵的淨負債率為31.6%,並料會進一步上升,未來資本開支如此大 要管理層加派股息 未免是強人所難。而港鐡對香港地產業的依賴 (去年車部商務業績貢獻46.58億元 其實大部份是來自車站內的舖位租收),甚至比主業鐵路運輸還要重 去年利息開支高達10億元 未來明顯會增加。


2025年3月7日星期五

增持長江一號

長和實業(001)港口業務的EBITDA佔集團15% 今次只出售其中海外資產 (僅保留中港業務)就能套現1482億元 這已足夠令集團成為一間淨現金公司。而集團EBITDA份額最重的電訊部門 重組計劃經已展開 同樣會套現大筆現金 兼再次釋於出應有的價值。集團佔長江基建的權益 價值近千億元兼每年穩定貢獻逾50億元股息。零售部門每年約140億元EBITDA 也屬常態。 至於列在投資部門的17%Cenovus Energy市值297.3億元 而間接持有32.5%的印尼電訊IOH市值約77.1億元 其他不大起眼的的資產 還包括下列上巿公司: 和黃醫藥38.1%、長江生命科技45.3%、TOM集團36.1%....。炒埋一碟都有百餘億掛?

市場擔心管理層吝啬? 賺多也不增派股息!  實情是過往賣了25%屈臣氏權益 也曾派送特別息 而近5年派息率也無少於30% 最高為41.2%。今天終於手痕 在49.5元增持了3手長和股票。

2025年3月6日星期四

財經日誌(3月6日)

恆生指數收報24,369 升775點 成交額 3,771億元。

外圍戰雲密佈 內圍明憂、隱憂也不少 港股卻反常大升幅 大成交 看來不似只為殺一口淡倉這麼簡單。近年散戶剛遇過多次狼來了 那有膽量去高追 不被震出埋那些押倉貨以算不錯。那麼誰在買貨?  筆者認為除了國家隊擔任主角外 應還有不少外來資金助攻 事實上枱面已見到油元的足跡 不欲高調的外來資金應還有不少。港股升了不少 但距離歷史高位(2018年1月33484點) 仍有逾九千點 相比高處不勝寒的美股 誰更具值博率 實在見仁見智。

再談長和一號

出售港口業務固然對長和(001)是個大好消息 但仍有兩關要過 股東讚成及涉及有關政府要同意。這交易以令長和股價升了30% 萬一計劃吿吹 對長和股價的影響會不輕。

又假設交易順利完成 現價是否反影充夠? 現今環境 不少大型企業 正為資金週轉問題攪盡腦汁 長和卻會因套現成功 集團債務淨額/總資本淨額比率 將由17%變為一間淨現金公司。又顯示出長和對名下資産估值十分保守 每次套現均能釋放出潛在價值。

一句講晒: 筆者個人認為 長和股價雖升了三成 但仍未反影出集團應有的價值。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2025年3月5日星期三

盲拳勝過老師父

幾年前有後輩問筆者新意網(1686.HK)是否適合長線? 當年或許我炒股成績比近年好得多 自信心比現今強得多。便扮晒專家分折: 新意網母公司是新鴻基地產 對新意網的高科技支援有限 當然其母公司 (若是騰訊或阿里就完全是另一面事)。 何況當時連條海底電纜都不經香港  新意網給我的印象只是一隻收租股 卻想獲較高些的估值 而去假扮科技企業而矣! 其後就忘了此事。

剛聽到有打電話問股票 問新意網是幹甚麼的? 他買了賺了十幾個% 應該沽出獲利或賺多些才放呢?  筆者真係好慚塊 連間公司做甚麼生意的 炒股成績都比我好!

長和有big deals

長和實業(00001.HK)剛公布重大交易 擬出售除了和記港口信託(經營中、港口業務)外的全球所有港口權益,料交易所得款項約1482億元。這已相等於長和整個集團總市值。若全部作為特別息派送 每股可分到超過38元! 長和集團之綜合債務淨額為1,377億元(2024年6月30日) 假設收回資金用來還債 集團即時變為淨現金公司。

集團其他資包括: 持有75%屈臣氏集團 價值1320億元、75.67%長江基建995億元、38.15%和黃醫藥83.4億元、16.5%Cenovus Energy價值約288.6億元、全球各地電訊、中港兩地码頭、香港船塢地皮權益.....。

利益申報: 筆者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2025年3月4日星期二

調研置富房託

置富產業信託(00778.HK)去年可供分派收入跌10.8%至7.234億元 末期每基金單位派17.36仙 全年合共派35.59仙 跌11.9%  以現價4.25元計 股息率8.32% 市帳率0.32倍 市值86.6億元。

負債比率25.6% 屬合理水平 但由於採取100%派息政策 因此減債無望 利息支出多少 全由貸息利率決定 去年度利息支出為5.01億元 相等於總收益17.46億元的28.6% 相較管理費用8.8%及稅務支出7.78%為高。

當然對基金收溢影響 最具決定性作用的自然是香港的零售經營環境 在電商及北上消費的双重打擊下 以經營民生商場為主的置富房託 前景實在一般 能夠維持到與去年相約的派息金額 以算對持貨者有所交代。

比亞迪受油元垂青

比亞迪(01211.HK)現價339元 市盈率29.8倍 股息率1% H股市值3722億元。昨天收市後公司完成配售1.298億股新H股,每股配股價335.2元,集資435億元, 是港股近4年最大額的配股集資。而接貨者包括阿聯酋Al-Futtaim家族辦公室。能在現今環境 以高估值集資逾430億元用作發展 肯定利多於弊。又受惠Tesla大老闆頗受爭議的處事作風 Tesla前景多了一個可大可小的穩憂。比亞迪取代其電動車龍頭之位 亦添多一份把握。

恆生指數收報22941 跌64點 成交額2695億元 全日波動逾500點。



2025年3月3日星期一

調研希慎興業

希慎興業 股份編號:014。 2024年度業績 營業額34.09億元(主要為租金28.26億、物管3.84億)按年下調6% 想股民已有心理準備 毛利27.63億元 下跌6.72% 撇去投資物業及金融投資之公平值變動(不涉及真正資金流) 基礎溢利為17.96億元 下跌10.3% 再減去永續債分紅4.18億元 及小數股東權益1.82億元 股東應佔溢利11.96億元 足夠全年派息11.09億元(每股1.08元)。若以今天收市12.46元價計 股息率8.66% 與上年持平 今時今日收租股不減派息 還有甚麼可投訴? 

財務方面: 利息開支4.78億元。若不計利息資本化7.85億元及滙率淨收益0.79億元合共8.64億元 總利息開支為13.14億元。值得一讚是平均借貸利率為3.8% 仍處偏低水平。股東權益659.9億元 負債比率32.1%*(未計永續債94.37億元) 高於同業領展房託29.2%甚多。

筆者個人認為希慎前景一般 但派息吸引 給予[持有]評級。 


2025年3月2日星期日

港交所合理價?

港交所(00388.HK) 公布截至2024年底止年度業績,純利按年升10.01%至130.5億元,全年合共派發每股9.26元,升幅與純利看齊。現價350元 市盈率34倍 股息率2.64% 市值4437億元。

2025年1月的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438億元,較2024年每日平均成交金額1318億元 上升9.1%, 今年2月份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971億元,較2024年每日平均價上1318億元大升125%。2024年每日平均成交金額為1318億元 該年底港交所股價為293.6元 相較現價350元,現價是否合理?   

大行摩通 認為港股以日均成交1,740億元為推算 日均成交每多100億元,港交所股價可以上升9至10元。

若以財經KOL的估值法: 1).每日平均成交額2204(1月份+2月份日均成交額÷2)x0.09利潤率x0.9派息率÷12.68發行股數÷股息率0.02(低)或0.031(高)=703元-454元 平均價578元。 2).2204x0.09x市盈率28÷12.68=438元。

大行目標價:大摩450元、高盛431元、匯豐411元、花旗410元、瑞銀351元、


2025年3月1日星期六

調研新鴻基地產

截至2024年底止六個月(24/25年上半年度業績) 新鴻基地產 股份編號: 016。 主業: 半年賣樓收入166.4億元 獲利25.06億元 平均利潤率15.2% 比起正常時期超過30%毛利 減幅一半 銷售額同樣難已樂觀。但在此時勢亦屬非戰之罪 況且香港新樓盤蝕本 已再也不是新聞。幸新地底厚 有坐貨條件 仍不至被逼賤價賣樓。租金收入122.8億元 已落成投資物業賬面值3847億元 毛租金率年計7.04% 可見估值已頗為保守 合理推斷618.2億元發展中的收租物業 可為集團提供未來租收增加的條件 最低限度 起碼能減輕租金下調的影響。集團租金收入平均每天6728萬元 這亦是新地的資金流及盈利支柱。

新地主業為投資及發展地産 但它的副業: 包括酒店、電訊、數據中心、巴士服務、百貨、建築及基建.....等等 亦不可小觑 正常情況時 每年提供超過300億元收入及近60億元毛利亦是常態。 

財政情況: 淨債項1078.28億元(包括1222.58億債務總額 144.3億現金儲備) 相對股東權益6050億元 比率為17.8% 期內之利息覆蓋率為5倍 流動比率372% 利息收入2.13億元 利息支出26.6億元 淨利息支出為24.4億元 看不到有資金流問題。股東權益6050億元或每股資產淨值208.8元。較

融資能力: 就算新地個金漆招牌已退色 但集團仍有超碼5000億元資產可作扺押或套現。

現價72.8元 PB0.34倍 股息率5.15% 市值2109億元。

筆者個人評論: 新地是優質兼板塊龍頭股 但論財政、股息率都較同業信和置業為弱。 


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銀債最穏陣

恆生指數收報22,941 跌776點 成交額4,062億元。

花旗國大總統 初一講這樣十五又反口 記者當面質問 他就話不記得曾有講過 叫問別的問題! 真的被他玩死。 墨西哥 加拿大 中國賣貨給花旗國全都要加關稅 並快將實行。杜指、納指、標指、比特幣、港股、Tesla及Nvidia全面下跌。政治市已難估 加埋這位洋人男主角 不依理出招 個市就更加難估 既然難估 倒不如不估 靜觀其變。上星期收到銀債息5514元 加埋共收了3期合共16575元 近乎0風險 或許這才是象我般輸不起的長者最穩陣的資産。


2025年2月27日星期四

財經日誌(2月27日)

去年港股升了18% 樓價跌7% 散户去年能在港股中不用輸錢已算不錯 樓價下調則使全港所有業主都受累 簡單來說 港人窮了! 窮了當然生活質素會下調 但仍相較地球村內大部份成員為佳 筆者或許是有點駝鳥心態 但終日只想自己所欠缺 而不去想自己已擁有的 永遠都不會快樂 更壞的情況下 賺埋都係益了心理醫生! 

對於[調研信和置業]一文 筆者有點補充 信置今後最佳的投資應係逢低回購自身股票 反正現金滿瀉 信置現價殘到無朋友兼有超過7%股息 好過公司將資金冒險去投資或作定期存款。至於另一編文章[肥水不流別人田] 周大福創建剛公佈中期息有0.6元後 股價由7.66元升至7.98元 即周大福企業在收購周大福創建的交易中賬面利潤升至近57億元 果然是單Good deals。  


調研信和置業

信和置業(0083)公布截至2024年12月底止的中期業績,基礎溢利22.41億元,按年跌23.9%。每股基礎盈利0.26元。每股中期息維持派0.15元。

盈利主要來自:1)淨租金收溢13.85億元 按年下跌6.3% 以現時的經濟環境 可算不過不失。2). 賣樓收入25.44億元 收溢1.51億元 利潤率僅5.93% 物業發展仍有錢賺 都算有所交待 可惜這部份的前景難以樂觀。3).利息收入 高達11.5億元 主要歸功於集團持有淨現金458.8億元。這以相等於集團總市值約64.5%。4).酒店利潤為2.61億元。5).物管為1.43億元。財政情况: 屬淨現金公司 手上現金足夠未來8年派息(每年52.2億元)所需。估值: 若撇取現金部份 市賬率低至0.2倍。

筆者個人意見: 在大地商中 信置管理層可算最能吸取到教訓的一員 從1997年前只懂喪買 變成別人進取我恐懼 深明小心謹慎長做長有的道理 不再陶醉殺那的光輝 只要管理作風不變 信置應算是全港最令股民放心的磚頭股 而以現價7.87元計 每年每股派息0.58元 股息率為7.37%。 

利益申報: 執筆時 本人並無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但不排除股價調整至7.25元入貨。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肥水不流別人田

2023年11月24日,周大福企業完成收購新世界發展(017)持有60.88%新創建集團股份,連同街貨最終持有約76.17%股權 涉及資金約277.8億元。交易成功後新世界派送特別股息40億元給股東,周大福獲派18億元*(周大福持有45.2%新世界)。其後於24年3月新創建派送中期息+特別息合共2.09元 周大福收到63.4億元股息,同年11月新創建再派末期息0.35元 周大福再收10.6億元。粗略估計 周大福合共收到股息約92億元,令整項收購降成本至185.8億元或每股收購價降至6.11元。若以今天新創建收市價7.66元計 周大福在此行收購中賬面獲利約47億元。 

新創建現已改名為周大福創建 剛交出自更名後的首份成績表,股東應佔溢利增15%,達11.57億元,中期息連同特別股息合共每股0.6元。即周大福於下月初可收取約18.2億元股息 果然肥水不流別人田 不過說句公道話 當時以0.91倍巿賬率收購新創建 大股已算有良心。


全球最低實際稅率

財政司司長在2023至24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宣布,香港將由2025年起對受涵蓋跨國企業集團實施15%全球最低實際稅率。 全球最低稅率只適用於受涵蓋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 絕大多數的企業納稅人,包括本地中小型企業,將不會受到影響。 在全球最低稅率之下,如受涵蓋跨國企業集團在香港的實際稅率不足15%,其他相關稅務管轄區有權就低徵稅的香港有關跨國企業實體徵收補足稅。

這對長和(001)的影響如何? 祈望高人指教!

