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網誌純屬個人文章, 所有評論全是表達個人意見, 絕對不應視作為投資見議. 本人同時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確實性. 讀者必須自行判斷和研究. 至於讀者的一切投資決定, 不論成敗得失. 一概與本人無關.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

財經日誌(10月17日)

恆生指數收報25,247 跌641點 成交額3,146億元 88隻藍籌中78隻下跌!

截至6月底,香港強積金總資產創下歷史新高,達到約1.43萬億元,即479萬名強積金成員的平均帳戶結餘約29.82萬元。今年第二季強積金資金淨流入估算約110億元,為2019年以來同期最低,以上半年計,資金淨流入約229億元,亦較過去5年同期平均約270億元低約15%。這亦昰地球村內大部份國家/地區的常態,人口增長緩慢,長者比例急速上升,取錢的人多 供疑的人少。香港的強積金大部份由私營金融機構營運,優點是大大減輕特區政府對未來退休者的負擔。

至於未來股市走勢 真的難以預計,重點是地球上兩位最強元首,半個月後談判後的結果。

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

等待買入香港電訊機會

恆生指數收報25,888 跌22點 成交額2,754億元。

政治和經濟就像一個連體嬰 或許除了上帝 冇人能把它們分開。中、美爭拗相信連瞎子都看得出。 美國政府隨便找個理由去恐嚇電訊盈科及香港電訊 有可能禁止他們在美國的營運 但據美資大行摩根士丹利表示:美國市場僅佔香港電訊收入約1%!

有否記得當年山姆大叔找中移動及中海油麻煩 給了我們一個低位入貨的良機。 筆者正密切注視香港電訊的股價走勢 若調整至9.96元以下 就會率先購入1萬股作貨底。

香港電訊現價11.17元 市盈率16.7倍 股息率7.05% 市值846.6億元。

派息才是硬道理

2024年派息金額最高的上市公司 :

匯豐控股1168億元、騰訊控股411.9億元、中銀香港210.3億元、中信股份172.7億元、恆生銀行127.5億元、港交所117.4億元、新鴻基地產108.6億元、東方海外105.7億元、友邦保險105億元、華潤置地100.9億元、萬洲國際87.2億元、恒基地產87.1億元、長和實業84.3億元、港鐵81.5億元、中電控股79.5億元、領展房托70.4億元、中國海外66.4億元、渣打銀行65.9億元、煤氣公司65.3億元、長江基建65億元、長江實業60.9億元。

*由于H股涉及A股估值和股息稅問題 計算較為複雜 就此略過。


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

3萬億美元巨企最新成員

恆生指數收報25,910 升469點 成交額3,158億港元 終止了七連跌!

新股軒竹生物 兩公婆都抽不中 暗盤價升了超過一倍! 執筆時ADR恆指比例指數25,752跌158點。

網友講述科技業最佳收購案例為Google收購Android 2005年初始成本 僅5千萬美元,2024年貢獻估計達400-1,000億美元 真利害! 接著於2006年Google又以16.5億美元收購视频平台YouTube 在過去四個季度創造了500億美元的综合廣億告和訂阅收入,單靠這兩項超成功大deal, Google在科技七雄之位 理應相當鞏固。GOOG現價248美元 市盈率26.4倍 市值3萬億美元。

全球只有4間上市企業市值高於3萬億美元 包括:NVDA, MSFT, APPL 及GOOG。


恆生銀行是只超級現金牛

1965年香港發生金融風暴, 匯豐以5100萬元取得恆生銀行51%權益,該批股份 單計上個財政年度 已貢獻逾65億元股息給匯豐銀行, 這已相等於當年買入成本127倍, 應該能載入軒尼斯世界紀錄。1972年恆生銀行上市 估值10億元, 匯豐在恒生銀行的投資 7年大升10倍, 難得匯豐獨具慧眼 不但不貪圖[小利],於恒生上市後減持套現,還繼續累積股權增至63.5%。

今個月匯豐出價每股155元私有化恒生銀行,以收購價計 整間恆生估值約2907億元 市漲率1.8倍 基於現時香港經濟環境,出價已屬慷慨。

至於恆生有何吸引力? 為本港四大銀行之一,擁有良好的商譽品牌,上市超過半個世紀 年年都有不錯的股息派送,就算近年香港經濟環境遇到挫折,近5年恆生依然為股東派送超過500億元股息,名符其實是一隻相當優質的現金牛。


2025年10月14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10月14日)

