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網誌純屬個人文章,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決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

派息勝回購

 



據資料顯示,有2.32億股華人置業(00127.HK)存入中央結算系統,並轉入法巴倉位,以今日收市價1.24元計,市值約2.87億元。市傳這批股票是大股東劉氏家族資產 市場象憧憬華置或許會有些行動 今天股價明顯上升。值得留意是,華置在2021年提出以每股4元私有化,現價較當時私有化作價低69%。假設大股東再提私有化 相信阻力會較上次為低。不過若真的計劃私有化 又何必將股份轉至法巴? 筆者反而覺得沽貨的機會高一點。

信和置業(00083.HK)大股東黃志祥增持3萬股,每股作價8.12元,涉資微不足道,但至少屬正面舉動。恒生銀行(00011.HK) 回購20萬股,每股作價介乎101.2元-103元,涉資約2,045萬元。涉及金額雖較信置為多,但大股東增持總較公司自身回購股份,更具參考價值。筆者認為缺乏資金是港股弱勢之元兇之一,公司何不將回購資金派送給股東? 事實早已證明 派高息比回購股份更具稳定股價作用。


非你莫屬

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個叫[非你莫屬]的聘請員工國內電視節目 應徽者多屬二十多歲的年青人 九成以上有大學畢業或更高的學歷 顏值雖不至俊男美女 但甚少出現令人反感的樣貌 更難得是在眾多觀眾及十多位僱主面前 起碼都對答如流 有些職位要英語水平高的也不難找到求職者。國內人多 人才比例多 也是合理 但筆者吃驚的求職者的要求 一般平均在5千人民幣 有些條件較佳者 要求1萬左右 竟被質疑[何得何能]? 有趣的事有求職者 舊職位人工萬二 但要求新職位八、九千就可以了。原因是舊上司常針對他 小伙子覺得原因是他駕車返工 而車的質素比他上司的座架更好。其實小伙子亦無為氣憤 妒忌其實是認同你比他優秀或夠運的另一種表現。一個精神正常的人 不會去妒忌比他更不入流者。回歸正題 我看節目中人物的服飾 應是十多年前的舊節目 但要求這麼低也出乎筆者意料 節目有大學畢業在北京工作 僱主出三千也願做。 天呀! 幾年前內子話我若炒濃股票就去找工作 還說有洗碗月薪出價萬五 年齡不限。經濟如此差 但現今我樓下個看更 人工都不只一萬啦! 特區政府常鼓勵港青回祖國發展 講心果句 不知憑甚麼和當地人競爭!    

2024年6月23日星期日

續談太古公司

英資4大行 怡和、太古、和黃、會德豐。後兩者早已被華資呑併 怡和本是老大哥 在港資產雖多 但因決乏信心 又進退失據 怕被華資大亨收購 現今已遷冊去新加坡 淨下的太古公司 可算是英資中 對香港最有情有義的一間企業 首先英國控股公司真金白銀 直接持有太古公司近50%實際權益 而非以小控大 用行動證明並不口是心非。在70年代發展太古城、80年代出現信心危機時高價投得金鐘孖地 建成日後的太古廣場。97年又與中信泰富合作發展又一城廣場 有信心有好報 上述投資令太古公司賺到天文數字的財富。太古對香港航空業發展更貢獻良多 除投資國泰航空外 亦創立港機工程。對待小股東尚算王道 就近年將太古美國可口可樂售宇母公司 作價亦十分合理 將賺到的利潤中一大部份以特別股息 分派送給股東更值得一讚。 

有數得計之太古公司

太古公司作風低調 被踢出藍籌俱樂部成員後 更難吸入投資者的眼球 尤其是集團的兩項具潛質重要資產。  全資擁有的太古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及佔一半權益的香港船塢 出售套現 並派發約115億元特別股息後  淨下的賣點已不多  PB折讓並不突出 派息亦非特別吸引。

太古公司 A+B股合計市值873.45億元 集團重要資産為持有47.96億股太古地產及28.96億股國泰航空股票。前者市值594.13億元 後者價值238.34億元 兩者價值合共832.47億元 或太古公司總市值約95.3% 去年合共槓獻給集團 62.6億元股息收入。

除了太地及國泰外 集團的家當已不多  貿易、實業及飲料資產價值亦有限。撇除太古地產所佔部份 太古公司自身持有現金儲備89.85億元 總負債566.3億元。

以現價計 太古A 巿賬率為0.36倍 股息率(不計一次過特別息)為4.71%、太古B 巿賬率為0.28倍 股息率 6.07%。若在正常環境下 太A屬合理 太B可算抵買。但現正處非常時期 同業殘價貨不少 。筆者個人認為太B值得持有 太A則無甚吸引力 或許沽A換B更為合理。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溫故知新

1968年恒生指數最低報63.12點 那時參與股票的投資者 只限於洋人或富豪階層 或許只佔香港人口低於1%。當年中産階層只屬小衆 極少參與股票炒賣。那時不講是股票 連郵票是甚麼都未必人人知道是甚麼!  

但短短5年時間 股票已成位上至洋行大班 下至擦鞋小工 都會去參與炒買的金錢遊戲。1973年恒生指數升至1774.96點 相較1968年最低位。 5年升了超過30倍。但又有誰能料到僅僅13個月後  恒指會跌至150.11點 足足跌了91.55% 即成本1萬元的股票 價值變成845元! 筆者認知中全球規模象樣點的股票巿場 論瘋癲程度  港股實在無出其右。相對現今的股市波動 只是大毛見小毛而矣! 當年有隻科技股上市 叫香港天線 概念及憧憬十足 上市後升了幾十倍。因香港首家免費電視TVB剛開台 電視接收天線看似前景無限 結果如何也不用筆者多說啦!