利益申報:筆者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5年2月25日星期二

匯豐Vs渣打


好明顯匯控(005)在銀行規模、股東權益回報率、總資產回報率、股息率均優於渣打(2888)。而貸/存比率卻少過渣打高達427個點子 即表示較渣打更具貸款增長空間。至於估值方面 以市賬率作衡量則渣打便宜得多。當然要比較兩者誰更值得投資 還有多方面要調研 例如貸款質數 可從其壞賬率及撥備情況略知大既。 而銀行的各級資本是否充足亦頗為重要 (遲些有空才談這些)。但筆者有點不解 滙控大把錢去回購股份 為何又去發永久債? 

同場加映: 中電控股(002)交出一份中規中矩的業績 派息方面亦有點驚喜 但以現價65.2元 市盈率14.02倍 股息率4.83% 市值1647億元。 作衡量 吸引力一般 相對美國10年期債券4.37%、電能5.5%、領展7.43%、香港電訊8%、港燈近6%及往績股息率相約 但向來有增冇減的長建 中電並冇扺買的感覺!

 

2025年2月24日星期一

巴郡年報有啟示性

股神巴菲特旗下投資旗艦巴郡(BRK. US)  公佈2024年全年度業績,純利接近890億美元,按年倒退7%。經營溢利則增長27%至474億美元。期內大部收入來自龐大兼創紀錄速動資産共3,342億美元(包括現金477.3億美元及短期美國庫券2864.7億美元)。速動資産急速増加來自股票出售的1,434億美元,包括大量減持蘋果、美國銀行及比亞迪股份。

而巴郡賴以成名的股票投資 去年底市值就降至2715.8億元 價值罕有地還低於短期美國債 可見股神對未來美股的前景甚有保留。股票組合中有不少隻上市企業 但價值高度集中於頭5大持倉 包括蘋果公司,美國運通、可口可樂、美國銀行及雪佛龍。外媒指單上述5大企業 每年貢獻給巴郡的股息逾3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巴郡對日本5大商社(伊藤忠、丸紅、三菱商事、三井物產及住友商事)的總投資成本為138億美元,市值達235億美元 股息收入約8.12億美元,精明的巴郡管理層透過發行日圓債來購買日股,所以不受匯率浮動的影響 而更有增持日股的計劃。至於股神新寵 西方石油去年底持股已增至28% 價值132億美元,比亞迪H股已減持至低於5%(約值27億美元) 若再減持也不用申報。 

筆者個人意見 連股神都如此保守 我般散戶亦無為與他對著幹!


阿里有復常跡象

阿里巴巴(9988)自螞蟻集團上市告吹後 就惡運纏身 市值幾年間蒸發逾四萬億元 超過了在港交所上市共2300家企業總市值的10%。期間阿里常因種種問題被有關部門罰款 馬雲退下火線 主業電商又樹大招風 有壟斷之厭。 雲計算增長亦弱於預期 連兩間附屬菜鳥及盒鮮的上市計劃 都只聞樓梯響 所投資的大小獨角獸 價值亦大不如前。就算爆出一拆六板槐大重組 亦無助股價復常 PE<10倍 亦未見大戶有明顯的入貨跡象....。

直到2025年開始 科技股大翻身 阿里巴巴股價靜雞雞由年初至今升了68% 涉及資金逾萬億元 接著好消息不斷傳出。最近一份不錯的季績 計劃未來三年將投入至少4000億元(3800億元人民幣) 用於建設雲計算和AI的基礎設施,創辦人馬雲亮相引發關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就連洋大亨Ryan Cohen近幾個月也累積了大量阿里股票市值約78億元。

筆者個人評論:與高峯期比較阿里現價連一半都未夠 但若由低位計 則反彈超過七成 股價愈上 蟹貨層愈厚!

年初至今十大科技股升幅


 


2025年2月23日星期日

008 Vs 6823

電訊盈科(008)宣佈末期股息為每股0.2848元,合計全年股息為0.3825元,以現價4.88元計 股息率7.83%,市值377.7億元。集團主要資產為持有39.79億股或52.51%香港電訊(6823)股票 市值391.6億元 這已相等於電盈總巿值103% 而香港電訊派送給電盈的股息為31.36億元 足已支持電盈全年派息29.56億元有餘。

電盈若撇取香港電訊的貢獻 其餘業務所佔份額可說微不足道。例如 OTT業務錄得EBITDA 3.98億元,免費電視及相關業務 1.92億元 兩者EBITDA 合共僅5.9億元只相等於香港電訊的4.3%。財政狀况: 電盈債務總額對資產總值為53%。

相對香港電訊全年派息0.788元 以現價9.84元計 股息率8% 市值785.85億元 財政狀况: 債務總額對資產總值為36%。

既然香港電訊是電盈的支柱 而前者股息率又一反常態高於後者 債務比率亦更為健康 筆者個人認為6823比起008更具吸引力 尤其是一聽到8號仔 必然會勾起股民的不快投資經歷!


2025年2月22日星期六

調研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 股票編號9988 巿值26325億港元。公佈截至去年12月底止第三財季績的確不錯 但市值在數星期內狂升逾1.6萬億港元 就好象有點過火。

集團6大業務板塊中 1).淘天集團繼續單天保至尊 季收高達1360.9億元(人民幣、下同)或集團總收入48.5% 可惜按年增長僅5% 而其EBITA僅增2%。事實上電商業務的競爭 空前激烈 阿里能保到龍頭地位 已算不易。雖知整個集團之EBITA 大部份來自這部門的貢獻共610.8億元 。而寄以厚望的 2).雲智能業務 雖受惠於公共雲業務收入的双位數增長及AI相關產品採用量的提升 但該部門EBITA涉及金額僅31.4億元 仍未能擔當大旗。3).菜烏集團EBITA僅2.35億元 貢獻有限。 

集團餘下的3個部門分別為 4.)國際數字商業集團、5).本地生活集團及 6.)大文娛集團含阿里影業53%權益。  它們的EBITA 分別為負49.5億元 負5.96億元及負3.09億元 仍處於蝕少當幫忙階段。 因此在雲智能集團收入及EBITA的金額大幅增長前 集團的業績仍須依靠增長有飽和趨勢的淘天集團。

其實集團仍有2項貴重資產-佔約1/3權益螞蟻集團 因受過教訓 明白高調無益 改為低調悶聲去發財 季內利潤達217.64億元,按年增長40.6%,按季增長49.7%。比雲智能集團的增幅及所佔利潤份額 有過之而無不及。另一項是集團直屬上市公司-阿里健康(佔63.8%) 盈利貢獻有限 但價值近600億元。

過往阿里巴巴估值的確偏低 在港股中的市值排名 一度被中移動及建設銀行趕上 退至老四 誰能料到它的股價能僅在一個月內重新趕過建銀 超過中移動 重奪老二地位 真利害! 

筆者個人評論 : 羡慕低價入了貨的網友 但高追始終有點保留。


2025年2月21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2月21日) 下

恆生指數全日收報23,477 大升逾900點 成交額 3,936億元。股王-騰訊股價升30.2元或6.2%、次股王-阿里巴巴升17.6元或14.5% 兩者股價同創下3年高位 成交額合共819億元 更為港股總市值增加逾7000億元。今個交易日 恆指7強中 除了滙豐外 其餘5隻股價都錄得升幅。

至於升勢如此強的因由 不少事後孔明自會解釋到原因給你知 但筆者總覺得大時代還在後頭 不用心急下重注。兩大風險包括俄國與花旗國好象同一陣線及預了減息就遇正暗湧 不减反加都並非絕無可能。至於開大開细仍屬未知之數? 

財經日誌(2月21日) 上

恆生指數中午收報23,238 升661點 上午成交額都超過兩千億元 若全日成交額有四千億元 相信冇股民會感到驚呀!  外圍情況都不用筆者多說 在此時此刻仍有心有力大手買貨者 怎會是泛泛之輩? 大戶和小戶最大分別是他們在資訊、資金及財技方面有壓倒性優勢 他們可左手買重貨 右手做對冲 贏面會就十分之高 原因好簡單 市場常常開錯價 令衍生工具有足夠水位輸少贏多。當然這只屬大戶專利 一般業餘散戶那有信心贏多點才離場 往日三番四次升多少就打回原形 狼來了這麼多次 令一眾散戶的弱小心靈受創 一震就凊倉 筆者知道因是用倒後鏡看 身處發生期時 就比恐懼的別人更恐懼。


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

譚仔私有化出價合理

譚仔國際(02217.HK)大股東每股1.58元提私有化 今日收市報1.47元 即現價買入 若私有化順利 就有約7.4%利潤。但若私有化告吹 打回原形的話 股價就只得0.9元 當然亦有可能大股東稍後會提高私有化的價格 但機會卻甚微。

看其財務表 PB1.3倍 現金雖有13.5億元 但負債亦有11.3億元 負債比率43.3% 以同業作比較屬中規中炬 致於綜合因素 吸引力不大 筆者若有貨 就會套現算了。

今日恆指收報22,576 跌367點 成交額2,839億元。


調研冠君產業信託

冠君產業信託(2778.HK)公佈,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可分派收入9.58億元,同比下跌14.6%;相信持貨者早已有心理準備。每基金單位末期分派0.0613元,全年合共分派0.1422元。以現價1.68元計 股息率仍有8.46%。在港交所上市的房產信託基金中 質素最高檔的應屬冠君。但高檔和利潤率卻是兩回事 冠君的主要資産為2幢分別為於尖沙咀、旺角的甲級商廈 前景就一般 仍有減租壓力。致於財政情況屬健康水平 淨負債比率16.7% 派息率90% 仍有上升空間。

2025年2月19日星期三

調研恆生銀行

恒生銀行(00011.HK)去年純利升3%至183.8億元 第四次中期息維持3.2元 全年合共派息6.8元,增加 4.6%。以現價計 股息率6.76% 較筆者預計為佳。 資料顯示出不少香港百億級地産投資者 都是恒生的老客戶 他們大多有個共通點 借貸十分進取 主要資產多集中在商用物業 包括寫字樓 商場 街舖 酒店...。不幸 這類資產遇正近幾年的經濟困境 加息期又令借貸成本急升 租金郤因種種因由急跌 一般租金已不夠還息 被call loan者就多用末作抵押的同類資產再押上 本來出售資産現金流會快更多 但會被壓價就難免 原叫價60億元的愉景新城商場 只能以40億賣出! 事實上亦非筆者過慮。恒生部份香港商業房產的客戶 持續出現資金流壓力 要求延遲還款者愈來愈多。截至去年年底,恒生這類不良貸款比率高達為6.12% 具某種程度風險。 

現價100.5元 市盈率10.2倍 股息率6.76% 市值1892億元。 


調研希慎興業

希愼興業(014)宣佈24年度未期息為0.81元 連同已派送中期息 全年合共分派1.08元股息 與去年相同。以現價13元計 股息率為8.3% 尚算不俗 起碼有停止再減派股息的象跡。

業績方面:大部份營業額來自租金收入 以目前環境亦有6.2%增幅都算有所交代。每股資產淨值64.3元 相對現價折讓79.7%  真是殘得誇張。而2項物業發展 大埔林海城及市土瓜灣住宅項目 本金3.42億元+貸款43.24億元=46.66億元 待發展項目完成 成績打個和。 回流資金用於減債 每年可省卻利息支出都不少。

財務情況: 淨債務與權益比率為 31.4% 有點偏高 淨利息償付率 8.8 倍屬健康水平。至於現金儲備為22.11億元及近9億元有評級債券投資。但須注要集團仍有94.3億元不示作負債的永久債券 去年集團就付出4.18億元永久債息。 

筆者個人覺得希慎現價已具吸引力 就算不買 都不應沽出 意思即係Hold住。


2025年2月18日星期二

澳門一日遊

B嫂話好耐無吃鉅記杏仁餅 就去了澳門買 下午茶吃了波籮豬扒包 超大個 晚上就飽到吃不下晚餐 去賭場行下 好靜 或許明天看有甚麼博彩股put輪或熊仔可買。軌車不錯 但又係好少客!




