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網誌純屬個人文章,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決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

愈多債愈富貴?

美國是全球最強的國家 但同時亦是負債最重的國家 看似有點矛盾? 但數據顯示花旗國債高達36萬5851億美元或相等於730間滙豐銀行的巿值總和。每年利息支出佔政府總收入的23%至1.12萬億美元。國家理財政策與其國民理財模式近乎一模一樣  全賴借債渡日 而所發國債有相當大份額需依賴外國支持 能否再融資成功 亦是花旗政府能否正常的關健所在 問題是她的新元首 卻不知受了甚麼刺激 竟開罪晒除了油元外的所有債主 這最終將導致花旗國的經濟悲劇性的結局 最慘的是好大可能連累埋不少無辜國家。

昨天去了珠海一日遊 到山姆會員商店行下 象Walmart經營模式 貨多量多 我周日去見太多人 改今早才去 人不多 但看似港人的僱客買貨卻好豪爽 成架購物車都滿載 怎帶回港呢?







2025年3月29日星期六

中國銀行逢低吸納

中國銀行(3988)去年業績亮點: 收入、純利及派息 按年均有輕微上升 在此困難時刻 已算交到到功課。而買得中銀的投資者 段估都不會是炒家 就以中銀A股為例 最大股東是中央匯金佔64.13% 去年就收到來自中行A的股息高達457.6億元(人民幣 下同)。
大型內銀近年受內地持續降息影響,中國銀行淨息差按年下降0.19厘至1.4厘,基於國策 預計仍有下調空間 對利息收益會有些影響 去年中行淨利息收入 按年下跌3.77%至4489.34億元。 幸不良貸款率按年跌0.02個百分點至1.25% 及信用減值損失按年跌3.79%至1024.63億元,足已彌補息差的影響。
以中國銀行的綜合條件 極為適合作為養老食息資產 但現價處於52週高位 除息後的股息率不算吸引。 只宜候低位慢慢儲貨。

2025年3月28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3月28日)

外媒引述消息指,長和(0001)*正考慮將集團全球電信資產在倫敦上市 估值高達150億英鎊 (約1512億港元)。長江一號個百寶袋內 究竟仍有多少件貴重資產 或許只有李家父子才知道。所以就算碼頭賣不成 對長和來說 也不是甚麼大不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 我對老李有信心 始終會和氣收場。

傳新世界發展(00017)提議將其最具價值的核心資產Victoria Dockside**作抵押,以取得最多156億元的額外貸款。長和的資産有價有市  新世界的資產卻有價無市 因它的貴重家當 全是地產相關資産 收取的租金作估值依據亦合理。問題是以現時的商界環境 過百億元的物業大deal 要找買家並不容易。

*本人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據彭博估計,Victoria Dockside估值約880億元,約佔新世界發展總資產值約20%。

電動車大抽水

今個月 3大電動車廠不約而同批價集資合共逾900億元 有評論恐抽乾市場資金 但不要忘了初心 股市的首要供能就是為商家提供多一條融資渠道 尤其是集資所得是用來加碼發展 不應受到非議。

比亞迪(1211)宣佈配售近1.3億股新H股,集資約435億元,於經擴大已發行H股數目約10.8%及經擴大已發行股份總數約4.3%,每股配售價335.2元,

小米(1810)公布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8億股,佔擴大後股本約3.1%;每股配售價53.25元,集資額426億元。

蔚來汽車(9866)配售1.368億股A類普通股,配售價為每股29.46元,以蔚來同日港股收市價32.55元,折讓約9.5%,集資約40.3億元。

中國銀行(3988)去年純利按年升2.6%至2,378.4億人民幣(下同) 派末期息12.16分人民幣。四大內銀有個特點 業績及派息均齊上齊落。合理判段 稅後公佈業績的工行、建行及農行 業績多會不過不失 而派息也不會减少。


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

調研嘉華國際

嘉華國際(00173.HK) 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營業額71.87億元,按年升17.8%。純利3.35億元,按年跌58.2%,每股盈利10.63仙。全年派息9仙,上年同期派0.16仙 减43.7%。以現價1.9元計 市盈率17.8倍 股息率4.73% 市值59.9億元。

業績及派息實在一般 憧憬分派銀河娛樂股票權益又落空 使嘉華國際的吸引力大減。今後 最大賣點 仍是PB超低 僅0.15倍 或每股資產淨12.7元。正面消息為負債大減至權益比率12%及仍有分派嘉華股票的希望*。

*集團持有銀河娛樂1.62億股 價值51.84億元或嘉華國際總市值86.5%。


2025年3月26日星期三

港鐵負債再增磅

港鐵(00066.HK)發行3批美元債券合共30億美元 年期分別5年期 4.375%票息 佔5億美元、10年期 4.875%票息 佔10億美元、30年期 5.25%票息 規模15億美元。(相對美國庫同等年期息率分別為4.07%、4.32%及4.66%)。可見國際金融機構對港鐵的財務實力 仍具信心。直至去年底 未計上述債券(約234億港元) 港鐵總負債為775.68億港元、 現金儲備278.8億港元、淨負債權益31.6%。每年利息開支10.7億港元、計埋未來需付債息 財務費用就多了成倍。