看下當年(1973年)大藍籌的估值如何離地:  滙豐巿值77.11億元 市盈率62倍、置地公司62.48億元 257倍、怡和52.34億元 101倍、新世界21.47億元 136倍、九龍倉19.83億元 251倍、九燈19.11億元 29倍、太古洋行 18.27億元 223倍。若持有至今天 滙控、九倉、九燈、太古  股價最保守估計都有數以十倍計的升幅。但約計及通賬 除九燈外 無一不是大輸家。新世界更傷 51年來市值就只升了約7.5倍 若期內有參與供股 ....😂。 

*1973年政府二級文員月薪400元、 美乎新邨 幾年樓齡二手樓幾萬元一間、可樂每枝0.3元。

**置地及怡和去了星加坡上市。



高息股系列之電訊股

香港電訊(06823) 現價8.79元  股息率8.7% 市值666.2億元。 

電訊盈科(0008) 現價3.82元  股息率9.96% 市值297.2億元。

中信電訊(1883) 現價2.57元  股息率9.84% 市值95.1億元。

和記電訊(0215) 現價0.99元  股息率7.56% 市值47.7億元。

數碼通(0315) 現價3.63元  股息率8.81% 市值40億元。 

香港寬頻(01310) 現價2.49元  股息率12% 市值32.6億元。 


2024年6月21日星期五

鬼馬神仙車

點到你不服! 恒大汽車(00708.HK)今日股價大升56% 市值近50億元 況且並非乾升 成交額有0.71億元。公司近5年年年蝕本 合共虧蝕1269億元 亦早已成了負資企業 股息自然欠奉。 

據報本港對沖基金Segantii已將三分之一資金歸還予投資者 並宣佈結業 基金資產約367億元 顧客應多屬知識水平較高的羣組。筆者實在不明解 為何會有人借錢給別人去賭 輸就自己揹晒 贏就要分一大筆給別人。

恆生指數收18,028 跌306點 成交額1,290億元 殺了口熊仔後 就無晒下文!


敢蝕不敢賺

騰訊(00700.HK)上市價每股0.75元 去年每股派息3.4元 以上市價計 股息為459%! 高峯時騰訊股價較上市價升了逾千倍 連全球股王英偉達(NVDA US.) 近20年升幅都是[僅有]近600倍 都要甘拜下風。相對高峯期 騰訊現價調整近半 但相對上市價仍升了超過500倍 。而長江、新地、煤氣、恒生.....以現價相對上市價計 無一隻股價升幅彽於100倍。誰說香港不是偏地黃金? 只是閣下功力或運氣不足而矣! 

上述[脫貧股]買中的投資者甚多 但坐至有最少有10倍利潤才食糊卻甚少。相反大跌9成以上的[血本無歸股] 就有不少人仍繼續作長線投資。贏就無限 輸就最多100% 但為何股場上輸家較贏家比例如此大 因大部散戶都有敢蝕不敢賺的基因 這方面筆者可算得的散戶中的人板! 

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

股票甚少無緣無故會升

莎莎國際(00178.HK)公布3月底止全年度 實現轉虧為盈 年內盈利為2.19億元 恢復派末期息0.05元,派息率約70%。營業額上升24.8%至43.6億元。以現價0.82元計 市盈率11.6倍 股息率6.09% 市值25.45億元。喜見內需企業-莎莎全面復甦 還望同業也如此。

市場傳聞 商湯(00020.HK)會以每股1.18至1.23元,配售16.7億股,配股價較今天收市價1.32元折讓6.8%至10.6%,有權額外配售最多約3.35億股。以未行使超額認購權計,商湯最多集資20.54億元。股票甚少無緣無故會升 原來又係為配股。






維他奶估值偏高

 恆生指數收報18,335 跌升95點 成交額1,035億元 都無乜好說吧! 上星期收到長和股息4415元 持貨多年 收了幾萬元股息 賬面仍輸幾萬元 誰個智者話跟誠哥揾食實掂呀? 幾年前有誰能料到英偉達會成位世界股王 連微軟及蘋果都做了它的小弟!

維他奶國際(00345.HK) 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業績。

先說正面訊息: 全年純利1.16億元,按年升154.5%;每股盈利10.9仙。派末期息6.3仙,上年同期派1.4仙。連同中期股息每股1.4仙,全年共派息每股7.7仙,對上財年總派每股2.7仙 大增2.85倍。年度毛利率按年提升2.5個百分點至50%。EBITDA增長10%至6.85億元。撇除匯率影響及新冠疫情相關政府補貼後,年內的EBITDA增長27%。

負面消訊息: 全年收入為62.17億元,按年跌1.9%。以現價6.45元計 市盈率59.6倍 股息率1.19% 市值69.2億元。雖然由小飲到老 多少都有點情意結 但估值太貴了。


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

財經日誌(6月19日)

恆生指數收市報18,430 升514點 成交額1,127億元。乜線都番晒來 但是否屠熊大會開始入席? 筆者認為仍是言之知過早 雞蛋裡挑骨頭 成交額略厭不足! 中證監[科創板8條]+國家隊入市買港股通央企紅利ETF+台海局勢緩和。或許是升市的主因。