 

2025年2月17日星期一

4000億元大成交

僅5個交易天 股王-騰訊控股(0700)無懼南非大股東有近萬億元的貨待沽 今早股價曾大升17% 涉及資金足夠買下4間恒生銀行。筆者幾乎可以肯定 這並非一般大戶能幹得出的傑作。股王今天單股成交額高達630億元 收巿報493.6元 三年新高! 

大市明顯有無形之手在吸貨 而且隻手好大隻! 美中不足的是沽貨力度亦不弱 今天恒指由升逾300點變為收市微跌4點 成交額超過4000億元!  好戲應還在後頭 或許是時候盤點兵馬 必要時賣埋 i bond 在某天助好友一臂之力。毎當想起98年8月27日 就充滿正能量那天我請了假去參與屠鱷大會 贏了金錢外還贏到自信。一個成功者好易忘記獲勝的經歷 但象我般常人 好多年才贏到一舖似樣的交易 難免會刻骨銘心!

題外話: 新世界發展快將公布中期業績 到時最值得留意是其財務情況及仍有多少資産未作抵押品。

2025年2月16日星期日

嘉華會否送銀娛?

直至去年6月底 嘉華國際(0173)持有銀河娛樂(027)1.62億股股票 並以每股36.4元入賬,相對同年12月底每股33元  股份公平值之變動為減值約5.5億元 換句話說即將公佈的年度業績 此筆公平減值就要入賬。 去年6月底嘉華國際現金及銀行存款為92.3億元 、每股資產淨值13.1元、負債比率11% 相當健康。

假設嘉華管理層未來派送銀娛股票實物作特別息給股東 負債比率將由11%微增至11.9% 可算微不足道。而每股資產淨值變成11.2元 相對現價1.76元 估值殘到冇朋友!

筆者覺得嘉華管理層未來派送銀娛股票作特別息的機會率 較過往為高。原因為新人士新作風 而派送銀娛股票後 大股東呂家可獲配1.05億股 加上家族直接持有的銀娛的股權 呂家對銀娛的絕對控制權 亦一如既往。 嘉華卻可釋放出應有價值 這亦是對公司的忠實fans的最佳回報。

利益申報:執筆時本人並無持有嘉華國際股票權益。


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

新世界並非恆大 2.0

本港三大銀行(中銀、星展銀行、滙豐銀行) 將為新世界發展約581億元的銀行貸款安排再融資。料成事的機會甚高。 新世界未來兩年的資金流問題終已解決 要煩都會是2027年以後之事。 當然不執笠和股價能否有好現 完全是兩回事。

大到不能倒 在恒大事件中失効 但在新世界出現頭寸困境時卻再度出現。主要分別在於新世界盤數雖有財技成份 但起碼沒有違法 相反恒大個財務表就....。況且新世界並非資不抵債 只是頭寸緊拙 給它多點時間 財務回復正常的機會率甚高。若要錢不要貨 賤賣核心資產 反而對公司更不利。 而恒大能套現的資産 相信早已作了貸款的抵押品 甚至銀主盤。因此兩者的財政情況 亦難以相題並論。  


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2月14日)

恆生指數收報22,620 升805點 成交額3,646億元。今個星期共五個交易天 合共成交額14931億元兼升了1488點 怎會冇事跟尾 看來好戲還在後頭。

昨天早上先殺淡倉 臨收市才殺好倉 大衆以為好友力水不足 都不敢持好倉 甚至有些叻仔承勢做淡 結果....。股市絕收叻人 亦是一個非對等博奕的賭場 大戶有財、有勢、有數據、有消息。 大戶Vs散戶 就象正常視力者與瞎子打架。 散戶唯一勝過大戶之處是轉身較敏捷 並堅守價值投資法 +多點耐性 更不要相信[曾參殺人]!

今日焦點股是稀客 新意綱 股價升了近30% 找到一項交銀國際的分析報告 認為人工智能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會好旺盛 在利用率、用電量和定價方面均有潛在上升空間。若僅因此消息而令股價單日大升 好象有點不合邏輯 何況其母公司-新鴻基地産作風保守(佔74%權益) 炒家要弄高股價 風險不少。


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

商業信託可以不派息

香港交易所現今共有3隻商業信託上市 分別是港燈(02638)、香港電訊(06823)及朗廷酒店(01270)。筆者雖然覺得派息才是硬道理 但年年派多過純利 負債永遠都有增無減 又好象有點風險 或許港燈和香港電訊的問題不至嚴重 因公用事業現金流素來穏定。但酒店業卻不同 遇到特殊時期 收入會好波動。朗庭酒店蝕本時冇息派 可以諒解 但2023年有可分派金額2.97億元 卻不派息。2024年可分派金額1.13億元 就只派送5492萭元或每股0.016元!

查看資料才知商業信託條約有別於公司及房產信託,商業信託單位持有人作出的分派可超逾其純利金額,但可不可以不派息就好象冇寫明,不象房產信託 每年須將其經審計年度除稅後淨收入90%或以上的金額分派予單位持有。


財經日誌(2月13日)

港股真的不爭氣 曾升逾六百五十點 豈料臨收市半小時 大市突然逆轉 收市倒跌43點 先殺淡友 才殺好人 一網打盡 成交額更高達3794億元 港股投資者信心本以虛弱 再給大戶銷遣舞高弄低 金錢或許損失不多 但信心卻損害嚴重 何況信心好主觀 難以量化 信心一失 要彌補談何容易。近日成交大增 港交所的盈利 理應最為實惠 但今天股價卻由升四元 變倒跌十元 幸次股王-阿里巴巴踏進AI派對 續有升幅 成交額有逾四百億元。牢騷發完 明天繼續才觀戰。  

恆生指數 21,814 跌43點 成交額3,794億元。


2025年2月12日星期三

財經日誌(2月12日)

恆生指數收報21,857 升563.06 成交額2,871億元。港股總算有點生氣 大成交 高開高收 勢頭不錯 若能鼎到幾個交易天 轉勢才可確定 過往狼來了多次 好友信心自然有點動遙 祈望今次不要又係虛火。

今天升幅好全面 並非一面倒全由科技股板塊貢獻 傳統經濟中 港交所升5.6% 建銀升2.8% 滙豐須僅微升少於1% 但其股價近期累積升幅 造就獅王股價創三年高位 至於恆指最大功臣 終於輪到富巴巴(9988)升逾8.4%,當然股王-騰訊助力亦不少 升近4%。

筆者個人結論 認為好友仍須努力 轉勢尚未百份百成功!

「皇都」銷情意義重大

資料顯示,新世界發展於2020年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北角皇都戲院大廈,重新發展可建住宅總樓面約29.6萬平方呎及18.3萬平方呎非住宅樓面。獲批內容包括發展26層及31層高商住大廈及新增一幢樓高18層商廈,同時亦設有5層平台及3層地庫,及有康樂設施。按47.76億元收購價計算,連同新增的商廈面積,平均樓面呎價約9,970元。近日「皇都」終於首輪開賣 涉及168伙,此項目對新世界來説至關重要,若順風順水,整個項目能套現逾百億元,大大舒緩集團現金流緊拙的壓力 或許賺不到多少利潤 但起碼賺到多點債務重組的時間。

花旗大總統上任後 連個位都未坐暖 已弄至天下大亂 半坏水理論 正面去想 起碼他老人家 無分身之術 未能專心去找我們麻煩。 


2025年2月11日星期二

2024年香港十大銀行

為何企業出現財困 多會在最後關頭 別無選擇後才會賣出核心資產 原因好簡單 債主見你仍有不少值錢資産 才會有誘因助你重組債務 否則那有耐性等到經濟大環境逆轉 因覺你手上若已無件值錢家當 等到市好 你一樣無力番新。近例當然是新世界發展 遠的是80年代的置地公司 寧願賣出電話和港燈的權益 又撂置楊明山莊及美麗華酒店的重建發展計劃 卻堅守著中環那十多幢貴重商廈 結果真的守得雲開見月明 也不須等十八年 置地又變回一間財政良好的公司。此外還有08年的匯豐 寕願破天荒供股 也抱實恆生銀行不賣 事後證明是明智之舉。

2024年香港十大銀行 以總資產作衡量:


維他奶有控制權爭奪戰之憧憬

據聯交所資料顯示,黃志達(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的胞弟)與相關人士,於本月5日斥資約752.25萬元,增持維他奶(00345.HK)86.6萬股,均價8.6865元,持股由7.94%升至8.02%。

維他奶是間好公司 但現價估值實在偏高 吸引力有限 除非涉及控制權爭奪 自應另當別論。查閱股東資料: 管理層的持權有點複雜或重曡 主席家族看似未有足夠控制權 況且除了吞併 想不出黄家累積維他奶股權目的。

維他奶現價9.36元 市盈率86倍 股息率0.82% 市值100.4億元。  

2025年2月10日星期一

18m才夠一家財自!

恆指收報21,521 升388點 成交額2,425億元 明顯有大戶入市 不論升跌 起碼個場旺些。據恒生銀行調查顯示,年輕富裕家庭普遍認為需要1,800萬元才可實現家庭各種人生目標。筆者應對老婆講聲 抱歉! 就算最高峯時阿B都未能達標 退休時曾對B嫂誇口給我十年 財富能夠番幾番 怎知給足我二十年都不成功 唯一番到一番的只有她的體重! 愈來愈多港人投資美股 要注意美股除要繳交股息稅外 持貨者若不幸身故 繼承人需付遺產稅 最簡單避開美國遺產稅的方法 是由公司名譽持有 而香港80萬元股票保障額 美股不包括在內。講開美股 莫怪股神曾如此看重蘋果 原來她一年自由現金流高達7千億元(900億美元)。


大到不易倒

恆生指數 中午收巿 升逾300點 成交額1,353億元 升幅明顯有資金支持 這麼多潛伏的壞消息 仍有心有力去買貨的 看來非散戶所為 升幅主要為大型科技股領軍 跑贏大市近40個點子。

關稅是中美貿易分爭的前哨戰 尤其是對以下4間上市公司(創科實業、瑞聲科技、耐世特及比亞迪電子)的影響最大 因它們在美國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份額高達50%-75%。

致於令金融界最為擔憂的本港商業房地產貸款 其風險或許比想象中嚴重 不少著名炒家都傳出財困消息 他們的共通點是貢杆去得好盡 抗跌了有限 。不同於新世界發展 大到各方面都要想辨法助其渡過難關。


2025年2月9日星期日

太地具被私有化條件

太古地產(1972)發盈驚 預計去年虧損約8億元 幸主要是為投資物業減值63億元所至 不涉及現金流 若撇取此數 年度基礎盈利為65億元 按年減少6.8% 主因是期間租金收入减少及利息成本增加。

太古地產管理層是由專業人士掌控  單這點以值得為其評價加點分  況且往績亦顯示這班高級打工仔 亦物有所值 記憶中甚少負面丑聞 作風實而不華 派息合理 盤數亦清楚易明。 近2年為收租物業合共减值107億元 亦是面對現實的表現。管理層同時派了[定心丸] 減值不會影響集團增派股息的能力。

財政情況: 總資產3538億元、總負債697億元、負債比率20.7% 以其撇賬之充份 財政已屬健康水平。另持有現金儲備55.28億元 要維持派息水平需款61.43億元 以集團的強勁現金流 應以足夠應付。

股權情況: 母公司-太古洋行已佔近83%權益 加上太地本身持續回購股份 街貨應好快便低於15%  到時母公司只有二個選擇: (一)太地停止回購股份。(二)將其私有化。而太地市賬率僅約0.32倍、負債又偏低  實在已具吸引力被私有化。


物以類聚

Maersk上季財報表現突出 第四季EBITDA 從去年的8.39億美元激增至36億美元。一間丹麥航運公司 Maersk又與我們何幹? 實際上它的核心業務為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船運經營者及貨櫃船供應商  它的業績對同行甚具啟示性。

筆者突然聯想起業務與Maersk相似的東方海外(00316.HK) 照計其利潤前景情況都會不錯。東方海外現價報108.7港元 PE6.7倍 股息率7.47% 市值717億港元。上半年持有67億美元現金儲備、13億美元債、淨現金54億美元或約420億港元  若要持績派送特別股息 難度不大。 

2025年2月8日星期六

新世界真的資不扺債嗎? 下

資料顯示: 新世界發展仍擁有甚多貴重的家當 它非難船 更不只三斤釘! 