未來3年港鐵資本開支預計為908億港元 單靠正常營運現金流應不大足夠 (去年底港鐵總收入600.11億港元,列帳盈利為174.7億元 但其中包括業績頗為波動的物業發展利潤106.2億元)。

幸以港鐵的商譽 借賃金額只要不太離地 應問題不大 但持貨者若望未來股息有所増加  確實難以樂觀 以現價26.1港元計 股息率約5% 市值1624億元 吸引力一般。


調研長江基建

長江基建(1038.HK)作為公用業板塊的藍籌股代表之一 確實真其吸引之處: 1).業務集中於收入穩定的基建相關業務、地域亦相多國際化 有利分散風險。2). 財政情況良好 淨負債額對資本比率僅約7.8%  現金及銀行存款81億元。3).自公司上市以來 派息持續增長。負面消息: 大股東近日涉及政治紛爭 結局難以預測。1).華商背景多少都會受到歐美國家歧視。2).老掌門已96歲 但集團現正處多事之秋 少舵主是否具能耐 擺平潛在隱憂 仍是個疑問。3).公用事務股 稳陣有餘 進取不足。 長建作為收息股還算合格 但作為增長股 筆者就有點保留。  

2025年3月25日星期二

小米變大米

小米(1810)公佈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8億股,佔擴大後股本約3.1%,每股配售價53.25元,集資426億元。從正面方向想 承大市暢旺發新股集資也屬明智,同時亦有大戶去接貨,足證小米的確有其吸引之處。或許我們應改稱1810叫大米,市值逾1.3萬億元,怎計都不算[小]啦!

據港交所統計 於2025年2月底港股總市值為39.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9萬億元或30%。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973億元,較上月的1,438億元上升107%,並較去年同期的900億元上升230%。今年首兩個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22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36億元上升138%。而最大得益者自然是港交所(388),筆者個人認為港交所的股價仍有上升空間。

資料顯示:去年底香港地產商貨尾單位高達18,873伙  預計今年有近17,000個全新盤供應,兩條數加埋合共35,873伙。供求依然失衡 最麻煩是業界中不少已出現財務不妥的跡象 怕的是市場要錢不貨 樓價變得易跌難升。


2025年3月24日星期一

財經日誌(3月24日)

近年的樓災 長江實業(01113.HK)的管理層 充份表現出對本港樓市的獨到眼光 超高價沽出中環中心套現超過400億元 在樓巿大幅調整前 財政仍良好的情況下 仍捨得止蝕 大幅劈價去搶奪已漸趨貧乏的樓市購買力。但眼光更準都無用 因政治永遠凌駕在經濟之上 李家想要恢復過往 在香港商界呼風喚雨的日子 以屬不切實際。

明顯地李家已按排好N條退路 試看原本專責系內地產業務的長江實業(01113.HK) 早已不務正業 集團在基建及英式酒吧業務的收入 就佔去集團總收入70.1% 回流的資金主要用作投資海外基建及公用資產、減債 甚至回購自身股票。 未來在地產相關業務的資本開支 以長實的規模作衡量 實屬相當保守。

 至於近日困擾李家的政治事件 亦無須為誠哥擔心 因環顧整個香港商界 有誰比他老人家更長袖善舞? 至於有網友留言批評李大少的作風和品格。 筆者真的有點疑惑 入得鱷魚潭揾食者 還會將現實和童話世界混淆 以為大商家會有[善男信女]?  筆者亦好想知道 大富翁中 有誰不是心狼手辣之輩? 當然好與壞的定意是相對的 要找好人 或許去教堂或義工中心機會率會高些? 


2025年3月23日星期日

淺研長和實業

若從純經濟角度衡量 長和實業(0001.HK)扺買到你不信 單計佔集團EBITDA僅約20%的港口資産價值 已和整個集團的總市值相約 若成功出售 用來還債 長和即時變為一間淨現金公司。但投資除了要調研經濟外 政治更絕對不能忽視。 政、經 象對孖生兄弟般親近 好多時會互相影響 當然在關健時刻 政治永遠優先。若閣下已是持貨者 但又非重貨 筆者認為[Hold]著較為合理 若仍未有貨 作過傍觀者算了。

現價43.25元 市盈率7倍 股息率5.85% 市值1656億元。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