巴郡沽比亞迪 卻增持Occidental Petroleum 最新持有28.8% 在集團的股票組合內價值排行第6。油股有價 筆者想起Cenovus Energy 市值2720億元 長和實業佔16.5% 價值448.8億元 約佔集團市值31%。

被視為高檔 富貴人士象徵的貴州茅台酒,近期受到打擊非輕 一則經濟放緩 仇富心態自然趨嚴重 試想人家正為糊口煩腦 你卻飲支酒都夠別人半年伙食 不被人仇才怪 人性或多或少都含憎人富 嫌人貧的劣性。茅台銷量不受影響才怪。近日股價曾造1年新低 幸市值仍高於兩萬億元。筆者亦收藏了一枝正酒 後生時買了捨不得飲 老了又血壓高晤飲得 賣又無人要 這麼多年都不知會否變壞了!😢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長和實業(0001.HK)股票權益。


2024年6月18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6月18日)

恆生指數收報 17,915 升20點 成交額 923億元。人家都三萬八 我家萬八都守不著!

聯交所股權披露數據顯示,巴郡(BRK.A.US)  於6月11日減持比亞迪(01211.HK) 共134.75萬股H股,每股平均價為230.46元,涉資逾3.1億元。此次減持後,巴郡於比亞迪的持股量由7.02%進一步降至6.9%,目前仍持有約7,568.6萬股比亞迪H股,巿值176.8億元。希望巴郡早點沽清比亞迪 讓其少了個上升阻力。

大家樂(00341.HK)及翠華(01314.HK)均宣佈報業績 誰真的耐心努力經營 一看便知。又有誰能話我知 友邦保險(01299.HK)是否有甚麼大隐憂仍未發覺到 這麼優質股份 股價走勢會如此差! 公司斥資億億聲去回購股份稳定股價 卻好象効力有限。


調研微博公司

微博(9898) 現價64元 PE5.6倍 PB近6倍 股息率20.3% 市值150.1億元。公司經營電子商貿及互聯網服務 新經濟企業估值這麼低 實在少有。微博最大賣點是持有現金及等值物185.6億元 是公司總市值123.6%。

此外公司兩大股東新浪佔37.3%及阿里巴巴佔27.9%。對公司亦甚有禆益。阿里本身亦有廣告生意給予微博。

風險: 今年首季度淨收入30.8億元 同比下降4%、廣告及營銷收入26.4億元 同比下降5%、 增值服務收入4.4億元 同比下降3%。而已派送股息全屬特別息 今年有冇得派仍是末知之數。


2024年6月17日星期一

公司錢不如近身財

華晨中國(01114.HK)於2022年初完成出售華晨寶馬25%股權後,分別於2023年1月和7月,各宣派每股0.96元特別息,合計涉及資金96.9億元。今年4月宣佈派發的1.5元特別息,涉資75.6億元。近日再次宣布派發特別息每股4.3元,涉資高達217億元(7月3日才除淨)。這次特別息以相等於現價8.47元的50.7% 套現分錢 無疑是对大小股東最公道的做法 股價急升 以足證股東對特別息表態支持。當然派息後股價會調整 但派息後 財政情況依然健康 股民更明白錢放在公司內 或放在自己口袋內完全是兩回事。


2024年6月16日星期日

公關好重要

長江實業在2021年以102.8億元投得啟德一幅住宅用地 呎價15800元。2022年以87.03億元奪得同區叧一幅地皮 呎價6138元。一幅貴 一幅平 平均計呎價約1萬元 相對同業在啟德區更具減價速銷的能耐。合理推斷長實劈價速銷的機會率不低。債重兼在同區貨重的地產商 真係多得佢晤少! 

筆者不想批評長實管理層的處事方法 不竟在商言商亦難說對錯。但筆者不解的是首富家族 捐錢做善事 幾百億元都捨得 但卻去追收撻訂業主的差價。捐幾百億元去幫幾十萬人 每個受惠者所得有限 他們或許會對李家多些好感。但應不會視為大恩大德。相反為去追那筆撻訂的小錢 (相對長實而言) 卻被這些小眾撻訂者視為仇人。 

長實在原則、道理、法律的確贏晒 但感性及形象就剛巧相反。尤其是在經濟環境欠佳時 仇富心態最為嚴重 況且首富家族向來樹大招風!

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股神再顯神通

6月12日蘋果股價創下220.03美元新高 股價超過微軟,重返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寶座*。股神巴菲特旗下的巴郡投資公司,持有約7.9億股的蘋果股票,市值1738億美元。受惠於於AI浪潮,蘋果股價在3個月內飆升了25%,巴郡持有的股份增值了約434億美元 涉及金額足夠買下3間長江實業! 