在香港的投資物業 : 維港文化匯 •K11 ATELIER(尖沙咀)•Musua & Art Mall 合共約值750億元、K11 ATELIER (北角英皇道) 90 億元、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商場180億元、中環兩幢商廈 新世界及萬年大廈合共價值逾100億元、香港萬麗海景酒店94.4億元、沙田凱悅酒店60億元、灣仔循道衛理大廈 40億元、旺角THE FOREST 30億元、尖沙咀凱悅酒店30億元、啟德航天城商場(仍未營業)、帳面值約200億元......還有不少低於10億元的非核心資産就略過。 *估值資料來自X-Income投資平台 2025年1月刊出文章。

致於中國內地的物業投資利潤為9.54億元 合理估值應有近200億元以上。

土地儲備: 在香港持有應佔總樓面面積約774萬平方呎之土地儲備 可作即時發展,其中物業發展應佔總樓面面積約395萬平方呎及新界農地約1,584萬平方呎。在國內土地儲備總樓面面積約480萬平方米。致於應價值多少? 筆者就難作估值。

筆者個人認為新世界並非資不扺債 而係貴重資產套現難 幾件大家伙 有利潤作依據 估值尚算合理 但要找買家接貨 並非容易 外資向來甚少沾手本港房地産、中資則大把企業需它緩手 難以抽身 想來想去仍能有力獨資買入逾百億元項目貴重物業的本地企業 就只淨下長江和信置。但他們出手救同行的機會有幾多 就難以樂觀。 市旺時 鋤Dee會幾位大佬也許會加以緩手 但以目前環境 多數都愛莫難助。

既然新世界資夠扺債 只是資金流緊拙。以其在商界地位和影響力 銀行為己為人 都會開綠燈助其解困 否則銀行盤數會好難看 特區政府亦有先例幫過國泰航空 新世界向來聽教聽話 也值得政府加以緩手 當然大股東為了挽回家族聲譽 更加應該義不容辭 保住新世界個招牌。


新世界真的資不抵債嗎? 上

聽到不少分析師埋怨新世界發展太過惜售核心資產 弄至減債速度未如理想。但筆者有點別的想法 合理推斷 新世界母公司-周大福企業 顯然不願揹上這個燙手山芋! 或許真的有心無力 老帥彤叔已先遊 家族人數眾多 要齊心去冒這個大險 談何容易。何況周大福以動用近300億元 買下部份新世界的資産 助其大幅增強現金儲備。

新世界早於2023年已開始大幅出售非核心資產 記憶中包括沽售貝爾特酒店,套現逾20億元,沽出觀塘KOHO商廈套現逾17億元,出售60.85%上市附屬新創建權益套現217.2億元。去年出貨就更積極 以近1億元沽出元朗溱栢6間地舖,以1.15億元賣出西貢傲瀧商場及52個車位,7.6億元售長沙灣南商金融中心一籃子單位,出售工商廈Artisan Lab 套現6.2億元。出售啟德體育園75% 套現4.17億元,出售深圳周大福金融大廈30%權益套現15.57億元。還有出售愉景新城商場 套現40.2億元。

雖則已沽售不少資産  但新世界發展的2024年報顯示,資產帳面價值4452億元,負債1878億,永續債券362億元,現金280億元,財務情況仍未見大幅改善。

但新世界發展真的象傳聞中 資不抵債嗎?  待續....。


2025年2月7日星期五

十年一覺長江夢

 2015年1月長江集團系內公司宣佈大改組 原長江實業(集團) Cheung Kong (Holdings) 股東 每一股可換取長江實業 CK asset Holdings Ltd 股票編號: 1113 + 長江和記實業CK Hutchison Holdings 股票編號: 0001 股票各一股。

當年宣佈改組日Cheung Kong (Holdings) 報142.6元。而現今CK asset Holdings Ltd 報31.95元+CK Hutchison Holdings 報38.95元=70.9元。即表示坐貨10年 減值略多於一半*。長江向來是鼎級藍籌股 表現都如此 其他質素較差的上市公司 就更加不用提吧! 

*不計已收取股息

2025年2月6日星期四

低價不敢買 高價又厭貴

據資料顯示 今年7大發展商合共推出近2萬伙新樓 其中最多是信和置業(083)近4500伙 各大發展商中 最不等錢用的 反而推貨最多 ? 新世界(017)發展約4400伙、 新鴻基(016)4300伙、 長實(1113) 2700伙、 會德豐(無上巿)2300伙、 恆基(012)1700伙。

這已高於去年一手樓總成交量>25%  這還未計其他中、小型發展商的供應。僧多粥少 莫怪除了有利益衝突者外 九成以上的分析師都是看淡。  除供求問題外 等錢救命的新世界、向來劈價最狼的長實、還有比新世界更手緊的二、三線地産公司 要錢不要貨的應不屬小數。

雖然筆者同是看淡今年樓價  但假若無移民打算 又有自住需要兼負擔得起 低價不敢買 高價又厭貴 那麼永遠都買不成。 資料顯示: 嘉湖山莊一伙三房單位最新以428.8萬元沽出,呎價6,796元,平過租樓。相比我後輩想有私人空間 租了個納米樓都要11000元租。 


復常受惠股之國泰航空

過往冠狀病毒疫情對本港各行各業影響之嚴重 相信不用筆者多說 其後萬衆所祈待的疫情後大復甦 結果卻差強人意。當然總會有例外 國泰航空(00293.HK)就是個實證。

復常首年(2023年)業績 收入增加85.1%至944.8億元、股東應佔溢利轉虧為盈賺了97.89億元 上年則虧損66.23億元 一來一回涉及資金高達164.12億元。借款淨額減少10.3%或60.65億至527.64億元 債務淨額降了4%至88%。

又預計2024年便可償還政府貸款、清付利息和贖回所有優先股。最令股東高興的自然是恢復派息每股0.43元 涉及資金約27.68億元。其中大股東太古公司獲派12.45億元 中國航空8.3億元。

最近一份中期業績(截止去年6月底)顯示 國泰業務持續向好 收入增13.8% 借款淨額減少9.1%至479.7億元 債務淨額降了10%至78% 恢復派送中期息0.2元。看來行業復甦情况不弱 望管理層專心打埋正業 炒油對冲等投機行動 都係少沾手為佳。


2025年2月5日星期三

沽出和電

恆生指數收報20,597 跌192點 成交額1,922億元。

沽清和記電訊賺得2格 夠今晚請家人吃番餐 (兄姐請得多不好意思) 九皮幾成本賺得千六 利潤率差過定期存款。日日看埋些負面經濟新聞 不受影響信心才怪。甚麼 iBond都申請齊 不是債息吸引 而係銷住資金3年 限制了自己因一時心紅 想一注決榮辱。 對於我般沒有較大投資誤判空間的偽中産來說 謹慎是唯一的選擇 現今只淨5手長和 近幾年港股表現 就連我般港股死忠fans都有保留 筆者炒股的利潤就象恒生指數  90%以上都屬過往累積  順水推舟與逆水行舟的分別有多大 相信一眾股市老兵 難免會感慨萬千 懷緬過去港股風光的日子。


2025年2月4日星期二

有花讚花香

英國有關當局批准長和旗下的3英國與Vodafone的合併交易。新公司 長和佔49% Vodafone佔51% 將成為英國三大流動網絡商之一, 同時合併完成後,3英國將會向長和償還167億元債務,致於承諾將投資110億英鎊建立歐洲最先進網絡,亦由新公司承擔令,由於屬聯營, 債項不需列在長和的財務表上。放棄絕對控權亦非壞事,因由英資管理會減少好多政治上問題。況且長和與Vodafone早有淵源, 2000年2月Vodafone提出收購MMN,和黃就將MMN的股份換來大批沃達豐股權。長和在英國電訊業的投資回報率並不理想,再來不排除會將佔有之49% 賣埋給Vodafone。筆者個人認為上述交易明顯對長和有利,除了即時收回逾167億元貸款外,遲些順理成章賣埋股權給Vodafone 亦好大機會可套現多幾百億元。

利申: 本人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2025年2月3日星期一

長江一號遇麻煩

長和(00001.HK)經營的巴拿馬運河兩港口遭到有關當局審查 擺明全屬政治問題 真的時易勢移 就算長袖善舞如誠哥 要吃四方飯也再不易了,反正都是非核心資產 作為股東之一(利申持有約0.000065%權益) 建議沽出了事 不值為此打官司勞民傷財。

不知是否為了此事 BlackRock,Inc.減持長和約588,368股,平均每股作價為39.7元,總金額約2337萬元 涉及資金有限 但減持後持股低於5% (約值7.48億元)。BlackRock若再減持 便不用申報。

又莫非李家父子真的有先見之明 未聞其在美國有任何投資 相反鄭家就真當黑 好似N年前與花旗大當家生意上有些爭拗 君子不立危牆 奉勸鄭家都不要於四年內踏足花旗 就算去關島旅遊也可免則免。

這位大當家上任後不足一月 已弄至天下大亂 想起都睡不著 唯有往好的方面想 他老人家起碼並非種族歧視者 因全世界的各色人種 他都好似全都得罪晒!   

加關稅

80年代美國列根政府因政治需要做高美元 價廉物美兼省油的日本汽車承勢侵佔美國市場  汽車業重鎮-底特律差點變成鬼城 美帝不夠人競爭又係以大幅加關稅來欺人 結果日人就擺買美債作為報復手段 靠債渡日的花旗政府才發覺日本仔並非全無反抗之力。 資本家最懂交易技巧 可況係資本國 開天殺價 落地還錢 個協議就達成。花旗國雖然待扶桑人為[自己友]。 但講到利益 老豆都冇親啦! 又出計逼使日本達成廣場協議 令日圓大幅升值 這對以出口為生的國家 具災難性影響 其後日本經濟就停滯不前 金融界稱為迷失X年  零息加高值 使日元成為全球carry trade的主角 對正常的經濟運作添加不少風險。 話雖如此 向有經濟動物之稱日本仔 又怎會坐以待斃 承著日¥高企 全世界的物品 對他們來說都象好抵買。雖然日人性格 含速兼低調。 但實在買得太多 高峯期連紐約的國家級地標洛克斐勒中心都拿下、 Sony買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夏威夷每五幢甲級商廈 就有一幢屬日資擁有、 澳洲最多非本地人擁有的牧場 日人佔最多數 甚至連梵高那幅[向日葵]*都被他們買下......。這或許亦是他們的經濟迷失了這麼多年 但仍能列為最第四大經濟體的主因掛!

*1987年以4千萬美元買下。  


2025年2月2日星期日

無聊人 無聊話

我中學上中國文學課時 曾聽語文老師討論人性本善與惡問題。 孟先生話人性本善 荀先生話性本惡 我能得記起的就是這麼多 慚愧這麼多年還記得 全因考試有機會出這條題目 致於何為善、何為惡。又為何要聽信幾百年前的人來解述 我到現在仍不明解為何會這樣食古不化。

而我親身目見就係把這我班不足十歲小學生體罰時好惡 但同一個教師見到校長時個樣好善。讀到中學時 最高興是教師和老爹都文明了好多 體罰在學校或家中都近乎絕跡 內心自然開懷好多 自信心也強些 亦開始懂些不懂些  覺得善與惡 非全是本性 受到實力及環境的影響會更大。

記得有個後輩曾對我訴苦 為何平常相處和睦的同事 知道他加了人工後好象有點變面 雖然並不明顯 但他亦察覺得到 又話自問並無做錯 何以會如此? 阿B心想 後輩都三十幾歲人 仍象三歲般思為處事 都不知應形容他為天真或是儍。說話不之輕重 從不理別人感受 半點同理心到無 給同事冷對待也是活該。

當然我有口話人 自會顧及別人的感受 上術廢話並無說出 只勸他以後不要向有涉及利益衝突者說相關之事。 加人工 只宜對父母 最多都係講埋給老婆聽就算* 好讓他們待你高興。 加人工話給同事知 好易被誤為炫耀 若係是同級同事 簡直有羞辱嫌疑。

*溫馨提示: 都係可免則免。


調研蘋果季績

Apple Inc.(AAPL)蘋果公司2025財年首季業績,截至2024年12月底止季度,收入1243億美元,按年升4%,純利升7%至363.3億美元,以蘋果的規模或許業績已屬中規中矩,一間私企的收入 已相等於一個已發展國家的GDP 已算難能可貴,再要它有高速增長,未免有少許強人所難 當然Nvidia可算是罕有的例子。

蘋果集團收入支柱 仍是產品業務 佔集團總收入78.8% 卻僅微增長1% 主因除了大中華市場有雙位數下跌外  最重要的核心產品iPhone象有點欠缺增長動力的跡象 又或許新機的功能升L 未能吸引到用家至非換機不可的地步。