恆生指數收報 25,441 跌448點 成交額3,989億港元。港股7連跌 累瀉近1845點或6.76%。單近2個交易天 就跌了848點 成交額合共8892億港元。莫非港股是扶不起的阿斗 北水猛灌都無力助其轉勢! 作為股市寒暑表 港交所股價並未受惠於近期交投活躍 成交額大增 相反近2個交易天 每股股價就跌了24.6港元。

現屆番邦武林盟主 全無誠信 朝令夕改 處事全憑個人喜惡 弄至天怒人怨 黃金價格屢創新高 顯示地球村對美元信心有所動搖。去年花旗政府總收入不夠5萬億美元 其中軍費及利息就佔了近4成。入不敷支 負債有增無減 盤數還差嗰新世界 雖說各家自掃門前雪,但以地球村嘅經濟結構 老美家瓦上霜 也會累及整個地球村 真無耐! 


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

金山軟件概念十足

傳聞中國商務部 ,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除管制規則外,附件採用wps格式,據悉此前公告附件都是word或pdf格式。對於相關股份-金山軟件(3888) 無擬是一個亮麗的憧憬 股價一度飆升近19%,收市股價回順 仍漲超過13%,但憧憬歸憧憬 何時才能有明顯盈利貢獻 仍屬言之過早。

現價36.56元 市盈率29.5倍 股息率0.41% 市值512億元。


財經日誌(10月13日)

中、美爭拗 關稅大戰。恒指曾大跌逾900點 其後跌幅收窄,低位反彈逾半,最終跌400點,收報25889點,成交增至4903億元,為史上第四高,看成交就知有心人 財力多雄厚。可惜成交額近5千億元 最大得益者-港交所(00388HK)股價卻下跌11.8元 有點不符合邏輯。新股熱潮又到 近十隻新股中 首日升幅超過1倍就有5隻。筆者亦加入抽新股行列 可惜至今一手都抽不到! 匯控股價續跌 恆生股價續升 就知這單交易對誰更為有利。

瑞銀發表研究報告,指長實集團(01113.HK)價值被低估 投資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筆者亦頗為認同 長實負債偏低 擁有大量英國公用資產 是大型地產股中 非地產相關項目 收入最多的一間 估值應較同業加點分才合理。

*年初已傳有意出售UK Rails 長實直接持有20%權益 價值約83億元。


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

明日之後

中、美爭拗 花旗國拋出的策略: 1).飛機零件: 中國航空、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及國泰航空都持有大量波音飛機 若零件供應受到限制 對相關航空公司的正常運作影響甚大。2).狂加關稅: 令美國通貨膨脹難以下降 預期減息有機會擱置 對負債偏高的企業來說近乎災難性 尤其地產股中的新世界發展、英皇國際、麗新發展.....。關稅狂增亦會影響國際間正常貿易運輸 航運股板塊同樣難以看好。3).芯片禁運: 受影響的上市企業包括中芯國際、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百度及小米集團。全屬藍籌重磅股 或許港股的未來走勢 要待明日收市後才會較為明朗化 但願今次又係狼來了!

溫故知新

 一位80後的士司機,揸的士11年 勇敢地將儲蓄用於累積滙豐股票(00005),直到2017年 持有4萬股, 平均每月可收股息超過1萬元 已足夠維持基本生活所需 當年他33歲,以靠「一注獨贏儲滙控成功退休」,引起網民討論。

文章受到關注 原因在於內容貼地,普通人也能輕易效法 況且附上股票單據 証明確有其事 並非虛構。2017年9月 恒指正挑戰28,000點關口 匯控股價平均約76.5元, 4萬股價值306萬元, 該年每股派息3.978元或0.51美元, 4萬股收息近16萬元或每月平均13300元。

匯控最新股價為103.5元,4萬股 市值414萬元,相較2017年股價升了35.3%或108萬元,罩眼看來 8年才升值35%,並不能算是一項十分出衆的投資。但加上期內所收股息約112.3萬元(每股28.08元或3.6美元) 成績就象樣得多。