*最新市價 微軟以32890億美元市值追回股王寶座、老二 蘋果公司32580億美元、老三NVIDIA32440億美元。


調研迪生創建

迪生創建(00113)公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全年度業績多賺38.84%,至3.51億元,末期息0.35元,連同中期息0.1元,全年派息45仙,按年增加28.57% 需款1億7739萬元。以現價5.42元計 巿盈率6.09倍 股息率8.3% 市值21.37億元。

集團於本年3月底 持有銀行存款34億6960萬元 減去短期銀行借貸7億9910萬元 淨額為26億7050萬元 足夠維持現今的派息水平約15年。管理都算坦白 暗示前景一般 營運不易。但以集團的財政情況 未來加派較減派股息的機會為高。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調研周大福珠寶

周大福珠寶(1929)宣佈截止今年3月底全年業績 收入增14.8%至1087億元、純利約65億元升20.7%。每股派息0.55元升10%。業績公佈後 股價曾下調10% 收市報8.62元(3年低位)週 市盈率13.2倍 市值861億元。

業績看似不俗 為何市場不滿意? 首先去年有特別股息0.72元 今年欠奉、淨資本負債比率由27.6%急增至78.2%、毛利率由22.4%下調至20.5%、每股資產淨由3.3元 降至2.7元 市賬率高達3.13倍。現金儲備由117.3億元 降至約77億元。銀行及黃金借款由209.4億元 增至286.2億元 即借貸淨額由92億元大升至209.2億元、淨利息開支由3.03億元增至5.22億元。再加上3月結後 4月及5月的營業情况均欠佳。 

筆者認為股價下調的原因已不難理解。  

2024年6月13日星期四

10大上市公司

1.騰訊控股(700)現價379.8元 巿盈率28.43倍 股息率0.9% 市值35727億元。

2.阿里巴巴(9988)現價74.5元 巿盈率17.49倍 股息率2.18% 市值14504億元。

3.中移動(941)現價74.35元 巿盈率11.01倍 股息率6.5% 市值15931億元*。

4.建設銀行(939)現價5.51元 巿盈率3.84倍 股息率7.96% 市值13247億元*。

5.滙豐控股(005)現價67.9元 巿盈率7.56倍 股息率7.02% 市值12700億元。

6.中海油(883)現價21.4元 巿盈率7.51倍 股息率5.84% 市值10179億元。

7.美團(3690)現價116.7元 巿盈率47.74倍 股息率N/A 市值7276億元。

8.友邦保險(1299)現價56.6元 巿盈率22倍 股息率2.85% 市值6339億元。

9.網易(9999)現價144.9元 巿盈率14.45倍 股息率2.77% 市值4969億元。

10.小米(1810)現價17.56元 巿盈率18.42倍 股息率N/A 市值4393億元。

*只計H股市值。


2024年6月12日星期三

經濟日報(423)

截止2023年9月底集團持有現金/存款3億8713萬元 減去於同年12月中期息派送1294萬元或每股0.03元 餘下3億7418萬元。今年1月出售大埔汀角路廠房物業,代價1.35億元。令現金儲備增至5.09億元。這已相等于集團總市值124% 或足夠維持每年派送0.1元股息超過11年。以現價0.95元計 每年股息率高達10.52%。

發盈喜: 集團預計截至2024年3月底止財政年度,將錄得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約0.55億元(或許包括出售廠房收益約1.22億元),相對2023年同期的2,750萬元(包括政府「保就業」補貼3,330萬元)。換句話 集團正業連續2年都處虧損情况 這亦是非戰之罪。傳統傳媒業 就算請誠哥出山去經營都未必有用。

Webb哥助陣: 集團另一個賣點是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持有超過10%股權。他最近1次增持是今年2月 每股平均作價0.82元,共11.4萬股 涉資9.35萬元。


房地產信託基金

1.領展(823)現價32.7元 PB0.46倍 股息率8.03% 市值835.1億元。

2.冠君(2778)現價1.06元 PB0.2倍 股息率10.5% 市值96.8億元。

3.置富(778)現價3.93元 PB0.28倍 股息率10.2% 市值79.6億元。

4.越秀(405)現價1.01元 PB0.29倍 股息率9.02% 市值50.4億元。

5.陽光(435)現價1.75元 PB0.22倍 股息率12.5% 市值30億元。

6.泓富(808)現價1.37元 PB0.3倍 股息率10.2% 市值21億元。

7.富豪(1881)現價0.53元 PB0.13倍 股息率 0% 市值17.2億元。

8.春泉(1426)現價1.95元 PB0.41倍 股息率9.74% 市值28.2億元。

9.招商局(1503)現價1.09元 PB0.33倍 股息率8.48% 市值12.3億元。

10.順豐(2191)現價2.66元  PB0.5倍 股息率10.7% 市值21.5億元。

11*.滙賢(87001)現價¥0.68 PB0.19倍 股息率5.3% 市值¥43.5億。

*匯賢房產信託是唯一以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單位之房託。

 

2024年6月11日星期二

恆隆、長實 難兄難弟!

昨天才出文話恆隆地産(0101.HK)價殘 今天巿場先生就話給我知 仍未夠殘!  再跌多7.8% 報6.85元(3年新低)。 而且成交比平時高出甚多 有近4億元。恆地母公司恆隆集團(0010.HK)持有其61.28% 被動ETF基金又持有一定數量 而今天的成交量應不是散戸所為 那麼是何方高人會有這麼貨沽呢! 現價的恆隆地產 PB降至0.23倍 股息率升至11.38% 愈來愈低 已成港股常態。 

另一隻藍籌地產股 不論質素 規模 管治水平及江湖地位都優於恆隆地產 更是堂堂誠哥集團的房產投資旗艦 大名鼎鼎的長江實業(01113.HK) 股價竟然跌穿上市以來低位 一度連30元心理關口的守不著 真是弱雞得肯! 