集團未來的增長就要依賴服務收入 不負眾望 這方面的收入首季大增14%。可惜服務收入佔集團總收入僅21.2% 要靠其拉動整體收入上升 自然會難有點難度。

值得留意的是,蘋果季度的研發支出82.68億美元,僅增長7%,投入力度略遜於同業,但隨著DeepSeek橫空出世,謹愼點的研發支出,亦未必是壞事。

風險: 大中華市場受政治影響的陰影不能忽視 股神去年大幅減持蘋果股份 由9.05億股減至3億股(市值逾700億美元) 以他老人家過往作風 減持後好少乘低撈回 慢慢沽清就常有。


2025年2月1日星期六

看恒生業績 知香港經濟

筆者一向認為要了解香港經濟實況 翻閲恒生銀行(00011.HK)的業績就能知悉。它可是本地經濟的縮影 香港好 恆生一定好。在香港經濟高速增長期 恒生的業績近乎無可挑剔 年年相位數的盈利及派息增長、 股東資金回報高、壞賬率低 管理層的負面新聞 記憶中未有所聞。

市場識貨者眾 令其股票估值長期比其母公司滙豐銀行還要高。散戶都知恒生是間優質企業 它的母企又怎會不知?自1973年上市已來 滙豐就算處於艱難時刻 也無減持過恒生的權益 相反持股則由上市時佔51%增至目前63.4%。

但隨著近期本港樓市持續不景 住宅供求逆轉 樓價下滑 身位本港最大住宅承按銀行之一的恒生,受到影響就在所難免 但看數據顯示 這方面的損失 並無相象中嚴重 一則歸功於過往辣招有効 住宅成了用家市場 二則住宅樓價雖下跌 但租金卻上升 這導至斷供者比預其中少。其實真正要命的是本港商業物業市場(含寫字樓、商場、地舖、酒店 甚至車位)。價格持續下滑 更出現初步有爆煲的跡象,這甚有可能會拖累整個銀行體系的穏健性。

單看恆生銀行2024年上半年業績 已可知大既: 不良貸款大增86%至460億元,令不良貸款比率由2.83%大增至5.32%。以恆生一向謹慎的經營作風都如此,恐怕其他同業就更加不劑。恆生目前的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組合約1400億元或佔整體貸款16%,在被歸類不良貸款的為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之中,2/3是有抵押貸款,當中歸類為違約的貸款金額相對抵押品價值是低於60%。至於無抵押貸款客戶*,大部份是上市公司。

*筆者聯想起新世界發展(00017.HK)有930億元銀貸是無需扺押品,不知恒生所佔份額有多少? 現惟有靜待下個月 恒生銀行公佈全年業績就會知悉。 


2025年1月31日星期五

借錢做生意

我後生的時候 覺得好奇怪 為何常聽到新聞 某某著名商家破產 心想有這麼多身家 存款收息都衣食無憂啦! 為何要去借錢做生意? 不去借錢的商家 我好似無聽過生意會出大問題 當然從不去借錢的生意 好難會做得大 做得強。若你去做生意預計的利潤率還低於貸款利息 相信不會人去幹 做生意是錢揾錢的遊戲 若能用他人的錢去搵錢 就更能事半功倍。

我當年還有一個疑問 為何公司有錢仍去借錢 後來才知銀行的DNA就係見你大把錢時 會求你借錢 (兼有低息優惠) 因覺得你是給它多點生意做。 但若發覺你越等錢用 就會落雨收傘。

以前曾聽個有智者說: 你若欠銀行500萬不按時還款 銀行馬上會告到你褲甩 假若是欠500億 銀行就會出盡辦法助你渡過難關。這句話確實無錯 但基於通脹 欠銀行的債要500億後加多一、兩個零才有効!

借錢做生意本屬正常 但應量力而為 若銀行不肯借 就放棄那項投資吧! 一用到財仔幫手 風險就會高出好多。


2025年1月30日星期四

減息或許有阻礙

電訊盈科(00008)公布,向公司主席李澤楷收購《信報》權益,涉及資金7千萬元。相對電盈規模 只屬小菜一碟,不值一提。但筆者注意到該項資産原始收購成本約為3億元 即是項虧損的交易 這當然不難理解,紙媒已成夕陽行業,賣得出已不易。

原本地產界寄以厚望的減息議事 好象有點保留 重債的房產股 風險自然增加 亦不要單看財表的淨利息開支 要看埋利息資本化有多少。   

近日DeepSeek成為科技界焦點  筆者亦為其感到驕傲 但同時也為其有點擔憂 如此高調會否引來一眾妒嫉者的重點[對待] 亦不可不防。 


2025年1月29日星期三

調研明輝國際

著名股評人David Webb於2024年6月11日增持明輝國際(03828.HK)43.1萬股,每股平均價0.703元,涉資30.3萬元,持股量由15.99%升至16.05%,現價約值0.93億元,對商界富豪來說,並不算是筆大數目,但對股評人來說,或許已屬一項重要的資產。

明輝財政情况: 於去年6月底持有之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約3.14億元 這已相等於集團總市值54.2%。資產淨值約12億元,市賬率0.48倍,看似吸引力有限。但集團資產中 現金比率高 因此其PB已屬偏低,資產負債比率為零,夠晒穩陣。

集團主要業務為銷售及製造酒店供應品。筆者若話了解其公司業務 相信你也不會信,其實看好原因有二,一固然是對David Webb的投資眼光信賴,二就係它已公佈的上半年成績: 收入增10.9%、毛利增9.9%、中期股息派多50% 由0.02元增至0.03元 合理推斷末期息(今年3月宣佈 去年派0.05元)會有同樣增幅,預計全年股息合共0.105元。以現價0.79元計 股息率高達13.3%。

派息能力: 若然真的每年派送0.105元 涉及資金0.77億元 單計集團的現金儲備就夠派足4年。

 利益申報: 執筆時本人並無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別人唱淡 我唱好

外匯基金在2024年錄得2,190億元的投資收入,足夠塡補財赤有餘,雖話外匯基金2024年只支付予財政儲備及存款的息率為3.7%,相關費用分別為132億元及157億元。但特區政府除時都可以在基金內取得所需要的資金。直至2024年底外匯基金總額為40,824億元 以保守的10年花旗國庫券4.52%為衡量 每年債息都有1845億元! 

加上財政儲備(去年9月底)高達5086億元 特區政府依然好富有 請問擔心香港會不掂的經濟學者 想請教全球千百個大城市中 又有那個比香港特區財政健康兼市民儲蓄率如此強勁(在銀行的存款總額高達161,968億元)。 香港最需要是信心 而非資金 只要信心回復 經濟復常就會隨之而來 善忘是港人的特質 只要有幾年時間休養生息 信心又會重來 這實在屢見不爽。


恭賀新春

還以為明天才是除夕 莫怪今日港股下午休市 剛和太座去行花巿 買了些蘭花應下節 花市人流一般。 在此恭祝各位網友 炒股一本萬利 身體健康。 團年飯提早與家人吃了 年初二吃開年飯 因家族人多 推舉家姐做招集人 不知何解輪到我這輩變得[撥亂反正] 就係大女人主義 乜都係女人執主意 連第三代都如事 第四代就年紀太少 再過十幾年才知 又夠鐘send短訊與親友拜年 祝願全世界都一年好過一年! 

2025年1月28日星期二

英偉達急跌 是危還是機?

近年風頭最勁的科技巨企 非英偉達(NVDA.US)莫屬 一度市值趕過蘋果 超越微軟 成為全球股王。誰能料到英偉達股價於昨天單日會急挫超過18% 涉及資金約6千億美元 足夠買下3間滙豐銀行 創下史上企業最大市值跌幅紀錄。主因為一間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Seek 推出一個免費、開源的大語言模型,成本少於6百萬美元。筆者是個科技盲,本不應該胡亂評論相關股票。但一項如此重要的科技大躍進 事前全球竟無一位專家察覺到端倪,雖然DeepSeek屬私人公司 但以英偉達的股權的規模 要做空兩、三百億美元貨,只要有錢就能辦到,這亦並非專家們厭錢醒。而係除非有水晶球 否則投資想賺錢 多會發現象[望山跑死馬]。 至於今次英偉達急跌 是危還是機? 只有天曉得 但相信不少股民 高就不敢追 低就不敢撈 我知 因筆者屬其中表表者。

 

2025年1月27日星期一

電能家當厚 估值低

要正確了解電能實業(0006)的真正價值並非易事 只好瞎子摸象式粗略估值一下:

2022年傳長江集團出售英國電力公司UK Power Networks 作價150億英鎊 但管理層厭未到價 交易告吹 電能實佔UK Power Networks 41.3% 價值約601.5億港元。現持有香港電燈33.37% 巿值155億港元及10%英國鐵路車輛租賃公司Eversholt Rail價值38.2億港元。

集團負債淨額為13.8億元。即上述3項資産*的價值減去集團負債淨額=780.9億港元或佔集團現今總市值約72.2%*。若Eversholt Rail交易成功 電能會變成持有淨現金約24.4億港元的公司 加上未來資本開支有限 不排除管理層會派送特別息。

*集團其他資産甚多 若寫出來會寫到手軟 有興趣者不妨上網一看。

http://www.powerassets.com

 


2025年1月26日星期日

誠哥系瘦身

市傳李嘉誠系內公司 擬出售英國鐵路車輛租賃企業Eversholt Rail, 該交易估值約40億英鎊。當中長江基建(1038)持有65%股權。若該交易成功可套現26億英磅及獲利15.6億鎊。

直至去年6月底 長建持有現金儲備91.8億港元,貸款總額為234億港元,集團之負債淨額對總資本淨額比率為9.8%。交易順利完成後 長建現金儲將會增加252.5億港元至344.3億港元 變成淨現金企業 若須再次融資 利息都會便宜些。

而持有長建75.67%的母公司-長和實業(0001),頭寸無仔仔鬆動,綜合債務淨額為1377.6億港元,債務淨額對總資本淨額比率為17.0%,假設仔仔孝順 將套現所得全數上繳,長和可分取191億港元股息(若用來減債 每年應可省卻利息八、九億港元),令綜合債務淨額降至1186.6億元,這無擬能使長和的股東 安全感都多一些!

利益申報: 筆者持有長和(001)股票權益。 

2025年1月25日星期六

大到不能賣 因冇人買得起

2023年尖沙咀海港城估值1618億元 毛租金收入5.53% 估值應屬合理。但假若九倉置業要將其出售 相信要找到買家 並非易事 拆散來賣 失卻協同効應 價值會有好大影響。

若在中、港 地產高峯期 能獨資買下整個海港城的企業 或許十隻手指都數不晒。恒大、碧桂園、萬科、融創、中國海外、華潤置地、長實、新地、恆基、新世界.....。前6大內房 間間總資產都過萬億元 買多個海港城並不太難。 後4大港房 新地、長江 實力不用說 恆基當時仍未買入中區兩幅地王發展、至於新世界 所有大計亦未實行 粗略估計補充中、港土地庫 用了兩、三百億、航天城超級大商場逾兩百億、私有化新世界中國又多兩百多億、買入皇都戲院作重建近半百億、重建新世界中心的費用 起碼都一百幾十億掛 加加埋埋都應有成千億元! 再配合融資 當時的新世界亦應有能力買下海港城。

還看今天 不講話1600億 就算160億的投資物業 要找到買家都已不易。這亦是新世界集團所面臨的困境 集團地標式物業或許只能用作貸款的抵押品。至於在本港可供即時發展的土地儲備 樓面面達774萬呎 其實都好值錢 還有1584萬方呎的農地 潛在價值亦不低 但在此時勢要用作為抵押品 金融機構未必會賣帳! 

經濟就是這樣殘酷 環境好時  銀行囈你借錢 低息之餘兼有現金回贈 環境不好時  見你等錢續命 就call loan。樓價就愈升愈多人爭著去買 愈跌就愈多人要錢不要樓。或許不久將來 外母選女婿  首先不是問你有冇房 而係問樓按付清未 是否負資產?


調研恆隆地産

在本港大型地產公司中 最早公佈2024年度業績的是恆隆地産(101) 這或許是它盤數簡單兼穩健之故。集團收入支柱是租金收入報95.15億元下跌6.3%兼被剔出百億元收租王俱樂部會藉 衡量現時環境 可算非戰之罪。其他收入包括酒店1.89億元  細眉細眼 可以略過。但賣樓收入就有15.36億元 而這部份業務 對恆隆來說屬非經常性收入 因它並非年年都有樓賣 可惜要蝕本2.45億元 但資金回流 可省卻每年逾6千萬元利息支出。

集團營業溢利(不計資產重估)為58.4億元 另有0.26億元聯營公司利潤貢獻 合共58.66億元  減去淨財務費用(不計利息資本化)為20.67億元 另有稅項支出13.88億元 即淨下24.11億元。去年派息每股0.52元或24.79億元 與有現金流的營利相約 尚算合情合理。

講番盤數: 借貸總額573.76億元 扣除現金103.03億元 即淨借貸為470.73億元 淨債項比率為33.4% 股東資金1315.87億元或每股27.5元 相對市價5.95元 折讓78.4% 而股息率為8.74% 尚算吸引。而直至去年底集團沒有資產作貸款抵押 欠款573億元 無扺押都有人信 可見集團信譽良好。

風險: 集團相當依賴位於上海的恆隆廣場及港滙恆隆廣場的租金收益 而兩幢商廈均屬高端級別 處於消費降級期較為不利。而集團主要收入為人民幣 結數則為港元 有滙率波動影響。

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

美股前景

看番邦花旗國大元帥就職典禮 前排的全是兆億級富豪 後排才是高官 記憶中屬史無前例 元首就職大會如此看重大商家 完全不懼瓜田李下而避厭 無他 川普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內 接任時更大量發行自身及家族虛擬貨幣 賺了幾百億元 這相對他放棄元首薪酬 只屬九牛一毛。

筆者對川普實在感覺一般 但從他身上臭到銅錢味! 或許這並非壞事 貪錢者並不可怕 因萬事都會有個價 起碼都有商量餘地 不會亂用七傷拳 只要覺得對手比你慘 就自我感覺良好! 