中移動攻守兼備

黑天鵝通街走 穩健的投資者 會視債券為首選 但筆者認為仍有不少傳統股票可納入投資組合。中移動(00941.HK) 全球最大的電訊企業 是一隻進行攻 退可守的優質股票。去年底持有超過2千5百億元的現金儲備 加上穩定兼強勁現金流 在不少大企業正為資金鏈問題而煩腦之際 中移動卻現金滿瀉 按年增加逾6百多億元。傳統電訊業務保障了基礎盈利來源 雲計算和AI等新興領域 郤成為集團未來盈利的增長引擎。

現價83.55元 市盈率12倍 股息率6.09%* 市值17231億元。 

*近5年派息均有增無減 末期息2.49元 6月6日才除淨。


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

泓富股息率吸引

泓富房託(000808.HK) 2024年業績 收入減少13.6% 可分派股息减少15% 物業租用率94.2% 每基金淨資產值4.3元 或下調5.5% 物業重估減少1.6% 資産負債比率25.1% 增加0.9%。剛公佈所有重要財務數據 都屬負面。但這亦不代表泓富房託已無投資價值。

首先收租佬這份業務 由於透明度高 投資者要研究 也容易得多。泓富業績雖不劑 但大部份已反影在股價身上 現價1.3元 市賬率0.3倍 股息率9.21% 條護城河已算不錯 值博率具吸引力 再看基金所持有的投資物業如此多 市值卻只有20.2億元 連半幢似樣些的商厦都買不起 實在不合理。

續談恆基地產

正面消息:恆基地產(000012.HK)於去年底未入賬之物業合約銷售總額約為115.2億元 其中105.3億元可隨物業落成並交付買家而於今個年度入賬。集團擁有4200萬呎農地 去年只交回若干部份給特區政府 就獲得33.6億元利潤 這部份資產的潛在價值 亦常被低估。至於在香港持有8800個泊車位 由於買入作投資的門閳低 變現較易。

負面消息:中環新海濱3號用地 仍要投入不少資金發展 但前景卻一般 涉及資金相對恆地的規模亦屬重秤。而大股東義助逾6百多億元的貸款 將來還境復常 理應償還 這必然會對集團未來的股息派送能力 有所影響。而去年底集團在本港的貨尾單位仍有3125個 佔全港總數16.6% 存貨偏高。 

以現價22.4元計 股息率高達8.1% 市值1074億元。

2025年3月20日星期四

調研恆基地産

恆基地産(00012.HK)主要業務包括 1).發展物業: 賣樓收入合共205.4億元 稅前利潤為56.3億元 以現今情況 賣樓仍有双位數毛利率 已屬交到功課。2).收租物業: 租金總收入約90億元 (香港區佔76%) 淨收入為65.07億元。3).上編文章提及恆地集團旗下4間上市公司(煤氣公司、美麗華酒店、香港小輪及陽光房託)期內合共貢獻股息逾30億元。

財政情況: 淨借貸為679.8億元 借貸比率為21.1% 看似健康水平 但另有662.15億元為大股東義助貸款末計在內。股東權益3221億元 淨利息支出(利息資本化前) 62.51億元 利息償付比率2.12倍  持有179.2億元現金  可速變現金融資產46.1億元。

借貸能力: 就算不計恒地商譽 集團持有可作抵押資產超過3千億元。 

四叔家族的確有人情味 維持派息水平 以現價23元計 股息率高達7.82% 為5大地產商之首。其實一為神功 二為弟子 派高些息對大股東也同樣受惠 不知為何另一位李生卻一意孤行 堅決看賬目辦事  派高息大股東或許會損失丁點控制資產份額 卻有利改善不少長線小股東的生活質素。  

再看清楚盤數 去年四叔家族又增加37.6億元貸款給恆地 令相關貸款升至662.1億元 這筆巨款約用來作存款收息 每年約有30億元 但大東卻分毫不收 在港交所有超過2千多間上市公司 敢問誰家會比恆地老闆更為善待小股東? 不明目张胆欺壓散戶的上市公司管理屬 已算不錯了。

在此感謝李兆基先生多年來捐贈給善慈機構的巨額款項 李博士一路好走!


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

恆基集團旗下5間上市企業

恆基地產(00012.HK)旗下共有5間上市子公司,分別是煤氣公司佔41.5%、美麗華酒店50.08%、香港小輪33.4%、恆基發展(00097.HK) 69.2%及陽光房託 22%。除恆基發展因盈利及股息均欠奉 難為恆地集團提供貢獻外 其餘4間合共派息近30億元給予母公司。而美麗酒店及香港小輪 同樣具有被私有化之憧憬 但以集團現今的財政狀況 或許機會有限。而恆地所佔上述5間上巿企業權益合共約值560億元。

一如所料 煤氣公司(00003.HK)維持全年共派股息每股0.35元 最大受益者自然是其母公司-恆基地産 單這項資産就收到27.12億元股息。若以煤氣現價6.59元計 股息率5.31% 市盈率21.5倍 市值1229億元。在缺乏盈利增長憧憬下 煤氣的投資價值一般 股息率相較同業 亦只屬中規中矩而矣!