先看盤數 每股資產淨值108.72元 相對現價30.15元 折讓高達72.2%。香港地産市道不景 地産股有較大的折讓也不難理解。但長實正好是最[不務正業]的一家 名下的英式酒吧業務利潤近10億元、基建及實用資產業務利潤為77.73億元。單這兩項非地產業務的利潤就佔整個集團除息及稅前利潤約40%。因此將長實作為純地產公司估值並不合理。此外長江盤數是大型地產股中 除了信和置業外 最靚仔的一間 銀行及其他借款548.69億元 銀行存款424.81億元 負債淨額與總資本比率僅3% 筆者反厭管理層過於保守。

合理推斷 最清楚公司情況應是管理層 李家父子曾增持超過一成多長實股份 去年公司又斥資近19.7億元 回購4555萬股 每股平均價43.2元 即比現價高出超過43%。股價表現真使擁蠆們蝕晒氣!

後記:長江實業(01113.HK)於6月7日回購270萬股 每股作價介乎30.45至30.5元,涉資約0.82億元,昨天回購350萬股 每股作價介乎29.75-30.25元,涉及總額約1.05億元。兩個交易天合共回購620萬股 涉資1.87億元 每股平均約30.2元。



航運股價無理頭下調

恆生指數收報18,176 跌190點 成交額 1,398億元。

上星期才話運力緊張態勢短期無法緩解,海運股全線造好,墨汁都未乾 今日就轉勢 中遠海控、東方海外、中遠海運都有顯注的調整。金價下跌 金礦股不跌才怪 黄金最蝕底是無息收 就算金價牛皮 都洩資金成本。地産股愈扺愈扺 普遍賺息蝕價 不能輸的養老錢 留錢買銀債算了。不久前友邦保險市值高於滙控2成 現在卻只及滙控一半。真有點手痕想番注看門口。講番航運股 又話運費向好 一櫃難求。但全球大型航運股股價都下跌 龍頭馬士基A.P. Møller - Mærsk A/S 下跌5.4% 執平貨或許會值博率不足。

地産財閥為何會錯判得如此嚴重?

 一般散戶看錯巿是常態 但香港不少財閥家族 靠地產起家 更因此成為世界級富豪 但依然對自己的專業錯判得如此嚴重 就真的令筆者摸不著頭腦。香港大地産商富可敵國 手下智囊團精英如雲 甚麼天地線他們會測覺不到? 暗線消息暫且不提 明線資訊如供應及需求量、市民的負擔能力 息率走勢 政風變動 預測度亦非太難。但不知何解 除了長實及信置外 其餘大部份地産商 表現就象普通看好散戶般 心口只靠個勇字 完成忽視所有潛在隐憂。 爭抝無為 看年報就知 近幾年誰仍大增磅 負債不斷上升 誰早已大力減債 就知筆者並非無理取鬧!  

2024年6月10日星期一

恆隆股息率超過10%

在本地藍籌磚頭股中 股息最高的恆隆地産(0101.HK) 往績股息率高達10.49% 但能否維持 就要調研後才能作出判斷。集團派息近6年均有增無減  2023年財政年度派息每股0.78元 需款約35億元 顯示出大股東 陳氏家族 的確有心維持派息金額的持續性 但有心都要有能力才行。

財政情況: 集團借貸總額為507.04億元 要注要是浮息佔63% 利息支出會較為波動。負債股權比率為35.7% 屬輕微偏高水平。今年到期貸款44.34億元 淨財務費用為6.09億元 平均息率為4.3% 再大幅調整空間有限。利息保障陪數為3.6倍 流動比率1.51倍 屬合格水平。集團仍有157.17億元銀行備用貸款、未提取升中期票據175.84億元及53.52億元現金儲備 即可動用資金合共386.5億元 資金鏈屬安全水平。

恆隆地產去年並無物業發展收益 租金總收入為103.16億元 為本港四大收租王之一 (更高於長江實業及恒基地産) 。其中內地佔69.67億元 按年升3%、香港佔33.49億元升2%。看來集團的投資物業質素良好 在經濟環境一般下 仍有增長。尤其內地物業組合 增長達8% 由於滙率波動才變為2%増長。淨租金收入為73.89億元。撇取稅項、利息支出、行政費...。淨收溢為39.7億元。已足夠維持每股派息0.78元有餘。

需注意事項:未來資本開支高達334.7億元 其中不少屬興建中待售物業 今時不同往日 地産商賣樓蝕本亦開始聽聞 尤其是恒隆有個山頂豪住宅盤每呎樓面地價54138元。但保守估計 賺不到錢 但資本回流作減債都不錯。

現價7.43元 市盈率8.4倍 市賬率0.25倍 股息率10.5% 市值334.3億元。 


有數得計之百融雲

百融雲(06608.HK) 集團主業為領先的一站式服務的AI科技公司,緻力于成爲數智經濟的賦能者。理應食正近期流行的AI熱潮 可惜實情並非如此。集團於2021年3月底上市,IPO價31.8元,發行1.24億股新股 集資約39.4億元。整間公司估值157.6億元。現價9.24元 市值45.37億元 較上市估值大幅調整71%。

去年成績表顯示 收入按年比增31% 溢利增46% 但股息依舊欠奉。直至去年12月底集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定期存款約35.5億元(人民币33億元)。這已相等如百融雲現今市值的78.2%。期間,亦從公開市場回購了總價值約2.2億元的股份。