美股往績的確輝煌 但投資不是押注過去 而係未來 看Mark Zuckerberg、Jeffrey Preston Bezos 、Elon Reeve Musk 、Jensen Huang去年都不約而同大幅減持自身企業股票。股神Warren  Buffett就賣了幾千億元蘋果 持有歷來最多現金儲備。

當然美股並非係人都唱淡 起碼幾間大行都看好 至於應信誰 閣下自己判斷啦! 待將來有了結果後 自會出現不少[事後諸葛神算]告之你升或跌的因由!

溫馨提示: 筆者投資港股往績總算有丁點成績 但美股則一塌糊塗。

 

2025年1月23日星期四

地産市道較想象中好

本港去年新盤銷情 直至2024年聖誕前夕 新盤成交已升至1.56萬宗,較去年全年約1.04萬宗,大升逾50%。整體銷售金額亦達1880億元,較去年約1099億元,大增逾70%。消息顯示 港樓雖然價格下調 但依然有價有市,保守估計新盤業績拉混打個和(正常時毛利超過30%),地產商去年賣樓套現1800億元,租金收入起碼都有過千億元*,加上其他副業的扶助**,合理推斷, 除少數借得太進取的炒家外,一般大型地產商 應有能力捱過今次寒冬,當然若閣下估計寒冬後,春天不復來,那就安份買定息金融產品算吧! 

*單新地每年租金收入就有逾200億元。

**新地有運輸、電訊、新意綱。恆地單煤氣股息收入就有20多億元。長實非地產收益急速增長.....。


2025年1月22日星期三

銀行仍未關水喉

恒隆地產(101)簽訂逾百億元銀團貸款 涉及十三間銀行 其中包括三間星加坡銀行。市區重建局早前亦成功簽訂一筆130億元五年期定期及循環銀團貸款。足證銀行對具實力的公司/機構 依然沒有關水喉。勿輕信流言 影響判斷力。不過新世界發展(0017)或許太多負面新聞 向財團借錢條件趨緊 抵押品要夠厚才有得傾 今明兩年到期債高達585億元 不想再融資也不行 大行估計集團必須每年達到240億元現金流 才能達至頭寸平衡 以現時環境來看 並非易事。


銀行難免要撇賬

中銀香港首九個月經營收入達到414億元 同比上升13.4% ,她是香港住宅樓按一哥 但未見顯眼的壞賬 看來本地住宅斷供的情況 並無相象中嚴重。這亦應歸功過去的辣招 令住宅物業變成用家市場 炒家近乎絕跡。

但今次樓市的重災區 主要集中於商用物業   一般從高位計已調整了六成或以上。這類物業的炒家應傷得最重 不要小看這批炒家的影響 單一個舖王波家族的地產抵押品 涉及資金就有幾百億元 這批人數眾多的炒家 都與銀行關係良好 借貸較易 但商用物業價值大跌 租金甚至下調整幅度更大  不少炒家已出現困境 。

筆者擔心是不少銀行要為此大幅撇賬  但願是筆者杞人憂天!


2025年1月21日星期二

新世界 VS 碧桂園

碧桂園(2007)盤數是甚麼環境也不用筆者多說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持有有現金約448億元,總借貸卻高達2502億元;仍未計不少無抵押街數 雖然大股東家族連私人家當都押上 但負債實太重 依然無補於事 又可見將來業務亦難有起色  集團的優質資產 早已沽得已沽 要債務重組亦非易事。 

市傳新世界發展(00017)已提供價值約1170億元(150億美元)的物業,其中包括多幢酒店、K11 ART MALL、寫字樓K11 ATELIER、以及位於中環的新世界大廈等。作為貸款再融資的抵押品,顯示集團正面臨日益嚴苛的融資條件。但從半坏水理論看 起碼集團仍有不少資產可作抵押品。 筆者認為管理層寧願再融資也不賤售資產也屬明智 因核心資產一日不沽 集團一日還有返身機會 否則就game over。 因債主見債仔再沒有多少件似樣的家當 必然會落井下石 急急call loan! 

碧桂園今早股價大升23%至0.6元 市值升至168億元。比新世界發展108.9億元高出54.2%!純計數衡量 新世界比碧桂園扺買得多。

*後記: 新世界(00017.HK) 午後澄清尚未進行或開始討論任何債務重組事項。


2025年1月20日星期一

財經日誌(1月20日)

恆生指數收報19,925升341點 成交額 1,613億元。有財演說恆指上升賀番邦大亨明天再次執掌帥 祈望他見錢開眼 和氣生財 其實世事常變 政治一日都厭長 是友是敵 還看利益。但無論如何想法正面永遠比負面為佳 最低限度對心理健康有益 看報刊講及情绪病 每五人就有一人 只是輕重有異而矣!

新世界發展(017)繼續尋低 恐怕可見將來派息無望  而其母公司周大福企業 與瑞銀倫敦分行達成股份借貸協議。根據條款,周大福企業最多借出3000萬股周大福創建(659) 貨值2.26億元 又能收到多少借貨利息? 但對集團形象肯定不利。

有傳本港洋人富豪 米高嘉道理近數月接觸多名商家,牽頭集資最少3.9億元 用於推廣香港形象、帶動旅遊業,包括投放廣告等。以嘉里家族的財富 這麼小數目都要籌旗 實有點孤寒 但總勝於一毛不拔。


銀行主收竟靠保險箱

相信很難會有銀行的資産表會如此奇葩 投資物業及其他物業 裝置及設備竟佔總資產近42%、客戶貸款卻僅佔22%、現金存放同業存款佔15.2%、有價證券佔19.3%....。給人的印象似地産公司多一點。

存貸比例高達94.1% 看似十分偏高 但一點都不用擔心 因客戶存款減去銀行庫存現金及存放同業存款後就只係8370萬元 就算貸出款項有壞帳近60% 銀行財政都不會出問題 況且銀行仍有價值3.05億元的收租物業及約2億元的有價證券。

銀行收入結構: 利息收入1970萬元 支出370萬 淨利息收入1599萬元。非利息收入2456萬元 主要為淨物業租金收入597萬元 保險箱租金收入為1530萬元 淨佣金及費用12萬元。保險箱租金收入竟高於利息收入。筆者真的孤陋寡聞 估計全球商業銀行僅此一間。

這間銀行規模雖小 或許盤數的稳陣情況不會差於獅子銀行。


2025年1月19日星期日

投機十戒

1)常人不欲被告知 這是牛市或熊市 他們只想知那隻股票會升 他們希望不勞而獲 甚至拒絕去思考。2)成功的投機者 必然有一個共通點 超乎常人的耐性 甚少頻繁交易 而大部份時間都在耐心地等待機會出現。3)沒有人能永遠有贏冇輸 只要能笑到最後便可。4)股市中沒有好方 也沒有淡方 只有看對一方。5)投機者最大敵人是人性。6)勿輕易相信別人的內幕信息 只須做好自己調硏。7)投機是最具吸入力的遊戲 但只適合聰明人參與 而且專弄慘自作聰明的人。8)要相信靠自己觀點發達者 而不是靠賣自己觀點賺錢的人。9)拋售難以上漲股票,絕不向下溝淡。10)不要妄想自己能在最高位賣出  如果認為沒有上漲空間 就應在股價回調時盡快沽出 勿試圖與市場爭辯 勿要謀求利潤回來 在還來得及的時候終止 這至少會令虧損止於可控範圍。   

上述投機戒律出自近代投機之王 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年-1940年)的文章。他有多利害? 曾是全球十大富豪之一。1907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大亨 J.P. Morgan 甚至親自寫信給Livermore  懇求他停止在市場做空。但"獵犬終須山上喪"  1940年Livermore因投機失敗而自殺身亡。


2025年1月18日星期六

長和投資價值勝長建

近期英鎊對港元滙率處弱勢 前景亦一般。筆者首先想起長江基建 因其重注投資英國 但看其股價仍好硬淨。市場給它頗高的估值 是罕有PB高於1倍的重資產股。昨天收市報54.9元 PE 17.2倍 股息率4.66% PB1.12倍 市值1383億元。長建雖是不錯股票 但估值偏貴 又有匯率脫換風險 筆者不會反對持貨者沽出。

或換馬致估值平得多的母公司-長和實業。長和現價報40.2元 PE 6.55倍 股息率6.3% PB0.28倍 市值1539億元。事實上 長江基建(1038)只是長和實業(0001)的其中一項資產 佔其75.6%權益 價值1045億元或長和總市值約68%。長建股息率比長和少1.64% 估值就更誇張 PB高近4倍 而兩母子所經營的均屬舊經濟傳統業務 估值理應不會相差如此大距離。

知所以會如此 個人認為係李大少偏心 長建股息永不减派 吸入衆多好息之徒。而長和則按盤數公事公辦。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轉賣為租

政府統計處公布,11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4%,與10月份的相應升幅相同。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2%。即代表一般定期存款都跑贏通脹逾兩百個點子 那麼一衆退休基金、慈善基金及保守的投資者 躺著都能令資金保到購買力 又何必在形勢七國般亂時去下注投資。

財閥的上市公司象好進取 但大股東私人投資卻保守到你不信 看過一篇文章 講及家族辦公室的投資顧問 去推介金融投資產品時 首重安全 至於利潤率反屬次要 因論賺錢能力 這批富豪大都屬一流高手 根本不用那些受薪財經顧問[教爸爸行房] 他們要的是安全 不懼子孫胡來 敗清家族資產。而這類投者的資金 才是金融市場的資金支柱 或許只有主權基金財力 可與其相比。至於虛名大於實力的對冲基金 只屬金融界的配角 靠誇張作大 賺取短線快錢 長線大多難已樂觀。 

樓價大跌 租金卻反升 鄰居申訴加租成千元至1.6萬元 筆者估計是賣了自住樓套現 再去租屋者或許比相象中多 應屬供求問題。 恆地曾說  新樓若賣不到合理價 有可能會作出租用 若財力能應付 此舉也屬明智選擇 起碼減少了供應 舒緩樓價下跌壓力。


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

香檳大廈重建為酒店

執筆時 美麗華酒店 (00071)股價穿3年底位 報8.84元 整個集團市值為61.08億元 股價逆市下跌原因 或許是受到斥資31.2億元向母公司收購“香檳大廈”有關。而這項投資所涉及金額 相等於集團市值51% 對美麗來說 名符其實是項大project。

該項發展計劃 包括把香檳大廈重建為一幢以酒店為主的綜合商廈 但酒店資金回流慢 況且重建需時 起嗎四年後才可提供收益 利息成本不輕 預計不少於5.4億元。

再看集團財政情況: 直至去年6月底集團綜合現金為58億元 並無貸款 另有仍未動用的信貸額9億元。而上述大project 實際只佔股東資金206.7億元的15% 並非相象中嚴重。當然每年會令集團的利息收入減少1.2億元也屬事實。

筆者個人認為若美麗酒店股價再調整深一些 就有投資價值 該股曾是蘇民峰大師愛股。

*有傳著名堪輿學家蘇民峰大師 其私人教授風水的最高學費為300萬元。但有多少學生報名則未詳。而美麗華酒店曾是大師的愛股 另一隻愛股則是領展房託。


2025年1月16日星期四

恆地會減派未期息嗎?

近5年恆基地産(00012)均維持每股派息1.8元 含中期息0.5元 末期息1.3元。去年中期息仍維持0.5元 至於末期息應在3月21日宣佈 若要維持派送1.3元 需款62.94億元 那麼恆地又能否應付得起?