當然事後孔明 人人都係李嘉誠 試想期間滙豐股價曾跌低於30元(2020年9月) 身家蒸發了六成 每月股息不夠4000元 那種煎熬 並非常人能夠輕易撐過。


2025年10月11日星期六

Billy閑話

昨天才與家族補吃中秋晚飯 閒談間 侄兒問 我常說:[有時自己都信不過自己] 是否言不由衷? 這當然不是啦! 否則我怎會為誤判 導至損失而後悔。有自信心才會成功 但過份自信 後果可能相當嚴重 尤其切記勿用個大錯去試途補救個小錯 因這好易泥足深陷 一鋪清袋! 我家族人多勢衆 大都有個遺傳 喜歡高談闊論 除了政治外 談什麼都可以 亦冇輩份代溝 有時[無大無細] 只要不過份 也會受到包容。 平日在家 阿B只得一個聽衆 好多時還聽多過講 所以家庭聚會 我都特別多話講。外人都羨慕我家族成員近半百人兼三代同堂 相處很和睦 十分難得。這或許是無大利益衝突 貧富相約 又非同住之故。

財經日誌(10月11日)

港股ADR預計恆指下周一低開1,090點 報25,200點。美股上週收市 納斯達克跌820點報 22,204、道瓊斯跌878點報45,479、標準普爾跌182點 報6,552。股市有較大調整跡象 涉及外、內部因素。

先說外圍因素:美國通貨膨脹超出預期 減息步伐有放緩跡象 美國政府停擺 盲目發債 兩黨爭拗 令國際資金對美元信心有所動遙 俄烏戰爭 看不到和平曙光 更越演越烈 美股位高勢危.....。內部因素: 中港經濟數據疲弱 匯豐收購恒生銀行 淡友將好消息當壞消息演繹 港股近年反彈過急 有調整需要 傳國家隊入市維穏 累計投入資金逾一萬八千億元 賬面獲利超過四千億元 沽出部分獲利 以戰養戰 亦屬明智及合理之舉。

後記: 漏了一重要消息 中美元首會面叫停!

2025年10月10日星期五

大銀行店大欺客

今日恆生指數收報26,290 跌462點 成交額3,337億元。近日成交如此最暢旺 港交所股價不升反跌 有點反常 相反匯豐今日續跌 恒生續升就合理得多。

匯豐收購恆生成功機會率甚高 一來出價慷慨 二來如此重要收購行動 加上長和賣碼頭的前車可鑑 。個人估計匯豐理應早已獲得阿爺祝福。恆生上市超過半個世紀 退市後恆生指數成份股 竟然欠缺恒生銀行 象我般老股民真有點感觸 今日收回銀債退款轉做3個月定期得2.2% 莫非大銀行店大欺客! 

見怪不怪 其怪自敗

恆生指數昨日收報 26,752 跌76點 成交額3,868億元 跌幅全由一隻滙控作出[貢獻]。恒指四連跌,累跌534點或1.96%,失守10天線。北水回歸,成交回升至3868億元。

滙控股價跌了近6% 有96.3億元成交額 未來股價亦不大樂觀 一來市賬率並不便宜 二來會受恒生拖累增加撥備 三來放棄回購股份 令股價少了一個安全網。

鷹君集團公布,以實物分派方式派特別股息,比例為每持有15股可獲分派1股朗廷酒店。鷹君現價14.86元 每手1000股 價值14860元 將獲派送66股朗廷 以每股0.49元計 價值32.34元 若扣取皮費 甚有可能要倒貼。今次派送將涉及4984萬股朗廷酒店,完成後,鷹君於朗廷持股將由71.31%降至70.26%(僅派送1.05%) 筆者真的不解今次派送目的。

或許港股市場確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2025年10月9日星期四

匯豐私有化恒生銀行 2

 若然是中國銀行收購恒生銀行 筆者不會覺得奇怪 但匯豐私有化恆生 筆者就真的摸不著頭腦。 首先就出價而言 並非趁低收購 疑似高價求成。已出價155元計 市賬率高達1.8倍 是全球估值最貴銀行之一 同業中銀香港 市賬率才1.1倍 東亞銀行更低至0.3倍。匯豐本身市帳率1.4倍 私有化恒生 對匯控的PB估值不利。況且匯豐早已擁有絕對控制權 並不存在管理權之爭。當然事後孔明們會找到千百個理由去解釋出結果。

最近恒生銀行的業績頗為嚴峻 前景並不樂觀 加上香港銀行業發展早已飽和 發展空間有限。照理獅子銀行 就算真的想私有化恒生 也可慢慢累積 何必出高價 增加匯豐本身風險? 