筆者是科技盲 本不疑評論科技相關股票 但看完年報 就以[有數得計]的角度寫幾句。集團不派息 將資金以IPO 3折價回購股份 總較乜都不做為佳。而身為AI概念股 PB卻如此低 記憶中只此一家。


2024年6月9日星期日

電訊盈科股息更吸引

講完仔仔 順便講埋佢阿娘。電訊盈科(00008.HK)最吸引之處自然是股息率9.8%(以現價3.9元計) 最令持貨者擔心是股息能否維持。

電盈主席李澤楷於股東周年大會上表示,對於派息問題,集團最大收入來源是香港電訊。正如稍前於香港電訊股東會上所説,相信其派息將持續穩健。除此之外電盈也沒有其他業務會令到派息減少,李生表示,請股東不用擔心。

電盈持有39.79億股香港電訊股票 可收到股息30.43億元。除了香港電訊外 電盈別的資産並不多 OTO業務 EBITDA 5.92億元、免費電視1.9億元、佔10%喆麗控股 股息貢獻僅198萬元、 盈大地產30%權益 卻無股息派。電盈普通股派息29.6億元 永久債息2.35億元 加上其他皮費及利息開支 單靠香港電訊份股息收入去支撐 是否穩陣就難說! 


香港電訊 股息吸引

香港電訊(06823.HK) 現價8.77元 市盈率13.3倍 股息率8.72% 市值664.7億元。

貴為本港電訊商龍頭 股息率這麼高 理應值得作為收息組合之一員 看派息往績 都維持有増冇減的良好紀錄。但這全是往績 買股是買未來。去年公司收入313.7億元 EBITDA 134億元 經調整資金流為57.98億元 三者同樣增長3% 派息方面仍舊進取 近乎將資金流派盡。至於將來能否派送高息 有幾條大數需要注意 融資成本21.34億元 平均債務為4% 仍有上升空間 債務總額/資產總值40% 屬偏高水平 手持17.09億元現金及127.33億元仍未提取銀行信貸。資金鏈尚算正常。但除非賣出資產*成功 否則448.04億元債務總額難以大减。

*市傳出售光纖業務近40%股權予招商局集團,涉及交易價值約66.3億至70.2億元。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長建持續增派股息 有心兼有力

市場給長江基建(001038.HK)的估值一向偏高 最明顯與其母公司長和實業(0001.HK)比較。 PB0.93倍: 0.27倍。市值1148億元:1480億元。 即長建市值是長和的77.5%。但不要忘記 長和是長建的母公司 持有其75.67%權益 即單計這項資產以值868.7億元 簡単計算 除去長建權益 長和其他資產 市場估值僅估值為611.3億元!**

長建估值高的原因 除了業務以公用事業為主 給投資者穩陣的感覺 加上大部份負債都隱藏在聯營公司內 令盤數靚仔好多 淨負債比率僅為7.7%。此外長建實現了自上市27年來 無論經濟環境怎樣 其股息均能連續增長。這亦是在長江集團系內 十多間上市公司中 僅此一家。而市場演釋為李大少偏心 因長建是他自己親手帶大。

但有心都要有力才行 長建要維持派息需款64.5億元 若只看其表面盈利 會有不少盲點 舉例資産重估 所佔聯營公司溢利 皆於實際現金流不付。但長建經營現金流達86.45億元 (其中包括聯營/合營公司股息48億元) 加上持有現金儲備130.7億元。要派送64.5億元股息+永久債息4.38億元 亦難不到長建。何況長江基建獲標準普爾繼續授予「A╱穩定」之信貸評級。再融資那會有問題?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長和實業(0001.HK)股票權益。

**未計負債。


2024年6月7日星期五

3萬億美元

全球巿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共有3間 分別是微軟3.15萬億美元、英偉達3.01萬億美元及蘋果公司3萬億美元。

那麼3萬億美元是一個甚麼慨念 約等於法國GDP(全球排行第7)、港股總市值71.1%、18間滙豐銀行、李嘉誠身家83倍或140艘福特號核子航空母艦。

恆生指數收報18,366跌109點 成交額 1,331億元。還以為2萬大關在望 怎料18500都難穿 短站破到都守不著 希望好友加把勁 因要重建股民信心不易 而信心兩字在大市 何只值千金。 

陸金所 106%股息率

陸金所(6623.HK) 執筆時每股報9.42港元  市值108億港元 股息率超過106% 世上真有如此大隻蛤蟆隨街跳? 當然要去調研才會知實情。去年是公司在港上市以來首次派息。 中、末期合共約10.08元(1.288美元)。今年派多少 甚至派不派? 看來就只有管理層再知。

最新季積顯示 集團於今年3月底持有現金74.92億美元 扣取已除淨 於7月底才派送的末期息13.87億美元後 就淨下61.05億美元。調整後的資産負債比率為62% 股東資金112.5億美元 市賬率僅0.123倍。

陸金所於去年4月於港交所以介紹形式上市 首日最高價38.3港元 持有至今 計及所收股息 調整後為28.22元 即下跌了35.7%。

至於最新季度業績就不敢恭維 收入跌了近31%  虧損了1.15億美元 條數大約如此 是否具值博率 網友自己衡量啦!