美麗華酒店(00071.HK)  公布2024年度業績,收入28.58億元,按年增加12%。錄得純利7.47億元,倒退23.6%,每股盈利1.08元 全年共派息53仙。母公司恆全年可收取1.83億元股息。市賬率0.3倍 具私有化條件。” 

香港小輪(00050.HK)同樣維持全年派息水平 每股0.25元 母公司恆地可收到股息約3千萬元 公司最大賣點是折讓大 市賬率僅0.21倍 母公司佔3份1股權 同樣具私有化條件。

陽光房託(00435.HK) 每股全年派息共0.184元 股息率9.01% 已具吸引力 恆地收到6600萬元股息。

 

 

調研太古地產

在港交所上市的大型地產股中 最實而不華的 應屬太古地產 股份編號: 1972 它雖無藍籌之命 卻有藍籌之實。逾990億元市值 已高於藍籌俱樂部的同業成員(九倉置業市值608億元、領展房託961億元、恆隆地產331億元)。管理層屬專業團隊 並非家族生意。

近期公佈的去年度業績 收入144.28億元 其中93.6%屬租金收入 位列香港四大收租王之一  話雖收租業已跌下最穩陣投資神壇 但以綜合因素來衡量 依然比大多行業為佳。  

財政情況:權益總額2784.2億元 債務淨額 437.4億元 資本淨負債比率15.7% 按年增加3% 仍處合理水平 每股資產淨值43.75元 市賬率0.39倍。而有關未來千億元投資計劃,迄今已承諾投放67%的資金 由於分批投入 壓力比相象中低。

太地末期息為每股 0.76 元,連同已派中期股息每股0.34 元,全年股息合共每股1.10元,按年增加5%,亦是各大型地產股中,至今仍能維持漸進式股息紀錄。以現價17.16元計 股息率6.41% 市值991.7億元。

主要股東為太古公司佔83% 其餘持貨者不乏響噹噹的國際金融機構如The Vanguard 、Schroder、BlackRock、Norges Bank....。加上年年回購自身股票 (於去年公司已回購 4777萬股股份,每股平均價為15.7 元,涉及資金為7.5億元)。 街貨甚乾 理論上股價易升難跌 還具私有化憧憬。

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3月17日)

有網友賺到錢 真待他們高興 反正我看好也不敢買 倒不如公開討論 就更有意議。我敢講不敢買 原因在於自問再沒有太多做錯的條件。近期最看好的001 增持時已調研多次 但也出事 雖涉及金額不至損害老本 但信心真的受到傷害 自問是個精明的賭徒 既然個勢不就 做個傍觀者或許是最佳的選擇。

好友來勢兇兇 有心有力 看成交額 就知非散戶所為 個市的確似牛多個熊 但除了班造市者 天曉得結果會如何?  剛看了一段關於[依佬乜]的youtube 十分氣憤 或許明天會買番手10486  幾千元我輸得起!  

要睡了 各位晚安! 

調研香港電燈

港燈電力(02638)公佈截至2024年度業績,股東應佔溢利為31.11億元,微跌1.43%。每股盈利為0.3521元,將派發末期分派0.1609元,連同中期分派01594元,全年總分派達到0.3203元,以現價5.46元計 股息率5.86% 市值482.4億元。

年度可供分派收入23.29億元 微跌4.28% 加上按信託契約酌情調整金額5.01億元 可分派資金維持28.3億元。

於2024年底信託集團之淨負債為508.25億元  淨負債對淨總資本比率為 51% 按年計大約持平。若以香港公用業務板塊衡量 港燈吸引力實在一般 一來發展早已飽和 二來維持股息水平 需動用酌情調整金額  與其母公司-電能實業(0006)相較 股息率相約 但電能的發展前景卻良好得多。


2025年3月17日星期一

調研九倉置業

九倉置業 股份編號:1997 現價每股19.76元 市值599.6億元 股息率6.27%。

財政情況:負債總額為355億元 負債淨額與總權益比率17.8% 股東權益1878億元 相當於每股61.86元。集團總收入為129.1億元 其中83.6%來自租金 雖仍有下調的空間 但理應較物業銷售稳陣 每年逾百億元租收(相當於總負債30.4%) 營運現金流入96億元,快速變現資産66.38億元、 未提取信貸114億元 使資金流有了足夠底氣。 

資産概括: 單計集團持有的2項核心資產: 1).位於尖沙咀海港城(由十座商業大廈組成)包括商場、寫字樓、酒店、服務式住宅及會所 估值1618億元。2).位於銅鑼灣黃金地段的時代廣場價值474億元。這已相等於整個集團總巿值約3.48倍。

其他資産含中區兩幢甲級商廈 會德豐及卡佛大廈、荷里活廣場、經營酒店的上市附屬公司-海港企業75.1%權益、天星小輪、13.08億元現金、53.3億元股票、近13.1億元的待售物業及位於星加坡的Scotts Square商場.....。

筆者個人意見: 九置估值的確好殘、宜出售部份非核心資産套現減債、不竟去年財務支出達18億元 並非小數目 尤其現今的經濟環境 輕裝上陣 才是上策!