或許是恒生銀行真的大到不能倒、一萬八千億元的總資產、一萬二千億元客戶存款 若有甚麼風吹草動 對香港經濟信心將會近乎災難性。假若匯豐及恆生合并完成 恒生將會變為滙豐全資附屬 就不會再有小股東 盤數與資產高達24萬億元的匯豐控股合併。那麼就算遇到更大風浪 也不用害怕。滙豐今次買埋餘下的38%恆生股份 涉及資金1062億或相等於滙豐總資產0.4% 并非什么大不了 所為小財不出 大財不入 花點[小錢]向阿爺示好 亦相當值得。當然上述只是筆者個人推測 純粹吹水性質 勿太認真。

至於投資者對今次收購行動的看法 股價表現已給了答案 今天滙豐控股股價下跌近6% 恒生股價急升25.8%。


匯豐私有化恒生銀行

滙豐控股公布,私有化恒生銀行,每股作價155元。恒生銀行股東將獲得2025年第三次中期股息(1.3元),該股息不會從計劃對價中扣除。

恒生銀行股價一年內最高125元 一年內最低90.8元 昨天收市價119元。

收購價155元較上日收市價溢價約30.3%或市賬率1.8倍。

筆者認為出價已經相當慷慨 但基于個人情意結 真有點不捨得!


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銀色債券

恆生指數收報26,829 跌128點 成交額1,738億元。

銀色債券2025(債息每年不低於3.85%) 投資者最多可獲分配17手,認購人數及金額創新高,可見港人仍具有一定的財力,但在不乏高於5厘股息率藍籌股的情況下,反映出穏陣食息者對港股依然信心不足。終於有日龍穿鳳,黃金價格再創歷史新高, 一雪十年黃金變爛銅之恥 市值亦升穿逾萬億元大關。

*股息率每年高於3.85%的實力藍籌股,包括長和、中電、煤氣、匯豐、長建、電能、恆生、中銀香港、長建、新地、恆基、港鐵、中信、三桶油、三大內銀及三大內地電訊企業。

2025年10月7日星期二

財經日誌(10月7日)

恆生指數上星期收報 26,957 跌183點 成交額1,212億元 北水休假 成交額大減一半。美股 納斯達克收報 22,941 升161點、道瓊斯 46,694 跌63點、 標準普爾 6,740 升24點。港股ADR收報 26,831跌127點。 比特幣曾一度攀升至125,835美元,創下新高紀錄,主因受惠於強勁的投資者需求推動。黃金為每安士3951美元。明顯是投資者對美元信心下降,有加速去美元化跡象。中國人民銀行公布,9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近3.34萬億美元,創近10年新高。而同期黃金儲備為7406萬安士,價值2833億美元。

2025年10月6日星期一

味千估值偏低

味千中國(538) 現價1港元,股息率6.4%,市值10.92億港元,市賬率低至0.34倍。

直至今年6月底 半年營業額8.75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 6.73億元 兩者均增長5.9%,股東應佔溢利2420萬元。

味千最吸引之處是資產折讓 期內持有現金16.9億元 相等於集團總市值168%、賬面值7.91億元投資物業(半年淨租金收入2043萬元 即年收益率5.16% 屬於開保守)、可速套現市值1.22億元金融資產.....。

財務狀況: 銀行貸款約3674萬元 資產負債比率為0.9% 流動比率為3.5倍 維持健康水平。

筆者個人評論: 集團財務穩健 股息率合理 相對同業有頗大折讓。

2025年10月5日星期日

云端業務大有發展空間

全球十大雲服務提供商 1.亞馬遜網路服務(AWS)、2.微軟Azure、3.Google雲平台(GCP)、4.阿里巴巴雲、5.甲骨文雲、6.IBM雲、7.騰訊雲、8.OVHcloud、9.DigitalOcean、 10.Linode。其中七間為美國企業 兩間為中國企業及一間法國企業。

筆者就先談最有興趣的阿里雲,它是全球第四大兼在中國排行第一的雲服務提供商。業務提供雲服務,包括彈性計算、資料庫、儲存、網路虛擬化、大規模計算、安全、管理和應用服務、巨量資料分析和機器學習。最近一個季度的營收為39.5億美元 化作年計為158億美元。該等業務早已渡過燒銀紙階段 實踐了利潤化。大行給于阿里雲估值為1103億美元或 阿里集團總市值的24.3%。

騰訊雲是中國第二大雲服務提供商,僅次於阿里雲。規模卻與阿里云相差甚遠 去年合併營收年增 24.04%。 展望 2025 年「AI Agent」將為騰雲訊 未來重要的第二成長引擎。