上半年業績顯示: 直至2024年6月底 恆地持有現金150.7億元、債務總額861億元*、債務淨額710.2億元、淨借貸比率22%。*另有大股東私人貸款647.58億元未計在內。

據資料顯示 下半年集團於啟德區獨資發展的The Henley住宅項目 已售出1062伙 套現110億元、大埔區[迎林]122伙豪宅 傳有財團洽商全部買起、出售香檳大廈套現逾31億元。新增投資物業: 上海陸家咀合夥項目 新海岸商業中心 快將落成、去年初完成的總部大樓The Henderson出租率現已超過6成 今年應有以億元計的租收、煤氣股息估計仍可提供14.5億元貢獻。

加上正常營運利潤及現金流  筆者個人認為恆地會維持派送未期息1.3元。況且一為神功,二為弟子 四叔家族佔恆地近73%權益 所派股息 大部份都是落在他們袋內 大不了 李家收了股息後 才撥回部份再貸給恆地。


四叔信得過

美麗華酒店(00071),擬斥資31.2億元向母公司-恆基兆業地產(00012)收購尖沙咀[香檳大廈]。將重建一幢有近百間酒店房兼商業綜合體物業 與鄰近的美麗酒店有協同効益。31億元約相等於美麗華市值一半 況且酒店回本期較長 又涉及利益衝突 難免會令投資者擔心! 但筆者卻相信李兆基家族的誠信 家族私人借給恆基地產的免息貸款就超過六百億元 幾年應收利息起碼達八、九十億元。合理推斷四叔應不會揾小股東笨實!

*根據買賣協議,目標物業並不會於完成時移交予買方,賣方將負責拆除現有建築並根據批准的建築圖則重建新酒店,除買方負有支付代價的責任外,無須就重建支付任何其他款項。

2025年1月15日星期三

特區財政勝花旗

今年首季美國財政預算赤字為7109億美元 其中債務利息開支高達3080億美元 記憶所及 美國財政預算已有N年都未見過有盈餘 赤字又年年高據不下! 預計今年第一季收入才1.083萬億美元 還息已用去近3成 又要負擔龐大的醫療開支、社會福利及支撐全球最多軍費 照計早已應該申請破產保護令! 但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花旗經濟卻象一片欣欣向榮 美刀滙率及股市更強到令人氣結。 這非僧人富貴 而係怨上天不公 洗腳不抺腳就豐衣足食 辛勤節儉就生活艱難.....。 

香港特區2024/25年度政府預計綜合赤字為481億港元 加埋發債1200億港元=1681億港元,化作季計為420.2億港元或約53.87億美元。相對美國人口為香港特區約45倍 即本港一季赤字只相等於美聯政府赤字約3份之1而矣!  還有一點好重要 美國債有36萬億美元 而香港就仍有878億美元儲備。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情況 實比花旗國強得多。我們又有甚麼好驚?

當然以上全屬筆者個人意見 對不對亦係觀點角度問題 但起碼想法有正能量 自我感覺良好就已足夠!


騰訊控股的投資價值

貴為股王的腾訊控股 收入支柱遊戲業務 依然稳坐業中龍頭 但遊戲經營被有關方面管得較為嚴格 況且基數已大 要業績再大幅增長 實非易事。 幸集團另外兩項主收,網絡廣告增長仍會有合理的增長 至於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亦能保持盈利水平。股王還有一項非核心資產 持有上市投資公司權益6177億元及非上市投資3580億元。有跡象顯示 管理已開始續步減持相關資產 假設將投資全套現用作存款生息 每年利息收入 超碼逾400億元。 

騰訊的財務相當優質 持有4547億元總現金、自由現金流為445億元、淨現金787.8億元。

雞蛋裏面挑骨頭:  集團AI營銷及雲服務效益顯現 但卻欠缺當時得令的半導體、量子計算的憧憬。現價PE近30倍 盈利難已大幅增長 股息率又似有若無 還有大股東Prosus有逾8千億元貨待沽...。

據資料顯示,Prosus持有騰訊控股23.99%權益 價值8417億元 於荷蘭交易所上市的Prosus總市值才6404億元。可惜要買/賣歐盟股票並不易,不然就多了一個廉價增持騰訊的途徑。

2025年1月14日星期二

資不抵債

新世界發展(0017.HK)2023/24年度業績顯示 於去年6月底 管理層形容集團財務穩健 可動用資金合共462.7億元 含280億現金及可動用銀行貸款182.8億元。債務淨額為1236.5億元 債務淨額/權益比率為55% 雖屬偏高 但看似仍未達到要入ICU水平。

年報指出 集團一年內(24年7月‐25年6月)到期債項為416.3億元 照計單靠集團2024年6月底的可動用資金已足應付。可況管理層於業績期後 成功向現存借貸人再度融資75.8億 另新造銀行貸款23.2億元。理論上短期資金週轉問題已解決! 

去年6月底集團總資産為4451億元、總負債2202億元 股東權益為1798億元。但何解約半年後 會傳出集團已資不抵債? 要變成如此狼狽的財政情況 集團的資産要半年內貶值超過50%才行。集團最重要資産為投資物業佔總資產46.6%  及帳面值近百億元的各類金融資產 每半年重估一次 理論上不會太離地 280億現金又零折讓 就算計埋362.8億元永續債 豈不是餘下的1994億元 其他的資產 要於半年內貶值逾8成 才會變成資不扺債?? 真令筆者摸不著頭腦! 


2025年1月13日星期一

港交所業績應不錯

Tesla 於2010年上市 假設你以IPO價 買入持有至今約15年 共升值了362.6倍。

騰訊控股(700) 於2004年上市 假設你以IPO價 買入持有至今約21年 共升值逾500倍。若和Tesla同樣持貨15年 升幅就有439倍 依然大幅跑贏Tesla 。

但相信有能耐持有一隻大升股票這麼多年的投資者 只屬鳳毛麟角 相反 能長期持仍未出貨的 多是輸到無眼看的居多。道理不難明 但明知故犯  只因涉及人性 就不好辦吧!

香港證券市場市價總值於2024年12月底為35.3萬億元,較上月底的34.0萬億元上升4%,並較去年同期的31萬億元上升14%。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420億元,並較去年同期的986億元上升44%。2024年全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318億元,較2023年的1,050億元上升26%。

照理這對港交所(388)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起碼去年的利潤都應有双位數增長掛 ! 這是基於佔港交所利潤超過一半的交易費大增 而去年的投資收益亦理應正面。但港交所股價卻表現一般 似仍在尋底。 現價275.4元 市盈率29倍 股息率3.05% 市值3491億元。

恆生指數收報18,874跌190點 成交額1,340億元。


2025年1月12日星期日

高下立判

十多年前 和記黃埔受歐洲3G電訊的投資誤判所累 差點拖誇了整個和黄集團 當年情況或許比現今的新世界發展好一些而矣! 幾十年來連串無寶不落的李嘉誠 終於遇上誤判的時刻。問題是高手往往能臭到風險所在 及早防患未然。

受到歐洲3G業務不景、赫斯基石油還要注資,內地投資仍在播種期。當時和黃債項達1622億元,淨債項比率接近60%,實有需要整理債務,精明如誠哥 當然不會臨喝掘井。

2011年和黃悉時分拆中、港兩地港口業務於新交所上市 集資額約460億元,當年亦正是碼頭業務的高峯期  IPO自然有個好價。2014年又成功售出屈臣氏24.95% 套現440億元 減持權益後, 雖每年失去20多億元穏定收益。但相對多了440億現金週轉 効益實無用質疑。 況且一單如此巨額的交易 相信談判需時 可見李生早已未雨綢繆。

港口分拆加上減持屈臣氏權 合共套現逾900億元, 加上淨下75%屈臣氏每年提供逾70億元利益、租金收入40-50多億元(誠哥家族3大貴重物業 長江中心、和記大廈、華人行 全屬和黃名下)、佔85%權益的上巿附屬長江基建股息近40億元貢獻....。和黄盤數即時進入健康期 就算要再融資都容易兼低息些。

相對鄭家父子 經商多年 竟對不難預見的加息期視若無睹 更反其道而行 加大投資 高下立判。


2025年1月11日星期六

攪邊科?

融創(01918)遭信達資產在港提呈清盤 3月19日聆訊 股價大跌超過25% 但巿值仍有121億元* 而且成交額高達14.8億元 筆者真的不解 是何方高手在接盤? 這亦非單一事件,恆大物業(6666)漲40.3%,恆大汽車(708)漲11.17%。消息面上,中國恆大集團清盤案有新進展 ,香港高等法院就有關該集團無力償還的雜項申請進行內庭聆訊。雖最終收市兩者升幅都有所修窄 但前者市值仍有76.7億 後者21.8億元。或許這就是香港股市吸引投機者之處  好難估到佢攪邊科!

好難估到佢攪邊科的還有下任花旗大總統,竟然對親如兄弟的鄰邦加拿大打主意,暗示將其納入美國版圖 成為最新一個州,初時還以為是美式幽默,但其後恐嚇將巴拿馬運河收歸美國有,又話要買下格菱蘭, 若丹麥不允 就算不出兵 都會加關稅加到丹麥屈服! 特朗普無可能不知丹麥是歐盟成員 若真的硬幹 那不是要向歐盟*叫板?

 歐洲聯盟 現今成員國共27個 除了英國外 近乎整個歐洲富裕的國家都屬成員國。

 

蘋果的故事

與後輩談起美股 他組合中最重秤是蘋果公司 因APPL有優質的自由現金流 比GOOGL及MSFT都要強、旗下 iPhone、iMac、i watch 一系列產品之間具協同効應作用 對蘋果粉絲來說 對其出品更有近乎宗教式祟拜。後輩自從跟隨BRK減持部份蘋果股票後,已取回本金有餘,淨下的會惜售 割愛主因是在大中華區的收入佔APPL總收入超高17%。看近年中、美的關係 怎會不令人擔憂! 

筆者對蘋果最深刻印象 不是來自其產品 而是來自九十年代的一套電影Forrest Gump 片中主角的生意拍擋將公司資金買了不少蘋果股票賺了好多錢,但主角的反應竟是奇怪賣蘋果怎會賺到這麼多錢?

Apple Inc(APPL US)現價236.85美元 市值35800億美元 足夠買下8間Tencent (00700.HK)。


2025年1月10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1月10日)

長江實業上市編號1113 斥資3億歐元(約24.1億港元) 收購德國護老房屋業務。同時李家父子近日透過基金會增持342萬股長實股票 平均價約30.6港元 涉及資金約1.04億港元,增持後 李嘉誠家族名下持股增至48.67%或17.03億股 市值536.5億港元。

有傳周大福企業考慮出售澳洲電力公司Alinta Energy股權 該項資產於2017年已40億澳元(192.6億港元)購入。另又傳周大福創建 上市編號659 尋求出售內地一批價值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的收費公路項目,並正與國企越秀集團進行初步磋商。

筆者良好意願為鄭氏家族或許正籌集資金用於挽救新世界發展 上市編號017 堂堂本港四大財閥之一 上市企艦 若真的出事 對香港商界的影響 實在不該輕視。有大行已出報告 若新世界違約 涉及相關銀行 悲觀預測會令不良貸款率上升1.3%。新世界發展 今日收市報4.44元 N年新低。

恆生指數收報19,064 跌176點成交額 1,447億港元。 


2025年1月9日星期四

跟股神搵食

 半年前Warren Buffett以67億美元買入近2600萬股Chubb Ltd.股票 平均價257.7美元。該公司為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保險企業 現已成為Berkshire Hathaway十大持股之一。Chubb (CB US)現價報266.65美元 只較股神買入價高3.4% PE約11倍 無偏感 市值1074億美元 規模都見得吓人。每股兩千餘港元 買幾股玩下也不壞掛! 

機管局發行185億港元債券 年期3-30年 息率為4.05-4.25% 認購額253億港元 超額36.7% 若以10年美國庫券都有近4.7%年息來衡量 成績已算不錯 因港元債有脫勾風險 外資基金或許會有保留  尤其含30年超長期。

題外話: 有速遞員按門鐘 開門的是位女生 速遞員說: 玩 我 鳥 收郵件。 女生即時黒面答話: 我叫 王 元 鵝!   

利益申報: 執筆時 本人並冇持有Chubb (CB US)股票權益。


2025年1月8日星期三

鷹君集團具吸引力

就算心頭鬆動心癢想買港股 或許有穏陣高股息的股票是唯一的選擇。鷹君集團 股份編號041 是一隻歷史悠久的地産股票 以現價10.66元 相對每股資產淨值每股85.4元 折讓高達87.5% 好象用魚翅賣粉絲價。派息能耐: 集團單計持有42.6億股冠君房託基金 所派的股息就有6.66億元 已高於集團的總派息金額。筆者預計 以現價計 今年股息應高於8%。

其他收溢含(上半年): 冠君Reit管理費1.56億元、純租金收入0.54億元、基他收益0.58億元、另有酒店 EBITDA 3.92億元。至於非經常性收入就有7.69億元銷售物業 資金回流用來減債也不壞 此外佔71% 朗廷酒店Reit 不久恢復派息的機會頗高。基本開支: 半年計淨利息開支1.73億元、稅項0.98億元、行政費2.5億元。

鷹君這麼厚資產才80億市值 真有點賤物鬥窮人的感覺。


2025年1月7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1月7日)

恆生指數收報 9,447 跌240點 成交額2,057億元,筆者唯一滿意是有逾2千億元交投。

因一個莫須有的指控 今早股王-腾訊股價就跌超過7%* 涉及資金夠買下整間渣打銀行, 真令人氣蝕。 除了騰訊外 ATMXJ 其他成員也受到拖累 雖知在恒指(含82隻籃籌成份股)ATMXJ 就佔了近四份之一份額 五虎不掂 大巿又怎會有運行? 粵海投資3天後除淨 水務資産增至高達8成 有利重新估值。新股-布魯可孖展認購額逼近8,000億元 超購5,454倍,要抽中難過中六合彩,筆者都係至在參與。 

*騰訊(00700.HK)  於1月6日,被南非大股東Prosus減持36.7萬股,平均價409.7元,涉資1.5億元,持股量由24.01%降至23.99%,價值8404億元 都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沽清。騰訊今日成交額為547億元 佔大市總成交額26.6%,沽售壓力超大!