2025年3月16日星期日

調研友邦保險

友邦保險 股份編號:1299  公布2024年度業積,新業務價值升17% 利潤率達54.5% 年化新保費升12%  純利升82%  派息仍保持有增無減的優良記錄。末期股息為每股1.3098元,全年合共派送1.7548元 上升9%。股東分配權益營運回報達14.8%,新一輪回購計劃為124.8億元.....有此成績 還有甚麼投訴 ?

資產結構: 最重秤的是各類金融資産 佔集團總資産高達89% 其中又以有優質級別的債券為主 就算債價短期有波動 友邦亦具能力持有至到期。投資物業356.4億元 銀碼看似不少 實際只佔1.49% 其中較多港人熟識的就有中環友邦金融中心及位於灣仔的集團總部-友邦大廈 就算將來物業要減值 影響亦有限。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31.8億元佔2.65%。

近幾年集團在市場回購約14億股自身股票 相當於已發行股份超過十份之一 涉資936億元,用以減少發行股數 提高每股的含金量。但筆者就寧願友邦派埋那900億元現金給股東 更為實際!

以現價61.25元計 市盈率 8.1倍 股息率2.86% 市值6550億元。


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

國泰航空業績一般

國泰航空 股份編號:293  公佈2024年度業績 除了每股股息大增60.5%至0.69元外 其他財務數據實在一般。收入增10.5%、 純利微增1%、股東權益少了12.5%、借款淨額卻多51.7億元或9.8% 債務淨額股份比例1.1倍。

航空公司競爭向來激烈 數十年前機票價格與近年相差有限 蝕通脹都蝕死 成本開支涉及因素十分複雜 包含油價、僱員工資、借貸息率和貨幣滙率波動.....。甚至連天時、地理、人和都關此行業事。

記得股神曾說: 一個千萬富翁去投資航空公司 好快就會變為百萬富翁!

國泰航現價10.52元 市盈率7倍 股息率6.55% 市值677.4億元。 


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3月14日)

恆生指數收報23,959 升497點 成交額 2,906億元。

美股因其總統與全天下為敵 連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傳統得力馬仔都惡行相向。或許他真的以為 花旗帝國真的能以一敵全世界。外資見勢色不妥 有撤離美股跡象 漫長的牛市使持有美股的各國央行及主權基金都獲利甚豐 若有甚麼風吹草動 拋售獲利貨也不會傷及老本 而撒出美股的熱錢 筆者認為部份已開始留入中、港股市。特朗普執政才五十天已弄至天下大亂 還有千多天都不知會發生甚麼大事!


東方海外派息吸引

東方海外國際(00316.HK)公布2024年度業績,收入834.7億元,按年增加28.3%;毛利220億元,上升144.2%。錄得純利201億元,增長88.4%,每股盈利30.42元。末期息10.3元。連中期息全年共派15.21元。以現價112.4元計 股息率高達13.53% 市盈率3.7倍 市值742.2億元。而末期息於5月20日才除淨 6月27日派送 末期息相等於現價9.16%。

財政情況良好 持有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總值616.4億元,債務總額則為107億元 淨現金與 權益比率為0.49 : 1。

表面數據 東方海外看似十分吸引。但大行滙豐研究的報告指集團去年下半年EBIT明顯差過市場及該行預期,EBIT利潤率為26%,低過同業平均的33%。至於近期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及貿易模式變化卻成為最大隱憂。

*以1美元對換7.8港元計算。


2025年3月13日星期四

九倉具私有化憧憬

九龍倉集團 股份編號004 今天收市價報19.4元計 市值592.8億元。大股東會德豐佔68.5% 街貨僅31.5% 市值186.7億元。 集團財政情況屬穏陣級別 負債淨額/總權益僅為5%  综合條件已具私有化誘因。

集團持有420億元有價證券(80%為藍籌股票) 套現不難。單靠出售這項資產 就足夠大股東以溢價35%(即每股26.1元)進行私有化 兼還清168億元集團負債。若私有化成功 母公司-會德豐將會分毫不花 便全資擁有賬面值608億元投資物業、待售物業350億元、273億元的聯營公司(包括合營地産發展項目、現代貨櫃碼頭及香港空運站權益)、還有現金97億元。

假設閣下是會德豐的管理層 又有否興趣將九龍倉私有化? 


