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網誌純屬個人文章,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決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2016年12月18日星期日

溫故知新(一)

怡和洋行曾是香港最有實力的財團,比匯豐銀行更強。但由於歷史淵源,怡和領導層一向對香港前景信心不大。一九七三年,怡和利用子公司罝地強行收購牛奶公司,引發香港第一次股票狂潮,繼而在高位大舉套現香港資產,所得資金調到英國發展地產;夏威夷蔗糖業及中東貨櫃碼頭。
但隨著多年休養生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香港經濟復甦,華資財團迅速崛起。其中最為勇猛的當然是李嘉誠先生,他不動聲色買入20%九龍倉股票(怡和集團重要成員)。但那時怡和/置地的影嚮力實在強大*,連誠哥都不願和怡和正面衝突,而最終把整批股權賣給包玉剛爵士。
身經百戰的怡和集團領導層也聞到火藥味,先後出售海外資產和香港貴重物如星光行、金門大廈及環球國際貿易中心,甚至放棄子公司九倉的控制權,用以棄車保帥,保障了怡和及最重要子公司-置地的控制權。
踏入八十年代,怡和/置地眼見香港房產價格飆升,又錯判中英談判的形勢,因此就大舉喪買本港資產。包括已破紀錄價44億元購入中區地皮(現香港交易所廣埸);28億元購入美麗華酒店新翼;13億元投得南區地皮(現陽明山莊);又以高價購入電話公司及港燈的控制性股權,使集團陷入債海。83/84年中英談判出現危機,香港資產價格大跌,怡和/置地被迫濺價出售資產。包括放棄美麗華酒店新翼及南區地皮的發展權;出售電話公司給大東電報局;港燈給和記黃埔;皇室行、夏懿大廈給華人置業及一批港島豪宅給嘉里集團。其後承接上述資產的財團,無不賺個盤滿缽滿。
相反怡置集團為了逃避華資財團的圍攻,而遷到新加坡上市。這段歷史可能告訢我們若低價出售香港的資產,將來必然會後侮。
*那時長江實業市值約18億元;置地公司市值80餘億元。

免責聲明 :本文章純屬個人網誌,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决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16 則留言:

  1. 頭先個留言食左, 可否撈回? Thx:)

    回覆刪除
    回覆
    1. 撈回:怡和在撤資年代經歷了不少苦頭苦頭, 相信長和系亦會為此付出代價, 但今日怡和已經成功國際化, 在不少東南亞國家都有生意, 亦不再受香港政局影響公司業務, 我對李氏父子的國際化業務仍有信心


      刪除
    2. Hutchison兄,我覺得東南亞的政局比香港還差。單計當年置地是以14億元賣掉33%電話公司及25億賣掉34.9%港燈的,你話現在升了多少十倍。

      刪除
    3. 當年被迫賤賣資產實在是kenswick家族的憾事, 但今天的怡和在新加坡已經有不少物業(置地), 超市7仔(牛奶國際), 建築工程(金門), 甚至把企業王國延伸至印尼(Astra international), 越南等地, 事後看來怡和的撤資亦有可取之處

      刪除
  2. 我覺得最有用的句子是被迫賤賣資產。
    如果樓市出現崩潰,變間公司最似怡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呢個我都想知,請教

      刪除
    2. 想不到,大型地產股的負債都很輕,加上租金收入強,就算加三厘息都鼎得順,八十年代貸息是十幾厘,但現在零頭都無。

      刪除
    3. 我所指是香港藍籌地產股,內房股無乜研究。

      刪除
    4. 有無擔心你重倉的新世界的負債?

      刪除
    5. 新世界中心建成的重估怎看?

      刪除
    6. 除了新世界及嘉里以外, 其他都負債頗輕, 必要時佢地都可以供股還債, 冇爆煲危機

      刪除
    7. 總資產392億;總負債191億,持有現金/存款55億。每年融資成本僅5.3億元,但每年租金收益25億,年半後新世界中心完工,租金有望倍增。就算除租金收入外,其他業務[白做],新世界的現金流都很健康。

      刪除
    8. 新世界佔我股票組合9.8%或總資產1.4%,應該不算重倉。

      刪除
    9. 但新世界今年單在深圳蛇口投地用左100億, 我不太明白在中國經濟明顯下行的情況下要有此大動作, 可能新世界中心即將落成令管理層更有信心投地?

      刪除
    10. 更正:忘了上星期已沽出一半新世界持貨換入一手新鴻基。新世界只佔股票組合少於5%;新地重貨過佢,因此你們不用為我擔心.Thanks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