2024年6月6日星期四

買股收息VS買樓收租

好多股友仍不明解買地產股收息 為何會比直接買入物業收租便宜這麼多? 就以新地為例 資產折讓高達64%任買 而不少收租客想去置業收租 要求平市價10%都不易找到。有人話因為不看好樓市前景 也不合邏輯。若樓價跌 你估物業租金會不跌嗎? 買新地收股息往績有6.6% 今年預計會派少些。但無論如何股息都會高於租金淨收益率。股息是淨袋兼免稅 收租要付管理費、差餉地稅、又有出租率及租客欠租隱憂 初一叫你整冷氣 十五叫你整雪櫃 勞心勞力之餘 還要付物業稅。 賣出時 佣金 律師費 起碼都萬萬聲。買入時更傷 單印花稅平均都要二十多萬元。但那麼為何仍有投資者去買樓收租? 那當然是控制權問題。 這亦是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分別 郭老太以75元買入一股新地Vs散戶以同價買入一股新地 價值完全不一樣!

財經日誌(6月6日)

亞洲水泥(00743.HK)公布,由大股東亞洲水泥股份作為要約人 以協議安排方式將該集團私有化 出價每股現金價為3.22元,比停牌收報3.32元折讓約3%,比於3月底每股資產淨值11.77元折讓約72.6%。攪甚麼呀? 

迪生創建(00113.HK)發盈喜,預期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財政年度,股東純利按年增長38%。公司作風一向善待小股東 可共富貴 末期増派應無問題。往績派息需款約1.38億元。而截止去年9月底 集團持有現金儲備32.2億元 減去短期銀行借貸9.56億元 流動財務資源淨額為22.6億元 足夠派息16年。

英偉達(NVDA. US)受惠於人工智能熱潮,市值突破23.8萬億元(3萬億美元),取代蘋果公司成為全球市值第2大企業,僅次微軟。

2024年6月5日星期三

抽水潮

近期流入股市的資金確是多了 起碼日日都有過千億元成交額  令投資者擔憂的是 好象多了上市公司抽水。 兗礦能源、五礦能源、京東集團、阿里巴巴、攜程.....。不是配股 就是供股或發CD 加上正常的IPO 及有個9600萬股騰訊的超級待沽盤。港股資金早已不多 再吸多些好易乾塘!

業績期已過 欣慰比預期中好 滙豐、恒生、中銀都交到功課。內銀派息穩定、當然最鼎瓜瓜的就是中移動及3桶油。大型磚頭公司中 上個年度不減派股息的就只有信置、太古、恆隆及恆基地産。 而後兩者將來減派的機會甚高。

恒基雖有政府收回土地補嘗 新樓也有人買 利潤率就難免下調 但無論如可 本金回流 頭寸自然鬆動些。 恒基要維持派息每股1.8元 需款87.1億元  利息開支上年為67.6億元 其他較大的開支還有各類皮費及稅項。 當然要維持股息金額 並非無可能 加大融資或四叔再出手相助就行 反正這幾年都係如此。

象以齒焚身

1972年香港置地收購牛奶公司 透因非其擁有好多隻奶牛 而是持有位於銅鑼灣、薄扶林的大型牛場。甚具重建價值。

1979年長江實業收購和記黃埔 因看中它持有的黃埔船塢地皮 改建成黃埔花園。

1981年新鴻基地產購入九巴控制權 看中的是車廠的重建價值。後來荔支角車廠改建成曼克頓中心 觀塘車廠改建成一幢商厦。

 1981年百利保亦因同樣理由(車廠重建)欲收購中巴控制權 可惜交易最終失効。

1985年 和記黃埔購入港燈控制權,除因其電力業務收入穩定之外,亦看中港燈的電廠地皮重建價值。鴨脷洲電廠,期後改建成大型住宅屋葾-海怡半島。

2024年6月4日星期二

航運業會否歷史重演?

中四時老師問我們知否香港最有錢的人是誰? 全班只得我一個回答: 霍英東。但老師話是包玉剛  他當時剛成為世界船王。年多後 我踏入社會 有次在中環太子大廈 同電梯只有我和另一位中年男士 個子不高 但身材好横 龍眉大眼 一看就知不是香港人。後來從報紙看到他的相片 才知是包玉剛。 當年香港的大富翁都無保鑣 在中環通街下 我在歷山大廈見過李嘉誠 在環球大廈見過四叔 都不象現今的富翁 去廁所都有幾個保鑣護著。 

我開始學人炒股票時 板塊不多 只有銀行、洋行、地産、公用及航運。其他板塊都屬非主流行業。那時香港航運界就出了幾個船王 包玉剛、懂浩雲、趙從衍。上市的船運股也不少  亞洲航業、隆豐國際、東方海外、華光航業、會德豐船務AB......。連長江實業都斥資1億元買了4艘貨輪作投資。好景時賺錢易  全世界航運公司都大量訂購貨輪 結果在這些船隻下水時 遇正經濟衰退。能夠全身而退者 記憶中好象就只有包生。  

溫故知新 歷史常會重演 仍有興趣買入航運股者 為何不先上網看下各航運公司 新船落成的情況 才去作出決定。


錢到用時方知少

太古地產公佈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營運數據,顯示旗下香港寫字樓出租率維持在93%的水平。太古廣場寫字樓出租率持續高達98%,但租金下降了17%;太古坊整體出租率為91%,租金下降了13%。正面看香港優質寫字樓仍不乏租客,負面看租金調整十分明顯。估計受影響最大的房産企業應是置地公司。而冠君房産信託、恒基地產及萬邦投資也難以樂觀。

南非Naspers持有的騰訊股票象沽極都有、股神那批比亞迪又不知賣淨多少。現又多件外資大戶沽貨。於上周一淡馬錫以每股平均價約4.7元,減持工行9億1179萬億股H股,涉及資金42.86億元,持股量降至4.96% 市值約190億元。

地鐵、煤氣、水費、電費........都話加價 唯一減的只有筆者的收入。 除年金外 近期只收到iBond5月份債息635元、今個月尾載通及長和將會派送末期息合共9437元。錢到用時方知少!