調研太古公司

太古公司(A019,B087) 2024年的股東錄得經常性基本溢利92.84億元 按年下跌11.5%。

財務情況: 集團持有47.96億股太古地産貢獻股息52.75億元 國泰航空28.96億股 股息約20億元 單計上述兩項資産所提供的股息合共72.75億元。足夠集團全年派息46.11億元有餘。 若撇取太地所佔份額 現金儲備159.07億元 債務淨額268.17億元 淨利息開支14.2億元 財政屬健康水平。

估值: 執筆時太古A、B股市值合共852.2億元 單計持有太地及國泰的股票價值已有1073億元或整間太古公司總市值126%。若以太古B現價10.68元計 股息率6.27%。 


2025年3月12日星期三

領展Vs太地

領展房託(823)是行業龍頭 市值比其餘10隻在港交所上市的房託基金市值總和還要多。派息方面亦頗為吸引 以現價36.6元計 股息率7.2% 雖非同業最高 但綜合質數卻是行業首選 尤其是近年卒先再加派股息首隻房託。可惜前日CEO王國龍,以每股平均價36.46元放售100萬股,金額雖不多 但多少都會令持貨者有點戒心!

筆者個人認為領展房託雖不錯 但同樣以收租為主業的太古地產(1972)或許會更好。論市值領展946.4億元 太地931.2億元 領展多出15.2億元 股東資金前者為1788億元 後者卻高達2850億元 太地股東權益比領展高出1062億元! 可見市場對太地在估值方面好保守 甚至低殘得肯 再相較兩者的核心資產 更非同一等級 領展唯一優勢是股息率較高 有約7.2% 而太古則只有6.5% 但領展派息率很進取 而太地往往有所保留 用作日後發展。


陽光房產派息率具吸引力

 陽光房產信託(435)公佈過去18個月業績 筆者為免混淆 將其化作年度計算。

收入8.171億元按年微升0.38%、物業收入淨額6.345億元 微跌0.08%、可分派收入3.373億元 微跌0.31%、全年派息0.0181元 減少17.7%。以執筆時1.99元計 股息率9.09% 仍具吸引力。每股派息減幅大為可分派金額 主因為期間增發33,672,506個新基金單位作為支付部分管理人費用。

財務方面: 資產負債比率27%、總負債對總資產的比率則為29.7%、仍處合理水平。去年底重估資產結果 資產淨值130億元,每基金單位7.53元、較市價折讓73.5%。整體物業組合的租用率為91.3%,亦算中規中矩。派息或許還有下調壓力 但估計幅度不會太大 有超過9%股息作護城河 派息率94% 理論上仍有6%上升空間。


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

高鐵汕頭遊

第一次坐高鐵 去汕頭玩了三天 高鐵不怎樣高速 兩個多小時才到目的地 舒適度還可以 天公也做美 三日天氣都不錯 港產冒牌潮州食店比正宗地道潮州食品較合我胃口 尤其潮州滷水鵝片就好重味 鵝頭我就不敢吃。 但想不到潮州好多咖啡店 有些咖啡 我幾十歲人聽都未聽過 旅程最滿意係酒店 可惜它的天際泳池是露天並未開放! 導遊話帶我們去看李嘉誠故居 但無團友感興趣 反而去了看汕頭大學 汕頭一級住宅有海境才萭四人仔一平方 足足比香港平十倍。






2025年3月8日星期六

調研香港鐵路

港鐵(00066.HK)公佈2024年度全年業績 維持派息每股1.31元 以現價26.4元計 股息率4.96% 筆者個人認為這份業績已交到功課。

港鐵的主業 鐵路運輸已回復正規 在全世界大部份的地鐵服務 均需政府補貼的情況下 港鐵不旦能自給自足 每年還能提供超過60億元股息給特區政府。

經常性收入來自: 1).香港車務收入為230.13億元。2).車部商務53.43億元。3).租務及物管53.47億元。收入合共337.03億元  業績貢獻合共241.4億元。若港鐵未來資本開支不大 前景就如兩電般 稳陣有餘 進取有限 但作為收息股 已符合條件。問題是未來幾年 港鐵的拓展 保守估計涉資也會超過兩千億元。况且在幾條鐵路新幹線落成之前 單靠正常營運的現金流 肯定不足。增加借貸實在所難免。

除了經常性收入外 港鐵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非經常性收益 鐵路站上蓋的物業發展 但這部份收入卻極為波動 21及22年利潤合共225.8億元、 23及24年卻降至125.3億元 不幸的是港樓前景 實在一般。

正面: 港鐵是香港唯一的[特區企業] 地位超然 借貸方面會受到最憂惠待遇 而政府欠財 港鐵管理層必然會出盡洪荒之力維持派息兼盡可能不去供股集資。港鐵市值1643億元 特區政府佔约75%、被動ETF基金又佔去一定份額 再加埋一批散戶死忠fans(家兄從2000年上市至今仍持有的1675股 打算留給孫兒作禮物 先父也留了一張八達通給我作記念)。街貨不多 股價自然易升難跌。