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

財經日誌(10月4日)

恆生指數收報27,140 下跌146點 成交額1,347億元 國內長假 港股成交額大降 亦屬意料之內。自滬港通及深港通分別於2014年、2016年啟動至今,淨買入港股規模已達到4.698萬億元。估計北水於恆指萬七點起步 慢慢累積 貨底好強 主要集中買入騰訊(700) 10.02億股 價值6743億元,阿里巴巴(9988)16.46億股 價值3046億元、建設銀行(0939)333.54億股 價值2458億元、工商銀行(01398) 330.5億股 價值1883億元。至於另一隻重磅企業 匯豐控股(700) 期內股價走勢都不俗 買家主要來自海外資金。
題外話: 或許周日才打風 好像連天氣都幫埋老闆們! 

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

富豪酒店折讓大

據年報顯示 富豪酒店(00078) 2025年6月30日經獨立專業估值 每股資產淨值為17.2元。相對今日收市價0.6元 市賬率低至0.035倍 即賬面1000元的資產 35元賣給你! 集團單計持有75%權益的上市附屬[富豪信託] 市值9.77億元或相等於集團總市值的181%、叧持有現金7.88億元或市值的146%。世上真有這麼大隻蛤乸隨街跳?

建議看埋下文 網友才自己判斷吧!

1).集團近5年半合共虧損73.76億元兼冇股息派送 前景一般 未有大幅改善跡象。2).總負債154.9億元、資產負債比率為60.5%偏高水平 半年利息支出淨額為3.73億元 負擔不輕 。3).成交疏落 買賣兩難。

筆者個人認為富豪酒店最大賣點是估值甚殘 大股東佔近七成權益 街貨1.61億元 對羅氏家族 只是小菜一碟。


2025年10月2日星期四

三代養一舖

銅鑼灣地標商廈-時代廣場估值七年蒸發158億元 最新估值420億元。

區內最大地主希慎興業(014)市值才164.4億元。

資產主要集中於銅鑼灣的金朝陽集團(848) 市賬率僅0.1倍。 

阿里巴巴(9988)傳以約70億元洽購銅鑼灣{港島壹號中心}約一半樓面權益。該商廈前身為怡東酒店。2017年曾招標出售,當時市場估值高達270億至300多億元。

過往曾有一舖養三代的講法,但時移勢易 若不幸在高位購入 或許要用三代去累積資金,才能夠養起一個舖位!


2025年10月1日星期三

商舖價值真係好[傷]

盛匯基金成立于2019年,規模達9.37億元,是本港首隻商舖投資基金。目標客戶屬專業投資客,要求有800萬元以上流動資産,最低投資額為300萬元。如此高門檻 客戶理應有一定的投資水平 但結果話給我知並非如此。羊羣心態始終深入投資者骨骼 知錯也難改 基金成位於高峯期確實不妥,有欠專業水準,又或許有其苦充。若非個勢炒到火紅火綠, 那會有那麼多人敢入市? 

至于香港商業樓宇前景實在難以樂觀 據資料顯示 : 2024年,商業樓宇的使用量錄得負數123 600平方米。年底空置量為 1 399 800 平方米,相當於總存量的 11.8%。空置的商場鋪位和樓上商用面積佔總空置量的 62%。

剛收到今期差餉 好像比起10年前多出近4成 但樓價卻和10年前相差不大 經濟差 物價貴 看來又要叫老婆慳啲洗。😂

調研中信股份

中信股份(267)是港交所上市規模最大的綜合企業,市値較長和實業(001)高出近70%。集團公佈2025年中期業績,營業收入達3,688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598億元,歸母淨利潤312億元。管理層建議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2元,較去年同期提高0.01元,分紅總額58.18億元。有此成績相信投資者理應收貨。

交到成績 股價亦有所表現,現價報每股11.42港元(下同),市值3322億元。年內股價飆約26%跑贏大市。

財政狀況: 資產負債比率88.3%看似偏高,但集團已金融業務為主*,市帳率0.39倍。與同業相比就合理好多。

過往歷史: 自2008年不幸事件後 集團管理層以大換血 連公司名稱都由中信泰富改為中信股份 其後處事作風王道,實而不華。相信類似2008年的失敗教訓 不易再重蹈覆轍。

筆者個人意見(只供參考): 中信股份估值偏低,收入及利潤穩定,股息率合理,派息率保守 仍大有改善空間。

*中信股份持有大量中信銀行及中信證券股份權益。