2025年1月6日星期一

港鐵盈利前景一般

港鐵(00066.HK)現價26元 往績計PB0.9倍 股息率超過5% 以港鐵在港運輸壟段地位及車站上蓋物業優先發展權 現價理應已具吸引力。但股票市場好奇怪 上市公司股價[無里頭]上升甚多 但無因由下跌卻較少 強如港鐵也難例外。

在立法會議員中對鐵路運輸的理解 應無人勝過曾為九鐵主席多年的田北辰先生,他指港鐵未來10至12年的工程需要承擔逾2650億元開支,這還未計已經動工的項目,包括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屯門南延線、古洞站、洪水橋站,涉及超過1000元。以現時港鐡的財政情况,實在難已應付, 過往視為靈丹妙藥的[以樓養路]大法,已成明日黃花。 

當然以港鐵的江湖地位 籌錢方式多的是 批股集資一、兩百億元應問題不大 但若再多就難說。發債也可行 現特區政府發行的 ibond 3.5%三年期 僅200億元都認購不足 港鐵若要發幾百億新債 息率不高些也未必行 而銀團直接貸款也不易 銀行出名落雨收傘 見你待錢用 話之你商譽怎好 貸款息率也不會得到較好的憂惠、至於分拆地産業務(含投資物業975.8億元、發展中物業419.2億元、待售物業27.3億元合共約1422億元)、就算這部門的負債由地鐵揹晒 又兼將其獨立上市 你話又可籌到多少錢*? 

筆者個人認為港鐵若將仍末簽妥的鐵路交展權益 交回特區政府 或許僅保留管理權 只收管理費 這應該對港鐵的盈利前景 更有裨益。

*本地兩大發展新鴻基地產PB0.35倍、長江實業更只得0.29倍、莫非閣下認為外行的港鐵經營地產 會勝於上述的華資地產雙雄?


2025年1月5日星期日

雪茄屁股之恒隆地產

先講風險: 2024年6月底恆隆地產(0101.HK)公佈半年業績 租金收入48.86億元 淨收溢為17.57億元 按上年同期減少4.89億元或21.7% 足見集團的盈利支柱前景不妙 實在令股東擔憂! 而在物業投資組合中 上海恒隆廣場及港匯恒隆廣場 就佔了集團總租金收入超過3成 兩者均走高檔路線 均難以樂觀。

再講賣點: 每股資產淨值28元 但相對市價5.99元 有78%折讓 殘到你不信 主業為收租佬 收入怎差都比靠賣樓稳定。

調研財政情況: 借貸總額532.3億元、淨徣貸466.5億元、持有現金儲備65.7億元、叧有142.5億元未提取銀行備用貸款。 另2024年9月需付中期息5.66億元。財務比率 淨債項股權比率為32.9% 債項股權比率為37.5% 若然資産估值持續下調 盤數有可能會踏進紅線! 須留意的還有利息保障率由4.2倍降至3倍。幸集團資産中含有待售物業138億元 計佢白做 只取回本金作減債 應可每年省卻5-6億元利息支出。集團1年內需償還60億元、2年內126億元 只要未來資本開支不大增 預計資金鏈出問題可能性有限 至於減派末期股息 持貨者應有心理準備 。


雜談

看到短片有司機落車扶行動不便的長者 緩慢過馬路,隨後才跑回車內,駕車離去。該名車主協助長者過馬路時,兩線共停有多輛私家車,無一鳴笛催促或爬頭超車。這就是市民質數的表現,真的以那位司機為榮。但想深一層 確真有點傷感! 那不是作為一個文明人的基本人格嗎? 為何在現今的社會會變成罕有類型似的!  

中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徘徊2%以下 成為市場熱議話題,筆者自問才疏學淺,不明為何會被不少財經分析師形容為負面消息? 發債無人要或要付高息才能吸引到買家是壞消息 相信不用解釋也沒有投資者會不明 但現今卻剛剛相反? 真令筆者摸不著頭腦 還望有高人賜教。

投資者都知新世界發展 上市編號017 待錢救命 甚至要被逼賤價沽售優質資產 (有指新世界大厦值80億元、K11 Musea 值290億元、K11 Art Mall 值85億元)*。卻仍花約17.8億元去為粉嶺馬適路地皮補地價 雖每方呎補價僅1600元 尚算是個好價。但新世界不應上陣 整個項目轉交周大福企業去幹似乎會好一點 起碼會特顯新世界對減債的誠意。

*現今經濟情況要找到買家接這幾百億元貨 並不容易。


2025年1月4日星期六

早知

向來用自動繳費轉交差餉 好少留意變動 或許人窮趨謹慎 剛收到那份 繳費比幾年前還貴 樓價已調整了不少 但差餉/地稅卻不跌反增 香港真的不易居 老辦法 叫老婆睇餸食飯 旅行由澳洲改為澳門 吃和牛改為肥牛 誇區買牛角包就由我負責 因長者地鐵費平好多 大的省不到 唯有省小的  早知儲多些錢才退休 不過若真的有早知 退休錢就不用來買股 用來買比特幣 那麼現在就有財力做李嘉誠鄰居! 新股-布魯可lPO熱爆,用現金抽2手承下熱鬧 市傳超額認購逾4485倍,抽高了短期資金,銀行七天存款利率大幅急升 最多有16%年息 當然限制多多。 


成王敗寇

真不想多談新世界發展(00017.HK) 過往對它的誤判 大大影響到筆者自信心。以前新世界有老帥坐陣 加上香港磚頭神話 公司就算不劑 總能有驚無險 但時移勢易 老帥先遊 磚頭神話幻減。再加上 天時[壞]-經濟環境差、地[不]利-從前的優點變成弱點、人[不]和-大股東家族爭權 爭到老豆和仔都不妥  成功非曉幸 失敗必有因!

自皇孫接掌帥印後 約花了三百億元擴充內地土儲 卻遇正內地樓市疲弱及人民幣貶值、兩百億發展航空城 前景實難記以厚望、沙田住宅本已好價賣出 又出意外 現今重售近乎半賣半送、香港土儲中不少位於啟德跑道區和黃竹坑 (現時香港住宅物業 兩大重災區 地皮成本貴 供應又多 且全屬中、上價樓 減價空間最大)。期間又斥巨資重建新世界中心及一系列11Skies項目發展、相對之下以47.76億統一皇都戲院業權用作重建 已經不算甚麼大不了。

集團資本支出這麼多 單靠經營現金流 已不足應付。供股、批股又因股價已殘到無朋友 幹了也不能籌到多少錢 資金缺口亦非沽出幾個街舖或一些次等物業就能解決。唯一方法 就只能割愛出售集團的核心資産。但過往出售上市附屬新創建超過六成權益 每年就少了14.5億元股息收入、愉憬新城每年近兩億租收、長沙灣商廈51%及2幢新浦崗商貿物業 租金又少了億半.....。

固定收溢愈來愈少 加上不利遙言無日無之 再融資怎會容易? 過往由於新世界本身家當已相當豐厚 大股東要錢有錢 要面有面 又憧憬役情後 經濟能報復式反弹 而且仍處零息時代 資金成本甚低。試想上一下 待新世界中心重建完工、300萬呎商場的航天城開業、每年賣樓逾百多億元的現金回流 新世界真的好象無甚麼需要擔心似的! 

結果又如何? 答案又係有早知無乞兒 當然會有不少網友會質疑 新世界早已顯露出風險不少 再中招也是活該?  一來當局者迷 二來香港又有那次賺大錢的炒賣 不是富貴險中求? 老一輩的股民 想也不會忘記80年中 香港前股王-置地公司 曾處破產邊緣 後終捱過一劫 股價大升幾倍 當然成王敗寇 明者自明 解識亦多餘!


2025年1月3日星期五

奪埋心水等過年

現今市勢 敢買都不敢賺多 或許索性奪埋心水等過年。 手痕就申請2手布魯可(00325.HK)當抽獎 。誠哥個百寶袋真係巴閉 除便取件毫不起眼的資產都能套現四十幾億元 另一方面可看出 首富家族象鐵了心腸 [商事商辧] 。新世界發展位於北角的皇都戲院住宅項目「皇都」將於今日上載樓書 望能順利套現幾十億元減輕負債。

而上市公司是否抵買 誰比管理層清楚? 去年上市公司回購金額更破了歷史紀錄。

頭十大企業回購金額: 1)阿里巴巴 1248億元。2)騰訊控股 1114.3億元。3)匯豐控股417.2億元。4)友邦保險 322.6億元。5)美團 281.5億元。6)快手 54.2億元。7)小米集團 37.2億元。8)太古A 32.6億元。9)恒生銀行 30億元。10)藥明生物 19.3億元。


2025年1月2日星期四

套現

香港商廈市道低迷,幸核心商業區全幢商廈仍錄大額成交個案。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152號全幢商廈在今年8月份推出招標放售,當時市場估值約14億元。據代理消息透露,該全幢商廈最新以約11億元沽出,起碼都能成功沽出 市傳新買家為來自東南亞背景的財團。

長和(00001)旗下和黃醫藥(00013),以約47.88億元,出售上海和黃藥業 45%,將錄得除稅前出售收益約37.2億元。套現金額相等於和黃醫藥市值23% 絶非是項小交易。

新創建剛改名為周大福創建(00659),傳尋求出售內地一批價值約156億元的收費公路項目,市場或許會憧憬套現後會出手相助前母公司-新世界發展也說不定,但筆者卻認為亦有派特別息的可能。因周大福企業近年成了鄭氏家族資產的接盤俠 財政難免有點緊張 若賣路後 真的分錢 周大福將獲派送逾120億元 相當吸引。


2025年1月1日星期三

阿里次股王地位不保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 IPO價176元 上市還不足1年 股價升至逾300元 市值超過7萬億元 更一度取代了騰訊的股王地位。看資料 當年阿里盈利1676億元 市盈率約40倍 市場普遍認為阿里估值合理 仍有不少上升空間。 

當時正遇科技股熱潮 集團名下的[獨角獸]多到象個動物園 而且多屬原創股東 每上市成功一隻 就能為集團帶來數以億元計的利潤 在衆多獨角獸中 有一隻相當利害 它叫蠇蟻金服 上市時估值超過2萬億元 阿里單此項投資已價值6千億元。按照已公布的定價計算,螞蟻集團滬港兩地同時上市後,整體估值將超過2萬億元。可惜螞蟻就差臨門一腳,上市計劃遭擱置。而現今螞蟻的估值或許只及當年的一個[零頭]。

阿里巴巴最新市值為15708億元,只相等於高峯時約22%,規模亦由老二降至老三,次股王位給中國移動取去。筆者實在有點感慨 原來投資股票 買中時間比買中質優的股票更為重要。又或許現今的阿里最大賣點是[平] 我曾問過股友 為何覺得[平] 答案竟是因阿里股價曾升至300元以上! 不過筆者也覺得82.4元的阿里巴巴算屬好價  再大跌的空間應有限。


平安重注銀行股

近期中國平保(02318.HK)頻頻出手增持不少大型銀行股權。聯交所披露,於去年12月份買入1.07億股工行(01398.HK),平均價每股4.87元,涉資5.22億元,持股佔比由14.99%增至15.11% 市值698.3億元。。 

增持6,770萬股建行(0939.HK) ,每股平均價6.30元,涉資4.27億元,持股由4.97%增至5% 市值2354億元。

增持郵儲銀行(01658.HK)合共350萬股股份,每股平均價為4.68元,涉資1,640萬元。於增持後,平安於郵儲銀行的持股量由4.98%升至5%,市值45.4億元。

而直至去年8月份 平保仍持有7.98%匯豐銀行(0005.HK)權益 市值1085.6億元。

中國平保持有上述4隻銀行股的權益 價值就有4183億元。去年銀行板塊的股價升幅十分亮麗 再加上系內平安好醫生(01833.HK)及陸金所(06623.HK)大派股息 平保獲分派超過80億元 因此筆者個人認為 中國平安值得看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