負面: 現今港鐵的淨負債率為31.6%,並料會進一步上升,未來資本開支如此大 要管理層加派股息 未免是強人所難。而港鐡對香港地產業的依賴 (去年車部商務業績貢獻46.58億元 其實大部份是來自車站內的舖位租收),甚至比主業鐵路運輸還要重 去年利息開支高達10億元 未來明顯會增加。


2025年3月7日星期五

增持長江一號

長和實業(001)港口業務的EBITDA佔集團15% 今次只出售其中海外資產 (僅保留中港業務)就能套現1482億元 這已足夠令集團成為一間淨現金公司。而集團EBITDA份額最重的電訊部門 重組計劃經已展開 同樣會套現大筆現金 兼再次釋於出應有的價值。集團佔長江基建的權益 價值近千億元兼每年穩定貢獻逾50億元股息。零售部門每年約140億元EBITDA 也屬常態。 至於列在投資部門的17%Cenovus Energy市值297.3億元 而間接持有32.5%的印尼電訊IOH市值約77.1億元 其他不大起眼的的資產 還包括下列上巿公司: 和黃醫藥38.1%、長江生命科技45.3%、TOM集團36.1%....。炒埋一碟都有百餘億掛?

市場擔心管理層吝啬? 賺多也不增派股息!  實情是過往賣了25%屈臣氏權益 也曾派送特別息 而近5年派息率也無少於30% 最高為41.2%。今天終於手痕 在49.5元增持了3手長和股票。

2025年3月6日星期四

財經日誌(3月6日)

恆生指數收報24,369 升775點 成交額 3,771億元。

外圍戰雲密佈 內圍明憂、隱憂也不少 港股卻反常大升幅 大成交 看來不似只為殺一口淡倉這麼簡單。近年散戶剛遇過多次狼來了 那有膽量去高追 不被震出埋那些押倉貨以算不錯。那麼誰在買貨?  筆者認為除了國家隊擔任主角外 應還有不少外來資金助攻 事實上枱面已見到油元的足跡 不欲高調的外來資金應還有不少。港股升了不少 但距離歷史高位(2018年1月33484點) 仍有逾九千點 相比高處不勝寒的美股 誰更具值博率 實在見仁見智。

再談長和一號

出售港口業務固然對長和(001)是個大好消息 但仍有兩關要過 股東讚成及涉及有關政府要同意。這交易以令長和股價升了30% 萬一計劃吿吹 對長和股價的影響會不輕。

又假設交易順利完成 現價是否反影充夠? 現今環境 不少大型企業 正為資金週轉問題攪盡腦汁 長和卻會因套現成功 集團債務淨額/總資本淨額比率 將由17%變為一間淨現金公司。又顯示出長和對名下資産估值十分保守 每次套現均能釋放出潛在價值。

一句講晒: 筆者個人認為 長和股價雖升了三成 但仍未反影出集團應有的價值。

利益申報: 本人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2025年3月5日星期三

盲拳勝過老師父

幾年前有後輩問筆者新意網(1686.HK)是否適合長線? 當年或許我炒股成績比近年好得多 自信心比現今強得多。便扮晒專家分折: 新意網母公司是新鴻基地產 對新意網的高科技支援有限 當然其母公司 (若是騰訊或阿里就完全是另一面事)。 何況當時連條海底電纜都不經香港  新意網給我的印象只是一隻收租股 卻想獲較高些的估值 而去假扮科技企業而矣! 其後就忘了此事。

剛聽到有打電話問股票 問新意網是幹甚麼的? 他買了賺了十幾個% 應該沽出獲利或賺多些才放呢?  筆者真係好慚塊 連間公司做甚麼生意的 炒股成績都比我好!

長和有big deals

長和實業(00001.HK)剛公布重大交易 擬出售除了和記港口信託(經營中、港口業務)外的全球所有港口權益,料交易所得款項約1482億元。這已相等於長和整個集團總市值。若全部作為特別息派送 每股可分到超過38元! 長和集團之綜合債務淨額為1,377億元(2024年6月30日) 假設收回資金用來還債 集團即時變為淨現金公司。

集團其他資包括: 持有75%屈臣氏集團 價值1320億元、75.67%長江基建995億元、38.15%和黃醫藥83.4億元、16.5%Cenovus Energy價值約288.6億元、全球各地電訊、中港兩地码頭、香港船塢地皮權益.....。

利益申報: 筆者持有長和股票權益。


2025年3月4日星期二

調研置富房託

置富產業信託(00778.HK)去年可供分派收入跌10.8%至7.234億元 末期每基金單位派17.36仙 全年合共派35.59仙 跌11.9%  以現價4.25元計 股息率8.32% 市帳率0.32倍 市值86.6億元。

負債比率25.6% 屬合理水平 但由於採取100%派息政策 因此減債無望 利息支出多少 全由貸息利率決定 去年度利息支出為5.01億元 相等於總收益17.46億元的28.6% 相較管理費用8.8%及稅務支出7.78%為高。