2024年6月3日星期一

調研恒基地産

恒基地產(0012.HK)公佈政府收回洪水橋約350萬平方呎土地 預計可獲得補償39億元 兩個月前政府亦收回集團於粉嶺北及古洞北145萬平方呎土地,獲得補償約18.6億元。兩項補賞合共57.6億元 預計將錄得稅前盈利約31億元。毛利率高達53.8%。扣除上述合共495萬呎土地 恒基仍持有4085萬呎農地儲備 該批農地 大行估計約值460億元。

預計恒地近期實現樓宇合約銷售額約90億元 上述57.6億元現金補償 再加上平穩的租收及煤氣的股息貢獻。 恆基的頭寸應鬆動好多  況且The Henderson 經已落成 不計租金收入 起碼已不用再投入發展支出。

市場精明投資者甚多 恒地低調取代了長江的老二地位 股價走勢亦跑贏同業不少。


2024年6月2日星期日

會德豐或有新動作

假若閣下是大企業的決策者 你會在旺市時作私有化行動或待淡市是去幹? 記憶所及 高追私有化 大都難有好收場。 遠的有佳寧集團收購美漢置業、盈科數码收購香港電訊、恒基地產收購美麗華酒店 三十年前每股出價每股17元 取得了控制權 並維持上巿地位 不幸的是美麗華 上個交易日報10.08元!

弱市時收購故然較旺市時行動 在理論上安全些。可惜現時融資成本高兼貸款難 好易會出現資金鏈問題 風險非輕呀! 但若然不需分文就可成事 又如何?   

會德豐自身私有化後 無須公佈業績 固只能段估其財政情況 自私有化後 淨現金降至約30億元 去年賣樓套現120億元+九置及九倉合共約28億元股息貢獻 現金變成178億元。 當然只是粗略估計  因仍未計 成本開支、皮費、稅項....。

會德豐持有68.5%九龍倉股份(004) 其家當中有藍股及現金合共497億元。 若然全派送給股東 會德豐可收到340.4億元。現金將增至518.4億元。

至於004若真的派盡所有速動資產 是否支持得住呀! 答案是問題不大 因公司仍持有684.6億元投資物業、發展中物業610億元、酒店33億元、物流資產176.4億元.....合共1552億元。 負債566億元 負債比率為36.4% 仍屬可接受範圍。 

九倉置業(1997)市值687.7億元  大股東會德豐佔48.98% 即街貨約值350億元 就算加上溢價。單靠會德豐本身的財力已足夠支付 大股東吳氏家族應可不費分文。

至於1997是否值得私有化? 它主要的資產包括全資擁有全港最貴重商廈郡-海港城(含商場、寫字樓、酒店、服務式住宅及千多個泊車位)估值1618億元、時代廣場474億元、荷里活廣場、中區會德豐大廈及卡佛大夏、天星小輪、海港企業71.53%及星加坡會德豐廣場.......。財政情況 現金11.2億元 負債總額497億元 總資產2452.8億元 比率為20.2% 債淨額與總權益比率18.6%  財政健康 並無偏高感。每股淨資值約63元 以現價22.65元計 市賬率0.36倍。

*會德豐期內増持004 卻減持1997 剛巧和筆者想法相反。當然筆者只是得閑粗略估值下 切勿認真!


財技論英雄之會德豐私有化

2020年6月18日 吳光正家族宣佈私有化會德豐計劃大功告成。每股收購價為64.85元(包括當時價值16.1元的1股九龍倉股票+36.75元的1股九倉置業+現金12元)。

會德豐的家當包括淨現金110.6億元(376.6億元的現金減去266億元負債)、750萬呎土地儲備、九龍倉權益65.4%及九倉置業72.1%。當年會德豐集團 資産淨值2670億元 或每股約 130.4元 。

吳氏家族原本持有會德豐69% 街外股東佔31% 今次私有化吳家需支付81億元現金 便可全資擁有整間會德豐集團。私有化完成後 集團持有九龍倉權益將由65.4%降至43.8% 九倉置業72.1%降至50.2%。以當年價值計涉及金額350億元。

說的凊楚些 吳家此次私有化 可分文不出 因會德豐本身現金已足夠支付 而收購付出的九龍倉及九置股粟 全數都來自集團本身。

2024年6月1日星期六

財經日誌(6月1日)

近期新鴻基地產公布與23家金融機構簽訂一筆五年期銀團貸款,涉及230億元。據《路透社》引述消息指,該筆銀團貸款利率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加0.85厘,就以12個月HIBOR 4.976%計 加0.85% 即是5.826%。以新地的商界地位 貸款利息都這麼高 其他質素一般的企業 就更難融資。

講開房產股 就真令人摸不著頭腦 近幾年大地産中 眼光最準的 相信非長江實業莫屬 但其股價在上個交易天 就跌穿52週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