當然對基金收溢影響 最具決定性作用的自然是香港的零售經營環境 在電商及北上消費的双重打擊下 以經營民生商場為主的置富房託 前景實在一般 能夠維持到與去年相約的派息金額 以算對持貨者有所交代。

比亞迪受油元垂青

比亞迪(01211.HK)現價339元 市盈率29.8倍 股息率1% H股市值3722億元。昨天收市後公司完成配售1.298億股新H股,每股配股價335.2元,集資435億元, 是港股近4年最大額的配股集資。而接貨者包括阿聯酋Al-Futtaim家族辦公室。能在現今環境 以高估值集資逾430億元用作發展 肯定利多於弊。又受惠Tesla大老闆頗受爭議的處事作風 Tesla前景多了一個可大可小的穩憂。比亞迪取代其電動車龍頭之位 亦添多一份把握。

恆生指數收報22941 跌64點 成交額2695億元 全日波動逾500點。



2025年3月3日星期一

調研希慎興業

希慎興業 股份編號:014。 2024年度業績 營業額34.09億元(主要為租金28.26億、物管3.84億)按年下調6% 想股民已有心理準備 毛利27.63億元 下跌6.72% 撇去投資物業及金融投資之公平值變動(不涉及真正資金流) 基礎溢利為17.96億元 下跌10.3% 再減去永續債分紅4.18億元 及小數股東權益1.82億元 股東應佔溢利11.96億元 足夠全年派息11.09億元(每股1.08元)。若以今天收市12.46元價計 股息率8.66% 與上年持平 今時今日收租股不減派息 還有甚麼可投訴? 

財務方面: 利息開支4.78億元。若不計利息資本化7.85億元及滙率淨收益0.79億元合共8.64億元 總利息開支為13.14億元。值得一讚是平均借貸利率為3.8% 仍處偏低水平。股東權益659.9億元 負債比率32.1%*(未計永續債94.37億元) 高於同業領展房託29.2%甚多。

筆者個人認為希慎前景一般 但派息吸引 給予[持有]評級。 


2025年3月2日星期日

港交所合理價?

港交所(00388.HK) 公布截至2024年底止年度業績,純利按年升10.01%至130.5億元,全年合共派發每股9.26元,升幅與純利看齊。現價350元 市盈率34倍 股息率2.64% 市值4437億元。

2025年1月的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438億元,較2024年每日平均成交金額1318億元 上升9.1%, 今年2月份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971億元,較2024年每日平均價上1318億元大升125%。2024年每日平均成交金額為1318億元 該年底港交所股價為293.6元 相較現價350元,現價是否合理?   

大行摩通 認為港股以日均成交1,740億元為推算 日均成交每多100億元,港交所股價可以上升9至10元。

若以財經KOL的估值法: 1).每日平均成交額2204(1月份+2月份日均成交額÷2)x0.09利潤率x0.9派息率÷12.68發行股數÷股息率0.02(低)或0.031(高)=703元-454元 平均價578元。 2).2204x0.09x市盈率28÷12.68=438元。

大行目標價:大摩450元、高盛431元、匯豐411元、花旗410元、瑞銀351元、


2025年3月1日星期六

調研新鴻基地產

截至2024年底止六個月(24/25年上半年度業績) 新鴻基地產 股份編號: 016。 主業: 半年賣樓收入166.4億元 獲利25.06億元 平均利潤率15.2% 比起正常時期超過30%毛利 減幅一半 銷售額同樣難已樂觀。但在此時勢亦屬非戰之罪 況且香港新樓盤蝕本 已再也不是新聞。幸新地底厚 有坐貨條件 仍不至被逼賤價賣樓。租金收入122.8億元 已落成投資物業賬面值3847億元 毛租金率年計7.04% 可見估值已頗為保守 合理推斷618.2億元發展中的收租物業 可為集團提供未來租收增加的條件 最低限度 起碼能減輕租金下調的影響。集團租金收入平均每天6728萬元 這亦是新地的資金流及盈利支柱。

新地主業為投資及發展地産 但它的副業: 包括酒店、電訊、數據中心、巴士服務、百貨、建築及基建.....等等 亦不可小觑 正常情況時 每年提供超過300億元收入及近60億元毛利亦是常態。 

財政情況: 淨債項1078.28億元(包括1222.58億債務總額 144.3億現金儲備) 相對股東權益6050億元 比率為17.8% 期內之利息覆蓋率為5倍 流動比率372% 利息收入2.13億元 利息支出26.6億元 淨利息支出為24.4億元 看不到有資金流問題。股東權益6050億元或每股資產淨值208.8元。較

融資能力: 就算新地個金漆招牌已退色 但集團仍有超碼5000億元資產可作扺押或套現。

現價72.8元 PB0.34倍 股息率5.15% 市值2109億元。

筆者個人評論: 新地是優質兼板塊龍頭股 但論財政、股息率都較同業信和置業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